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pdf,共(7)页,256.08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6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洛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选择题(每题2分,共$0分)1.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约4300—4000年。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
、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早期国家已经产生C.开始出现水稻种植D.属于母系氏族社会2.下图为
三星堆出土文物。图中青铜立人像明显吸收了中原制作技术,但金面具在黄河流域十分鲜见;青铜人首鸟身像虽仿效商文化风格,却又有别于商文化而凸显民族和古蜀地域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青铜立人像金面具青铜人首鸟身像A
.奴隶社会王权神权紧密结合B.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C.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已出现D.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3.春秋时期,楚国往往以蛮夷自居;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人也祭祀华夏族系的远古神话人物祝融。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A.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民族往来交流频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与之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髙一历史第1页(共$页)(2022.
11)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兼爱非攻,节俭尚贤D.政在四方,要在中央5.下表是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衡制和量制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单位误差惩罚石(120斤,1920两)16两以上罚一甲斤(16两)3铢(1/8两)以上罚一盾斗(10升)1/2升以上罚一
甲升1/20升以上罚一盾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B.巩固了秦朝大一统局面+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D.彰显了秦朝法律的完善6.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秦朝为了避秦始皇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ug”了。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结合B.中央权力
高度集中C.皇帝独尊的特点D.思想控制不断强化7.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B.确立中
央集权制度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8.下表是汉初不同皇帝在位时期施行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明汉初记述时期兵皆罢……以功劳行田宅汉高祖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倍征收人头税)汉惠帝除(免除)田之租税,丁男徭役“三年而一事”汉文帝A.赋税沉重矛盾尖锐B.政府重视经济
恢复C.汉承秦制有所损益D.匈奴威胁战争频繁9.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汉高祖的这一认识导致汉初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奉
行黄老无为思想D.拒绝沿袭秦朝制度10.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A.贯彻了“推恩令”政策B.削弱
了诸侯国的力量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2022.11)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11.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政治现象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割据局面出现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豪强势力发展迅速12.郭沫若曾说.司马迁这位史
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郭沫若意在肯定《史记》的A.文学价值B.伦理价值C.史学价值D.研究价值1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
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A.藩镇割据社会动荡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传人外交活跃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A
.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的史料记载缺乏客观C.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已经完成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15.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
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16.秦、隋是历史上两个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
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B.开通了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C.开创了影响后世的政治制度D.注重强化思想控制巩固政治统一17.隋朝时在长安洛阳广设仓库,洛口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穿三千窖;回洛仓城周围十里,有三百窖,每窖
可容纳粮食八千石,总计两仓的容量达到二千六百余万石。至于规模较小的仓,更不知凡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隋朝A.交通发达促进了城市发展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C.租调制增加政府财政收人D.统治者的腐化堕落18.下表是天宝元年(742年)部
分边防兵力分布简表(边防总兵力约占全国总兵力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2022.11)85%以上"这反映了当时节镇名称将领族属兵员/人马匹/匹安西节度使胡人240002700河西节度使汉人7300019400陇右
节度使胡人7500010600…………朔方节度使汉人6470014300河东节度使胡人5500014000范阳节度使胡人914006500剑南节度使汉人309002000A.少数民族掌握地方大权B.重视边防建设应对分裂势力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
成D.军事部署外重内轻潜伏危机19.历史学家钱穆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汉代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共同负责。唐代的这一变化A.扩大了统治基础B.提高了民主决策+滋生了官
员腐败D.加强了君主专制20.唐朝中期推行一项经济制度,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A.均田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租调制21.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所推行的中
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人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人日本。这反映了唐朝A.文化辐射广泛B.民族政策开明C.政治制度先进D.崇尚阳刚力量22.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
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人+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23.北宋
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人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说明南宋A.积贫积弱现象露出端倪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2022.11)C.中枢权力
运行发生异化D.边防军事压力更加严峻2(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承袭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B.因俗而治灵活多样C.适应了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D.都是兵农合一制度25.理学比较
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在宣传理学中出现了一大批理学思想家,其中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朱熹B.程颐C.程颢D.陆九渊26.金朝创立了女真文字,将汉文典籍和儒学经书翻译成女真
文,并以此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金世宗对宰相们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金朝统治者的这些做法旨在A.笼络汉族士人缓和矛盾B.借鉴儒家文化治国理政+利用儒学实现国家统一D.全盘汉化促进民族交融27.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涉,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百姓迁移住
所,更换职业比较自由。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兼并问题严重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法律规范十分完备D.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28.北宋时期大量铸造货币,并开始出现了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
作为主币发行。这些措施都A.推动了商业的发展B.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出现+增加了国家的收人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9.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宋代军事装
备更齐全B.火炮在宋代已传人中国+中国象棋产生于唐代D.宋代火药已经用于军事30.宋代词的创作进人了鼎盛时期,士大夫的名词在社会上流传广泛;元朝的文学主要成就是曲,特别是元散曲,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这些文学成就的出现A.适应了城市经济的繁荣B.表明古代文学创作达到顶峰C
.是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D.体现宋元社会的开放与包容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0分,其中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周人的统治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
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摘编自王和《中国
早期国家史话》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2022.11)材料二‘‘大一统”是汉武帝国家观的核心,其继位之初就提出要效法尧舜,实现“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汉武帝在位54年,最终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军事统一、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经济统一,推动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全
盛时期,对后世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摘编自徐平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并概括这些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汉武帝为实现“四个统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1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自南北朝后期便开始探索考试选官的方法。隋唐间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
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唐代手工造纸产量颇大,雕版印刷渐趋流行,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摘编自冯天瑜《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原则兼顾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
,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
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特点及
对宋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的第二年即颁布诏书,申明其治边政策的主导思想是“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一代名君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追求“治安中国
,而四夷自服”,并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笼络控制)为主。材料二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
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
时进行屯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王朝怀柔、羁縻治边政策在边疆治理的具体体现。(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历史意义。!分)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2022.11)洛阳市2022—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A!2C!!3A!!4D!5.C6C7.B8B9.A10B11.C12A13C14D15.A16C17.B18D19.D20C21.A22C23.D24C25.A
26.B27.D28A29.D30A二、非选择题(共(0分,其中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31.(18分)(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影响:打破了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基础'天下一体”观念的产生'足进华夏族
的形成。(任答两点4分)(2)主要措施:军事统一:出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政治统一: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尊崇儒术)经济统一: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每点2分,共8分)历史作用:加强
了中央集权'隹动了西汉大一统强盛局面的出现;巩固加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任意两点4分)32'!12分)(1)背景:南北朝时期对考试选官的探索;自耕农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和发展;造纸业的发展和雕版印刷术的流行。(任意两点4分)(2)特点:考试规则更规
范、组织更加严密;面向全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录取的人数增多。(任意两点4分)影响:有利于提高文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国家事务决策的科学性;平民家庭进人政坛,给宋代政治增添了活力'隹动了宋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宽容(“取士不问家
世,婚姻不问阀阅”)。(任意两点4分)33'10分)(1)体现: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与吐蕃和亲、会盟;封粟末秣鞘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任意两点4分)
(2)历史意义:通过设置行省、都元帅府、宣慰司等机构实现了对前代王朝羁縻区域的有效行政管理,有利于疆域的稳定;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做出巨大贡献;建立驿站,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在边疆实行驻军戍边和移民实边等政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或这些政策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可做为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6分)高一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