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5《混合的物体》教案.docx,共(4)页,23.55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61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5混合的物体【教学分析】本课主要探究人们利用物体或材料的不同特征和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和技术。主要达成课程标准所列的学习内容目标“1.4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这一内容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生活经
验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物体和材料的处理加工和利用。2.能够根据物体或材料的一些特征和性能将两种混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的探究精神。【教学准备】材料准备:铁屑(大头针)、木屑、绿豆、面粉、磁铁、
筛子、电吹风、沙子、食盐、水、滤纸、玻璃杯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生活中很多时候不同的物体或材料混合在一起,影响了人们对这些物体的应用。(出示一些混合在一起的物品,比如绿豆和糠、铁钉和木屑、沙子和盐、面粉和绿豆的混合物)师: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物体或材料,人们
需要将它们分离开来。你们有办法完成这个工作吗?2.讨论:如何将这些混合在一起的物体或材料分离开来?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分离方法。生:……3.实验师:大家的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大家试一试吧!学生分组实验。4.交流实验结果师:你们的方法成
功了吗?你们的方法利用了物体或材料的什么特征和属性?生:……5.拓展活动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分离的例子几乎无处不在,你们能够举例说一说吗?生:淘米、洗菜、洗衣服、水果削皮、净化自来水……【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难度不大,主要就是几个分离物质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利用了物体或材料的什么属性才
是其中的重点。6.变化的物体【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物体和材料的处理加工和利用。2.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能够描述常见的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知道有
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的探究精神。【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展示本课教材首页所列的物质变化的教学
课件、各式水果、沙拉酱、盘子、清洗和加工水果的工具。【教学过程】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对物体和材料进行利用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加工生产这些物体的。出示教材60页图片上的相关内容。师:小组讨论一下,在这些案例中,人类对物体进行了怎样加工,物体又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后组织交流。生:……师:想一想,这些物体发生的都是怎样的变化,它们有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生:……师: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发现,的确,这些变化都只是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师:下面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改变物体的活动——制作水果拼盘。小组先讨论一下准备怎样做。做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师:制作水果拼盘时要注意不同水果的搭配,注意造型美观,使用水果刀时更要注意安全操作。最后还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果在我们的操作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物质之间发生了哪些混合与分
离?水果中的物质有没有改变?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学生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最后组织展示交流,讨论物质发生的变化……【教学反思】本课最热闹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制作水果拼盘。热闹之余,最后的交流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质变化问题。【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难度不大,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