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案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5.333 KB
  • 2023-0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版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案.docx,共(8)页,25.33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61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土壤的成分【教学分析】本课着重解决“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这一问题。由上节课土壤中的动植物引入,思考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存的原因,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土壤可能有水分、空气等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条件。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针对之前

的猜想假设展开的一系列制订计划与搜集证据的观察探究活动。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把土壤放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出现”,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通过捻一捻、筛一筛、加水搅拌后静置等方法观察土壤还含有哪些成分,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概括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同时教材还通过资料阅读

这一搜集证据的途径,对土壤中的腐殖质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对于“土壤中有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会直接联想到在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而对其基本的物质组成则很少去思考和观察。但又由于此阶段学生的逐渐向推理性认知迈进的认知

特点,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猜出土壤中可能含有水分和空气。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对材料的准备、对步骤的设计等问题产生兴趣,而忽略对观察内容的思考,缺乏将自己的猜想假设与观察内容建立关联的思维意识。【教学目标】1.

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2.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3.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教学准备】白纸、新鲜的土壤、放大镜、牙签、杯子、筷子、带盖的空饮料瓶、水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生物,还有许多的非生物。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生物有小草、蒲公英,还有蚂蚁、蚯蚓,非生物有石头、废纸等等。师:同学们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掌握的非常好。请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壤成分的秘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二、猜想假设师:想一想,为了能够维持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土壤中可能含有

哪些成分?生:空气。师:为什么?生:土壤中有动物生存,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所以土壤中可能有空气。师:除空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生:土壤中可能还有水、营养.....(板书:水、空气)师:同学们依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合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非常棒。但科学不能仅停留在猜想假设上,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猜想。三、计划组织师:如何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呢?师:回忆下,我们原来学习过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看看会不会给你一些启发?生:把土壤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有气泡说明有空气在里面。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生:水、土壤。师:实验时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内容?有

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生:观察有没有气泡出现,有的话就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生:注意卫生。师: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老师建议放一个土块进去,而且最好保持杯子稳定不动,不要去搅拌或者摇晃杯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不然的话会看不到气

泡。师:对,如果空气比较少,它可能特别快地被水挤出来,或者气泡特别小,摇晃或搅拌都会影响观察。师:针对土壤的成分,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测,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据之前有关土壤成分的猜测,分小组讨论制订土壤成分研究计划。重点讨论:1.验证或观察

的方法;2.需要用到什么材料;3.重点观察什么内容。小组讨论,制订观察方案。师: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实验。怎么能证明土壤中有水呢?生:手捏一捏,感觉到湿的就证明土壤里有水。生:用纸巾包住土壤捏一捏,观察纸巾会不会湿。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出示装

有泥土的封闭塑料瓶)师:如果,我们把这个瓶子放到阳光下,如果土壤中含有水分,会怎样?生:瓶子里会出现小水珠。师:老师现在把它放到室外的走廊上,等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观察,看看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师:使用多种材料、通过多种思

路和方法来研究,能帮助我们搜集到更多的事实和证据。其实,观察土壤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或用手捻一捻,观察组成土壤的颗粒。由于实验比较多,且有些观察的时间会比较长。谁来为我们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验顺序?生:先验证土壤是不是含有空气或水,

再观察土壤颗粒。师:老师再补充一点,期间我们还可以取一大勺土壤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在桌面上,之后再取一些土壤来观察颗粒。大家要按计划进行实验,并且注意卫生。四、事实证据各小组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指导。五、得出结论师:土壤中含有哪些成分呢?哪组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生:我们组用纸捏一捏土块,纸有点湿,还有的纸粘在了土上。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土壤里面有水。师:把你们的发现和由发现得出的结论连在一起完整地描

述一遍。生:我们组用纸包住土块,用劲儿捏了捏,打开后发现纸变湿了,说明土壤里面有水分。师:用不同方法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生:我们发现在阳光下的瓶子里出现了小水珠,也可以说明土壤里有水。(板书:水)师:土壤中除了水之外,还有什么?生:我们把土块放入杯子里搅

拌,静止后发现分了好几层,最上面飘着一些沫沫儿。师:嗯,我们来仔细观察这种分层现象(出示之前静置时间较长的土壤图片)。我们看,一共分了几层?每层的颗粒是什么样子的?生:每层颗粒的大小不同,最下面的一层看着比较大

,中间的一层比较小,有沙子、有一些细土,还有杂质。生:我们观察到沉下来的土壤也分成了三层,最下面是比较大的小沙子,中间一层的细一点,最上面还有一层更细的。师:好,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或者谁可以说说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发现?生:我们用放大镜看,土壤是一粒一粒的,有的颗粒比较大

,对着光看看,感觉会发光,有的颗粒比较小,还有的粘在手上,有点像棕色的面粉。师:嗯,这个组的同学用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面粉打比方,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对土壤颗粒的印象,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沉下来的土壤分成了好几层。最下面比较大的颗粒,我们称为砾石,其次是沙粒,较小的为粉

粒,最上面的薄薄一层是黏粒,它非常小,聚集在一起才能被我们观察到。(板书:颗粒:砾石,沙粒,粉粒,黏粒)师:那么最上面飘着的是什么?生:看着像是一些烂树叶。师:对,土壤中还有一些动植物的残体,这些残体被分解腐烂后变成腐殖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一些养分。师:

还有用其他方法观察土壤的吗?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土壤中还有空气,我们把土块放进水中,立马就看到了好几个泡泡,说明土壤中还含有空气。(板书:空气)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都发现土壤含有哪些成

分?生:土壤中有砾石、沙粒、粉粒、黏粒、水、空气、腐殖质。师:对,土壤的成分很复杂,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能够为动植物提供养分和生存空间,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下课。【教学反思】本课实验比较多,为保证观察质量,培养学生借助

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和交流的能力,学生主要完成对土壤颗粒的观察,包括“观察新鲜土壤”和“观察干燥土壤”,“土壤分层沉积”则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引领学生结合颗粒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课前做好的沉积实验展示给学生看,弥补当场不能明显看到实验结果的缺陷。因为水和空气的实验比较简单,

是培养学生将猜测、发现与结论建立一致性的好机会,所以本课将证据与结论的解释训练主要放在这里进行实施。【总结点评】本节课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土壤的成分,渗透土壤与生命的关系。根据以往经验,合理猜想土壤的成分、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

自由创造的开放性,给予学生方法技能的多样性,让学生有机会利用多种器官多角度地参与观察、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本课对土壤颗粒“砾石、沙粒、粉粒、黏粒”概念的建立,稍显薄弱,在观察、比较、想象中才能建立正确的表象。借助具体的数字,比较颗粒直径的大小,可以更好地建

立不同颗粒大小的表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