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9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729.253 KB
  • 2023-0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共(17)页,729.25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0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P-31S-32Fe-56Cu-64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一、本部分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

确答案规范涂在答题卡上。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B.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可用作潜艇中的供氧剂C.铝制餐具不宜用来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D.漂白粉可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中灰尘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日光从窗

隙射入暗室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A正确;B.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可用作潜艇中供氧剂,不是氧化钠,B错误;C.铝及表面的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铝制餐具不宜用来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C正确;D.漂白粉能杀菌消毒,可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D正确;故答案选B2.下列化学用语

表示正确的是A.2H的摩尔质量是2gB.水溶液中:()()222BaOH=BaOH−++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146CD.硫酸铁的化学式:4FeSO【答案】C【解析】【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2H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A错误;B.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为()2-2BaOH=Ba2OH++,故B错误;的。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质量数为14,该核素表示为146C,故C正确;D.根据化

合价代数和等于0,硫酸铁的化学式为()243FeSO,故D错误;选C。3.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N个氯气分子体积为22.4LB.8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C.1molCuO被足量2H还原,转移的电子

数为AND.在标准状况下,20mL3NH和60mL2O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3【答案】D【解析】【详解】A.AN个氯气分子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题中没有给气体所处的状况,A错误;B.80g

NaOH物质的量为2mo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再是1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mol/L,B错误;C.1molCuO被足量2H还原,转移的电子数为2AN,C错误;D.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0mL3NH和60mL2O所含

分子数之比为1∶3,D正确;故答案选D。4.纯碱和小苏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较早自主生产的化工产品。下列关于3NaHCO和23NaC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23NaCO是白色粉末B.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碳酸氢钠能溶解

且伴随着吸热现象C.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23NaCO、3NaHCO固体都能发生分解D.不可用()2BaOH溶液鉴别3NaHCO和23NaCO【答案】C【解析】【详解】A.23NaCO是白色粉末,描述正确,故A正确;的B.碳酸氢钠易溶于

水且溶解吸热,故B正确;C.3NaHC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3NaCO稳定,受热不易分解,则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23NaCO固体不能发生分解,故C错误;D.()2BaOH溶液与3NaHCO和23NaCO反

应都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不可用()2BaOH溶液鉴别3NaHCO和23NaCO,故D正确;故答案选C。5.下列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性质正确的是A.金属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碱金属铷遇空气会立即燃烧

,遇水甚至会爆炸C.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SO、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H+和2Cl分子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如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碱金属铷遇空气会立即燃烧,遇水甚至会爆炸,故B正确;C.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SO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H+和HClO分子存在,故D错误;选B。6.下列各组物质中

,符合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一步完成)的是选项XYZA.CaO()2CaOH3CaCOB.Na22NaONaOHC.23FeO()2FeOH()3FeOHD.CO2CO23HCO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CaO和水反应生成()2CaOH,()2CaOH和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3CaCO,3CaCO高温分解为CaO和CO2,故选A;B.NaOH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a,故不选B;C.23FeO不能直接反应生成()2FeOH,故不选C;D.23HCO不能一步反应生成CO,故不选D;选A。7.实验是研究化学

的基础,下列图示中所示的装置或操作均正确的是ABCD转移溶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除去2CO中混有的HCl检验K+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需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

.用手捂试管,烧杯中导气管口有气泡,松手后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2CO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用Na2CO3溶液除2CO中混有的HCl,故C错误;D.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K元素的焰色,故D错误;故选B。8.下列各组

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2Cu+、Cl−、3Al+、24SO−B.2Ba+、H+、3NO−、3HCO−C.Ag+、Na+、Cl−、3NO−D.3Fe+、2Mg+、24SO−、I−【答案】A【解析】【详解】A.2Cu+、Cl−、3Al+、24SO−相

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A;B.H+、3HCO−反应放出二氧化碳,H+、3HC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C.Ag+、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Ag+、Cl−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D.3Fe+、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Fe+、2I,3Fe+、I−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

D;选A。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22Cu2HCuH+++=+B.用食醋除去水垢:23222HCaCOCaHOCO+++=++C.用24HSO中和碱性废水:22424

HSO2OH=2HOSO−−++D.()32CaHCO溶液中滴入少量()2CaOH溶液:2332CaOHHCOCaCOHO+−−++=+【答案】D【解析】【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A错误;B.用食醋除去水垢,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2332232CHCOOHCaCOCaHOCO2CHCOO+−++=++,故B错误;C.用24HSO中和碱性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OH=HO−+,故C错误;D.()32CaHCO溶液中滴入少量()2CaOH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CaOHHCOCa

COHO+−−++=+,故D正确;选D。10.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2234NHCOHONaClNaHCONHCl+++=+A.该工艺利用了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反应

②属于分解反应C.若纯碱中混有3NaHCO,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D.母液的主要成分是4NHCl,可用作化肥【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氢钠、氯化铵、氯化钠、碳酸氢铵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首先析出碳酸氢钠沉淀,故A正确;B.反应②是323222NaHCONaCOCOHO=++,属于分

解反应,故B正确;C.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用石灰水除碳酸钠中的3NaHCO,故C错误;D.根据32234NHCOHONaClNaHCONHCl+++=+,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主要成分是4NHCl,可用作化肥,故D正确;选C。11.金属铈(Ce)是稀土元

素之一,铈的有关化合物及22HO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322222O=2CeOHO6H2CeO4H++++++B.反应②中22HO作还原剂C.氧化性:22CeOOD.反应②中,每1mol3Ce+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

量为0.5mol【答案】A【解析】【详解】A.反应①中CeO2和22HO反应生成Ce3+,CeO2做氧化剂,22HO做还原剂,被氧化为O2,离子方程式为:322222O=2CeOHO6H2CeO4H++++++,A正确;B.反应②中22HO和Ce3+反应生成CeO2,Ce元素

化合价升高,Ce3+做还原剂,22HO做氧化剂,B错误;C.反应①中CeO2和22HO反应生成Ce3+和O2,CeO2做氧化剂,O2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性:22CeO>O,C错误;D.反应②中22HO和Ce3+反

应生成CeO2,Ce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到+4,每1mol3Ce+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D错误;故答案选A。12.元素周期表是指导化学学习的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称为碱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表纵向看,由16个纵列构成,共16个族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易找到半导体材料D.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都在ⅡA族【答案】C【解析】【详解】A.ⅠA族元素中H

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纵向看,由18个纵列构成,共16个族,故B错误;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易找到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D.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在ⅡA族,如He是0族元素,故D错误;选C。13.已知反应342342411PH24CuSO

12HO=3HPO24HSO8Cu3P++++,某同学利用此反应原理用硫酸铜溶液吸收3PH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CuP是氧化产物B.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C.若常温下有22.4L3PH被吸收,则该反应转移了24mol

e−D.若反应中消耗质量分数为16%,密度为31.25g/cm的硫酸铜溶液100mL,则生成沉淀的质量约9.3g【答案】D【解析】【详解】A.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3CuP,3CuP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B.CuSO4中Cu元素化合价由+2降低为+1,CuSO4

是氧化剂,PH3中P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5,PH3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4∶3,故B错误;C.常温下22.4L3PH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D.反应中消耗质量分数为

16%,密度为31.25g/cm的硫酸铜溶液100mL,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00mL1.25g/mL16%0.125mol160g/mol=,生成Cu3P的物质的量为810.125mol=mol2424,则生

成沉淀的质量约1mol223g/mol=249.3g,故D正确;选D。14.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100mL浓度为11.0mol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448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未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B.无法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C.反应后溶液中2Fe+物质的量为0.05molD.反应过程中共转移0.04mole−【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溶液中不含氯化铁,说明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属于化合反应

,未涉及分解反应,故A错误;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2,根据元素守恒,铁元素的物质的量=()11nHCl0.1L1.0mol/L=0.05mol22=,根据盐酸中H元素守恒,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1L1.0mol/L0.448L-0.03mol222

.4L/mol=,所以原混合物中O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0.05mol56g/mol0.03mol16g/mol=3.28g+,故B错误;C.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2,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溶液中2Fe+物质的量=()11nHC

l0.1L1.0mol/L=0.05mol22=,故C正确;D.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生成氢气转移0.04mole−,氯化铁和铁反应也有电子转移,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大于0.04mol,故D错误;选C。第Ⅱ卷(非

选择题共58分)二、本部分15-18题为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规范填在答题卡上。15.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族周期ⅠA01①ⅡAⅢAⅣAVAⅥAⅦA2⑤⑥3②④⑦4③⑧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2)②和①形成

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在空气中加热该元素的单质,其现象是_______。(4)③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____。(5)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6)在1L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中加入足量④的单质,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则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为_______1mol

L−。【答案】(1)(2)22NaHHONaOHH+=+(3)①.第三周期ⅠA族②.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4)222K2HO2K2OHH+−+=++(5)Cl和Br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

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6)1【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H元素;②是Na元素;③是K元素;④是Al元素;⑤是C元素;⑥是N元素;⑦是Cl元素;⑧是Br元素。【小问1详解】⑥是N元素,N是7号元素,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小问2详解】Na和H形成的化合物NaH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2NaHHONaOHH+=+;【小问3详解】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是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ⅠA族

,在空气中加热Na单质生成过氧化钠,其现象是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小问4详解】③是K元素,K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K2HO2K2OHH+−

+=++;【小问5详解】Cl和Br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小问6详解】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④的单质是

Al;氢氧化钠溶液和Al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设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2222NaOH2Al2HO2NaAlO3H23xmol1.5mol++=+x=1mol;则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为1mol1L=11molL−。16.3FeCl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图装置模拟干法制备3FeCl。已知:3FeCl加热易升华,在空气中易潮解。图中部分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未画出。(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而不用导管连接D和E的原因是_______。(3)上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会导致产品3FeCl不纯。(4)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

)某同学欲用上述制得的3FeCl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3FeCl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容量瓶未干燥处理C.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D.溶液从

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答案】(1)①.分液漏斗②.()2ΔMnO4HCl+浓222MnClCl2HO++(2)①.饱和NaCl溶液②.干燥2Cl③.防止氯化铁凝华堵住导管(3)在装置E、F

之间无干燥装置(4)22Cl2OH=ClClOHO−−−+++(5)CD【解析】【分析】A装置准备氯气,B除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干燥氯气,D中干燥的氯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E收集氯化铁,F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小问1详解】根据装置图,盛

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ΔMnO4HCl+浓222MnClCl2HO++。【小问2详解】B除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

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D中需要干燥的氯气和铁反应,所以装置C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3FeCl加热易升华,为防止氯化铁凝华堵住导管,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而不用导管连接D和E。【小问3详解】3FeCl易潮解,在装

置E、F之间无干燥装置,会导致产品3FeCl不纯。【小问4详解】装置F中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2OH=ClClOHO−−−+++;【小问5详解】A.加水定容时俯视

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不选A;B.容量瓶未干燥处理,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不选B;C.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溶质偏少,溶液浓度偏小,故选C;D.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溶质偏少,溶液浓度偏小,故选D;选CD。17.某废旧金属材料中主要含Fe、Al、23FeO、23AlO和可燃性有机物,现利用下列工艺流程回收部分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已知:绿矾为42FeSO7H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将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并除去_______。(2)“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该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4

)试剂a是_______(填名称),“操作Ⅲ”主要为蒸发浓缩,_______。(5)绿矾(42FeSO7H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快速取少量样品溶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以确定产物是否被氧化。用下

列方法测定绿矾纯度:称取6.0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滴加0.1mol/L的酸性4KMnO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4KMnO溶液的体积为40.00mL,则42FeSO7HO的纯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已知42232=5Fe8H

MnO5FeMn4HO++−++++++)【答案】(1)可燃性有机物(2)2322AlO2NaOH=2NaAlOHO++(3)①.过滤②.漏斗(4)①.铁粉②.冷却结晶(5)①.KSCN②.92.7%【解析】【分析】废旧金属材料中主要含Fe、Al、23FeO、23AlO和可燃性有机物

,“焙烧”除去可燃性有机物,得到氧化铝、氧化铁的混合物,用氢氧化钠溶液“碱浸”,氧化铝生成偏铝酸钠,过滤,滤液为偏铝酸钠溶液,滤渣为氧化铁,用硫酸溶解氧化铁得硫酸铁溶液,加过量铁粉把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过滤出剩余的铁,滤液蒸发浓缩、冷

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绿矾。【小问1详解】有机物易燃烧,“焙烧”的目的是将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并除去有机物。【小问2详解】“碱浸”时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AlO2NaOH=2NaAlOHO++;【小问3详解】“操作

Ⅰ”是固体和液体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装置图为,该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漏斗。【小问4详解】试剂a把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a是铁粉,“操作Ⅲ”为用硫酸亚铁溶液制取绿矾,主要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小问5详解】绿矾(42FeSO7H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快速

取少量样品溶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产物未被氧化。称取6.0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滴加0.1mol/L的酸性4KMnO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4KMnO溶液的体积为40.00mL,则反应消耗4KM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4L=0.004mol,根据42

232=5Fe8HMnO5FeMn4HO++−++++++,可知42FeSO7HO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5=0.02mol,则42FeSO7HO的纯度为0.02mol278g/mol100%92.7%6.0g=。18.请完成以下问题:Ⅰ.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与氯化钙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某同学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原因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

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未复燃,向试管中加入少许黑色2MnO粉末,试管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原试管中存在中间产物_______。(3)欲进一步探究钠能否与2CO反应,设计如下图所示

装置,实验操作及现象见下表。实验Ⅰ实验Ⅱ操作先取一块纯净的钠放入干燥的E管中,然后打开A的活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E处酒精灯。将实验Ⅰ的E管冷却后用水冲洗内壁,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滴加氯化钡溶液。现象①钠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②产生大量白烟,同

时有黑色物质生成,冷却后有白色固体附着在管壁上。①黑色滤渣可燃②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①B中反应一段时间,待E中充满2CO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②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Ⅱ.向2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2CO,充分反应后,得到23NaCO和3NaHCO的混合溶液。向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11.5molL−的盐酸(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所得

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4)B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1molL−。【答案】(1)①.23NaCO②.2233CaCO=CaCO+−+(2)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遇酚酞

变红色;22222NaO2HO=4Na4OHO+−+++②.22HO(3)①.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②.2234Na+3CO2NaCOΔ+C(4)0.9【解析】【小问1详解】

钠长期置于空气中,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最后形成Na2CO3,Na2CO3与氯化钙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3CaCO=CaCO+−+。【小问2详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所以遇酚酞变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2NaO2HO=4Na4OHO+−+++。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向试管中加入少许黑色2MnO粉末,试管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原试管中存在中间产物22HO。【小问3详解

】①钠能与氧气反应。待E中充满2CO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②有黑色物质生成,黑色滤渣可燃,说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碳;反应后有白色固体附着在管壁上,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生成碳酸钠,E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2234Na+3CO2NaCOΔ+C。【小问4详解】B点时溶质为氯化钠,根据元素守恒,n(NaCl)=n(HCl)=11.5molL−×0.3L=0.45mol,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5mol0.90.2L0.3L=+1mo

lL−。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