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篇范文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读后心得感悟.docx,共(13)页,28.66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9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读后心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文章指出,要以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40年前,我们党领导人
民制定的宪法,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遵行,具有显著的优势、坚实的基础。新的征程,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不断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赋予的光荣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宪
法实践新篇章。在真信真懂中学习尊崇宪法,谱写丹心向阳的“信仰红”。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82年我国正式颁布施行的第一部宪法,再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历经5次修改的40年里,宪法的
每一次微改吸纳的新经验,每一个完善作出的新规范,每一步跨越确认的新成果,无不顺应时代大势所趋、党和事业所需和人民生活所盼,极大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来,我们要努力做学习宪法、
尊崇的表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要求,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宪法、拥护宪法,坚持读原文学原理知原义,从中不断感悟真理味道、体悟科学要义、领悟信仰伟力,让宪法精神深入内心、融入灵魂,不断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念兹在兹中勇担初心使命,谱写枝叶关情的“为民绿”。“天地
之大,黎元为先。”宪法不仅承载了我们党百余年来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承载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无论是进行庄严的宪法宣誓,还是男女平等接受就业、教育等权利,抑或是一孩到三孩政策的转变,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
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守初心、担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任何时候都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心全意去民忧、解民愁、得民心,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尊严、正
义的甘霖、幸福的温暖。同时,应当好宪法精神的“宣讲员”“小喇叭”,经常进庭院、进车间、进企业、进学校,通过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推动宪法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自警自励中践行宪法精神,谱写
谠言直声的“正气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的权威人人有责,当时时正确践行、事事遵纪守法、处处争当表率。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审慎用权、公正用权,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谨防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迷,被身后的“影子部队”所惑,陷入“失
足成千古恨”的痛苦泥淖。“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应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扎紧“篱笆墙”,事事立起“警示牌”,处处管好“枕边人”,做到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守住一名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以1982年宪法为起点,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有了新的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沿着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这条历史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中国人民将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
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读后心得习近平总书记19日发表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强调,我们要以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
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文章深刻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并发表
重要讲话,作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主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签署主席特赦令实施宪法确定的特赦制度……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宪法的尊崇和践行一以贯之,给举国上下树立榜样。“我宣誓:忠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手抚宪法、庄严宣誓。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的高光时刻。就是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我国现行宪法完
成第五次修改。这次修宪汇聚全党全国智慧,集中社会各界共识,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文章所指出,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七个必须坚持”来概括我们党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勇于推进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创新的新鲜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四是必须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五是必须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六是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七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宪法。这“七个必须坚持
”,就是我们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如何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提出了5个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作用。——把宪法实施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依宪治国、依宪执
政的能力。——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断
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就是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法治保障。《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读后心得12月19日,新华社发表习近平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文章指出,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作为新时代党员
干部,应率先垂范,带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人们的法治理念,推动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学深悟透让宪法精神绽放“学法之花”。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历史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
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也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认识理解宪法的内容、价值、功能、制定与实施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融入工作学,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自觉把学习宪法与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切实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本领。把稳教育的“方向盘”,笃信笃行让宪法精神绽放“守法之花”。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我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作为新时代党
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认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精神,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使命,对宪法时刻保持敬畏心,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把对宪法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守法的自觉和行为的
规范,并带头身边群众遵守宪法法律,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强理念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使宪法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树立行动的“高标准”,贯彻实施让宪法精神绽放“用法之花”。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实施
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而宪法的实施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党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回顾宪法这40年来的历程,从“
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从自上而下地把法律交给人民,到激发群众主动地学法用法,宪法只有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
力,坚持把依法执政作为治国理政的“助推器”,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新进程。《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读后心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我
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要以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干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
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深入学习宪法章程、领会宪法精神、践行宪法要求,从学深悟透宪法精神内涵中,不断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亲身下河知深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青春力量,努力绘就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壮丽画卷。“宪”给你“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赤诚青春。“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近代以来,一些政治势力试图按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对我国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良,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
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宪法渐渐深入人心。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晴雨表”、民族的“风向标”,更应当坚定制度自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要求,掌握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真正将宪法作为“信仰基石”,
在学习和领悟宪法中追求真理的力量,品尝“真理的味道”,让宪法精神深入内心、融入灵魂,不断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固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时代的潮流中“锚定航向”。“宪”给你“亲身下河知深浅”的务实青春。“做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宪法精神就是实事
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实事求是乃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宪法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体现。作为青年干部就是要秉持“亲身下河知深浅”的务实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宪法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
以昂扬向上之姿筑牢务实根基。要强化法治宣传,宣传带动群众不断转变思维,真正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律准绳的万钧之力,汇聚绵延之力,使广大群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宪法和法律深入人心,
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宪”给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青春。“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集中了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实现了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高度统一,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宪法作为根本法律,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法治手段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青年干部要增强法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思想,以“法治天平”和“法治标尺”衡量工作优劣,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护佑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火热
的法治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见实效,当好人民“服务员”,干出为民务实的“硕果”,持续擦亮为民造福的时代底色,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供参考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40年来,现行宪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
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以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
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苦苦寻找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道路。一些政治势力试图按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对我国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良,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
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集中了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克服了一切旧宪法只代表少数人意志
、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弊端,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5次对这部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这些修改,对于完善发展我国宪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党的
依法治国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先后就全面依法治国、修改宪法部分内
容等作出重大决策,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健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性安排,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在宪法修正案中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的宪法保障更加健全。着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宪法实施更加有效。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宪法监督水平稳步提高。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广泛开
展宪法宣传教育,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国两制”实践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事实表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全党全
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勇于推进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创新,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深化了对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
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
个环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和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才能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
法律依据。只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
家。四是必须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总括性、原则性、纲领性
、方向性。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只有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决维护和贯彻宪法规定、原则、精神,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五是必须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必
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法规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宪法监督,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六是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
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七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宪法。宪法作为上层建筑,
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只有紧跟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遵循法治规律,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前提下,推动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
、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永葆宪法生机活力。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作用。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无法保证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更好发挥
宪法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定政治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
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决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第二,把宪法实施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能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提高党依宪
治国、依宪执政能力,必须把宪法实施贯彻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部实践中,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要善于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
开展工作。要把贯彻宪法法律落实到各级党委决策施策全过程,坚持依法决策、依法施策,守住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底线,确保决策施策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第三,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全面性、
系统性、协调性。坚持依法立法,最根本的是坚持依宪立法,坚决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违背宪法规定、原则、
精神的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要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
神、体现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要落实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发挥其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加快我国法域
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第四,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
水平。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宪法得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要完善宪法相关规定
直接实施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宪法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推进宪法监督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积极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涉宪问题的关切。第五,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必须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共同推进,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
面发力,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深化宪法宣誓、宪法纪念、国家象征和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网民
等重点群体,抓宪法纪念、宪法宣誓、宪法教材建设等重点载体,抓学校、社区、媒体等重点阵地,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建设,巩固中国宪法理论在我国法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有自信、有志气宣传中国宪法制度、宪法理论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有骨气、有底气同一切歪曲、抹黑、攻击中国宪法的错误言行作斗争。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说过:“我们现在要团结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宪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写的。”我们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