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6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4.855 KB
  • 2023-0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docx,共(7)页,14.8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31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力: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

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开门见山切入正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二整体感知:(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1为什么叫做死海?2死海为什么不死?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

找寻答案吧!(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

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

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

海不死的本质特征。2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

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

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四探究未来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吗?死海对人类疾病有着特殊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人们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

两段,请生交流。死海真的要死了。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水,是生命之源,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一篇因为水的干涸而导致成悲剧的文章,谁说一下。明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于人们的四盲,导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

死湖。文章结尾处写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生思考交流。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

俱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五德育渗透:1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蓝天不蓝——海鲜不鲜——蛋黄不黄——牛

奶不奶——(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是我们人类!!!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我们将自己毁灭!!!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六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

健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小培养

起诚实守信的品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死海不死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认识死海的特点。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现象。2、体味课文写法的生动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湖泊、河流、

海洋遍布地球。在它们中,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同时,人们也给与它许多神奇的传说。(教师展开世界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

特点,用自己的话将它们概括出来。明确:死海的特点是围绕着“死”与“不死”来展开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2)、人在其中不会下沉。(3)、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

“死海”特征的同时,遵循着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还介绍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开发与前景,请找到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给课文分段。死海的特征《死海不死》死海的成因死海的开发与前景三、品读课文1、课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们阐释“死海不死”这一科学事理,而是穿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将

死海赋予了生动的人文色彩。谁能够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故事呢?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引导探究:“死海不死”中“死”与“不死”的含义。“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

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2)死海的未来——干涸。“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2)开发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正是“死海不死”的真正含

义。四、课文的结尾说:“死海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请同学们想一个挽救死海的办法。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