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九年级上册数学部编版.doc,共(4)页,1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会了图形的旋转、平移,已经掌握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的特征,并且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同样我们探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也是为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作准备.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
坐标的关系.②能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⑵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的实践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事物的变化之间
是有联系的,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3.教学重点探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4.教学难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的运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了图形的旋转、平移、轴对称,已经掌握了关
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并且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图形,作出决策。共同找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帮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画图、观察、猜测、归纳结论.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学法: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采用学生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找出不懂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合作学习,同时展示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四、说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回忆旧知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⑴画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
⑵画出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⑶画出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C′;⑷画出点D关于y轴的对称点D′.⑸分别写出上面每一对对应点的坐标.点A(,),点A′(,);点B(,),点B′(,);点C(,),点'C
(,);点D(,),点D′(,);2.归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用语言表述为:⑴如果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它们的横坐标_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⑵如果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那么它们的横坐标_
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画图,让学生回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从而为后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知识的学习与探讨作铺垫.(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探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0,-
3)、C(2,1)、D(-1,2)、E(-3,-4),作出A、B、C、D、E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点的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图略。分组讨论:(每四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关于原点作中心对称时,•①它们的横坐标与横坐标绝对值什么关系
?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②坐标与坐标之间的符号又有什么特点?(让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的结论,并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规律.)【归纳】:这些点的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相比较,它们的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P
′(-x,-y).【引申】:反过来:若P与P′的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即P(x,y),P′(-x,-y),则点P与点P′关于原点O对称.③关于x,y轴对称的坐标与中心对称点的坐标符号规律有什么区别?(找学生说说看法)【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分析,让学生小组合
作,得出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之间坐标的关系,并对这个关系加以引申,这也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规律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关于中心对称有关规律的内涵.(三)、巩固新知,跟踪训练1.写出下列各点关于原点的
对称点A′、B′、C′、D′的坐标:A(3,1),B(-2,3),C(-1,-2),D(2,-3)A.CBD...1122334455-1-1-2-2-3-3-4-4-5-5xyo32.下列各点中哪两个点关于原点O对称?A(-5
,0),B(0,2),C(2,-1),D(2,0),E(0,5),F(-2,1),G(-2,-1)3.点A(a,1)与点A’(5,b)关于原点对称,则a=,b=.4.点(2,-5)与点(2,5)关于对称;点(2,-5)
与点(-2,5)关于__对称;点(2,-5)与点(-2,-5)关于对称.5.点A与点B(1,-6)关于y轴对称,则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A.(-1,-6)B.(6,-1)C.(-1,6)D.(1,6)6.如图,
已知点A(32,2),点B的坐标为(-1,3),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坐标原点O.求C、D两点的坐标.【设计意图】熟练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解决问题.应用新知、教学例2.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作出与△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图略。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快而准,教师给每一组合理的评价,归纳出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强调.点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的步骤:(1)写出各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对称点的位
置;(3)顺次连接各点即为所求作的对称图形△A′B′C′.跟踪训练二:导学P88能力提升6题.【设计意图】通过作图进一步体会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四)、畅谈感悟,反思成长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P′的坐标为________.2.点M(a-1,5)和N(-2,b-1)关于原点对称,则2016ba___
_______.3.如图,阴影部分组成的图案既是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又是关于原点O对称的图形.若点A的坐标是(1,3),则点M和点N的坐标分别是()A.M(1,-3),N(-1,-3)B.M(-1,-3
),N(-1,3)C.M(-1,-3),N(1,-3)D.M(-1,3),N(1,3)做完的同学请做导学案P88基础反思.【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改进教学.(六)、课外巩固,拓展延伸41.必做题:导学P87自主测评、P88展示交流1题.
2.能力题:(选做)布置作业3ab2(2)若点A的坐标是(a,b)且a、b满足++4b+4=0,求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A′的坐标.(3)导学P88展示交流2题,能力提升5题.21(1)已知点M(-,3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设计意
图】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有自主拓展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分享成功的喜悦,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五、说板书设计: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一、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
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二、作已知图形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1.写出已知图形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2.描点.3.顺次连接.六、说教学反思学生以前学习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对点的坐标及
原点的有关概念已熟悉.前几节学了中心对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储备,对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初三的知识综合性强,在每节新课讲授时适当给予复习巩固加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本节课我先借助画图,回忆坐标系内一点关于横轴、纵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值问题.通过坐标系很直观
地得出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这样比让学生背规律掌握要好.再次说明,在“做中学”更易被学生理解掌握,并难以忘记.由于本节新课要求:理解P与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
握P(x,y)关于原点对称点为P/(-x,-y)的运用,所以要以学生自己动手画、自己找,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感受为主,“数形结合”的学会应用.在复习解决关于横轴、纵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值问题,学生已感受到画图的好处,在此基
础上完成新课学习就较容易了.所以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参与积极,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了合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