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DOC
  • 阅读 220 次
  • 下载 2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23.366 KB
  • 2023-0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docx,共(19)页,23.36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1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31-435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占据新闻头条,“中国式旅游”激起舆论层层浪花,“中国式父母”引起社会关注……这些

“中国式”多是对国人素质和社会问题的调侃。近年来,“中国式”一词的表意似乎有所不同。高铁、5G彰显着“中国式速度”,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体现着“中国式发展”。今年党的二十大将“中国式现代化”写入报告并作出明确定义,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中国式”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年学生联谊会上做主题演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材料共两段,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段中“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父母”这些调侃都是对中国人文明素质方面的否定

,也反映了中国的社会问题。这说明,“曾经”我们好多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比较低,甚至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都很坏,人们批判的同时,表现了对国人文明素质的担忧,这些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启发我们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应从提高个人文明素质开始,每个人文明的一小步,就会使国民文明素质提升一大步,

以改善人们对国民素质的认识和评价。第二段中“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的认可,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肯定。这种“中国式”是应该提倡的,也是让人骄傲的,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是可喜的,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新

时代青年人应该发奋图强,为“中国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写作任务:文章要写成议论类演讲稿,注意演讲稿格式;发言的主体是新时代青年,听众是参加青年学生联谊会的青年人,发言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发言的内容应围绕“中国式”展开,重点阐述“中国式”问题的实质和严重危害,以“中国式”发展提振在座

青年人的信心,倡导对“中国式”中国建设,注重引起青年人的共鸣,使青年人统一思想,激励青年人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写作指导: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新时代青年应助力‘中国式’发展”,正文部分可运用驳立结合的结构行文,先指出“中国式”问题的实质,再阐述“中国式”问题的影响及危害,最后指出

提升国民素质从我做起,助力“中国式”发展。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参考立意:1.新时代青年应助力“中国式现代化”。2.解决“中国式”问题,提升中国形象。3

.增强“中国式”自信,让中国走向世界。【佳作赏析】:为“中国式”反思,为“中国”自豪亲爱的各位青年: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为‘中国式’反思,为‘中国’自豪”。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母亲和他的国人被贴上不少“中国式”的负面标签,成了缺乏文明素养的标志。今时今日,我们的伟大“中国”终

于成为文明、互励、共赢、富强、美丽的代名词,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呼:“厉害了,我的国!”从“中国式”到“中国”的变化,让我们可喜,亦值得我们反思,这些称呼名词,提醒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中国式开头的热词,暴露了我们的问题与不足,是

中国向现代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羁绊与坎坷。你也许对此并不陌生,“中国式过马路”讽刺着中国人过马路,无视交通灯指示,淡漠交通规则的习惯;“中国式插队抢购”,直指中国的客在旅游景点疯狂扫货的场景,指向国人亟待提高的素质与公民意识;“中国式父母”,矛头指向

“保姆式教育”,无微不至照顾并培着一批巨婴的“畸形”的育儿理念;“中国式学生”呈现了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创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问题。这些词批判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我们深入透视“中国式”现象的背后,不应只看到

其负面的表象而如愤青,而是应关注国人素质未能提高背后是规则、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不完善,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等更深层次的矛盾,反思“中国式”是正视我们的短板,走出自卑不足的阴影,面向更长远的发展。“中国”开头的热词,书写着新时

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在纪录片《辉煌中国》中,“中国铁路”走向世界,为贫瘠的非洲大地吹去发展的东风;“中国智造”惊艳世界,c919飞机、洋山港、港珠澳大桥等等,无不彰显大国实力、大国魅力,这些词语描绘着创新中国;

“中国女排”顽强拼博,永不服输,赛场上的咆哮吼出了中国人的雄心壮志,“中国爱心”表达中国人与全人类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中国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球,这些词语谱写着国民积极热情、文明风范的乐章。透过这些“中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是中国理念、中国人思想的进步,是国人不懈投身奋斗建设的果

实,为中国自豪,自觉与自信,展望未来!反思与骄傲自豪交织,综合看待助力中华崛起、可持续发展。我们当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有信心也有针对性地将其解决,把调侃化为改变发展的动力;我们也要从中国热词汲取发展的精神动力与

经验,去糟粕取精华,摒弃自负自卑,为谋求“中国发展”而努力奋斗,发扬“中国自信”,做优秀“中国青年”,做优秀“中国工匠”。忆往昔,“中国式”曾令人皱眉;看今朝,“中国”令人振奋,中国人让我们剑指远方,把热血青春抛洒铸造更厉害的国,告别“中国式”的暗淡。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大家!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材料给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考生要辩证思考、分析这种现象。像这样的作文不能简单的判断“对”或者“错”,而应该全方位思考不同做法的利弊,从而使得认识更客观、全面。考生需要注意,这里的“人们”指的是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个别现象。“执着于自己的某种

想法”,也就是被自己的主观想法引导、局限;这种想法是对是错,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有时候并不能正确判断,因而这种“执着”就可能是对真理、理想的坚持,也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这种做法同样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自动排斥干扰信息,使得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坚定;坏的一面是不能接受其他有用信息,有可能陷入自我陶醉的境地,进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总之,考生要充分地、辩证的思考这句话中的所有信息,尽量全面透彻地理解其多义性,从而找到较为正确、全面的观

点。参考立意:1.摆脱懒惰和本能,客观全面思考问题。2.既要执着,又要兼听。3.客观理性优于主观感性。【佳作赏析】:既要坚持本心,也要善于倾听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人不能总被他人左右,也不该我行我素。兼听则明,广泛吸取意见,能让你有

更明确的见解;主见,是保持自己的本心。坚持本心,是保留心中最宝贵重要的想法,而非一意孤行;善于倾听,是积极筛选他人的看法、观点,并且全盘接收。坚持本心,要有对于自身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并且坚持不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伊姆雷便是坚持本心的一个典范。伊姆雷自小愚笨,所有人都认为他成不了

气候,但他坚持自己的本心。作为犹太人的他,坚持本心,挺过了“二战”的困境,获得“诺奖”,成就了自己。由此可见,坚持本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梵高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这团火便是本心。本心是不能被他人的看法所浇灭的。善

于倾听,是在本心基础上的“集万家之长”。就像是约翰多恩以前说过的那样:“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的人,与别人的思想交流是必然的。所以,丝毫不听取他人意见是一种极不合理的行为。从古人的教训中我们也能学到倾听的重要性:马谡不善倾听,落得“纸上谈兵”;拿破仑不善倾

听,兵败滑铁卢。由此观之,善于倾听是多么重要!并且,不但要听更要选择性的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若是一味地吸取他人的看法,也不实行挑选与辨别,往往也会偏离自己所设想的目标,失去本心。最后弄得“不伦不类”,“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如同鲁迅先生的观点一样,善于倾听时要用“拿来主义”去倾听,“集

万家之长”。这样才有可能提升自己。坚持本心与善于倾听是有机统一的。做好两者之间的统一与协调,才能写好“生活”这部作品。社会中不乏这样有名的人物:马坚持本心,投身互联网行业,同时善于倾听“十八罗汉”的意见,成就了一个宏大的互联网帝国。如果马没有坚定的信念与目标,他不会成功,

如果马不去倾听其他人的宝贵建议,他也不会成功。坚持本心并且善于倾听,才能有所成就。坚持本心,不是一意孤行。善于倾听,不是全盘否定。坚持本心,要有信念和实力。善于倾听,则是智慧的体现。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虽供奉翰林却被以御用文人看待

且遭遇谗谤,是青崖名山使李白获得了内心的和谐;贬谪黄州的苏轼,却在明月与清风中完成了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获得了内心的和谐;前人虽遭遇种种不幸,但都能极力调适自我以寻求内心的和谐。内心的调适,也是我们对生命的不断

思考。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1)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你是如何调适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和谐的?这其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记叙文。(2)成长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甚至是困境,这就需要通过调适

自我达到内心的和谐以实现青春的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与理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解读:材料分别以李白、苏轼为例,概括呈现了前人如何通过自我调适从

而获得内心的和谐。“内心的调适”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内心的调适,既是一种心理调节,亦是我们对生命的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思想等都会随之而明晰、深刻。自我调适,需要我

们能够认识自我,正视自我,悦纳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和解,内心和谐。材料重点强调自我调适的重要性,面对各种纷繁杂扰,只有调适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获得和谐的内在心理环境,才能让生活乃至生命有出口,进而不负青春

,实现自我价值。“内心的调适”促进我们更好地有所为,有大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担负时代使命。任务解读:任务一,在文体上要求记叙文,关键词仍然是“调适”,重点在于展示调适的过程,“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的故事”,可以叙写成长故事,以展示自我调适达到内心和谐的过程。任务二,直接点出关

键句为“调适自我达到内心的和谐以实现青春的价值”,学生要围绕这一关键句展开议论,“以实现青春的价值”强调调适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青春的价值,勇于担负时代使命。学生在围绕“内心的调适”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展

示对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对其重要性的阐释,以及如何调适的思考,还要注重内心的调适与青春价值的勾连,找到其内在的逻辑,如果在思考个体命运的同时能够注重联结大时代的要求,体现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则更具深刻性。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调适自我,当好命运之舟的舵手。首先从有人埋怨命运写起,引述克雷

洛夫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即命运同时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然后解释概念,揭示命运的实质,阐述个人的力量在命运中的作用,指出个人因素始终是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在此基础之上列举胡适和鲁迅两位夫人的命运例子进行对比;最后联系现实中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指出“人应当调适自我,当好命运之舟的舵手”,升华中心

论点。参考立意:1.调适自我,实现价值。2.从容自洽,不负青春。3.调适内心,勇于突围。【考场例文】从心所欲不逾矩季羡林说:“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他所说的“内心和谐”,换成孔子的话就是——“从

心所欲不逾矩”。但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践行。这好像很难,因为孔子也说他到七十才做到这一点。上海复旦大学陈果博士说:“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这就很容易实践了。这句话包含两个层面的和谐,一是个人内心的和谐,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个人内心

和谐的“矩”是爱自己。内心和谐的人自爱自信,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不自卑,不自弃,不羡慕,不嫉妒。内心和谐的人内心强大,无欲则刚,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苏轼跌入人生的深渊,面对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是面对自然的风雨,还是政治的风雨,他都能不忧不惧,吟

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心所欲不逾矩”,先做到个人内心和谐,才能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矩”是不影响别人,尊重别人,这个“矩“可以再提高一点——包容和爱别人。内心和谐的人有时很包容,可以海纳百川。

蔺相如先国家而后私怨,处处包容忍让廉颇,最后二人竟成刎颈之交,成就一段将相和的佳话。内心和谐的人有时很博爱,博爱到悲悯众生。特蕾莎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但是最孤独、最悲惨、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那里接受到了建立在对

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也许是内心和谐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这个“矩“是把万物看成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不影响自然万物,尊重自然万物,

爱自然爱万物。内心和谐的人可以从万物反观自我,欣赏万物之美,感受万物之灵。林清玄看到盛开在悬崖上的百合,他感动于生命的自强不息。王维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在自然的宁静中享受心灵的宁静。内心和谐的人与自然互相欣赏,“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内心和谐的人尊重万物:“青

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都是佛祖。”万物间有千千结,如果我们傲慢到无视自然万物的时候,这就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总有一天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心和谐就是不管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万物,都保持在不逾矩的尺度内。四、阅读下面材

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

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材料二:晋代车胤,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车胤在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依然苦学不倦。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

的思考?请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下周班会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一主要讲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三次迁移居所,使孟子成

为一代大儒,时人都称赞孟母,认为这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材料二是车胤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苦学的故事。从设置的两则材料来看,环境确实能影响人的成长。但万事没有绝对性,我们也可以从辩证角度看待环境与成长,环境确实重要,但它是外因,自身才是关键的因素。综上所述,学生可以结合材料

的核心意思,肯定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也可以辩证思考环境的影响与作用,提出自我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写作的情境为班会活动,发言对象为师生,文体是发言稿,应注重语言的交流互动性和感染力。【参考立意】①遭遇逆境,不应该自我放弃,险困的环境更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毅力;若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下,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活出自

己,不碌碌无为,不坐享其成。②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③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且远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环境,使自我得。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古典文心》是国学大师顾随在北京大

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课堂实录,由其学生叶嘉莹记录。书中,顾随认为青年最怕意气颓唐、胸襟窄小,并提倡青年人应该增意气与开胸襟:增意气是使人不萎靡;开胸襟是使人不狭隘。如此,青年人便“能容、能进”。顾随的说法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材料出自《中国古典文心》,能给人以启示。材料给出国学大师顾随的观点:青年人应

该“增意气”与“开胸襟”,并指出“增意气”与“开胸襟”的功效:“增意气”是使人意志昂扬不萎靡,“开胸襟”是使人心胸开阔不狭隘,做到这两点,就能容、能进。写作中,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增意气”与“开胸襟”的内涵。二者针对青年人的不同缺点,内涵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在顾随看来,两者的地位同等

重要。考生可以将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辨析,如“增意气”与“嚣张”的不同,“开胸襟”与“自负”的区别;也可以结合当下青年人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丧文化”“躺平”等进行思考。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给当代青年以启示”。

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体现对“给当代青年以启示”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傅雷家书》中说:“做一个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

又微妙又率直的真正的人,因为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句有两层意思,一性情相反相成的统一性;二对性情统一性的肯定并从文化高度上解释这种统一性的来源。前后意思是因果关系。“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如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阴阳两分而合和之说;如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如道家的朴素辩证法、“齐物论”等。能从文化高度观

照,又能结合自身体验,对性情的相反相成展开辩证性论述的,属立意最佳。能概括出把握性情的“辩证统一”才能追求完整人格,并能结合现实或经验展开论述的,属第二等立意。只就四个“又……又……”例子中选取一个展开孤立描述或论述,没有理的高度和概括,没有上升到文化观照,没有把个人性情的修养与传统文化联

系起来的,属于第三等立意。这类文章建议最高分不能超过43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