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读后感悟4篇.docx,共(11)页,18.77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0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读后感悟近日,读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长篇通讯。读罢让人感动泪目,肃然起敬。43岁的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品读他43载的“生命答卷”,他用“忠诚可靠”“务实担当”“拒绝污染”的书写了壮丽动人的诗篇。见贤思齐焉。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前辈为榜样,砥砺初心、接棒前行,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品读43载的“政治答卷”,他用“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
”的初心诗篇。朱治国18岁入党,22年工龄,25年党龄,党龄比工龄长。他常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
和人民的事业,21岁的朱治国作为优秀大学生,服从组织安排,没留恋城市,选择了戈壁乡镇。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毫无怨言。他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全省4149个村庄,走过一大半。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
是他“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见证。对基层的感情,对老百姓的感情,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立身基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我”,坚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政治追求,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立足点,全面了解大
局、主动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定如磐信念、心系大事,以忠诚之心对党,让党放心。品读43载的“民生答卷”,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朱治国有一股子“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
劲头,寒冬缺氧季节,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眉毛眼镜结霜,说话能被风噎住,却挡不住他与村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凭实干,全省村“两委”换届留住了不少能人、带头人,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和
乡村振兴。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实干是组工干部的本色。广大组工干部在面对繁多而复杂的工作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要不断出实招、新招、硬招,以“钉钉子”的精神勤做每一件琐事,狠做每一件难事,甘做每一
件苦事,以坚实的立场、笃实的决心、严实的标准、踏实的行动、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彰显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品读43载的“纪律答卷”,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为人干净,做事坦荡,才能叫群众服气。手中虽有权,一尘也
不染,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修为高度。妻子2013年查出癌症,朱治国宁愿把新房低价卖掉给妻子看病,也不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在工作中,想打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跑待遇的,在朱治国这里全不管用。他下乡工作,为避免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走前都要查看个清楚。守住“零污染”底线,清风正气充盈,工作中腰板
才能挺直,干部才有人格魅力。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廉洁自律是组工干部的底线。广大组工干部当严于律己、形端影直,做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表率,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心所扰,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要挺直纪律规矩的“脊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带头把好亲情、友情、人情“三大关”,面对各种“小圈子”贪污腐败敢于“黑脸”,守好人际交往底线,树立起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清廉标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
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读后感悟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病去世,22年工龄,25年党龄,
他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守,用生命谱写勇担使命的篇章,用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彰显初心弥笃、本色弥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为榜样,初心如磐,矢志如斯,点燃心中火炬,照亮前行之路。读懂这幅“一片赤心向基层”的为民答卷,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坚守涵养服务人民的情
怀。21岁那年,朱治国以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毕业,毕业后他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但朱治国毫无怨言,他深知基层不易,因此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这幅答卷
,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做脚下有泥、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墩苗”干部,通过基层一线的“千锤万凿”,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
更快地完成角色转变,让为民服务的初心越发闪亮。读懂这幅“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使命答卷,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笃定砥砺干事创业的担当。近几年青海省党内集中教育工作,朱治国都参与谋划把关,经他亲手编发的重头文件多达上百个,编发的简报五百多期,审核修改各部门单位、干部对照检查材料数千份,母亲、妻
子、姐姐都习惯了朱治国太忙不接电话、不回信息,除非是急事大事,一般不打扰他工作。这幅答卷,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应永葆进取之心,风雨兼程,扛起该扛的责任、尽到应尽的义务,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不负韶华、奉献光热,沉下心来、在工作岗
位上实干苦拼,扑下身子履职尽责用一场场“寒彻骨”迎来阵阵“扑鼻香”。读懂这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廉洁答卷,以“严以律己,慎独修身”的正气锤炼忠诚政治品格。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异地夫妻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
找过一个人,亲友们没有因为朱治国的身份“沾光”,他对下属干部也是又严又细。正是这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正气,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这幅答卷,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廉洁奉公。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始终保持
思想清明、政治敏锐,严守廉洁底线,要重视“清廉”的分量,要不断涵养廉洁力量,坚决做到明规矩、守规矩、知分寸、存敬畏,常常躬身反省、警醒自己,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以一身正气接过党的伟大事业的接力棒。《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
》读后感悟近日,有媒体发布《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文,详细讲述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从选择、实干、担当、严守再到最后的告别,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惋惜和思考。榜样是鲜活
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以之为精神导航,思想就不会迷失,以之为明亮灯塔,脚步就不会徘徊。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看一看自己是否始终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否克己奉公、大公无私,是否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是否本色依旧、初心不改,时时处处事事
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筑牢信仰“压舱石”,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擦亮“忠诚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
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要求,是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忠诚是组工干部的履职之魂,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朱治国同志把根深深扎在基层,爱家乡爱工作爱人民,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
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22年工龄,25年党龄,他是一名党员干部,是一名组工干部,把忠诚写在了入党志愿书中,刻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从朱治国同志身上读懂信仰信念,强化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的信念走好“脚下路”。练就担当“宽肩膀”,在勇于攻坚克难
中交出“实干答卷”。了解到基层反映待遇低严重影响脱贫发展和组织建设的情况,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朱治国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大家迅速分组下乡,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除此之外,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问题,赴省外“取经”,科学规
划专业和课程,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路再陡总要有人走,事再难总要有人干,朱治国同志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展现了组工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会干事的良好形象
。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气馁,敢于担当作为,甘于无我奉献,展现组工干部奋勇争先的良好风貌。把好廉洁“自律关”,在守住从政底线中树好“公仆形象”。为官从政最大的正道就是操守清正,最正的本色就是
清清白白。朱治国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为人干净,做事坦荡,即使在妻子需要工作调动时,也没找过一人帮忙,甚至在妻子查出癌症后,也没向身边人开口借钱。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常敲“律己警钟”、常扫“思想灰尘”、常思“贪欲之害”,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廉洁“自律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从政心态,守住
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读后感悟近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文章,生动
讲述了朱治国同志的事迹。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的生命定格到了那天,年仅43岁的他将一生献给了组工事业。朱治国用他的生命答卷,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彰显了组工干部的精神本色。他的精神值得所有组工干部认真学习,传承弘扬,在新征程上擦亮组
工干部的精神底色。矢志不渝心向党,擦亮忠诚底色。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对于朱治国来说,他用一生乃至生命铸就了对党忠诚。从大学一毕业就毅然决然选择扎根基层,不怕苦累,到在基层组织部工作,
开启组工生涯,再到考入省委组织部多岗位历练,熟悉组织口、干部口等多口业务,无论是领导同事间的好口碑、好评价,还是家人谈起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单位桌子上那摞还没来得及看的材料,那些还没来得及完成的行程,还是家里朴素的环境以及之前照顾患癌症的妻子、寻医问药的经历,都在诠释着朱
治国的一心一意、对党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听党话、跟党走,讲政治、守规矩。每名组工干部都要以朱治国为学习榜样,如他一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工作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对待生活,为人干净、
做事坦荡,矢志不渝铸忠诚。全心全意解民忧,擦亮初心底色。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朱治国工作的出发点。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
了解决村集体没钱的问题,朱治国带领相关同志搞调研、听建议、谋思路、定举措,依托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统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创新高,开辟出一条又稳又好的发展新路,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为了解决村干部“有想
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问题,他牵头推动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使得越来越多的村干部能够参加学历教育,工作更有盼头、有劲头。广大组工干部应当如朱治国一般,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当家人,全心全意办好人民
的事,用心用情解决好干部人才的事,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让生活更有奔头。无私无畏勇担当,擦亮实干底色。“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中,朱治国摸索出一条实干之路,用心用情用力担当有为、创造业绩。工作标准上,从严
从细,事事高标准、严要求,没有得过且过、躺平摆烂,没有差不多,只有组工干部特有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工作方法上,求真务实,注重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没有坐在屋里看全局,没有一拍脑门作决策,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遍全省366个乡镇,对4149个村子一半以上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内页材料上,高度负责,经常组织相关处室的同志坐在一起研讨,逐条逐项修改,使得经他手的材料无差错、能放心。就这样,朱治国用他的无私无畏担当有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做好一项又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擦亮实干底色。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向他学习,如他一般
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当大事,极度认真、高度负责,凡事精益求精,力求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