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第一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共(6)页,65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96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江门市2022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一)历史本试卷共4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
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疆吐鲁番的晋唐时期古墓群出土的政府文书中,有大量关于与中原地区一致的、白、磨等农具,以及源自中原地
区“水硙”和“水磨”等水力驱动的谷物加工工具的记载。由此可知,当时吐鲁番地区A.农业动力获得根本性突破B.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密切C.墓葬文化与中原地区类似D.非常重视政府文书的保护2.唐、宋地方监察制度变迁表(部分)设置唐朝道“因山川形便”而设,从初
期的巡察使、按察使,最后变为节度使,无所不领。宋朝路“以天下土地形势”而设,跨越山水,互相渗透,近割远连这一变化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B.首次实现了按地理进行区划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
的趋势3.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这一规定A.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速了经济结构转型C.规范了商业经营的秩序D.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4.据考古发现,明
清时期漳州地区的漳州窑瓷器在国内古遗迹中非常罕见,但在海外譬如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甚至在埃及却发现甚多。据此可知当时A.世界市场有所发展B.中国的自然经济C.开始解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漳州窑瓷器技术领先世界5.基于甲午战后严峻的国内外形
势,维新派学者严复批评旧式教育“偏于德育,而体智育皆太少”,指出“其教人也,以溶智慧,练体力,历德行三者为纲。”这一教育主张旨在A.探寻救国救民的新式道路B.反思传统教育的制度弊端C.抨击重文轻武的教
育思想D.宣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6.1905年,清廷举行了首次留学生入官考试,由殿试录取了14人,给予举人、进士出身,授以京官。1906年至1911年总计录用游学毕业生1000余人。这种变革A.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
想2C.有利于内政与外交的近代化D.促进科举制的转型升级7.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表为国民政府关税新约签订时间表,这些条约的签订国名约名签订时间美国《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28年7月25日意大
利中意友好通商条约1928年11月27日英国中英关税条约1928年12月20日法国中法关税条约1928年12月22日日本中日关税协定1930年5月6日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B.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表明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D.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8.据统
计,在陕甘宁边区1937年有小学320所,1938年秋有小学733所,1939年秋有小学)883所,1940年秋有小学1340所,1941年则有小学1198所。这A.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的需要B.推动边区教育体系趋于完善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实现了边区政
府的文化脱贫9.1953年,新的形势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新中国决定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人口普查的计算标准时间,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做好选民登记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A.加强国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B.为“一五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C.推动了基层民
主制度的建立D.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0.1964年1月中法宣布建交,被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为“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据此可知,腊斯克认为A.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彻底失败B.中国开始放弃了
“一边倒”政策C.中法建交冲击了战后的世界格局D.中法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差异11.雅典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陪审员由临时抽签产生,人数众多他们在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并弄清案情后才进行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
这说明A.陪审制维护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法律运行具有直接民主制色彩C.法律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D.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2.德国剧作家莱辛(1729—1781年)提出,德国作家对法国戏剧程式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盲目模仿层面,而要建立起具有德国特色的戏剧体系,作
品要体现德国民族情感这一主张A.体现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批判了天主教会神学束缚C.受到俾斯麦统一思想的影响D.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3.英国的手表年销量年份销量1750年12.7万只1800年26.4万只1830年66.5万只这表明
英国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改变民众的时间观念C.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D.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经济发展14.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环境立法,颁布了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3居住条件的法令,并不
断修订完善。这一系列立法活动反映出英国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C.国家层面对工业文明的反思D.建立了环境治理体系15.二战后,英美两国在文官任职上实行“职务常任”,这就决定了文官的任免不再根据首
相、总统或者政治家的意志,而是根据文官自己的业绩及意愿。这一制度原则A.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化B.保证了行政运行的稳定性C.避免了政党意志的干扰D.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16.有学者认为,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
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材料表明A.全球化从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B.全球化对各国都公平公正C.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D.全球化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二、非选择题:共有3道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
各抗日根据地一般设立边区、县、乡三级政权机构,各级参议会是边区各级的最高权力机构,参议员由人民采取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参议会以人民代表的身份选举同级政府(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和执行参议会的决议,对参议会负
责,在乡级政权中,行政权与立法权相结合,开会时是乡参议会,休会时是乡政府。政权机关实行“三三制”分配原则,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摘编自闫世恒《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材料二光荣革命到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英
国地方自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自治传统的发展集中表现在郡内治安法官几乎实现了完全自治。治安法官是通过逐渐排除中央政府和法庭对本地方的干涉来实现自治的.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和183年市政法案共同开启了地方自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个法案都扩大了地方选民的范围,地方议会由选举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型的自治主体,比如,1834年的济贫委员会,1848年的地方卫生委员会,1862年的公路委员会,1870年的学校委员会等等。——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和变革》(1)结合材料一
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则及影响。(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发展的原因。(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自明嘉靖、万历以后,中国的人口移动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人们脱离
农业生产,或者寻找一个地方培植商品性经济作物,或者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流向城镇进行商业活动。清代初期人口移动主要在内地省份之间相互迁徙,两次“湖广填四川”迁移大量人口,改变了因战争、自然灾害、瘟疫四川人口大大减少的状况。中期以后,人地矛盾激化,边疆移民和海外移民成为主要
趋势。北方,迁直隶、山东之民到蒙古垦种.东北,迁河北、山东民户前往垦荒。在清代除政府有组织的移民外,自发的人口迁移也很突出,人们为了生存而流向山区、海岛,流向边疆、海外。——摘编自张少云《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类型述评》材料二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
美国八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4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
自其他美国小城镇。这种人口流动是客观推动和主观拉动合力而成的。——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
因。(7分)19.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近代中外交通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以“近代交通”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2
年江门市高二调研(一)参考答案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BDCAACDADCBABCBD17.(1)原则:民主集中制、议行合一制、三三制原则。(共6分,答出两个即可)影响: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
民主权利,调动了人民抗战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各抗日阶层;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基;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共6分,答出两个即可)(2)原因:地方自治的历史传统(或者:治安法官、新型自治主体的出现等因素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后,主
权在民原则的确立(或者: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步建立和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或者:资产阶级革命后中央政府影响力下降);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9分,答出三点即可)18.(1)特点:移民具有阶段性;从农业向工商业流动;从内地省份之间流动到向边
疆、海外移民;政府组织或自发迁移;政治移民和经济移民相结合;持续时间长(6分,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开发了边远偏僻地区;促进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调整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合理分布。(6分,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相对宽松的移民
政策,新移民增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交通事业的发展。(每点2分,答两点得4分,答三点得7分)19.观点1:近代西方交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阐述:自1807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诞生开始,西方国家的交通运输业极速前进。西方国家的交通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
业革命的开展。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诞生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原有的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对交通工具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并逐渐出现了汽船和蒸汽机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建立铁路运输网,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总之,工业革命对交通工具的革新要求引发了交通的变革。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观点2:工业浪潮冲击下,中国交通逐步近代化。阐述:1
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火车、铁路逐渐出现。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在西方工业浪潮的冲击下
,一批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1865年,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1872年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开始营业;
1881年由开平矿务局主持的唐胥铁路动工,标志着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1909年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并建造的京张铁路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史上光辉的一页,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总之,工业浪潮冲击下,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促使中国交通逐步走向近代化。观点3:近代西方交通工具的发展从蒸汽机阶段走向内燃机阶段。6观点4: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交通的革新。评分标准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
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窑,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