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PDF
  • 阅读 8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694.345 KB
  • 2023-0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pdf,共(12)页,694.34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1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浙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卷命题:杭州二中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

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直接体现了A.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B.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认同C.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特征D.中华传统文化的农本特点2.秦汉时期,

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关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郡县长官汇总制成计簿B.刺史参与审核计簿C.其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D.保证了中央财税的增长3.汉武帝时颁布“算缗(官府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

产税)令”和“告缗(鼓励群众揭发隐瞒财产的商贾)令”,从此之后,富人们不敢再投资工商业,而是转为购买土地,这导致土地价格上涨,普通农户只能在一小块土地上刨土求食。汉武帝的此项举措A.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B.致使城市工商业出现了停滞状态C.表明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启动D.推动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发展4.李泽厚曾对魏晋风度评价道:“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下列

文艺作品符合魏晋风度的有①《兰亭序》②《归园田居》③《怀素自叙帖》④《上林赋》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5.“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

均,无侥利。”这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规定A.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C.扩充了政府征税的对象和名目D.延续了北魏以来的租庸调制6.关于《白鹿洞书院揭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书院开启了中国私学的

历史②该书院成为程朱理学传播的中心③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学规④内容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A.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

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条件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化冲击了游牧文化

8.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A.导致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9.据文献记载:“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

、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给门牌。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关于材料所述的基层组织认识不正确的是A.旨在维护社会治安B.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C.是

最基层的行政机构D.体现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10.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

研究A.《资政新篇》的颁行B.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C.清末“新政”的实施D.晚清政府的第一次自救11.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

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12.下图所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两幅漫画。它们反映的

历史事件令正太破击必须再坚持半个月赓、联、谢并告范、赖、希汉:(一)意义极大,坚持愈久胜利愈大,特别正太路的彻底破毁,将使华北战略上发生有利突化。……(三)现正太西段据点大部已经夺取,今后任务在彻底摧毁铁路、桥梁、隧道、车站及一切术工物,拼命搬资材,使敌无法修复,并

继续扩张战果。刘、邓24日戌A.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保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纯洁性C.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战路线13.下图是中共发布的与某战役相关的电文内容。该战役A.以切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B.是抗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C.是抗战

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D.是国共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典范14.下图为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照片,由该图可推知A.其号召是基于中共八大提出的建立先进的工业国B.其结果是完成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C.其背景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D.其目的在于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15.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写下《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面对雅尔塔体系

崩溃的局面,海峡两岸作出的重要应对举措是A.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政策C.海协会与海基会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习近平、马

英九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16.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与法国、荷兰等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B.20世纪70年代,中国先后实现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正常化C.改革开放之

际中国同印度、蒙古、朝鲜等国关系取得新进展D.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17.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形成了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以下属于新的希腊文化中心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1

1世纪末,意大利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2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相继出现。13世纪后,捷克的布拉格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奥尔良大学等相继成立。这些大学的成立得益于A.国家统一的实现B.资本主义的发展C.城市自

治的发展D.人文主义的复兴19.15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王室长期怀着强烈的"大陆情结",不仅在欧洲大陆争夺领地,甚至争夺法国王位;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的领地丧失殆尽,转而用心经营英伦三岛。由此可见,百年战争A.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海上霸权B.推动了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C.有助于英国民族意识的增强D.强化了英国的世俗权力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运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

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20.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提出来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但也存在差异,下列法国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亚当.斯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标准,主张自由竞争B.卢梭——主张废除君主制,强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C.伏尔泰——

赞成君主立宪,但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D.康德——主张自由、民主、平等21.《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述了欧洲某一时期涌现的新经济现象:“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基础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和这一现象相

伴的历史结果是A.蒸汽机取代传统动力B.新型垄断组织出现C.工厂制度出现并发展D.自由主义政策式微22.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这些事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A.亚洲B.非洲C.亚洲、非洲D.亚洲、拉丁美洲23.下

图所示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论述。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A.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区事件亚洲中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领导民族独立运动;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拉丁美洲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

命;尼加拉瓜桑蒂诺的抗美斗争B.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C.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D.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24.“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

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这个文件出自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25.从工业革命到201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发展中国家占了30%。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1992年《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关于以上达成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

律义务②建立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模式③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④气候等问题是全球造成的,必须由各国共同承担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

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

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

、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材料二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

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

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在聚居下的兄弟分家现象尤为普遍,别立户籍,平均每户5口左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小家庭。—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简要说明南北朝到宋朝是如何打破这个局面的。(6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时期作者认为家族组织的变化最主要的趋势,并说明其对当时社会层面的影响。(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古代先民为抵御疫情,留下了丰富的经验。《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来乱”,主张培固自身“正气”,以抵抗“邪气”侵入。秦律中明确

规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现了疑似疫病患者,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唐宋时期,政府采取了医疗统筹、民生安置、行政管控等措施,并积极调动社会民众力量加以辅助。在与疫病的抗争中,历代医家们还形成新的医疗理论和方法。张仲景写成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施治”的基础,葛洪用柏芝散预防疫病,孙思邈研制出雄黄丸以避疫疾,这些都为疫病防治作出重要贡献。——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的疫病探求与防治应对》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

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年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美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

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重要经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

组织的影响。(6分)28.社区自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的政治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

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

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

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

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

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1)结合所学,分析“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历史动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区式管理模式出现的因素。(5分)(2)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城市社区管理的异同。(7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城市基层管理带来的共同启示。(3分)29.马匹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马匹最早可能的驯化迹象是在住宅区域内似乎存在一组带有大量动物

粪便的后霉菌,学者们将其解释为代表一个马圈。早在公元前3600年,在哈萨克斯坦的克拉斯尼亚尔就发现了该证据。马可能是为了食物和牛奶而饲养的,而不是骑马或承重。公认的骑马考古证据包括马牙上的磨损——在公元前3500-3000年左右,在现代哈萨克斯坦

的博泰和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草原上发现了这种磨损。在考古组合中,只在少数牙齿上发现了磨损,这可能表明有几匹马被骑着狩猎和收集野马作为食物和马奶消费。最后,使用马作为驮畜的最早直接证据——以马拉战车图画的形式——来自公元前2

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在2009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艾伦·K·奥特拉姆(AlanK.Outram)及其同事研究了支持博泰文化遗址驯化马的三方面证据:胫骨、马奶消耗和马齿磨损。这些数据支持马在公元前3500-3000年之间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驯化。2012年的一项

研究(Warmuth及其同事)结合了考古学、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支持马的驯化发生在欧亚草原西部。——根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材料二在“一战”开始的时候,欧洲军队对骑兵有着很高的期望。然而,随着参战双方的火力大大提高,军事家们发现,新式堑壕战所造成的致命地形几乎使骑兵在西线毫无作为。但是,在

汽车、拖拉机和卡车相对少见的时代,补给、新型重武器的拖送、军队的运输仍然需要依赖大规模马力。因此,英军和法军从殖民地和盟友中大量进口马匹。成千上万的动物跨过大洋,加入战争,据统计大约有800万匹马在“一战”这4年中被杀。——摘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2014年5月18日《一战中的动物们》(1)材料一关于马匹驯化的研究使用了哪些方法?结合所学回答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比较早(公元前2千纪)使用马拉战车的古文明有哪些?高度概括马背上的迁徙、战争和商贸对古代世界造成哪些影响?(7分)(2)材料二提到的一战中西线最重要的地面战役有哪些?根

据所学回答一战对亚非殖民地造成了什么影响。(8分)历史答案1-25DCDAADABCCCDADCDDCCCBBBCD26.(10分)(1)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享有特权,把控朝政;(1分)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1分)打破:

南北朝以来,庶族地主实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隋唐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取士不问家世”)。(4分,任答2点即可)(2)趋势:从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到以血缘关系来维系家族的延续和繁荣。(2分)影响:赈济等社会保障

,理学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书院教育),有利于增强家族》凝聚力,,社会稳定。(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7(10分)3.经验:预防为先,强身健体;及时报告,隔离患者;政府主导,社会辅助;研制中药、辩证施治。(4分)4.

背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传播的空间范围扩大;各国防控疫情措施差异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联盟的成立。(3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2分)未能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组织,抗

疫效果有限。(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8.(15分)6.历史动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国企改革)推进,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因素:政府的积极推动;城市化加快,基层治理问

题日益突出。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西方基层管理的先进经验(民主形式的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5分)7.相同点:依法管理;有非营利组织参与;体现民主色彩。(3分)不同点:中国社区起步晚,美国较早;中国社区组织有一定有行政色彩,美

国社区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中国居民主要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美国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管理,美国社区自治。(4分)(3)重视顶层设计;重视立法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式

;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基层管理等(3分)29.(1)方法:实物考古(骨骼、图片史料等)、科技考古(生物、化学等)(2分)文明:苏美尔、赫梯(2分)影响:亚欧大陆政治格局改变,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农耕文明与牧业文明,东西方间物质技术交流不断;战争掠夺造成灾难和破坏

,但客观上促进民族和文化交融发展。(3分)(2)战争:马、凡、索(3分)。影响:人员牺牲和物资损失巨大;民族平等、民族自决原则传播(或者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中国、越南、印度、埃及等

国都出现了新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和形式;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5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