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我们的喜怒哀乐》教案4-【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doc,共(2)页,2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41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我们的喜怒哀乐》教材分析肥城市王庄镇中心小学王勇1、理论背景:理情调节法又称“情绪困扰ABC”,是心理辅导活动中用以进行情绪调节的一种方法。其中“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B”指个
体对该事件的想法(belief),“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理情调节法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理性情绪法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
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理性情绪法是通过分析情绪背后的想法,消除这些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从而达到消除或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2、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我们的喜怒哀乐》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的内容,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
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
、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本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加深对情绪问题的了解,懂得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应树立正确的心态,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是正常现象。并为下框找到有效的调
节情绪的方法做准备。并且对他们顺利的度过“危机时期”,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