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概念卷.docx,共(4)页,22.49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66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知识概念卷第一课身边的土壤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
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土壤中。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尸体等。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拓展知识: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
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第二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粒,把一些水倒入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分开。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空气、水
、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质)、水、空气等组成)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
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黏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子沉积,上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
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第三课土
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2、沙质土非常疏松,最适合种植花生。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4、比较沙质土、壤土和黏质
土的疏松、保水、透气、保肥性(1)疏松能力从高到低:沙质土疏松>壤土比较疏松>黏质土紧密(2)保水性保肥性从高到低:黏质土强>壤土比较强>沙质土弱5、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6、水稻比较适
合种植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质土。7、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1)沙质土孔隙多、透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差,易干旱。适合种植的植物有:西瓜,红薯,麻山药,土豆,花生等。(2)黏质土质地黏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湿时黏,干时硬。适合种植的植物
有: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3)壤土质地比较均匀,既不松又不黏,透气、透水性能好,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种植的植物有:白菜,西红柿,大蒜,丝瓜等多种植物8、仙人掌喜阳光、温暖、耐旱,怕寒冷、怕水等,因此土壤应注意疏松透气性好,所以选择沙质土为宜。第四课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
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2、陶器是用黏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3、揉泥——成型——干燥——炼制——陶艺作品4、我们发现黏质土黏性最好最适合捏泥碗,沙质土比较松散。5、红砖是指实心粘土砖,因其在生产过程中破坏耕地、浪费资源、污
染环境。国家为保护耕地及环境,推广新型的轻质、环保墙体材料,而采取了禁用的措施。6、红砖烧制需要大量的黏土,消耗大量土地,会让土地资源大量减少。7、泥土不仅能制作陶瓷,还能做建筑房屋的材料,还可以制作泥塑雕像。8、红砖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的,因此我国禁止使用_红砖__做建筑材料,是
为了保护我们的耕地资源。9、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一般以陶土、高岭土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序制成。1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陶器的基础上发明瓷器,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