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3篇.docx,共(12)页,23.17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0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这次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篇贯穿着一个主题:共同富裕。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我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未来十年以上的经济发展主基调。所以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股市
里,长期利好哪些板块?对于像我这样的超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必要理清这样的思路的。一、共同富裕需要动态的看,是在做大蛋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截至2020年底,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和832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壮举。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了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宏观目标:共同富裕。而我经过通读会议全文,我认为,这个共同富裕,需要动态的去理解,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
上的共同富裕。这一点,会议全文也有明确表达:“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截止到2020年底,日本公布出来的人均GDP超4万美元,基本和英国相当,是美国的63%。因此,做为一个高速追赶
型的经济体,我认为,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间,我国的人均GDP,追平日本和英国,应该是问题不大的。而共同富裕,就是在这样一个人均GDP不断增长,GDP总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的动态的共同富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间,中国人的生活
水平,从物质到精神,都是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的,而且人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断缩小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共同富裕的精髓。二、共同富裕,长期利好消费板块和医疗板块有了以上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回看股市,消费板块,是人民
在共同富裕过程中主要利好的板块。这里面,我认为应该区分日常消费和高端消费来分别谈:(一)日常消费日常消费里的比如酱油,榨菜,啤酒,牛奶,面包、鸭脖子等等,在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还会面临旺盛的需求,而且相关龙头企业会努力向高端化发展,相关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会继续向
龙头集中。比较典型的比如啤酒行业,目前市场上仅剩的五大巨头,市场集中度,从2015年的70%,上升到2021年的92%,这个市场集中度,对比日本的发展历史,仍然有上升空间。而且每家巨头都在努力向高端化发展,产品品种,从低端啤酒,向高端啤酒乃至精酿啤酒延伸。其他日常消费品行业,也会按照这
个路径和逻辑发展。(二)高端消费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肯定是越来越旺盛的。那么高端消费主要有哪些呢?举例来说:比如白酒板块里的茅台,五粮液;中药板块里的片仔癀,东阿阿胶;医美板块等等。茅台,五粮液,片仔癀等等,都是股市里的长牛股,未来也不会太差。这个基本上是投资者的
共识。但是眼下,我认为片仔癀需要注意估值过高的问题。共识不必谈了,所以我想大概谈谈医美行业。医美行业的发展,我认为目前面临政策的规范,经过政策规范后的行业发展,仍然有着美好的前景,相关的股票,仍然有着长长的坡,厚厚的雪。而且,长远来看,我认为医美,有取代
化妆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打一针,效果就能超过敷100片面膜,而且价格也能接受,无副作用,哪个年轻的男孩女孩,能拒绝这样的针呢?除此以外,随着共同富裕的实现,人民群众未来对健康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高。医疗板块,肯定还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
医疗板块细分的子板块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谈了。未来,我会慢慢就我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把自己的研究分析写出来。三,共同富裕带来的终端需求旺盛,会激发企业的研发动力,长期利好一些技术
含量高的科技企业创新。有一些数据和现象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202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9万人。也就是说,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大约累计已达到2亿人,基本超过了美国的工作总人口。不仅如此,我国每
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增长,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了457万人,比2021年增长80万人。这些数据,是中国继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再次腾飞的红利:工程师红利。也就是庞大的高知群体,在未来几十年释放出来的巨大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一些高端产品需求势必会越来越旺盛:比如医美,比如新能源汽车,乃至无人驾驶汽车,比如《原神》游戏等等。这些旺盛的需求,势必会激发一些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而我
国数量庞大的高知群体,将成为这些企业科技研发的助力,也会成为我国科技腾飞的助力。这些高知群体,随着参与企业的创新研发,也会大幅增长自己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对科技类高端产品的需求。如此良性循环,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中国势
必会诞生一些研发能力强,最终在某些细分领域,执全球行业之牛耳的企业。就像现在的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领域,已经弯道超车,进入了全球锂电池企业的第一梯队。而企业的灵魂人物:董事长曾毓群,是中国锂电池之父的博士生。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
高知群体,带领企业成为世界第一流科技企业的典型案例。未来,在共同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高端科技产品的旺盛需求刺激下,在数量庞大的高知群体的能力加持下,我相信中国也会诞生越来越多的类似宁德时代的,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A股里,在
不同细分领域里的科技公司,长期投资机会会层出不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我们也第一时间学习了会议通稿,并与前几年的通稿做了比较。“信心”三次提到。“要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三次提到信心二字,表明中央已经在重视人民
群众、市场主体对预期信心不足的问题,影响经济和股市的牛鼻子已经被抓到。首提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这些表述,不禁让人想起邓小平那篇《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以及那些年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五大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底
民生底线。关于疫情防控,提到“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顺利度过流行期”。明年经济工作的“纲举目张”--中心和关键,也是通稿中描述最详细的工作:一是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不正确议论要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完善国企的现代化治理,制度、法律、政策、舆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房地产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依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关于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对比2020、2021年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
年的表述中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规律,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2020年的表述中有“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三年政策的延续有“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自主可控”,2022年,平台经济和地产定位有转变,内需被放在新的一年工作最重要的位置。2022年的会议基调,与2018年颇为类似:“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对资本市场
的影响,我们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在度过2-3个月疫情爬坡至高峰后,明年的经济将会得到政策面的全力支持,2023年与2019年颇为类似。我们会把握政策支持、产业规律、企业发展三者共振,从恢复和扩大消费、科技自立自强、安全与发展、平台经济的政策转向、完善国企的
现代化治理中去寻找投资机会。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体会今天继续学习八项重点任务的第三部分:确保发展安全和发展成果,包括第五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第六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第七条“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第八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发展安全和发展成果这
部分的标题其实考虑了好一阵子,因为所统领的四条内容,涉及到八项任务的一半篇幅,互相之间看似关联不大。笔者认为,这四条与前面四条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并不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向和思路,不是前进的目标,而是底线和保障。这个底线和保障是
为了实现一个目标:确保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安全,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种子和耕地的问题。18亿亩耕地红线摆在那里,是经过充分的论证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在这一方面,并没有更多新意出现,唯一需要关注的是防止“非粮化”,可以看出主粮生产仍然是国内耕地的主要用途,而主粮
价格空间有限,注定某些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有想象空间的是种子的问题。种子问题一直是农业领域一个比较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先进育种技术长期以来为美国垄断,进口种子带来的高产,在粮食安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惯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种业的卡脖
子技术攻关,其难度相对其他领域来说稍低,我国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有一定基础。这个领域需要将现有的资源整合,在创新产品上给予企业较多定价空间,政府给农户定向补贴来平抑价格,只有企业有利润空间,才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和动力。2.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平台企业垄断
,是近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从蚂蚁暂缓上市开始,风向就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这一段时间,各种争论并不少,主要是围绕在到底什么是垄断,国内这些平台企业算不算垄断?平台之间的竞争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冲垄断风险?金融创新算不算创新,金融创新的方向到底在哪?回答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徒劳的过程
,因为政策的制定虽然要有前瞻性,但市场瞬息万变,政策很难精准预测。所以,笔者认为,反垄断和反资本无需扩张,最重要的还是划定红线的问题:给企业一个明确的舞蹈框架,而不是笼统说一句:你跳错了,重跳!就这个领域来说,未来一年将会迎
来一个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段,就金融创新的监管一旦完善并落地,实际上会构成新一轮利好刺激:因确定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边界,而充分释放金融科技的能量。还有一个方面值得重视的是,对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和管理,其本质上是数据作为一项新的资本,究竟归谁所有的问题,是生产者还是收集者,或者是
监管者最终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和处置权,这恐怕是平台经济未来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在这一领域的分水岭,谁先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获得下一轮竞争优势。3.大城市住房问题。公文这东西有个特点:看似每句话都没多大用,但实际上每个字都很有用。“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其实
就突出了“大”这个字。也就是说,未来一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围绕大城市为主进行施策,因为广大中小城市此刻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人口持续性流失以及土地充足供应,根本不可能支撑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而因为体量有限,也难以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这部分市场,很可能就此交给市
场本身运转了。那么监管重点在于大城市,大城市的房地产问题,核心在于居民资产配置方式的问题,除了极个别城市的极个别地域以外,从大的方向来说,支撑房地产市场走高的根本逻辑在于人口增长和人口转移。从这个逻辑出发,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方向已经不可能
出现持续增长,只有部分地域部分时段的增长。但房地产市场长期承担了居民资产配置的重任,贫富分化是巨大的,大量房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租赁市场的发展是本次会议提出的重中之重,而鉴于此前某公寓暴雷的事件,租赁市场规范化迫切需要解决。房屋监管部门需要从购房监管逐步向租赁
监管转变,特别是对于长租房,或许不远的将来,类似于房屋产权证这样的房屋租赁证就会出现。4.碳排放问题。碳排放问题本身,是个发展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此前某柴姓公知点起过一把火,不过她的认知既偏颇又短浅,更有比较大的立场和动机问题,丁院士专门怼过
。现今我们讨论碳排放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履行国际承诺,体现大国形象,这是表面;另一方面是倒逼产业升级,实现新旧更替,这是根本。所以,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命题,笔者认为最应该实事求是,既要持续做,又不能大跃
进,类似于前些年环保一刀切那样的错误是决不能再出现第二次了。而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讲,未来数年仍然是比较可观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光伏太阳能与城市老旧区改造结合,与新基建结合能交叉领域,值得特别关注。春节前后,各领域的工作会议将陆
续召开,笔者将继续学习,继续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