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印花布》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53.000 KB
  • 2023-02-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印花布》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印花布》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印花布》教学设计1.doc,共(4)页,5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04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11册《印花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前,图像的复制技术不仅运用在纸张上,同时还运用在纺织品的印花技术上。1983年在广州出土的越王墓文物中,有两件铜质印花凸版与一些纺织品的图案相吻合,也就是说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就得到了发展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几件印花敷彩纱和金银印花纱。这些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开始使用雕刻漏版技术印染花布,它就是“夹缬”。我国民间夹缬印染的首要功能在于实用,它是劳动大众物质生

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劳动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质朴愿望。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本课教学内容对儿童而言,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视觉探究活动,同时也是他们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的一个契机。教师准备:木版、白

土布、油画棒、蜡等。学生准备:木版、布、油画棒、颜料。教学目标www.renjiaoshe.com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感受民间能工巧匠的匠心和智慧。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花布基本的印制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加深儿童

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工艺,学会印制一幅花布。教学难点:儿童对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手工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与传承的思考。教学设计一、赏花布(1)同学们,春天来了,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穿梭在花丛中,这样的一段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我们来看看

,它的舞姿怎样呢?(2)这是生活中的蝴蝶,请同学们仔细比一比,花布上的蝴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3)与老师手中的白布比,同为朴素,你更为喜欢哪一个呢?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些花布又是谁制作出来的呢?是这些民间艺人!出图:这些花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都与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就是他们创作的灵感!花布

面料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们将它们做成包和衣服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设计意图:直观感知民间印染花布的美感。二、解工艺(1)一段花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是无论怎样的想法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实现,这些民间艺人又是怎样让

蝴蝶跑到这白布上去的呢?(出示白布,同学们思考)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花布(2)如果是印,那么又是怎样印的呢?我们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3)我们就试着从祖先留给我们的部分家当中,来探秘古人的做法。出图:汉代“金银印花纱”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

物中,有这样几件花布“金银印花纱”。我们来看,花布的纹样设计合理、连续排列,组成了四方连续的纹样。出图:汉代“印花铜质版”同时,我们还找到了这样两件印花铜质版,发现了吗?两件印花凸版与纺织品上的图案相吻

合,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出图:汉代“印花敷彩纱”所谓的“印花敷彩纱”,顾名思义就是印花和彩绘相结合。它是在绘出纹样后,又以手工画出部分花纹,形成精细、丰富的装饰效果。

出图:唐代“蓝地团花连续纹夹缬”在各大博物馆里,我们找到了这些织品的残片。这是在敦煌出土的唐代“蓝地团花连纹夹缬”。图案红花蓝蕊,四周围绕有六片侧面的绿叶,造型简洁,浅花深底,使整幅夹缬色彩明快,花纹的排列也颇有节奏感。出图:唐代“花

树鸳鸯纹夹缬褥面”纹饰夹染着红、黄、蓝、绿等色,色彩绚丽,以花树鸳鸯组成团花。花树下鸳鸯展翅对舞,团花外四只飞雁俯视,并由此加以连缀,便构成了大幅的四方连续纹样图案,设计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亮丽而不媚俗。夹缬又是什么呢?在千年以后的今天,浙江温州有一位民间艺

人继续在使用这种夹缬,让我们一睹为快,一起去解开这个千年之谜。(录像)(4)夹缬(xie):是一种运用雕花夹版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技艺。我国古代的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版雕刻同样的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两版中,然后在镂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

纸版涂色刷印,染成的织物叫夹缬。夹缬在制作时,先要怎样做?夹缬在制作时,先要制图,先将“粉本”紧贴在木版上,用刀一刀刀刻出花纹图案,然后制版、夹版、浸染、卸板、展开、晾晒。把它做成被子,这便是民间最流行的“百子图花被”

。饱满的图案,雄浑而厚重。虽然今天残留的夹缬,通过雕花版的“明渠暗沟”都是单色印染,以蓝印花为主,却可以揭开唐代夹缬多色印染的秘密。我们以敦煌出土的唐代红花绿叶连续纹夹缬残片花纹为例,可推测古代雕花印染的精妙技术。(5)民间能工巧匠,他们用匠心和巧手在这块普通木板上

,创下了如此辉煌的奇迹!他们将自己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推动了今天科技印染工艺的发展,至今还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丰富了我们多彩的生活!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传统印染技艺的制作工序,感受手工劳作传递的情感和美感。三、印

花布(1)同学们,今天,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了手工夹缬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你又有哪些想法呢?(2)今天我们也试着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花布。示范:磨印法在刻好的底版上蒙上白布。注意,一定要包紧。用蜡笔(注意选色时选择略

显深色的蜡笔),用磨印的方法,轻轻打磨。看,一块花布就印成了。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还可以用白蜡先在蒙好的白布上细细打磨,注意不要磨制到凹下去的部分中去。这又是为什么呢?用水粉色在涂过蜡的布上涂抹。边涂边用软纸将涂在蜡上的颜色吸去。(3)儿童作业:在雕花版上印制一块小花布。(4)评价:磨印法与

上蜡法的运用。儿童对传统工艺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儿童实践动手体验一次,利用亲身体验来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四、再创造同学们,事实上,在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之前,中国的手工印染技艺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在x疆博物馆,我们还看到

这些:清代,我国少数民族发明了“木戳印”和“木滚印”!所以,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我们也可以让这块布料焕发新的生命。作业要求儿童创作印制一幅花布,在感性实践中认识传统印染工艺的魅力。教与学的评价不同寻常的创作,是儿童对创作表现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和追求。教学中儿童初步了解了传统的印染技艺,感受到手工劳作传递的情感和美感,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如何呢?也是教师在评价中需了解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