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4)页,509.99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00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4页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一元二次方程𝑥2=−3𝑥的解是()A.𝑥=0
B.𝑥=3C.𝑥1=0,𝑥2=3D.𝑥1=0,𝑥2=−32.盒子中有白色小球和红色小球若干个,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它的颜色并放回盒中,如此重复500次,摸出白色小球100次,由此估计摸出红色小球的概率为()A.45B.15C.1
4D.343.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块摆成的,其俯视图与主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块最多有()A.5B.6C.7D.84.如图,△𝐴𝐵𝐶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cos∠𝐴𝐵𝐶等于()A.√55B.2√55C.3√55D.√55.如图,已知在△𝐴
𝐵𝐶中,点𝐷、𝐸、𝐹分别是边𝐴𝐵、𝐴𝐶、𝐵𝐶上的点,𝐷𝐸//𝐵𝐶,𝐸𝐹//𝐴𝐵,且𝐶𝐹:𝐹𝐵=3:2,那么𝐴𝐷:𝐷𝐵等于()第2页,共24页A.5:8B.2:5C.3:5D.2:36.一元二次方程14𝑥2−(
2𝑎+1)𝑥−𝑎=0有两个相等实根,则𝑎为()A.𝑎=−1B.𝑎=14C.𝑎1=1,𝑎2=14D.𝑎1=−1,𝑎2=−147.已知反比例函数𝑦=𝑘𝑥(𝑘≠0)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函数图象上有两点𝐴(−14,𝑦1)、𝐵(−5,𝑦2),则
𝑦1与𝑦2的大小关系为()A.𝑦1>𝑦2B.𝑦1=𝑦2C.𝑦1<𝑦2D.无法确定8.二次函数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𝑎≠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反比例函数𝑦=𝑏𝑥(𝑏≠0)与一次函数𝑦=𝑎𝑥+𝑐(
𝑏≠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第3页,共24页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9.计算:√2𝑠𝑖𝑛45°+𝑡𝑎𝑛60°⋅𝑡𝑎𝑛45°=______.10.小丽和小强在阳光下行走,小丽身高1.75米,她
的影长2.5米,小强比小丽高7𝑐𝑚,此刻小强的影长是______米.11.如图,在菱形𝐴𝐵𝐶𝐷中,𝐷𝐸⊥𝐴𝐵于𝐸,𝐴𝐸=6𝑐𝑚,𝑐𝑜𝑠𝐴=35,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𝑐𝑚2.12.为了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高
效光伏发电关键零部件制造.青岛某工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某种零件的成本是20万元,由于技术升级改进,生产成本逐季度下降,第三季度的生产成本为16.2万元,设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下降率都相同.则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下降率是_
_____.13.如图,一个长方形花圃𝐴𝐵𝐶𝐷,𝐴𝐵=15米,𝐵𝐶=20米,要在它四周环绕宽度相等的小路.已知小路的面积为246平方米,则小路的宽度是______米.14.如图,如果△𝐴𝐵𝐶与△𝐷𝐸
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三角形(顶点在格点上),那么𝑆△𝐴𝐵𝐶:𝑆△𝐷𝐸𝐹的值为______.第4页,共24页15.二次函数𝑦=𝑎𝑥2+𝑏𝑥+𝑐(𝑎,𝑏,𝑐是常数,𝑎≠0)图象的对称轴是直
线𝑥=2,其图象如图所示,对于下列说法:①𝑎>0;②𝑎𝑏𝑐>0;③𝑎+𝑏+𝑐<0;④当−1<𝑥<5时,𝑦>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结论的序号).16.如图,将矩形𝐴𝐵𝐶𝐷沿𝐸𝐹折叠,使点𝐷落在点𝐵上,点𝐶落在点�
�′处,点𝑃为折痕𝐸𝐹上的任一点,过点𝑃作𝑃𝐺⊥𝐵𝐸、𝑃𝐻⊥𝐵𝐶,垂足分别为𝐺、𝐻,若𝐴𝐷=24𝑐𝑚,𝐶𝐹=9𝑐𝑚,𝑃𝐺=2𝑐𝑚,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填正确结论的序号).①𝐷𝐸=15𝑐𝑚;②△𝐵𝐸𝐹的面积是
90𝑐𝑚2;③sin∠𝐷𝐹𝐶=35;④𝑃𝐻=10𝑐𝑚.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4.0分)画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第5页,共24页18.(本小题8.0分)
解下列方程:(1)𝑥2−8𝑥=11(配方法);(2)(𝑥+2)(𝑥+3)=12.19.(本小题6.0分)小美、小丽两人玩转盘游戏,𝐴转盘被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份,面积比为1:1:2,并分别标有数字−1,2,−3;𝐵转盘被等分成三份,分别
标有数字1,2,3.游戏规则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大于3,则小美胜;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小于3,则小丽胜,请问这个游戏对小美、小丽两人公平吗?说明理由.20.(
本小题8.0分)如图,正比例函数𝑦=𝑘1𝑥(𝑘1≠0)和反比例函数𝑦=𝑘2𝑥(𝑘2≠0)的图象相交于𝐴,𝐵两点,已知点𝐵的横坐标为−2,点𝐴的纵坐标为4.(1)请直接写出𝐴、𝐵两点的坐标;(2)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3)根据图象写出
正比例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𝑥的取值范围.第6页,共24页21.(本小题8.0分)如图,𝐴、𝐵是两个核酸检测点,点𝐶、𝐷、𝐸是附近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在𝐴处测得点𝐶在正北60𝑚处,点𝐷在北偏东45°,在𝐵处测得点𝐸在北偏东
37°,点𝐴在北偏西60°,𝐴𝐵=80𝑚,求𝐷、𝐸两个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3≈1.7,𝑠𝑖𝑛37°≈0.6,𝑐𝑜𝑠37°≈0.8,𝑡𝑎𝑛37°≈0.75)22.(本小题8.0分)如图,在𝑅𝑡△𝐴�
�𝐶中,∠𝐴𝐶𝐵=90°,𝐷是𝐴𝐵上一点,∠𝐷𝐶𝐵=∠𝐷𝐵𝐶,连接𝐶𝐷,𝐸为𝐶𝐷中点,连接𝐵𝐸并延长到𝐹使𝐵𝐸=𝐸𝐹,连接𝐴𝐹,𝐶𝐹.(1)求证:四边形𝐴𝐹𝐶
𝐷为菱形;(2)若𝐴𝐶=6𝑐𝑚,𝐴𝐵=8𝑐𝑚,求四边形𝐴𝐹𝐶𝐷的面积.第7页,共24页23.(本小题10.0分)某超市购进一批商品,成本为每件80元,销售该商品的单价不能低于成本价且不得高于120元,根据市场调查发现,每天的销售量�
�(件)与销售单价𝑥(元)之间的部分数据如下:销售单价𝑥(元)859095100…日销售数量𝑦(件)375350325300…(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𝑦与𝑥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设该超市每天的利润为𝑊,当销售单
价为多少元时,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3)设该超市每天最大利润为多少元?24.(本小题10.0分)【探索发现】(1)如图1,在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中,𝐴𝐷//𝐵𝐶,对角线𝐴𝐶、𝐵𝐷相交于𝑀,则𝑆△𝐴
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成立吗?小丽是这样证明的.证明:过点𝐴作𝐴𝐸⊥𝐵𝐷于点𝐸,𝐶𝐹⊥𝐵𝐷于点𝐹,𝑆△𝐴𝐵𝐷=12𝐵𝐷⋅𝐴𝐸,𝑆△𝐵𝐶𝐷=12𝐵𝐷⋅𝐶
𝐹,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𝐸𝐶𝐹,∵∠𝐴𝐸𝑀=∠𝐶𝐹𝑀,∠𝐴𝑀𝐸=∠𝐶𝑀𝐹,∴△𝐴𝐸𝑀∽△𝐶𝐹𝑀,∴𝐴𝑀𝐶𝑀=𝐴𝐸𝐶𝐹,∴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类比应用】第8页,共2
4页(2)如图2,对于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中,对角线𝐴𝐶、𝐵𝐷相交于𝑀,则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拓展延伸】(3)在图3的情形下,𝐴𝐶=4,𝐶𝐸=3
,则𝑆△𝐵𝐶𝐷𝑆△𝐴𝐵𝐷=______;(4)在图4的情形下,𝐴𝐶=3,𝐶𝐸=4,则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______.25.(本小题10.0分)如图,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𝐴𝐶=10𝑐𝑚,𝐵𝐶=12𝑐𝑚,𝐴𝐺⊥𝐵𝐶于
点𝐺,点𝐹是𝐵𝐶边上一点,且𝐵𝐹=2𝑐𝑚,点𝐷从点𝐴出发,沿𝐴𝐶的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𝑐𝑚/𝑠;同时点𝐸由点𝐵出发,沿𝐵𝐴的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𝑐𝑚/𝑠.连接𝐸𝐹、𝐸𝐷,设运动时间为𝑡(𝑠)(
0<𝑡<5).(1)求当𝑡为何值时,点𝐸在线段𝐵𝐹的垂直平分线上?(2)设四边形𝐶𝐷𝐸𝐹的面积为𝑦𝑐𝑚2,求𝑦与𝑡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𝑡,使𝑆四边形𝐶𝐷𝐸𝐹=3475𝑆△
𝐴𝐵𝐶?若存在,求出𝑡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第9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𝐷【解析】解:𝑥2=−3𝑥,𝑥2+3𝑥=0,𝑥(𝑥+3)=0,解得𝑥1=0,𝑥2=−3.故选:
𝐷.根据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求解.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移项,使方程的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都是原方程的解.2.
【答案】𝐴【解析】解:估计摸出红色小球的概率=500−100500=45,故选:𝐴.在根据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利用概率公式解答即可.此题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计算出口袋中白色球所占的比例即白球的
概率.3.【答案】𝐶【解析】解:综合俯视图和主视图,这个几何体的右边一列有3个小正方体,左边一列最多有4个小正方体,所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块最多有7块.故选:𝐶.易得这个几何体共有3层,2行,2列,先看第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看第二层小正方
体的可能的最多个数,第3层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加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俯视图小正方形的个数即为最底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难点第10页,共24页是得到第二层小正方体的最多个数.4.【答案】𝐵
【解析】解: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𝑎,则𝐴𝐶=2𝑎,𝐵𝐶=4𝑎,∵∠𝐴𝐶𝐵=90°,∴𝐴𝐵=√𝐴𝐶2+𝐵𝐶2=√(2𝑎)2+(4𝑎)2=2√5𝑎,∴cos∠𝐴𝐵𝐶=𝐵𝐶𝐴𝐵=4𝑎2√5𝑎
=2√55,故选:𝐵.根据题意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𝐴𝐶、𝐵𝐶和𝐴𝐵的长,然后即可计算出cos∠𝐴𝐵𝐶的值.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𝐵𝐶和𝐴𝐵的长
.5.【答案】𝐷【解析】解:∵𝐸𝐹//𝐴𝐵,∴𝐶𝐹:𝐹𝐵=𝐶𝐸:𝐴𝐸=3:2,∵𝐷𝐸//𝐵𝐶,∴𝐶𝐸:𝐴𝐸=𝐵𝐷:𝐴𝐷=3:2,∴𝐴𝐷:𝐷𝐵=2:3,故选:𝐷.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
例定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6.【答案】𝐷【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14𝑥2−(2𝑎+1)𝑥−𝑎=0有两个相等实根,∴𝛥=[−(2𝑎+1)]2−4×14×(−𝑎)=0,解得:𝑎=−1或−14,故选:𝐷.根据根的判别式
得出𝛥=[−(2𝑎+1)]2−4×14×(−𝑎)=0,求出方程的解即可.第11页,共24页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牢记“当𝛥=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𝐶【解析】解:∴反比例
函数𝑦=𝑘𝑥(𝑘≠0)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𝑦随𝑥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象上有两点𝐴(−14,𝑦1)、𝐵(−5,𝑦2),且−14>−5,∴𝑦1<𝑦2.故选: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一、三象限可得在同一象限内函数的增
减性,进而可得𝑦1与𝑦2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𝑦随𝑥的增大而减小.8.【答案】𝐷【解析】解:∵二次函数𝑦=𝑎𝑥
2+𝑏𝑥+𝑐的图象开口向下,∴𝑎<0,∵该抛物线对称轴位于𝑦轴的右侧,∴𝑎、𝑏异号,即𝑏>0.∵抛物线经过原点,∴𝑐=0,∴一次函数𝑦=𝑎𝑥+𝑐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𝑦=𝑏�
�在二、四象限.故选:𝐷.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𝑎,𝑏,𝑐的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9.【答案】1+√3第12页,共24页【解析】
解:原式=√2×√22+√3×1=1+√3.故答案为:1+√3.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进而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10.【答案】2.6【解析】解:∵小丽身高1.75米,小强比小丽高7𝑐𝑚,∴
小强的身高为1.82𝑐𝑚,设小强的影长为𝑥米,∵小丽身高1.75米,她的影长2.5米,∴1.752.5=1.82𝑥,解得:𝑥=2.6.故答案为:2.6.直接利用同一时刻阳光下,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进而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
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掌握同一时刻阳光下,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是解题关键.11.【答案】80【解析】解:∵𝐷𝐸⊥𝐴𝐵,𝑐𝑜𝑠𝐴=35,∴𝐴𝐸𝐴𝐷=35,∵𝐴𝐸=6𝑐𝑚,∴𝐴𝐷=10𝑐𝑚.∴𝐷𝐸=√𝐴𝐷2
−𝐴𝐸2=8𝑐𝑚,∵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是菱形,∴𝐴𝐵=𝐴𝐷=10.∴菱形𝐴𝐵𝐶𝐷的面积=𝐴𝐵⋅𝐷𝐸=10×8=80(𝑐𝑚2),故答案为:80.第13页,共24页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𝐴�
�=10,然后利用菱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12.【答案】10%【解析】解:设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下降率是𝑥,依题意,得:20(1−𝑥)2=16.2,解得:𝑥1=0.1=10%,𝑥2=1.9(不符合题意
,舍去).即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下降率是10%,故答案为:10%.设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下降率是𝑥,根据该公司第一季度及第三季度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13.【答案】3【解析】解:设小路的宽度为𝑥米,依题意得:(15+2𝑥)(20+2𝑥)=246+20×15,整理得:2𝑥2+35𝑥−123=0,解得:𝑥1=3,𝑥2=−20.5(不符合题意,舍去).即小路的
宽度为3米,故答案为:3.设小路的宽度为𝑥米,那么四周外围环绕着宽度相等的小路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20+2𝑥)米、(15+2𝑥)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小路的面积为246平方米,即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本题考查了一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14.【答案】12【解析】解:如图,设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𝐷𝐸2=22+22,𝐸𝐹2=22+42,∴𝐷𝐸=2√2,𝐸
𝐹=2√5;同理可求:𝐴𝐶=√2,𝐵𝐶=√10,第14页,共24页∵𝐷𝐹=2,𝐴𝐵=2,∴𝐸𝐹𝐵𝐶=𝐷𝐸𝐴𝐵=𝐷𝐹𝐴𝐶=√2,∴△𝐸𝐷𝐹∽△𝐵𝐴𝐶,∴𝑆△𝐴𝐵𝐶:𝑆△𝐷𝐸𝐹=𝐴𝐶2:𝐷𝐹2
=12,故答案为:12.如图,设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𝐸𝐹𝐷、△𝐴𝐵𝐶的边长,运用三边对应成比例,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定理证明△𝐸𝐷𝐹∽△𝐵𝐴𝐶,即可解决问题.该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定理的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有关定理,这是灵活运用解题的
关键;对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5.【答案】①③④【解析】解:①由图象可知:𝑎>0,故①正确;②由图可知:𝑐<0,对称轴𝑥=−𝑏2𝑎>0,∴𝑏<0,∴𝑎𝑏𝑐>0,故②错误;③由图可知𝑥=1,𝑦<0
,∴𝑎+𝑏+𝑐<0,故③正确;④由图可知:当−1<𝑥<4时,𝑦<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16.【答案】①②④【解析】解:∵将矩形𝐴𝐵𝐶𝐷沿𝐸𝐹折叠,使点𝐷落在点𝐵上,点𝐶落在点𝐶′处,∴∠𝐷𝐸𝐹=∠𝐵𝐸𝐹,𝐷𝐸=𝐵𝐸,𝐷𝐹=𝐵𝐹,∵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是矩形,第15页,共24页∴𝐴𝐷//𝐵𝐶,𝐴𝐷=�
�𝐶=24,∴∠𝐷𝐸𝐹=∠𝐵𝐹𝐸,∴∠𝐵𝐹𝐸=∠𝐵𝐸𝐹,∴𝐵𝐸=𝐵𝐹,∴𝐷𝐸=𝐵𝐸=𝐵𝐹=𝐷𝐹,∴四边形𝐵𝐹𝐷𝐸是菱形,∵𝐵𝐹=𝐵𝐶−𝐶𝐹=24−9=15(𝑐𝑚),∴𝐷�
�=15𝑐𝑚,故①正确;∴𝐷𝐹=𝐷𝐸=15𝑐𝑚,在𝑅𝑡△𝐷𝐹𝐶中,𝐶𝐷=√𝐷𝐹2−𝐶𝐹2=√152−92=12(𝑐𝑚),∴△𝐵𝐸𝐹的面积为12𝐵𝐹⋅𝐶𝐷=12×15×12=90(𝑐𝑚2),故②正确;在𝑅𝑡△𝐶
𝐷𝐹中,sin∠𝐷𝐹𝐶=𝐶𝐷𝐷𝐹=1215=45,故③错误;∵𝑆△𝐵𝐸𝐹=12𝐵𝐸⋅𝑃𝐺+12𝐵𝐹⋅𝑃𝐻,∴90=12×15×2+12×15𝑃𝐻,∴𝑃𝐻=10(𝑐𝑚),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根据将矩形𝐴𝐵𝐶𝐷沿𝐸𝐹折叠,使点𝐷落在点𝐵上,点𝐶落在点𝐶′处,证明四边形𝐵𝐹𝐷𝐸是菱形,可得𝐵𝐹=𝐵𝐶−𝐶𝐹=15(𝑐𝑚),得𝐷𝐸=15𝑐𝑚,判断①
正确;求出𝐶𝐷=√𝐷𝐹2−𝐶𝐹2=12(𝑐𝑚),可得△𝐵𝐸𝐹的面积为12𝐵𝐹⋅𝐶𝐷=90(𝑐𝑚2),判断②正确,在𝑅𝑡△𝐶𝐷𝐹中,sin∠𝐷𝐹𝐶=𝐶𝐷𝐷𝐹=45,判断③错误;由
𝑆△𝐵𝐸𝐹=12𝐵𝐸⋅𝑃𝐺+12𝐵𝐹⋅𝑃𝐻,可得𝑃𝐻=10(𝑐𝑚),判断④正确.本题考查矩形中的翻折变换,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17.【
答案】解:如图所示:第16页,共24页【解析】分别找到从正面,左面看得到的图形即可,看到的棱用实线表示;实际存在,没有被其他棱挡住,又看不到的棱用虚线表示.此题主要考查了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用到的知识点为
: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18.【答案】解:(1)𝑥2−8𝑥=11,𝑥2−8𝑥+16=27,(𝑥−4)2=27,𝑥−4=±3√3,所以𝑥1=4+3√3,𝑥2=4−3√3;(2)(𝑥+2)(𝑥+3)=12,𝑥2+5𝑥−
6=0,(𝑥+6)(𝑥−1)=0,𝑥+6=0或𝑥−1=0,所以𝑥1=−6,𝑥2=1.【解析】(1)先利用配方法得到(𝑥−4)2=27,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2)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再利用因式分解法把
方程转化为𝑥+6=0或𝑥−1=0,然后解两个一次方程即可.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也考查了配方法.19.【答案】解
:这个游戏对两人不公平,理由如下:列表如下:−12−3−3121442305534166由表知,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大于3的有7种结果,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小于3的有4种结果,第17页,共24页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712,乙获胜的概率为412=13,∵71
2≠13,∴这个游戏不公平.【解析】游戏是否公平,关键要看游戏双方获胜的机会是否相等,即判断双方取胜的概率是否相等,或转化为在总情况明确的情况下,判断双方取胜所包含的情况数目是否相等,据此求解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正确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是解题关键
.20.【答案】解:(1)∵正比例函数𝑦=𝑘1𝑥(𝑘1≠0)和反比例函数𝑦=𝑘2𝑥(𝑘2≠0)的图象相交于𝐴,𝐵两点,∴𝐴、𝐵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点𝐵的横坐标为−2,点𝐴的纵坐标
为4,∴𝐴(2,4),𝐵(−2,−4);(2)把𝐴(2,4)代入𝑦=𝑘1𝑥(𝑘1≠0)和𝑦=𝑘2𝑥(𝑘2≠0),得𝑘1=2,𝑘2=8,∴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为𝑦=2𝑥和𝑦=8𝑥;(3)由图象可
知:正比例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𝑥的取值范围为−2<𝑥<0或𝑥>2.【解析】(1)根据题意得出𝐴、𝐵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从而求得𝐴(2,4),𝐵(−2,−4),(2)把𝐴(2,
4)代入代入𝑦=𝑘1𝑥(𝑘1≠0)和𝑦=𝑘2𝑥(𝑘2≠0)即可求得𝑘1,𝑘2;(3)根据交点𝐴、𝐵的坐标,观察图象即可求得𝑥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根据题意求得𝐴、𝐵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1.【答
案】解:如图,过𝐵作𝐵𝐹⊥𝐶𝐸于点𝐹,过𝐴作𝐴𝐺⊥𝐵𝐹于点𝐺,则四边形𝐴𝐶𝐹𝐺是矩形,∴𝐹𝐺=𝐴𝐶,𝐶𝐹=𝐴𝐺,由题意得:∠𝐴𝐶𝐷=90°,∠𝐶𝐴𝐷=45°,𝐴�
�=60𝑚,∴△𝐴𝐶𝐷是等腰直角三角形,∴𝐷𝐶=𝐴𝐶=𝐹𝐺=60𝑚,第18页,共24页在𝑅𝑡△𝐴𝐵𝐺中,∠𝐴𝐵𝐺=60°,𝐴𝐵=80𝑚,∵sin∠𝐴𝐵𝐺=𝐴𝐺𝐴𝐵=𝑠𝑖𝑛60°=√32,cos∠𝐴𝐵𝐺=𝐵�
�𝐴𝐵=𝑐𝑜𝑠60°=12,∴𝐶𝐹=𝐴𝐺=√32𝐴𝐵=√32×80=40√3(𝑚),𝐵𝐺=12𝐴𝐵=12×80=40(𝑚),∴𝐵𝐹=𝐵𝐺+𝐹𝐺=40+60=100(𝑚),在𝑅𝑡△𝐵𝐸𝐹中,
∠𝐸𝐵𝐹=37°,tan∠𝐸𝐵𝐹=𝐸𝐹𝐵𝐹=𝑡𝑎𝑛37°≈0.75=34,∴𝐸𝐹≈34𝐵𝐹=34×100=75(𝑚),∴𝐶𝐸=𝐶𝐹+𝐸𝐹≈(40√3+75)𝑚,∴𝐷𝐸=𝐶𝐸−𝐷𝐶=40√3+75−60=40√3+15≈83(𝑚),
答:𝐷、𝐸两个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距离约为83𝑚.【解析】过𝐵作𝐵𝐹⊥𝐶𝐸于点𝐹,过𝐴作𝐴𝐺⊥𝐵𝐹于点𝐺,证△𝐴𝐶𝐷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𝐷𝐶=𝐴𝐶=𝐹𝐺=60𝑚,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𝐶𝐹=𝐴𝐺=40√3𝑚,𝐵𝐺=40𝑚,则𝐵
𝐹=𝐵𝐺+𝐹𝐺=100𝑚,然后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𝐸𝐹≈75𝑚,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1)证明:∵∠𝐴
𝐶𝐵=90°,∴∠𝐴𝐶𝐷+∠𝐷𝐶𝐵=90°,∠𝐶𝐴𝐵+∠𝐴𝐵𝐶=90°,∵∠𝐷𝐶𝐵=∠𝐷𝐵𝐶,∴∠𝐴𝐶𝐷=∠𝐶𝐴𝐵,𝐶𝐷=𝐵𝐷,∴𝐴𝐷=𝐶𝐷,∴𝐴𝐷=𝐶𝐷=𝐵𝐷,∵𝐸为𝐶𝐷的中点,∴𝐶𝐸=𝐷𝐸,又
∵𝐵𝐸=𝐸𝐹,∠𝐶𝐸𝐹=∠𝐷𝐸𝐵,∴△𝐶𝐸𝐹≌△𝐷𝐸𝐵(𝑆𝐴𝑆),∴𝐶𝐹=𝐵𝐷,∠𝐶𝐹𝐸=∠𝐷𝐵𝐸,∴𝐶𝐹//𝐵𝐷,∵𝐴𝐷=𝐵𝐷,第19页,共24页∴�
�𝐹=𝐴𝐷,∴四边形𝐴𝐹𝐶𝐷为平行四边形,又∵𝐶𝐷=𝐴𝐷,∴四边形𝐴𝐹𝐶𝐷为菱形;(2)解:∵𝐴𝐶=6𝑐𝑚,𝐴𝐵=8𝑐𝑚,∠𝐴𝐶𝐵=90°,∴𝐵𝐶=√𝐴𝐵2
−𝐴𝐶2=√82−62=2√7(𝑐𝑚),∴𝑆△𝐴𝐵𝐶=12𝐴𝐶⋅𝐵𝐶=12×6×2√7=6√7(𝑐𝑚2),∴𝑆△𝐴𝐷𝐶=12𝑆△𝐴𝐵𝐶=3√7𝑐𝑚2,∴四边形𝐴𝐹𝐶𝐷的面积=2𝑆△𝐴𝐷𝐶=6√7𝑐𝑚
2.【解析】(1)证明△𝐶𝐸𝐹≌△𝐷𝐸𝐵(𝑆𝐴𝑆),得出𝐶𝐹=𝐵𝐷,∠𝐶𝐹𝐸=∠𝐷𝐵𝐸,证出𝐶𝐹//𝐵𝐷,根据菱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2)由勾股定理求出𝐵𝐶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及菱形的面
积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熟练记住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解:(1)由列表数据知𝑦是𝑥的一次函数,设𝑦
=𝑘𝑥+𝑏,将点(90,3500)、(100,300)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90𝑘+𝑏=350100𝑘+𝑏=300,解得{𝑘=−5𝑏=800,∴𝑦与𝑥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𝑦=−5𝑥+800;(2)根
据题意得:𝑊=(𝑥−80)𝑦=(𝑥−80)(−5𝑥+800)=−5𝑥2+1200𝑥−64000=−5(𝑥−120)2+8000,∵−5<0,∴当𝑥=120时,𝑊有最大值,答:当销售单价为120元时,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3)由(2)可知,当𝑥=12
0时,𝑊的最大值为8000元,答:该超市每天最大利润为8000元.【解析】(1)将任意两对值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2)根据销量×每件的利润=𝑤得出函数关系式,并用配方法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由函数的性质第20页,共24页得出结论;(3)由(2)得出最大值.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等知识,正确利用销量×每件的利润=𝑤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24.【答案】3774【解析】解:【类比应用】(2)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仍然成立,理由如
下:过点𝐴作𝐴𝐸⊥𝐵𝐷于点𝐸,过点𝐶作𝐶𝐹⊥𝐵𝐷于点𝐹.∵△𝐴𝐵𝐷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𝐸𝐶𝐹,∵∠𝐴𝐸𝑀=∠𝐶𝐹𝑀=90°,∠𝐴𝑀𝐸=∠𝐶𝑀𝐹,∴△𝐴𝑀𝐸∽△
𝐶𝑀𝐹,∴𝐴𝑀𝐶𝑀=𝐴𝐸𝐶𝐹,∴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拓展延伸】(3)如图3,过点𝐴作𝐴𝑀⊥𝐵𝐷于点𝑀,过点𝐶作𝐶𝑁⊥𝐵𝐷于点𝑁,∵𝐴𝐶
=4,𝐶𝐸=3,∴𝐴𝐸=7,第21页,共24页∵△𝐴𝐵𝐷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𝑁,∵𝐴𝑀⊥𝐵𝐷,𝐶𝑁⊥𝐵𝐷,∴𝐴𝑀//𝐶𝑁,∴△𝐴𝑀𝐸∽△𝐶𝑁𝐸,
∴𝐴𝐸𝐶𝐸=𝐴𝑀𝐶𝑁=73,∴𝑆△𝐵𝐶𝐷𝑆△𝐴𝐵𝐷=𝐶𝑁𝐴𝑀=37,故答案为:37;如图4,过点𝐴作𝐴𝑀⊥𝐵𝐸于点𝑀,过点𝐶作𝐶𝑁⊥𝐵𝐸于点𝑁.∵𝐴𝐶=3,𝐶𝐸=4,∴𝐴𝐸=7,∵△𝐴𝐵�
�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𝑁,∵△𝐴𝑀𝐸∽△𝐶𝑁𝐸,∴𝐴𝐸𝐶𝐸=𝐴𝑀𝐶𝑁,∴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𝐸𝐶𝐸=74,故答案为:74.【类比应用】(2)由
于△𝐴𝐵𝐷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所以二者的面积比可以转化为对应高的比;容易得到△𝐴𝑀𝐸∽△𝐶𝑀𝐹,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𝐴𝑀𝐶𝑀=𝐴𝐸𝐶𝐹,则𝑆△𝐴𝐵𝐷𝑆△𝐵𝐶𝐷=𝐴𝑀𝐶𝑀成立;【拓展延伸】(3)过点𝐴作
𝐴𝑀⊥𝐵𝐷于点𝑀,过点𝐶作𝐶𝑁⊥𝐵𝐷于点𝑁.由于△𝐴𝐵𝐷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所以二者的面积比可以转化为对应高的比;容易得到△𝐴𝑀𝐸∽△𝐶𝑁𝐸,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𝐴𝐸𝐶𝐸=
𝐴𝑀𝐶𝑁,即可求解;第22页,共24页(4)过点𝐴作𝐴𝑀⊥𝐵𝐷于点𝑀,过点𝐶作𝐶𝑁⊥𝐵𝐷于点𝑁.由于△𝐴𝐵𝐷与△𝐵𝐶𝐷同底不同高,所以二者的面积比可以转化为对应高的比;容易得到△𝐴𝑀𝐸∽
△𝐶𝑁𝐸,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𝐴𝐸𝐶𝐸=𝐴𝑀𝐶𝑁,即可求解.本题是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比性质,注意同底不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对应
高的比,同高不同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25.【答案】解:(1)如图,作线段𝐵𝐹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𝑀,交𝐴𝐵于点𝐸′,当点𝐸与点𝐸′重合时,点𝐸在线段𝐵𝐹的垂直平分线上,∴𝐵𝑀=12
𝐵𝐹=1𝑐𝑚,∠𝐵𝑀𝐸=90°∵𝐴𝐵=𝐴𝐶=10𝑐𝑚,𝐵𝐶=12𝑐𝑚,𝐴𝐺⊥𝐵𝐶,∴𝐵𝐺=12𝐵𝐶=6𝑐𝑚,∠𝐵𝐺𝐴=90°,∴∠𝐵𝑀𝐸=∠𝐵𝐺𝐴,∴𝐸𝑀//𝐴𝐺,∴𝐵𝐸
𝐵𝐴=𝐵𝑀𝐵𝐺,即𝐵𝑀10=16,∴𝐵𝑀=53(𝑐𝑚),∵点𝐸由点𝐵出发,沿𝐵𝐴的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𝑐𝑚/𝑠.∴𝑡=53,综上所述:当𝑡=53时,点𝐸在线段𝐵𝐹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图所示,过点𝐸作𝐸𝑂⊥𝐵𝐶于点𝑂,过点𝐶作𝐶𝑁⊥𝐴𝐵于点𝑁,过点𝐷作𝐷𝐻⊥𝐴𝐵于点𝐻,第23页,共24页由题意可得,𝐵𝐸=𝑡(𝑐𝑚),𝐴𝐸=(10−𝑡)𝑐𝑚,𝐴𝐷=2𝑡(𝑐𝑚),由(1)可知,𝐵𝐺=6𝑐𝑚,∠�
�𝐺𝐵=90°,∴𝐴𝐺=√𝐴𝐵2−𝐵𝐺2=√102−62=8(𝑐𝑚),∴𝑆△𝐴𝐵𝐶=12⋅𝐴𝐺⋅𝐵𝐶=12×8×12=48(𝑐𝑚2),∵𝑆△𝐴𝐵𝐶=12⋅𝐶𝑁⋅𝐴𝐵,即𝐶𝑁⋅𝐴𝐵=96,∴𝐶𝑁=485𝑐𝑚,∵
𝐸𝑂⊥𝐵𝐶,𝐴𝐺⊥𝐵𝐶,∴𝐸𝑂//𝐴𝐺,∴𝐵𝐸𝐴𝐵=𝐸𝑂𝐴𝐺,即𝑡10=𝐸𝑂8,∴𝐸𝑂=45𝑡(𝑐𝑚),∴𝑆△𝐵𝐸𝐹=12⋅𝐸𝑂⋅𝐵𝐹=12×2×45𝑡=45𝑡(𝑐𝑚2),∵𝐶�
�⊥𝐴𝐵,𝐷𝐻⊥𝐴𝐵,∴𝐶𝑁//𝐷𝐻,∴𝐴𝐷𝐴𝐶=𝐷𝐻𝐶𝑁,即2𝑡10=𝐷𝐻485,∴𝐷𝐻=4825𝑡,∴𝑆△𝐴𝐸𝐷=12⋅𝐷𝐻⋅𝐴𝐻=12⋅4825𝑡⋅(10−𝑡)=(−2425𝑡
2+485𝑡)𝑐𝑚2,∴𝑆四边形𝐶𝐷𝐸𝐹=𝑆△𝐴𝐵𝐶−𝑆△𝐵𝐸𝐹−𝑆△𝐴𝐸𝐷=48−45𝑡−(−2425𝑡2+485𝑡)=(2425𝑡2−525𝑡+48)𝑐𝑚,第24页,共24页∴𝑦=2425𝑡2−525𝑡+48(0<𝑡<5);(3)由
(2)可知,𝑆△𝐴𝐵𝐶=48(𝑐𝑚2),则当2425𝑡2−525𝑡+48=3475×48时,整理得:6𝑡2−65𝑡+164=0,解得:𝑡1=4,𝑡2=416,∵0<𝑡<6,∴𝑡=4,综上所述:𝑡的值为4.【解析】(1)作线段𝐵𝐹的
垂直平分线,垂足为𝑀,交𝐴𝐵于点𝐸′,当点𝐸与点𝐸′重合时,点𝐸在线段𝐵𝐹的垂直平分线上,求出𝑡的值即可;(2)由𝑆△𝐴𝐵𝐶−𝑆△𝐴𝐸𝐷−𝑆△𝐵𝐸𝐹=𝑆四边形𝐶𝐷𝐸𝐹,可求𝑦与𝑡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利用(
2)中的结论,当𝑦=3475𝑆△𝐴𝐵𝐶,即2425𝑡2−525𝑡+48=3475×48,解出方程即可.本题考查的三角形动点综合题型,解题关键:一是确定动点的运动方向,二是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别算出𝐷𝐻和𝐸
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