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7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545.500 KB
  • 2023-0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4)页,5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5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24.荀子入秦国,语秦相范雎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人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

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这反映了秦国A.等级森严B.古朴和谐C.严刑峻法D.礼乐蔚然25.汉初,相国曹参语惠帝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汉承秦制”下的

皇权专制B.“白马之盟”后的君臣制衡C.“郡国并行”导致皇权架空D.“民贫国弱”下的无为而治26.下图为《唐代小麦分布图》由图可知A.唐代经济重心仍然停留在北方B.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程度不均衡C.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D.南方经济开发相对北方

而言稍缓慢27.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

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变法斗争激烈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8.1860年6月,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2西三省,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湘军以两湖地区为募兵之源,以苏、皖、赣三省为粮饷保障。1861年又成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

为湘军提供武器装备。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由此发轫B.清朝统治福祸相依C.形成近代军阀割据D.清朝中央集权削弱29.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古希腊部分大事表时间希腊世界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一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与

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分析上表,可知古希腊被征服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政治动荡B.外

族入侵、战败而亡C.各地孤立、差异性大D重视自治、离心力强30.“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

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31.“拜占庭拥有强大的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起了重要作用。”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A.保护了传统商路的畅通B.

维持了罗马帝国的强大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D.削弱了地中海沿岸小国32.“欧洲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对材料解读正

确的是A.文艺复兴企图解放群众思想B.宗教改革采用宗教异端形式3C.启蒙运动借助教权抨击王权D.罗马教廷自我改革争取信众33.下图为《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与联系变化示意图》图1:公元1600年前图2:1600年—1780年由图中变化可知A

.工业革命的开展已势在必行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主流C.美国成为世界棉花产业中心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4.如图:图片内容反映了A.世界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趋势B.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C.世界历史的近代化趋势D.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35.1895年恩格斯

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暴力革命方式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修正主义出现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C

.恩格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4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

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

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

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材料二“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

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

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1)结合材料一,概括

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5读图,指出图中进军路线所展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选择图中任一地点,就此时期此地点所发生的具体事

件作一描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就是基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按规定,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1950年12月8日,中共华东局

向中共中央报告,试点地区土地改革完成后,“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认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有序和温和的。从1949年到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0.98亿公顷,增加到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8.95公斤,提高到288

.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年均递增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也有恢复性增长因素)

。正是土地改革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精神,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发动群众的6工作,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因此保障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编自郑有贵《新中国土地改革开辟现代化通途》(1)根据材料概括土地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所产生的影响。(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材料对外扩张是美国的历史传统,美国发动美西战争不是偶然所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产生,并迅速传到美国。它所宣扬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成为美国海外扩张主义的理论依据。十九世纪末,当美国开始加入争夺殖民地行列时,欧洲列强已

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作为新晋资本主义大国,鉴于当时的军事政治实力,美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日薄西山的老牌帝国西班牙。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所拥有的最后两块比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成为美国的首选目标。西班牙已经意识到美西之间的危机很严峻,寄希望于欧洲列强能够居中调停,避免战争的发生。欧洲诸国经讨

论向美国总统麦金莱递交了一份联合照会,希望和平解决古巴问题,但是麦金莱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1898年4月,美国国会宣布向西班牙开战,美西战争就此拉开帷幕,西班牙在战争中迅速败北,8月12日西班牙政府请求停战。在法国的斡旋下,1898年12月1

0日美国和西班牙政府在巴黎举行和谈。最终,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殖民统治,承认古巴独立,还将关岛和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而美国则向西班牙支付2000万美元,同时菲律宾群岛主权须“转让”给美国。——摘编自李宝

凤《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的影响。(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路易十六,(1754年8月23日—179

3年1月21日,享年38岁),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1793年1月21日被革命者处死。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英国拉上葡萄牙和一些德意志城邦,与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和俄罗7斯等国在欧洲及全球的殖民地大打出手,从公元1756年一直打到了1

763年。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全胜,法国丧失了在北美大陆的所有殖民地和在印度的大片殖民地,西班牙也被迫将佛罗里达割让给了英国,其对古巴和菲律宾的控制权也一度被英国夺走。法西等欧洲列强心存恶气,一直在寻机报复。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在整个战争期间,法国总共出动了3.6万陆军和6.3

万海军参战援助美国。而北美军队最高峰时期的总兵力也只有4万人(8年战争总参战兵力达到20万人)。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六有时在美国甚至会被戏称为被遗忘的“建国先贤”(FoundingFathers)之一。但在帮助美国赢得了独立之后,法国自己却因为在战争中欠下了巨额外债而陷入

了经济危机之中,最终这场危机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被处决。而美国此后又以法国发生了政权更迭为由拒绝偿还由法国援助形成的巨额债务。所以美国独立战争虽然是对英国的沉重打击,但最终却加速了法国的衰落。——摘编自《世界金融五百年》(1)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法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法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9分)8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2526

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DBBBDBABAAC2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荀子入秦应是秦国商鞅变法数十年后的事情,商鞅虽死,其法未灭,变法最为深彻。包括对百姓治理和官僚队伍管理,都极其严格,并

对违反规定者实行残酷的惩处,秦国就是通过严刑峻法,以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文中民顺官公的风尚,故选C项。秦国固然等级森严,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虽显古朴,也貌似和谐不见争斗,但未挖掘出其背后的法制高压、严刑

峻法,排除B项;西周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秦国更是推行法治思想,D项显然不符合时代特征,排除该项。2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材料论述萧规曹随的典故,说明西汉建立初期继世君臣不变更先君名臣的治国之道

,是统治者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表现,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与史实吻合,故选D项;皇权专制体现的是皇帝的高度集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君臣制衡、皇权架空应体现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材料未涉及,排除B、C两项。2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阶段特征掌握

情况、识图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就山东地区而言,小麦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北部、南部等地,而东部的半岛和丘陵地区尚处空白,山东地区小麦的种植区域分布,反映了隋唐时期山东东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程度的不均衡,故选B项。A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图片仅仅是小麦种植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全国经济重心的内涵,排除A项;没有其他作物对比,不能得出小麦种植比例,故得不出是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项;魏晋以来,以至隋唐,北方战乱多,动荡时间长,经济破坏大,而南方相

对安定,发展相对较快,同时仅以小麦的分布无法说明南方经济开发程度的大小,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苏轼看待王安石变法,既认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流

弊,故此他成为改革和保守两派都认为的反对派,从而成为改革中派系斗争碾压的对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将其视为保守派,认为他反对改革而进行打击的案例,故选B项。“文字狱”本质就是思想文化专制,西汉就曾发生,并非开始于北宋,排除A项;苏轼最终未被处死,实际上也是北宋君臣考虑到“不杀文

官”的传统,9是“重文”的体现,而非治国策略调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围绕改革进行的派别斗争.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28.B【解析】材料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与整体把握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清政府对曾国藩的任命有利于统筹整合各股力量,更加有力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解决统治危机;

但同时也让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官僚势力膨胀,从而危及清王朝中央集权。洋务运动开展,只学器物技术不学政治制度,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故选B项。洋务运动确实由此开始,但只是材料部分内容,且为表面现象,排除A项;湘军确

实为近代军阀形成提供了一种模式,但从本质来讲,湘军是独立性较强的清政府地方军队,与近代军阀不能等同,且此时尚未形成割据,排除C项;材料内容确实能反映清王朝中央集权被削弱,但相对而言较为片面,不如B项揭示深

刻全面,排除D项。2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希腊地区城邦众多,这些城邦国家,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历史上它们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进行着共同的体育赛事,各地之间还进行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并非

各地孤立,排除C项;各个城邦国家之间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立自治,民主意识较强,城邦之间战争频发,另外希腊地区虽城邦众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因而经常遭遇外来民族侵略,也最终亡于外族入侵,故选D项。A项是原因,但并非

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3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能力。根据材料中“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可以得出,古代史诗符合当时时代特征,故选B项。诗是变化的,所以不能准确传递过往历史,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史诗内容

,看不出文化交流,排除C项;这种变化中的、由口耳相传形式流传的史诗,有一定史料价值,“极高”夸大其作用,排除D项。3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关键信息的提炼把握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迁移调动能力。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打击海上行掠者,从而有效地维护

了传统商路的秩序,保护了商路的畅通,故选A项。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不复存在,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拜占庭帝国,对传统商路进行掠夺性抢劫,迫使传统商路中断,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的行为推动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贸活动,并没有涉及到削弱地中海沿

岸小国的信息,排除D项。3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与基础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材料“要掀起巨大的风暴,……披上宗教的外衣……”可知,材料中心事件应指宗教改革,且主旨是指宗教改革应采用宗教异端形式才能更好发动群众,故选B项。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与材料

中“……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不符,排除A、C两项;罗马教廷自我改革与材料中“要掀起巨大的风暴”不符,排除D项。103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图片可知,世界棉花产业由公元1600年前各地零星

分散互不联系,到1600—1780年时已经形成一个棉花产业中心,根据所学可知,此中心是英国,而作为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的英国则逐渐拥有了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国内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已远远无法满足它的需求,从而一场工业革命势在必行,故选A项。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发表《国富

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由此诞生,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和产生后的初期,重商主义是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排除B项;美国成立于1776年,1783年实现独立,1789年才建立第一届联邦政府,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D项。3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片识读

能力及问题表述的严谨性能力。图片数轴中反映的是当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英、法、德、美四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史实,故选A项。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其表现,除了英、德、美、法四国之外,还应该有意大利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B项内容表述不充分,且材料表现的是一个长时段的发展过程,B选项是一个时间点的成就,不能完整反映材料,排除B项;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C项是对材料概

念的扩大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四国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属于政治范畴,世界市场形成与否属于经济范畴,排除D项。3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背景解读能力。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一方面增加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在议会中给予无产阶级一定的席位,给予一定的政治权利,这样,无产阶级队伍逐渐被分化。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恩格斯做出了相应的认识和调整,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故选C项。材料说明革

命条件不成熟,并不代表否定暴力革命方式,排除A项;修正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否定,在19世纪末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固然有着一些原因,但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这一说法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所表达的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状况不成熟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41.(25分)【答案】(1)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成果。(6分,任答3点即可)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

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9分)11(2)影响:第一,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手工工场发展成为机器大工厂;第二,生产规模扩大:由分散在手工工场到集中在大工厂,人数增多,规模扩大;第三,分工协作越

来越细致:工人被集中在工厂流水线前,进行密切的分工协作;第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在圈地运动下丧失生产资料——土地,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廉价工人;第五,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第六,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第七,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

10分,任答5点即可)【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一中“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可得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根据“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可得对外的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根据“市民阶级形成了”“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可得在阶级关系上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可得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成果。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条件;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2)根据“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

”,可以得出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规模扩大,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致。根据“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得出大批农民在圈地运动下丧失生产资料——土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

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得出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

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42.(12分)【答案】事件:国民政府北伐(广州国民政府第一次北伐,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2分)示例一:武汉1926年夏天,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北伐军,分三路进行北伐,两湖战场成为北伐的

主战场。其中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一路拼杀,取得汀泗桥与贺胜桥大捷,于1926年10月12占领武昌。随之,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中国的革命中心也从珠江流域转到了中国的长江领域。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造成国共

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8月7日,中共“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开展土地革命的决定,毛泽东提出了“政权须从枪杆子中取得”的革命论断。在中共处于组织焕然、思想混乱之际,挽救了党,挽

救了中国革命。示例二:南京国民大革命期间的1926年夏天,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大革命进入高潮。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中共所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蒋介石在美英支持下,联合江浙财阀,在上海发动4·1

2反革命政变。随之,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对峙。1928年,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合并,并最终定都南京,这是一个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专制政府。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进行二次北

伐。国民革命军从武汉、南京出发.进军北京,并最终取得了北伐的成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示例三:济南1927年715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始称宁汉合流,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北伐。19

28年5月1日,北伐军克复济南。而日本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其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派兵进驻济南,并随后制造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中国居民死伤惨重。但其能阻止北伐,蒋介石命令部队绕过济南,继续向北京开进。张作霖退守东北,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

。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答出地点名称1分,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影响各占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图能力、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首先,进军路线所展示的事件,应该从进军的出发点、进军的路线、以及进攻的目标终点考虑。可以看出,这应该是1

926年开始的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以及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所进行的二次北伐。第二步,选择其中任意具体地点具体描述,我们可以选择里面的武汉、南京、济南。武汉,可以叙述叶挺独立团、国民政府的迁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八七会议、宁汉合流。关于南京,可以叙述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

民政府、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济南,应该重点描述济南惨案。事件整体应该从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大致过程、结果、影响来表述。1345.(15分)【答案】(1)特点:计划性、灵活性;有分层,有区别的进行改革;以立法形式组织开展;渐进温和,平稳有序。(6分,任答3点即可)

(2)影响:第一,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单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农业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第二,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更多原料,支援了工业建设。第三,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第四,极大地支援了

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9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能力。(1)根据材料“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法》”的制定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有序和温

和的”中可以得出三点答案。(2)从材料中可以提炼: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生产效率、粮食单产等信息,结合所学,得出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恢复、为工业奠基、支持抗美援朝、巩固政权等。46.(15分)【答案】(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美国工业实力,掠夺海外原料产地和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美国具有海外扩张的历史传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动;19世纪末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争夺加剧;西班牙实力下滑,日益衰落;欧洲和平调解失败。(9分,

任答3点即可)(2)影响:美国获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也进一步加速增强了工业实力;西班牙继续衰落;刺激列强进一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根据材料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可以联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壮大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同时也增加了美国对外进行侵略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美国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社会达尔文主义迅速传播”

“宣扬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当美国开始加入争夺殖民地行列时,欧洲列强已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可提炼“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动;19世纪末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争夺加剧。从材料第二段可提炼西班牙衰落、欧洲调停失败,从

而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第三段可以直接得出,美国获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进而可以推出能够增强美14国的工业实力,从材料可以直接得出西班牙继续衰落。根据所学知识,列强在此刺激之下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推动资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

形成。47.(15分)【答案】(1)原因:英法战争中战败,寻机报复英国;重新争夺海外殖民地;缓和与国内资产阶级矛盾。(6分)(2)影响:帮助美国击败英国实现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北美力量,有利于法国在国际上对抗英国;巨额的战

争消耗,使法国陷入了财政危机的泥潭;为解决财政危机,要求增加征税,引发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也最终被推上了断头台。(9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根据材料“法国丧失了

在北美大陆的所有殖民地和在印度的大片殖民地”“法西等欧洲列强心存恶气,一直在寻机报复”并结合法国国情与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时代背景可得出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法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可从美国、英国、

法国几个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得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