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 圆圆的世界》教学设计3.doc,共(6)页,11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84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圆圆的世界类型造型·表现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是《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单元的第一课。世界上的圆形物品有很多,“访问艺术家”、“走进博物
馆”、“生活中的设计”等板块,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圆形,古老、现代、实用、有趣的圆形物,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圆润、饱满、优美、柔和、活泼的美感特征。教材在“奇思妙想”、“儿童美术馆”等板块中,让学生观察圆形的特点,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发现
、想象和创造。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感知能力,认识圆形,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让孩子喜欢美术课,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方式、手段:教师通过不断变化的圆形来引导
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圆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
创造能力。教师准备: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资源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圆形物品、作业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学生准备: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固体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的特征,感受圆的优美、柔和、活泼。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多种方法表现圆形物
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2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寻找和表现圆形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现力。教学难点:在圆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细节
。教学设计一、寻找圆形(12分钟)1.小朋友们,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圆?看到这个圆,你会联想到哪些圆形的物品?2.生活中的圆可多了,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生活中的圆?(出示PPT图片)找一找,圆在哪里?大自然里也有很多圆,你找到了吗?3.小朋友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百宝袋,打开看看,里面也有很多圆
形的物品,你可以零距离地看一看、摸一摸,跟同学说说,这些物品的圆在哪里?4.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看到的圆形物品。设计意图:在作业设计时,安排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表现出来的环节。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
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5.讲评第一次作业。二、探究圆形(8分钟)1.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圆,圆真是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我们生活在圆圆的世界里。圆是变化的,结合“生活中的设计”,欣赏各种圆形的有趣
设计,了解设计的趣味。大星球和小水滴,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2.圆形是普通的,它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形更是神奇的,走进博物馆,在四千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圆形装饰生活中的陶器了。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也多是圆形的。3.做个小实验,
我们一起来看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4.艺术家们也很喜欢圆,这是世博会广场上的雕塑,你觉得熟悉吗?艺术家们也是从生活中得到了启发,看见妈妈织毛衣时大大小小的毛线球才有了这样的灵感。那圆形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怎样的灵感呢?5.老师来撕一个圆,你能把这个圆
想象成什么?同学们来说一说,可以热烈讨论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奇思妙想。三、圆的联想(15分钟)现在,请同学们也撕一个圆,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3设计意图:第二次作业要求学生撕一个圆,然后联想添画。撕与剪相比,作业效果会更加生动自然。教师示范时详细分解撕纸动作
,撕纸的速度要放慢些。在这个作业环节中,一定要先撕圆,再进行联想添画。作业顺序不能弄反了。四、讲评作业、拓展(5分钟)大家都能从圆出发,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画面。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圆在同学们的手里变得这么活
泼可爱。拓展:圆也有神秘的一面,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麦田探险。这就是传说中的“麦田怪圈”。它经常出现在英国,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圆形图画,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外星人的杰作?这是一个未解之迷。同
学们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网上去搜索“麦田怪圈”的资料,深入地去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圆。作业要求1.用线条或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熟悉的圆形物品,要画出有趣的细节。也可以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圆形物品。2.请同学们
撕一个圆,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也可以多撕几个圆,进行组合想象、添画。教与学的评价1.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教师能针对难点进行有效分解、示范,并引发学生对“圆”的丰富联想。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积极探索有
效教学的方法。2.学习评价。⑴学习过程评价。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敢于创新和表现,用各种方法表现出各种圆形物。主动检索关于“圆”的美术信息,互动交流。能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能表现出自己所看到的圆形物品。⑵学生作业评价。撕圆双手配合协调,
可以自己控制所撕圆形的大小。圆形引发丰富的联想,能认真完成写生与联想作业。反思和总结4在作业设计时,安排了一个观察圆形物品并表现出来的环节。一开始,很担心写生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高了,但学会观察是学习
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表现都很大胆,他们画出了圆形物品的特征,线条变化、有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观察后表现”的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
这也让学生的观察落到了实处,有了实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撕纸是一项作业要求,在备课时,并没有把撕纸作为一个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撕圆形时遇到了困难,撕纸需要双手的协调与配合,学生总是会撕得很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示范如何撕纸,并强调要撕得大
一些。这个示范、纠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了构图饱满的信息,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第二次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品中有多个圆的联想,其实在设计作业时,我担心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没有对学生提出多个圆形组合联想的作业要求。可
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已经有学生主动进行了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圆形的组合联想,效果也很好。学生情况与老师预设的不一样,于是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讲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的生成对美术教师来说是
很重要的。不同教学策略设计一、热爱生活、找找熟悉的圆(5分钟)1.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我们就生活在圆圆的世界上,今天我们就在这圆圆的世界里找找圆。圆形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知道有哪些圆形的物品?2.圆是变化的,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被设计成圆形,结合生活中的设计: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可爱的圆球是什么?学生猜猜看。把这个圆球打开来,就是一套桌椅,合起来是一个圆,节省了
空间。大星球和小水滴,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生活中的圆可多了,想不想看老师找到哪些好看的圆?(欣赏PPT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探究各种各样的圆,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二、自主游戏、画画身边的圆(10分钟)1.圆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看看老师手上的圆,
你把它想象成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在圆上添上几笔后就觉得圆变好看了、变有趣了。看看其他小朋友们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展示学生部分作品。5大家想不想试试?现在就把桌上的圆形拿起来,联想一下,你觉得可以把它变成什么?然后大胆添画吧。设计意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大小、颜色、
花纹的圆形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联想、添画。这样与前一课作业设计相比,降低了作业难度,学生作业方式有选择。2.学生做第一次作业。3.点评学生作业。三、感悟艺术、画画创意的圆(22分钟)1.圆形是普通的,它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形更是神奇的,现在,老师要带大
家去麦田探险。这就是传说中的“麦田怪圈”。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圆形图画,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外星人的杰作?这真是个迷。2.四千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圆形装饰生活中的陶器了。大圆、小圆、半圆,真好看!两千多年前的青铜
器多是圆形的。被称为“一滴水”古代紫砂壶深受中外收藏家喜爱。3.圆的变化很神奇,它还会变魔术呢!看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觉?4.艺术家们也很喜欢圆。世博会上,艺术家们用蛋壳制作工艺品。这是世博会广场上的雕塑,就是一个一个的毛线球。这是外国的现代雕塑。变化的圆里是个小小世界。5.同学们想不想向艺术家学
习,画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15分钟)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感悟生活和美术作品的机会。画出观察到的有趣细节是学生作业的一个重难点,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件、图片等,让学生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进行观察、描绘。6.讲评作业。(3分钟)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作品主题是什么?表现出
有趣的细节了吗?四、勇于拓展、探索有趣的圆说说你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圆形和圆球有什么区别?你们知道为什么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要做成圆的吗?比如:自行车、汽车的车轮,方便骑行。圆形的东西没有尖的棱角,比较安全。教学资源库麦田圈【中文
麦田圈爱好者社区】http://www.maitianquan.co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