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全面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篇.docx,共(5)页,19.13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2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全面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全面加强中小学党建
工作”网络专题培训,收获匪浅,感受颇深。作为学校德育的主管领导,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顺应时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党建和德育工作密不可分,学校党总支应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寻找有效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赋能。根据我校的校训“厚德、博学”、办学理念“育
人为本,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内涵,结合学校“三年引领一生”德育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四项工程”、“五自意识”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引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遵循教育规律,五育并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
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一、彰显“示范性”(一)重视宣传教育,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团队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
效化落实落细,引导学生学好党史,感党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好中国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积极发挥“思政课”、“三会一课”、学校公众号等阵地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讲好新时代台山教育故事,充分展示
台山教育发展成就和美好前景,持续唱响主旋律,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对台山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度,着力形成全员“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二)用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典型示范带动人结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名师、学科带头人的推荐评选,对党员教师
提出“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教导学生、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基本要求,并通过学习典型模范教师的事迹,积极培树身边典型,准确提炼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学习关爱学生、以校为家、成绩斐然的事例。用身边鲜活的事例表现典型,使典型生动丰满、可信可学,增强吸
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极大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从而增强教师在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效能。二、凸显“多样性”(一)党为核心揽全局,多方联动助成长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都应该成为德育的主体,党组织总揽德育工作全局,协调书记、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
团委、少工委、家委会等,做到全员参与德育。1.以党组织为主导,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增强德育的靶向力。党总支部书记和校长“一肩挑”,统筹、落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模范作用,上好“第一节思政课”,将每周上一节德育课常态化。2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一盏明灯,党员要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好班会课、道德讲堂等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渠道,充分挖掘党史和德育资源,将党史和
德育课程化。3.党组织将各科的骨干教师、思政课教师吸纳为党员,壮大党组织和德育队伍。学校党组织领导好团委、少工委的工作,稳固红色基因链条,实现党建、团建、队建一体化建设。4.密切联系家长,以家委会作为家校联系的桥梁,开展家
校共育讲坛,指导家长用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的成长。(二)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党在百年征程中积累的最丰富、最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党建指南书,更是德育工作最鲜活的教材。在开展党建引领德育的过程中要依托红色资源讲好中国革命
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借助党的红色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
德育更有温度。按新时期要求,增强德育的信度,传承好红色基因,积极从党的红色资源中发现德育资源,利用文化育人。(三)提供多彩乐见平台,丰富活动内涵主题明确、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增强德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育形式。抓住党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
念日等特殊时间点,利用演讲、朗诵、歌舞、写作、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党建要善于借助入队、入团仪式增强少先队员、团员的身份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烈士、民族英雄;借助“国防教育”等形
式体验军营活动,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国防教育;利用红色景点,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将“四项工程”、“五自意识”教育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将党建和德育的内容、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增强“实效性”(一)建立“导师制”,树旗帜展风采“德育导师制”的特
点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思想道德引领和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这种德育模式因贴近学生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号召并组织党员教师投身德育导师制活动,要求党员教师在做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每一名党员教师联系一名“特殊学生”,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和
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督促者,自尊自信的鼓励者,恒心毅力的培养者,人际交往的协调者。积极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政教处为依托的德育导师制工作格局。学校党总支带动党员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既发挥了党
员教师在学校难点工作中的攻坚作用,树立起党员的“旗帜”,展示了党员的风采,又将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补充和延伸,使班主任不再孤军作战,德育工作因为广大党员的参与更有实效。(二)重视心理健康、体艺、劳动课开展工作,提升综
合素质党总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重要课题,深入师生和家长,调查、分析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组建起由学校干部和优秀党员教师组成的团队,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开展,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起到指导、引领、带动和保障作用;根据学生实际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过活动课、专题讲座以及个别咨询与辅导等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之中。同时,育人为本,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和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广泛
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把好办学方向,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根本点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学校党总支坚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科学管理,严谨治学;五育并举,贯彻“三年引领一生”的理念,以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
动,增强德育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党总支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开设了书法、绘画、乐器、舞蹈、棋类、球类等社团课程,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不断增强校园的内部活力。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校运
会、球类、心理健康教育团建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让全面育人的理念在具体的情景中开花结果。面向全体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保护环境、清理垃圾、义务向社会宣传法规、关爱老人、互帮互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