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活动主题二 水果的秘密》教案-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doc,共(8)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30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主题(点击问号)(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几种自己喜欢吃的常见水果,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科学合理的食用。2、使学生对水果产生兴趣,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教学难点】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教具准备】: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活动设计】(一)创设意境,走进主题今天老师带来六个谜语,开动脑筋,看谁能猜得又对又快。1、出示投影,投放谜面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
月牙。(打一水果)桔子绿盖红缸,里头装满蜜浆。(打一水果)杮子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稀奇。(打一水果)枣粉脸红唇模样美,偏偏是个大歪嘴。(打一水果)桃子弯弯儿不是镰刀,翘翘儿不是牛角,一旦抓它在手,撕开脸皮就咬。(打一水果)香蕉远看玛瑙
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葡萄2、导语:同学们六个谜语猜得非常准确。看起来大家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说说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3、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食品之一。4、这些水果你认识吗?(出示课件
)5、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的秘密。(二)主题分解,合作探究1、关于水果,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小组讨论。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使同学们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三)、整理问题1、对学生提出的
所有问题进行整理。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二、制定活动方案1、分配活动小组:2、制
定活动计划:“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
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
研究。”(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6)、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7)、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评价方向:(幻灯出示)(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4)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这节课我
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表,各小组做的都很好。接下来一周时间里同学们就开始搜集资料。在下节课时,同学们把你一周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学校来,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引领学生了解水果世界中的奥秘,使同学们更加喜爱吃水果。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水果或水果的某一方面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为
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第二阶段:实践阶段1(1课时)【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有效搜集资料的能力。2、提高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锻炼学生有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1、深入调查,有目
的地搜集、采访。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活动设计】学生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开展第一次的搜集活动,由于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让学生自己课下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
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1周的时间里学生在课上用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一、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水果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
解?”二、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1、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资料,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2、随时关注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3、协助学
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实验,搜集有效信息。4、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中所学的知识,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采访,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三、总结课后评价: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让学生自己课下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不少同学感到有些茫然,无从下手,对这部分同学我进行了
重点的指导,一步一步的给以讲解,举例说明,帮忙出主意,使这部分同学能很好的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第三阶段: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提高对资料的整理、提炼能力。2、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
高参与意识。【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资料汇报。【教学难点】:掌握汇报的时间,汇报不要太繁琐,应该简单、生动,有小组的风格。【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活动设计】:一、各组对汇报内容及汇报形式进行最后的整理。(五分钟)1、各组确定本组的交流汇报内容及汇报形式。(1)在这一环节中,一定
要提示学生,选择汇报形式的时候,不能盲目,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主题内容和资料的类型。(2)根据资料和现实情况去选择汇报方式。(3)汇报的形式不要太繁琐,应该简单、生动,并且有小组的风格。2、汇报的语言要通俗易懂。3、掌握每组的汇报时间。4、各组在汇报时还可以加一些你组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组在汇报时,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三、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时,请其他组同学对汇报组的汇报内容、形式及效果给予一定的评价。“现在,请同学们对这一组的汇报给予以一定的评价。”“你觉得他们的汇报哪里最精彩?哪里应该在丰富一点?”四
、总结。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整堂课,学生都在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水果,收集了自己兴趣的活动课题的资料,展示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自由提问,我没有强加于学生任何知识,而是
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第四阶段: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水果沙拉,设计水果拼盘。2、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水果拼盘。【教学难点】:注意制作沙拉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教具准
备】:塑料餐盒、各种水果、酸奶一盒或一袋【活动设计】:(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导入、并板书课题。2、创设情境:师出示“水果宝箱”,里面装了不同的水果。问:“同学们,想知道里面装了哪些水果吗?”(二)实践活动1、认识水果的特征摸水果请几位学生到“水果宝箱”
里摸水果,说感受。要求:不能用眼睛看,只用手摸,并把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如果谁能猜出是什么水果,并能说出水果的颜色,这个水果就送给他所在的小组。猜后品尝2、研究水果的吃法我们探究了这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
,那你知道水果有哪些吃法吗?(学生自由畅谈)(三)、制作水果拼盘1、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你灵巧的手制作一个别具风格的水果拼盘吗?要制作拼盘,首先做什么?学生学生讨论得出制作方法和要求:(a卫生安全。小组分工明确,拼盘设计新颖。)2、小组合
作制作水果拼盘。3、展示水果拼盘作品。4、师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四)、总结课后反思:在活动中引领学生了解水果世界中的奥秘,更加喜爱吃水果。并制作有创意的“水果拼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第五阶段评价总结
阶段(成长足迹)(1课时)【活动目的】:了解评价的方法,能够参照各阶段活动目标对自己与他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重点】:反思自己的活动行为,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自
己的不足。【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活动设计】:一、畅想未来的水果1、科学不断地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果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畅想一下,未来水果的样子。2、学生尽情畅谈。二、活动成果设计1、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以水果为主题的小报
.2、要求设计的小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板式多样。3、教师巡回指导。向同学展示一些小报的范例,供同学们参考。三、评价自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反思自己的活动行为。(播放幻灯课件)1、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2、引导学生在看到自己优势的
同时发现不足。3、对他人的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4、填写评价建议单。四、总结课后反思:在本环节,我指导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习得评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评价品质,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学习改进自己,学会欣赏;善于发现问题所在,并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会批判。这种评价的能力与意识,也是学生终
身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