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pdf,共(3)页,363.86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6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荆州八县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1.B(“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变或然为必然.材料一第二段说“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材料二第二段也
说“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可见“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尚不一定是历史定论.)2.C(“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过于绝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有着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存在不同发展方向属于正常现象,往往难以强求一致.)3.D(费孝
通的话指出了血缘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宗法制度的等级严格性,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A项主要表达了“以文教化”的治国思想;B项主要表达了“尚德不尚力”的德治思想;C项主要表达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这三项与材料一的观点或全无关系,或略有牵连.
)4.①宗法制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族权与政权密切结合,形成了“家国同构”“君父一体”的局面.②孝子在家孝敬父母,出仕后必能依据此心此理效忠君王.所以君王寻找忠臣,一定要从有孝子的家庭中选拔.(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利:①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讲究亲情;②家族长盛不衰,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弊:③女性地位不高,男女不平等;④家族对个人束缚很多,不利于个体发展.(每点2分,答出利、弊中的各一点可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自高自大、唯我独尊”夸大其词.赵科长身为科长,在办公室中难免顾盼自雄,但从他平时为人处世“圆润沉稳”的风格、允许部下抽烟的“大度”举动来看,他还不至于有“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内心想法.)7.C
(“表示歉意”曲解文意,“可见其本性稍微厚道一些”无中生有.小周那样说并非真心表示歉意,相反,人未进屋、声音先闻的举动还表现出他的放纵;再从下文散烟、抽烟的动作来看,小周与“潜力股”的本性也并无不同,二人都不厚道.)8.①在情节上,烟缸作为线索,贯串故
事始终,使小说结构严谨完整.②在形象上,通过小周等人对烟缸的态度转变,塑造了他们见风使舵、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③在主题上,通过烟缸的故事,描绘了官场上人走茶凉的现象,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心冷暖的批判.(每答出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设置悬念,引发读
者阅读兴趣.文章开头部分写赵科长对一只普通烟缸“忽然感到有些异常”,让读者颇感好奇,急欲一探究竟.②运用插叙手法,避免平平道来.文中插叙烟缸的形状、来历和寓意,交代“三个部下”的情况,避免了平铺直叙,对主要情节作了必要铺垫,同时通过前后对比更好
地突出了人物性格.③采用“欧亨利式结尾”,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文末由孙副所长讲出所里的决定,揭开了所有变化的真相,让读者感到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D(“赖君之赐”语意完整;“得以”指可以、赖以,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以奉其身”语意完整;“于臣”是“足矣”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11.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不对.再拜指拜两次,或拜了又拜.“再”在文言文中有“第二次”“两
次”“多次”等义项.«曹刿论战»“再而衰”中的“再”指第二次,本文“再拜”中的“再”则指两次.)12.B(“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不对.从原文中看不出景公有这样的想法,也看不出晏子“乘弊车,驾驽马”是为了使君主难堪
.)13.(1)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若是”“是”各1分,句子大意2分.若是:如此,这样.是:这.)(2)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幽壑”“嫠妇”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①安分知足.晏子不重物质享受,能
照顾亲友,衣食无忧,就已感到满足.②以身作则.晏子担心国人生活奢侈,不顾品行,于是节衣缩食,率先垂范.(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
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如果臣下
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臣下的谋划被采纳,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如果向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诈和虚伪.因此所谓的忠
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的人啊.”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
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
�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车了.”晏
子回答说:“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
品行,我就没有办法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回宫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
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拜谢了两次,推辞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
到很多财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代替君主施恩,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储藏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qiè),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
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离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子)始终辞谢不受.15.D(“写法有相似之处”不对.“相逢虽草草”二句用白描手法,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匆忙仓促;“金风玉露一相逢”二
句则用烘托、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16.手法:①想象.词人想象,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见,但不会羡慕人间夫妻.②夸张.人间一日有如一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人的烦恼、苦痛之多.情感:①对牛郎、织女的羡慕
之情.牛郎、织女生命永恒,青春常驻,令词人心生羡慕.②对政治斗争的畏惧之情.词人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虽死里逃生,犹心有余悸,故觉度日如年.(每答出一小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手法”答顶真可给1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示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示例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示例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示例:①川流不息②悲欢离合③情不自禁(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示例:多少震天撼地的大事,在这个大城里爆发,牵动世界历史.(每小句1分,句式正确1分.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①比拟:将蒙马特比作蹲踞的老虎,形象地写出了蒙马特地势的雄伟险要;②用典:运用«红楼梦»中大荒山无稽崖的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索,表达作者对人世悲欢的无限感慨之情.(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B(B项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都是泛指人.A项中的“人”,指他人、别人;C项中的“人”,指人事;D项中的“人”,指人的身体.)22.示例:①而是表示天冷、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由凉转寒③应注意调节自身情绪(每句2分.
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材料第一段,是一个颇为新颖的观点;第二段,是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大都希望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不愿意点名时被老师呼作“这位同学”或
“那个同学”.这是因为名字是独特的,老师称呼学生的名字,意味着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他”(“她”),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对象.从根本上说,老师称呼学生的名字,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但是,不少学生在校时便不在意老师的姓名,只以“语文老
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等称之,离校后更将老师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事实上,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体的,不能片面地强调自尊,而忽视了尊重他人.每一个人,也应该具有反省的勇气,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人、对己是否双重标准.由
此,可得出以下立意:①尊重他人,方有自尊;②拒绝“双标”,待人如己;③反省如影,伴“我”前行;④姓名大事,切莫小看;等等.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多维细目表题型题号分值考查角度学科素养关键能力预估难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易中难选择题13筛选、分析文本信息√√√选择题23根据文本信息,作出合理推断√√√选择题33判断论点、论据的对应关系√√√简答
题44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简答题54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选择题63分析、鉴赏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选择题73分析、鉴赏文本段落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简答题86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简答题96分析文本的艺术手法√√
√√选择题103文言断句√√√选择题113识记、理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选择题123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简答题138理解、翻译文中句子√√√简答题143理解、分析文中内容√√√选择题15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
想情感√√√简答题166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内容√√√√填空题176名篇名句默写√√√填空题183正确使用成语√√√简答题194长句变换短句√√√简答题204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选择题213辨析词
语在句中的用法√√√简答题226语句补写√√√作文2360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