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冀人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推力和拉力》教案10.docx,共(4)页,15.83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71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推力和拉力》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感受推和拉,通过体验、交流和讨论等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推力和拉力这
两种力的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活动2“推拉纸蝙蝠”,通过小制作帮助学生体会“推”和“拉”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推力和拉力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推力和拉力学生情况:本课是在二年级的第二
学期进行的,人类观察到物质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由于力并不可见,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易理解。看书力是可以通过其作用效果被感知到,比如推门、拉抽屉、推车等都要用到力。本课在引导学生经过身边的实例真实地感受力的存在,了解力其实就是物
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力的概念,为理解更多更复杂的力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科学探索1.能从观察、比较“推”和“拉”的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能用多种方法完成“推”和“拉”的探究活动。3.能用简单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在推拉
物体时的感受和发现。4.能从同学描述的感受中归纳出什么是力。科学态度1.积极进行推拉活动,兴趣浓厚。2.能从多个角度发现推拉物体时产生的现象。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倾听他人的描述,合作完成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生
活中经常用到推力和拉力,利用推力和拉力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卡纸、彩笔、剪刀等。教学方式问题—猜想—实验—交流—形成概念的过程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出示图片一).借视频教室创设情境,利用真实的情景展现导入课题(二)探究与
发现(出示图片二)1.认识拉力和推力。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教师拿出拉杆书包,指名让学生把拉杆书包推走,指名学生把购物车拉回来(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老师不用力推和拉,问学生拉杆书包为什么不动?(没有用力)教师小结:用力推或拉物体
才会移动,那我们给这两种力起个名字好不好?(好)用力推就叫(学生:推力)用力拉就叫(拉力)同学们做很好,总结的也很好,那么会区分推和拉吗?(会)那好,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出示图片三)①总结推力和拉力定义及关系。
②影响“力”因素2.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指名回答推和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动作呢?(学生说说生活中用到推力和拉力的例子)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游戏练习视频)(三)应用
与拓展。动手制作-推拉纸蝙蝠(1)(出示图片四)教师教授制作过程(2)同学们体验娱乐,推力和拉力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心多观察。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纸蝙蝠做到最漂亮,飞的最美。(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
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五)作业布置1.课下寻找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到推力和拉力?2.作拉手臂游戏时,获胜的一方手臂拉力一定大吗?(六)板书设计最常见的两种力推力
、拉力认识“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影响“力”的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六)教学反思本堂课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娱乐、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寓教于乐,借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感官,
引导学生借助本课学习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为以后教学做准备。课程最后给孩子拍照留念,丰富班级文化,分享给家长,有助于学校、家庭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