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258 MB
  • 2023-02-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2.doc,共(11)页,2.25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03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堂教学教案教材一年级美术第二册第1课课题近大远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

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2.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3.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www.

renjiaoshe.com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具制作材料,水粉、油画棒、有色卡纸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一、照

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学生仔细观察2.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

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

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板书课题)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揭示原理。师:物体反射的光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视觉

角度大,离得远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角度就小,因此,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板书:错觉)学生观察图画并回答老师问题,能发现景物的变化。学生讨论学生通过教师介绍能了解有关近大远小的一些科学小知识。油水分离法是

个难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教师的示范指导很重要,建议本环节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2.互动游戏。(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2)师:下面考考你们,看下老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

)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跟我找。学生和教师共同尝试,做更直观的发现。学生回答,可延展提问。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多种画雪表现方法在同一节课中体现出来,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学任务也会完成不了,建议在课

堂中介绍几种方法,但重点学习一种方法。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①大片向日葵。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②林荫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请学生找找

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学生积极回答。学生明确远近变化。本节课操作对于学生来说,作画习惯很重要,尤其是在颜料的使用,教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很重要。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

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跟我学。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3.跟

我画。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正立面林荫道)学生能自己参与寻找活动。了解基本透视原理,明确消失点,视平线,透视线。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

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地天空的大色块。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

风景速写。师:瞧!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就展现在眼前了,简单吗?现在请同学们在你准备的小卡片纸(或厚的有色便利贴)上,用炫彩棒或彩色笔快速地把你看到的林荫道简单勾勒出来。(时间要控制好,二至三分钟即可。过程中提醒学生只要画出示意图就可以了。师挑两三幅速度较快且表现

准确、画面有明显的纵深感的小纸片放在投影下点评。)四、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课件展示风景名胜摄影、中外名画、生活中的设计、同学的画四组图片。学生尝试并作说明,其他学生做添加补充。第一组: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示意

图。)第二组: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比如油画那幅可以设计提问: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

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三组:生活中的设计(建筑上的巧妙设计,课本中展示的两例墙画。引领感受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学生寻找透视变化。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第四组:同学的画(《门前的路》《小巷深深》,从奇妙利用回到表现目标,明确今天的

作画内容)看看近大远小在实例中的运用。五、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1.提出作业要求。(1)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2)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色或者炫彩

棒、油画棒。2.绘画题材参考。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在生活常见的景象,可以给你们的画面作一些参考。3.展示与评价。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

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六、课后拓展,巧做近大远小,玩玩看看教具展示:书本“小实验”之二的图例做成的陀螺,放到投影下捻转观察。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好玩吗?这是书上的图形,另一个图形转起来更好玩。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

课后试着画一画,把它也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会给我们呈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另外,今天我们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请同学们充分地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观察和写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要养成随时写生的好习惯。板书设计近大远小错觉透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疏远密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处清晰远处模糊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