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书法五年级下册《第11课 收放得宜》教学设计2.docx,共(4)页,4.54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82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收放得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欧体汉字结构中的收和放以及收放之间的关系。2、掌握例字中的收放笔画和结构两方面的构字规律。3、简单了解唐代书法家李邕。教学重点:主题讲解汉字构字规律中的收放得宜。1、笔画之间的收放得宜关系2、部件之间的收放得宜关系教学难点围绕收放得宜
规律分析、思考例子中的笔画和结构关系1、撇收捺放2、上收下放3、左收右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检查好自己的书写用具是否就位,强调坐姿。做静心操,调节学生情绪。二、复习导入复习上两节课学过的主次分明和奇正相成,引出收放的概念。1、收即书写笔画写得较为收敛。放即书写笔画写得较为放纵。2、让学
生观察本节课学习的三个例字“波、冠、随”观察并利用思考题“看看放的笔画在形态上有什么特征。”得出结论:放的笔画一般为字的主笔,其余则要向中宫收敛。引出中宫收紧的概念并画图讲解。3、收放得宜的基本结构规律收放得宜指的是字的结构关系中“收敛”和“放纵”这一对关系,收放对比关系不仅只从单
个笔画来体现,同时还包括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疏密关系。在点画用笔方面,需要将字的一部分笔画写得放纵和舒展些,此类笔画我们通常称之为主笔,而另一部分笔画则应该写得收缩和内敛些。在结体取势方面,将字的各个部件根据
需要进行拉伸和收缩处理,从而形成笔画间的疏密对比关系。4、小组讨论:例字中的辅助线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导分析部件组合中的收放关系。“波”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侧的三点水为欧体独特的三点水写法,第一点偏右,第二点和第三点在一条垂直线上;右侧部件有三个撇向笔画,都应往箭头所指方向行笔
,目的是使中宫收紧,而突显向右下方行笔的捺画,整个右侧部件撇收捺放,略呈倾斜体势。板书:撇收捺放、撇短捺长。“冠”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秃宝盖的短竖和钩画都往里倾斜,形成了一个收的势,下部的“元”和“寸”也都收缩于这个秃宝盖下方,整个字的中宫极为
紧凑,主要是为了将“元”的竖弯钩这个主笔写得舒展有力,整个字呈上收下放的体势。板书:上收下放、中宫收紧。“随”字为左右结构,(右部分为半包围结构,笔画较多的左右结构)中部的走之儿底,需要合理的将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适当收缩安插在左右两个部件之间,并且保持各个
笔画之间的空间分布匀称,注意笔画和部件之间的穿插腾挪,同时将右上部“有”的横画以及走之儿底的平捺写得舒展些,使整个字呈左收右放的姿态。板书:左收右放、疏密有致5、感受汉字的造型之美“波”字像两个舞蹈的人,互相配合,收放得宜时充满了
力量美。“冠”则如一只竖起尾巴的松鼠,收放中体现在舒展之美。“随”则如一对新婚的夫妇拍婚纱照时,男女互相礼让形成的和谐之美。三、教师示范书写例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四、讲评学生的优点及没有关注到的地方。五、继续练习。六、总结“收放得宜”七、
欣赏李邕的作品1、从李邕作品中观察收放关系。2、了解李邕代表作《云麾将军李思训碑》3、了解李邕的人品。板书设计:收放得宜撇收捺放、撇短捺长(力量)上收下放、中宫收紧(舒展)左收右放、疏密有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