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1认识比例尺冀教版.doc,共(4)页,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1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
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填
空.1千米=()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二)解比例.二、新授教学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
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
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尺)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比.1.读题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思考.(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2)是把厘米化成米,还
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教师板书:10∶1000=1∶100或=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
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
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师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
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5.练习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三、练习巩固师:经过探究大家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判断题: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
地面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3、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4、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选择:1、比例
尺A是一个比B是一把尺子C是一个比例2、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A1∶900000B1∶90000C1∶9003、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千米。A24B240C2400四、拓展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民国时期的铜钱,你能看清吗?
生:看不清?师:怎么办?生:放大就能看清。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比例尺呢?回去思考,搜集材料,下一节交流。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谁来谈一谈?六、布置课外作业运用一定的比例尺画自己家的住宅
平面图。教学反思:新课的导入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整节课学生探究过程的好与坏。利用老师自己的照片引入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把学生带进了数学的学习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当小小设计师,分组合作进行测量教室周围物品并画平面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性和再创造性,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学生发现实际距离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得到了图上距离,又发现自己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长和宽与实际距离长和宽的比也是相同的。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了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
得很深刻,很好的完成了新知的整个探究过程。练习巩固时,题目设计的较好,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作业布置的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降低一个难度,只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