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9)页,1.04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9页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𝑠B.监考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5𝑚/�
�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2𝑑𝑚D.读完此题,心平气和,感觉此时体温大概是36.8℃2.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天乐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
是()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C.“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
固现象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图丙:医生用𝐵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4.如图所示,202
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29页A.对接前,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B
.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C.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对接后,四舱(船)组合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𝑚𝑖𝑛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𝑚𝑖𝑛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6.如图所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𝑐𝑚,容积202.15𝑐𝑚3,重0.69𝑘𝑔,是中国度
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其所能容纳水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最接近(𝜌水=1𝑔/𝑐𝑚3)()A.一本物理课本B.一个普通鸡蛋C.一张课桌D.一只大天鹅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都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纳米气凝胶,能在“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
环境下,保证工作平台正常工作,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同时这种材料具第3页,共29页有超轻特性,它的质量大约只有同体积水的质量的166,极大地减小了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运动更灵活(𝜌水=1.0×103𝑘𝑔/𝑚3)。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纳米气凝胶具有耐高温的性能B.纳米气凝胶的质量小所以具有超轻特性C.纳米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D.纳米气凝胶密度约为1.5𝑔/𝑐𝑚39.如图所示,平面镜𝑀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𝑐𝑚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
,笔尖离平面镜10𝑐𝑚,现铅笔以2𝑐𝑚/𝑠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𝑠,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𝑐𝑚D.将𝑀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
且尖端朝上10.下列体育节比赛中,描述正确的是()A.若百米赛跑终点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测出的比赛成绩比真实时间要稍长B.同学们高声呼喊“加油”助威,这里的“高”是指音调高C.某同学200𝑚赛跑的前半程速度为6𝑚/𝑠,后半程速度为8𝑚/𝑠,则全程平均速度约
为6.86𝑚/𝑠D.在掷实心球比赛中,测量距离时若用力拉紧皮尺,会提高比赛成绩第4页,共29页11.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
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A.B.C.D.12.某同学为了测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质量为1𝑘𝑔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和水的质量为11𝑘𝑔,再将1𝑘𝑔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11.6𝑘𝑔。
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沙石,测得桶和沙石的质量为29𝑘𝑔。已知𝜌水=1.0×103𝑘𝑔/𝑚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B.桶的容积是0.01𝑚3C.碎玻璃的密度为2.5×103𝑘
𝑔/𝑚3D.沙石的密度小于2.8×103𝑘𝑔/𝑚3第5页,共29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2.0分)1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甲)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
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释放能量。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
号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如图乙,从图中可以看到白天月球的天空是黑色,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国旗在阳光的照耀下,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14.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载着翟志
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并与“天宫”空间站成功者对接。王亚平将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太空行走必需穿舱外宇航服,宇航服可以阻挡______(红外线/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因为舱内外温差较
大,所以宇航服的______(导热性/隔热性)比较好;宇航服的面罩两侧各有一个有照明灯,便于在漆黑的环境下工作,打开的照明灯______(属于/不属于)光源。1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芒果汁的密度时,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182.4𝑔,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量筒中
果汁的体积恰好为30𝑚𝐿,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𝑔,则量筒中果汁的质量为______𝑔,测得果汁的密度为______𝑔/𝑐𝑚3。16.平静的湖水深5𝑚,湖面上空,一只鸟在距湖面2
𝑚的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湖水中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实”),像离水面______𝑚.接着鸟冲向水面捕食,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不变”)。第6页,共29页17.“抖音”𝐴𝑝𝑝是
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𝐴𝑃𝑃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波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若以2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______(已知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1100𝐻𝑧)。18.如图所示,2021年3月19日的中美战略对话视频在抖音上疯
传,震撼全球。杨洁篪主任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掷地有声;国务委员王毅更是直呼美方应彻底放弃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行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我们能区分杨洁篪主任
和王毅外长的声音是主要是因为其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美女翻译员张京走红,她的音调比杨洁篪主任的音调______(填“高”、“低”),声带振动______(选填“振幅大”、“频率高”)。19.如图所示,我国在贵州省
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𝐹𝐴𝑆𝑇,其反射面相当于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发散”)作用的凹面镜;如图乙光的色散实验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分辨不清,可以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区域1应标_____
_色。20.质量为1𝑘𝑔的水桶,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桶与冰的总质量为19𝑘𝑔(已知冰的密度𝜌冰=0.9×10𝑘𝑔/𝑚3)。则桶的容积是______𝑚3;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______𝑘𝑔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4.0分)21.按要求完成作图:如图所示,渭滨区果农通过铺设银色反光膜来增强内堂果和果树下部果的着色度,提升苹果第7页,共29页的品质。请你在图中画出一束太阳光经银色反光膜反射至𝐴处苹果的光路图。22.如图,光源𝑆发出的一束光经墙上的平
面镜反射后,射入游泳池中,刚好被正在游泳的小明看到。请完成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23.请完成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填空。(1)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如果在月球表面上做图甲的实验,敲
击音叉时,观察到______,旁边的人______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乙所示是“纸锅烧水”实验,水沸腾时纸锅却不会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过程______,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3)“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丙是小华同学探究物体
的运动时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𝑠内运动的路程是______𝑚;乙物第8页,共29页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𝑚/𝑠。(4)小明按图丁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
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②______。24.“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1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
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______,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
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2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______𝑔。(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2乙所示的三个步骤: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𝑔。②用细线拴住模型
并______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𝑚𝐿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______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
的总质量为155𝑔,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______𝑔/𝑐𝑚3。(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第9页,共29页2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次数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
平面镜______。(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𝐴沿𝐸𝑂射向平面镜上𝑂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上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
论,反射角______入射角。(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𝑂𝐹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𝑂𝐸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4)在图乙中,将纸板𝐵沿𝑃𝑄剪开,把纸板𝐵的上半部分向后折
。实验时在纸板𝐵上观察到______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6.【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
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和______。【设计与进行实验】(1)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𝐴、𝐵、𝐶;(2)如图甲所示,用______的隔热材料将𝐴杯和𝐵杯包裹______的
厚度(均选填“相同”或“不同”),𝐶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3)如图乙所示,当𝐶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𝑚𝑖𝑛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观察𝐴杯、𝐵杯中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𝐴杯、�
�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𝑡1、𝑡2。第10页,共29页【分析与论证】若𝑡1≠𝑡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______。【评估与交流】(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______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
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有关。【拓展】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______(写出一个)。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
6.0分)27.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𝑚/𝑠,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𝑠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𝑠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𝑚/𝑠)(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28.冬天,红红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她买来1𝑘𝑔鲜豆腐,体积为850𝑐𝑚3,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
多的孔洞,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俗称冻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达到增加口感的目的,(𝜌冰=0.9×103𝑘𝑔/𝑚3)求:第11页,共29页(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多少𝑔/𝑐𝑚3?(保留一位小数)(2)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多少𝑐
𝑚3?(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多少𝑔/𝑐𝑚3?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9.电影《长津湖》燃爆今年国庆假期,激发同学们爱国热情。(1)看电影《长津湖》时,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
闭状态,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影片中嘹亮的冲锋号声是通过______传到观众耳朵的。各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粗糙的白色银幕使光发生了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2)如图2所示,若敌军想从下碣隅
里经过18𝑘𝑚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𝑘𝑚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我志愿军的包围,由于我军顽强追击,敌军行进速度只有0.5𝑘𝑚/ℎ:①若敌军的行进速度不变,则经过______ℎ才可到达水门桥;②若同时我军一
小队接到命令,匀速从下碣隅里用8ℎ穿插到古土里(在此等待10ℎ),我军小队这段路程的速度是______;运送炸药到达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我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ℎ达到水门桥,则我军小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假设下碣隅
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③请画出我军和敌军的𝑠−𝑡图像(图3)(我军用实线,敌军用虚线表示)。第12页,共2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𝐷【解析】解:𝐴、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1𝑠,故A错误;B、老师步行速度约为1𝑚/𝑠
,故B错误;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𝑑𝑚,故C错误;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8℃,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𝐷。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
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𝐵【解析】解:𝐴、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内侧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正确;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
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D正确。故选: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答案
】𝐴第13页,共29页【解析】解:𝐴、运动员在水中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B、演奏古筝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医
生用𝐵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𝐴。(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
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
考查。4.【答案】𝐷【解析】解:𝐴、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要逐渐靠近,因此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B、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不再发生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C
、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D、对接后,四舱(船)组合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改变,因此,它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𝐷。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
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第14页,共29页5.【答案】𝐷【解析】解:𝐴𝐵、由于晶体的熔化图象和液体的沸腾图象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𝐶𝐷、由于不
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𝑚𝑖𝑛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𝑚𝑖𝑛内的状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𝑚𝑖𝑛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
在6~10𝑚𝑖𝑛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故选:𝐷。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本题考查熔点和沸点含义的理解,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
关信息的能力。6.【答案】𝐴【解析】解:由𝜌=𝑚𝑉得,容器所盛水的质量为𝑚=𝜌水𝑉=202.15𝑐𝑚3×1𝑔/𝑐𝑚3=202.15𝑔;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𝑔左右,接近202.15𝑔,故A符合题意;B、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在50𝑔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C、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𝑘𝑔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只大天鹅的质量在10𝑘𝑔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𝐴。已知容器容积和水的密度,可以得到容器所盛水的质量;估计每个选项中物体质量,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
应用,能正确估计相关物体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𝐴【解析】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影子;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
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第15页,共29页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虚像。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③铅笔“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④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
的反射;综上分析可知,所以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①④。故选:𝐴。(1)首先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两个影的成因,然后分析各选项中所列光现象的成因,进而通过对比做出判断;(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光
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
形成的。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𝐴【解析】解:𝐴、纳米气凝胶能在“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下,具有耐高温的性能,故A正确
;B.、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超轻特性,故B不正确;C、纳米气凝胶导热性非常低,故C不正确;D、纳米气凝胶质量大约只有同体积水的质量的166,纳米气凝胶密度:𝜌=𝑚𝑉=1×166𝑔1×𝑐𝑚3≈0.015𝑔/𝑐𝑚3。故D不正确。故选:𝐴。根据题目信息对纳米气凝胶的各种
物理性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第16页,共29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答案】𝐶【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
面镜垂直;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错误;B、若铅笔以2𝑐𝑚/𝑠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
�𝑚/𝑠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B错误;C、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铅笔长6𝑐𝑚,铅笔的像也长6𝑐𝑚,即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𝑐𝑚,故C正确;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
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错误。故选:𝐶。10.【答案】𝐶【解析】解:A、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𝑡=100𝑚340𝑚/𝑠≈0.29𝑠,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𝑠,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𝑠,故A错误;B、同学们高声呼喊“加油”助威,这里的“高”是指响度大
,故B错误;C、由题意可知,前、后一半的路程𝑠1=𝑠2=𝑠2=200𝑚2=100𝑚,则前、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𝑡1=𝑠1𝑣1=100𝑚6𝑠=503𝑠,𝑡2=𝑠2𝑣2=100𝑚8𝑠=252𝑠全程的运动时间:𝑡=𝑡1+𝑡2
=503𝑠+252𝑠=1756𝑠,则全程平均速度:𝑣=𝑠𝑡=200𝑚1756𝑠≈6.86𝑚/𝑠,故C正确;D、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掷实心球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𝐶。(1)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
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第17页,共29页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2)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3)知道全程可知前、
后一半路程的大小和速度,根据𝑣=𝑠𝑡求出前、后一半路程运动的时间,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全程平均速度;(4)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难度不大。11.【答案】𝐷【解析】解:𝐴𝐵、看甲点时,甲点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𝐶𝐷、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
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D正确,C错误。故选:𝐷。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答案】𝐷【解析】解:空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𝑚水=𝑚1−𝑚桶=11𝑘𝑔−1𝑘𝑔=10𝑘𝑔,由𝜌=𝑚
𝑉可知,桶的容积为:𝑉=𝑉水=𝑚水𝜌水=10𝑘𝑔1.0×103𝑘𝑔/𝑚3=10−2𝑚3=0.01𝑚3,故B正确;溢出部分水的质量为:𝑚溢=𝑚1+𝑚碎玻璃−𝑚2=11𝑘𝑔+1𝑘𝑔−11.6𝑘𝑔=0.4𝑘𝑔,则碎玻璃的体积为:𝑉碎玻璃=
𝑉溢=𝑚溢𝜌水=0.4𝑘𝑔1.0×103𝑘𝑔/𝑚3=4×10−4𝑚3,所以碎玻璃的密度为:𝜌碎玻璃=𝑚碎玻璃𝑉碎玻璃=1𝑘𝑔4×10−4𝑚3=2.5×103𝑘𝑔/𝑚3,故C正确;因为沙石的质量为:𝑚沙石=𝑚3−𝑚桶=29�
�𝑔−1𝑘𝑔=28𝑘𝑔,第18页,共29页所以沙石的密度为:𝜌沙石=𝑚沙石𝑉=28𝑘𝑔0.01𝑚3=2.8×103𝑘𝑔/𝑚3,比水的密度大,故A正确、D错误。故选:𝐷。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溢出水的质量及碎玻璃的体积。13.【答案】吸热凝固大
气层反射【解析】解:(1)集热窗装置里面的物质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则晚上会凝固放热释放能量;(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阳光照过来的时候也就没有散射作用,所以白天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国旗在阳光的阳光的照耀下只能反射相同颜色的红光,所以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故答案为:吸热;凝固;大气层
;反射。(1)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2)月球没有大气层,阳光不能散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它的都吸收。此题考查物态变化和物体颜
色的判断,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4.【答案】紫外线隔热性属于【解析】解:(1)宇航员处在紫外线辐射较强的太空中,宇航服必需具备较强的防紫外线功能;(2)因为舱内外温差较大,为了保护宇航员,宇航服的隔热性要比较好;(3)打开的照明灯自身能
发光,属于光源。故答案为:紫外线;隔热性;属于。(1)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其中包括较强的紫外线,属于强辐射环境;(2)根据温差的变化分析宇航服的特点;(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定义、宇航服的特点,属于基础题。15.【答案】151.830.61.02【解析】
解:由图可知,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𝑚2=100𝑔+50𝑔+1.8𝑔=151.8𝑔;量筒中果汁的质量:𝑚=𝑚1−𝑚2=182.4𝑔−151.8𝑔=30.6𝑔;量筒中果汁的体积:𝑉=30𝑚𝐿=30𝑐𝑚3;量筒中果汁的密度:𝜌=𝑚𝑉=
30.6𝑔30𝑐𝑚3=1.02𝑔/𝑐𝑚3。第19页,共29页故答案为:151.8;30.6;1.02。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根据得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和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可以求出量筒中果汁的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果汁的密度。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明确天平的读数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6.【答案】虚2不变【解析】解:小鸟在离湖面2𝑚的上方水平飞行,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鸟距湖面的距离是2𝑚,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鸟的像到水面的距
离也是2𝑚,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故答案为:虚;2;不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17.【答案】音调不变有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解析】解:当音频和视频通过𝐴𝑃𝑃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
速播放,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因为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就高,所以”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由声波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大小无关,当频率改变只会影响声音的音调,不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声波传播速度不变;若以2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
常播放时要少,是因为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1100𝐻𝑧,当频率变为原来的20倍时,会有一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大于20000𝐻𝑧),人耳就听不到了;故答案为:音调;不变;有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1)频率由波源决定,
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2)算出抖音的频率与人耳感知的频率比较。第20页,共29页本题考查人耳感知声音的范围,属于基础题目。18.【答案】音色高频率高【解析】解:我们能区分杨洁篪和王毅的声音是通过音色;美女翻译员张京比杨洁篪的声带振动快,
频率高,音调高。故答案为:音色;高;频率高。(1)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它是由发声体来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9.【答案】会
聚增大蓝【解析】解:天文射电望远镜𝐹𝐴𝑆𝑇,其反射面相当于是一个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如图乙所示为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趋势可以看出,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可使光带的总宽度增大,从而更易于分辨。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故区域1应标为蓝色。
故答案为:会聚;增大;蓝。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彩色光带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趋势可判断光屏与三棱镜的移动方向;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该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实验、光的三原色的组成等,属光学基础题。20.【答案】
2×10−22【解析】解:(1)已知桶的质量𝑚1=1𝑘𝑔,桶和冰的总质量为𝑚2=19𝑘𝑔,则冰的质量为:𝑚冰=𝑚2−𝑚1=19𝑘𝑔−1𝑘𝑔=18𝑘𝑔,则冰的体积为:𝑉冰=𝑚冰𝜌冰=18𝑘𝑔0.9×103𝑘𝑔/�
�3=2×10−2𝑚3,桶的容积为:𝑉=𝑉冰=2×10−2𝑚3;(2)冰全部熔化为水后质量不变,即𝑚水=𝑚冰=18𝑘𝑔,第21页,共29页则水的体积为:𝑉水=𝑚水𝜌水=18𝑘𝑔
1×103𝑘𝑔/𝑚3=1.8×10−2𝑚3,则需要加水的体积为:𝛥𝑉=𝑉−𝑉水=2×10−2𝑚3−1.8×10−2𝑚3=0.2×10−2𝑚3,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𝛥𝑚=𝜌水𝛥𝑉=1×103𝑘𝑔/𝑚3×0.2×10−2𝑚3=2𝑘𝑔。故答案
为:2×10−2;2。(1)已知空桶的质量和桶与冰的总质量,可得出冰的质量,利用𝑉=𝑚𝜌可求出冰的体积,即桶的容积;(2)冰全部熔化后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熔化的水的质量,利用𝑉=𝑚𝜌可求出水的体积,空桶的容积与水的体积之差是需要添加的水体积,再由𝑚=𝜌𝑉求出需要
添加水的质量。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运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的质量不变。21.【答案】解:过银色反光膜面作出太阳的对称点𝑃′,即为太阳在银色反光膜中的像,连接𝑃′与𝐴处苹果,与银色反光膜面的交点𝑂为
入射点,连接𝑃𝑂得到入射光线,𝑂𝐴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太阳光经银色反光膜反射至苹果𝐴,可将银色反光膜看作平面镜。由物与像关于银色反光膜对称,作出太阳的像点后,连接像点与苹果,与银色反光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图。此题考查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利用好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一定过像点确定入射点是关键。第22页,共29页2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主要应用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严格按光的反射定律解答此题。23.【答案】乒乓球被弹开不能要继续吸
热,但是温度不变010被测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用手加减砝码【解析】解:(1)月球的表面是没有空气的,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但是旁边的人不能听到声音;(2)液体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加热,但温度不变,将适量的水倒入纸锅,用酒精灯加热
,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3)由图可知,甲的𝑠−𝑡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甲物体前4𝑠内运动的路程是0𝑚。乙的𝑠−𝑡图像是倾斜
直线,说明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𝑣=𝑠𝑡=20𝑚2𝑠=10𝑚/𝑠;(4)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的被测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同时加减砝码用镊子,而图中是用手加减砝码的,用手加减砝码容易使砝码生锈,所以这两个地方错误。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开;不能
;(2)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3)0;10;(4)被测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用手加减砝码。(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液体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3)根据物体的𝑠
−𝑡图像得到相关信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4)天平的正确使用: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用镊子夹取砝码。第23页,共29页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24.
【答案】(1)零刻线;右;(2)84;(3)②浸没;③标记;(4)8.4;(5)2;相等【解析】【解答】(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即右端上翘,所以向右调节
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由图2甲可知,砝码的质量是80𝑔,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0.2𝑔,所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4𝑔,所以模型的质量𝑚=80𝑔+4𝑔=84𝑔;(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2乙所示的三个步骤,目的是测量模型的体积,实验步骤为:①烧杯中加入适量
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𝑔。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𝑚𝐿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4)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𝑔,图2乙
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𝑔,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为:155𝑔−145𝑔=10𝑔,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为𝑉=𝑉水=𝑚水𝜌水=10𝑔1𝑔/𝑐𝑚3=10𝑐𝑚3,模型的
密度𝜌=𝑚𝑉=84𝑔10𝑐𝑚3=8.4𝑔/𝑐𝑚3;(5)量筒中原有装有40𝑚𝐿水,倒入烧杯中之后,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为28𝑚𝐿,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40𝑚𝐿−28𝑚𝐿=12𝑚𝐿=12𝑐𝑚3,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
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12𝑐𝑚3−10𝑐𝑚3=2𝑐𝑚3;增加的水的质量等于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图2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石块带出水的多少无关,不管水带出多少,水始终都要加到标记处,故此实验方法所测密度不变,故小敏计算
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相等。故答案为:(1)零刻线;右;(2)84;(3)②浸没;③标记;(4)8.4;(5)2;相等。【分析】(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
的一端移动;(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在没有量筒或物体太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石块的排水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第24页,共29页小张又进行了如图2乙所示的三个步骤,目的是测量模型的体积,实验步骤为: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𝑔。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
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𝑚𝐿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4)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𝑔,图2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𝑔,据此得出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根据密
度公式𝜌=𝑚𝑉得出倒入水的体积,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根据𝜌=𝑚𝑉得出模型的密度;(5)量筒中原有装有40𝑚𝐿水,倒入烧杯中之后,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据此得出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进而得出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求出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增加的水的质量等于
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图2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石块带出水的多少无关,不管水带出多少,水始终都要加到标记处,故此实验方法所测密度不变,故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相等。本题综合考查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等,综
合性较强。25.【答案】垂直等于可逆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解析】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𝐸𝑂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所以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如果让光线逆着𝑂𝐹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𝑂𝐸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将纸
板𝐵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𝐵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垂直;(2)等于;(3)可逆;(4)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1)实验中需要使
纸板与平面镜垂直;(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反向后折时是否能观
察到反射光线。第25页,共29页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26.【答案】秒表不同相同有关时间温度速度【解析】解:猜想与假设:实验
中需要比较冰熔化的快慢,所以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设计与进行实验:(2)为了探究冰熔化快慢与隔热材料的关系,我们需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而改变材料,所以需要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将𝐴杯和𝐵杯包裹相同厚度,𝐶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分析与论证:若𝑡1≠𝑡2,说明冰块熔
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冰熔化快慢的;(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所以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拓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
多少来表示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来表示功率。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秒表;设计与进行实验:(2)不同;相同;分析与论证:有关;评估与交流:(1)时间;(2)温度;拓展:速度。猜想与假设:实验中需要比较冰熔化的快慢,所以除了现有器材,还
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设计与进行实验:(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分析与论证:若两次熔化时间相同,则猜想一错误;若两次实验不相同,则猜想一正确;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冰熔化快慢的;(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拓展:在
物理学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表示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来表示功率。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冰熔化快慢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7.【答案】解:(1)超声波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悬停位置传播到海底的时间:𝑡1=12×12𝑠=6�
�;由𝑣=𝑠𝑡得,潜水器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𝑠1=𝑣奋斗者号𝑡1=1500𝑚/𝑠×6𝑠=9000𝑚;第26页,共29页(2)由𝑣=𝑠𝑡得,潜水器下潜的深度:𝑠2=𝑣奋斗者号𝑡2=20𝑚/�
�×50𝑠=1000𝑚;海域的深度:𝑠=𝑠1+𝑠2=9000𝑚+1000𝑚=10000𝑚;(3)“奋斗者“号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𝑡3=𝑠1𝑣奋斗者号=9000𝑚20𝑚/𝑠
=450𝑠。答:(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𝑚;(2)此海域的深度10000𝑚;(3)“奋斗者”号还需450𝑠潜到海底。【解析】(1)已知悬停时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计算出超声波单程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
算出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即悬停时“奋斗者“号潜水器距离海底的深度;(2)已知潜水器的下潜速度和时间,计算出潜水器悬停时下潜的深度;海水深度等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和收到超声波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之和;(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𝑡=𝑠𝑣求“奋斗者“号
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超声波传播是往返路程,易错题!28.【答案】解:(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𝜌1=𝑚1𝑉1=1000𝑔850𝑐𝑚3≈1.2𝑔/𝑐𝑚3;(2)豆腐含水的质量:𝑚水=𝑚1×54%=1000𝑔×54%=540𝑔
,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𝑉孔洞=𝑉冰=𝑚冰𝜌冰=𝑚水𝜌冰=540𝑔0.9𝑔/𝑐𝑚3=600𝑐𝑚3;(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质量:𝑚2=
𝑚1−𝑚水=1000𝑔−540𝑔=460𝑔,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所以,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体积:第27页,共29页𝑉2=𝑉1−𝑉孔洞=850𝑐𝑚3−600𝑐𝑚3=250𝑐𝑚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𝜌2=𝑚
2𝑉2=460𝑔250𝑐𝑚3=1.84𝑔/𝑐𝑚3。答:(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1.2𝑔/𝑐𝑚3;(2)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600𝑐𝑚3;(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1.84𝑔/𝑐𝑚3。【解析】(1)知道鲜豆腐的质量
和体积,根据𝜌=𝑚𝑉求出鲜豆腐的密度;(2)根据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求出水的质量,即为水结冰后冰的质量,根据𝜌=𝑚𝑉求出冰的体积即为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3)鲜豆腐的质量减去水的质量即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的质量,鲜豆腐的体积减去冰
的体积即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的体积,利用𝜌=𝑚𝑉求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孔洞的体积等于冰的体积是关键。29.【答案】声源空气漫482.25𝑘𝑚/ℎ1.2𝑘𝑚/ℎ【解析】解:(1)看电影《长津湖》时,
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闭状态,控制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影片中嘹亮的冲锋号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粗糙的银幕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2)①由题意可知,从下碣隅里到水门
桥的路程𝑠等于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距离与从古土里到水门桥的距离之和,即敌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路程𝑠=18𝑘𝑚+6𝑘𝑚=24𝑘𝑚,敌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时间𝑡1=𝑠1𝑣1=24𝑘𝑚0.5𝑘𝑚/ℎ=4
8ℎ;②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速度𝑣2=𝑠2𝑡2=18𝑘𝑚8ℎ=2.25𝑘𝑚/ℎ;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所用的时间为8ℎ,在古土里待了10ℎ,再从古土里到达水门桥所用的时间为2ℎ,我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所用的时间𝑡3=8ℎ+10ℎ+2ℎ=20ℎ,我军全程的平均
速度𝑣3=𝑠1𝑡3=24𝑘𝑚20ℎ=1.2𝑘𝑚/ℎ;③由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是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8ℎ,运动的路程为18𝑘𝑚,在古土里等待第28页,共29页了10ℎ,再用2ℎ从古土里匀速到达水门桥,运动的路程为6𝑘𝑚,由此可画出我军的𝑠−𝑡图象如图实线;敌军从
下碣隅里匀速到达水门桥所用时间为48ℎ,运动的路程为24𝑘𝑚,由此可画出敌军的𝑠−𝑡图象如图虚线。故答案为:(1)声源;空气;漫;(2)①48;②2.25𝑘𝑚/ℎ;1.2𝑘𝑚/ℎ;③我军的𝑠−𝑡图象如图实线所示;敌军的𝑠−𝑡图像如图虚线所示。(1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光滑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发射,粗糙的表面会发生漫反射;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2)①由题意可知,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路程𝑠等于从下碣隅里
到古土里的距离与从古土里到水门桥的距离之和,再根据𝑡=𝑠𝑣可求出敌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时间;②根据𝑣=𝑠𝑡可求出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速度;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所用的时间为8ℎ,在古土里待了10ℎ,再从古土里到达水门桥所用的时间为2ℎ,由
此可求出我军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所用的时间,再利用𝑣=𝑠𝑡求出我军全程的平均速度;③由我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是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8ℎ,运动的路程为18𝑘𝑚,在古土里等待了10ℎ,再用2ℎ从古土里匀速到达水门桥,运动的路程为6𝑘𝑚,由此可画出我军的𝑠−𝑡图象;敌军从下碣隅里匀速到达
水门桥所用时间为48ℎ,运动的路程为24𝑘𝑚,由此可画出敌军的𝑠−𝑡图象。(1)本题考查了对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漫反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声学和光学综合题;第29页,共29页(2)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平均速
度的计算;其中画出𝑠−𝑡图象是本题的难点。熟练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