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9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375.931 KB
  • 2023-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19)页,375.93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9页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

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A.镜面反射B.漫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的为水坑B.人们叉鱼时,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上方

,这是折射的缘故C.月亮在水中成的是等大的实像D.太阳灶是利用凸面镜使光会聚的4.中国飞人苏炳添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个人最好成绩9.83𝑠并打破亚洲纪录,以半决赛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一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10.2𝑚/�

�B.13.3𝑚/𝑠C.9.0𝑚/𝑠D.12.2𝑚/𝑠5.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𝐶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𝐵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

方向做直线运动,其𝑠−𝑡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第2页,共19页A.两物体在0~10𝑠内都做匀速运动,且𝑣甲<𝑣乙B.两物体在15~20𝑠内都做匀速运动,且𝑣甲<𝑣乙C.两物体在15𝑠末相遇,且0~15𝑠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

在20𝑠末相遇,且0~20𝑠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7.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B.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

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即可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情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来说明音叉在振动C.丙图: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

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9.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𝜌铜>𝜌铁>𝜌铝)()A.铜球B.铝球C.铁球D.不能确定10.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

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

红色,香蕉呈黑色第3页,共19页11.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如图);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

的是______态氧,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1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图,响度最小的是______图。生活中,我们常用超声波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13.小明想知道所喝奶

茶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为76.2𝑔,倒入量筒中40𝑐𝑚3后,再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剩余奶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示,则倒入量筒中奶茶的质量为______𝑔.经过计算可知,奶茶的密度为____

__𝑔/𝑐𝑚3,喝掉一部分后,奶茶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

_____,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第4页,共19页15.如图所示,𝑀为平面镜,𝐹为可绕𝑂𝑁转动的屏,入射光线𝐴𝑂在屏𝐸上,当屏𝐹和屏𝐸在______时,才能在屏𝐹上看到反射光线,这现象表明______。16.疫情期间,

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来解释;如果初二某班队列长20𝑚,队伍行进速度为0.8𝑚/𝑠,那么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______�

�。17.请画出:①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出折射角𝑎;②经光滑墙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18.如图所示,𝐴𝐵、𝐶𝐷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𝑆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𝑀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𝑆和像点𝑆′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19.如图所示,�

�、𝐵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𝑐𝑚。20.如图所示,曲线反映的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温度时间图像。第

5页,共19页2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2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

�、𝐵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移动𝐵蜡烛寻找点燃的𝐴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选填“𝐴“或“𝐵“)蜡烛一侧观察。2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𝐴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𝐵𝐶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𝑚/𝑠,𝐶𝐷段的路程为______𝑚,比较𝐴𝐵与𝐵𝐶段的平均速度得𝑣𝐴𝐵______(填“>”、“<”或“=”)𝑣𝐵

𝐶.路程/𝑚运动时间/𝑠平均速度𝑚/𝑠经过某点时的速度𝑚/𝑠𝑠𝐴𝐵=0.3𝑚𝑡𝐴𝐵=0.5𝑠𝑣𝐴𝐵=0.6𝑚/𝑠𝑣𝑏=1.2𝑚/𝑠𝑠𝐵𝐶=0.9𝑚𝑡𝐵𝐶=0.5𝑠𝑣𝐵𝐶=𝑣𝑐=2.4𝑚/𝑠𝑠𝐶

𝐷=𝑡𝐶𝐷=0.5𝑠𝑣𝐶𝐷=3𝑚/𝑠𝑣𝑑=3.6𝑚/𝑠(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𝑣−𝑡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𝐴处滚下,经过2𝑠到达𝐸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𝐸点时的速度为_

_____𝑚/𝑠.(4)本实验属于测量性实验,其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第6页,共19页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蜡烛应选用______;成像光学仪器应选用__

____(选填字母),其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2)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实验中,小莉同学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3)若要验证物体

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方法一:将______(选填字母)放在成像位置,在其上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方法二: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25.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_使天平平衡。(2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𝑔。(3)如图2所示:𝑎.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𝑏.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𝑔;𝑐.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

和水的总质量为183𝑔;第7页,共19页𝑑.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𝑔/𝑐𝑚3。26.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

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若管长1020𝑚,两次响声间隔2.8𝑠,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𝑚/𝑠,求:(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第8页,共1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𝐷【解析】解:A、“喂,我

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C、“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也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

去”,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选:𝐷。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大小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音调和

响度的区分,我们生活中很多的“高”指的是响度,而不是音调。2.【答案】𝐴【解析】【分析】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

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故选:𝐴。3.【答案】𝐴【解析】解:𝐴、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

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故A正确;B、人们叉鱼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渔民看到的“鱼”并不是真正的鱼,而是鱼的虚像,虚像总在实际物体的上方,所以有经验的人叉鱼时要向到的“鱼”

的下方叉,不是对准看到的“鱼”第9页,共19页上方叉,故B错误;C、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面镜来会聚太阳光的,故D错误。故选:𝐴。①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

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明亮处部分是水;②从鱼反射出去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一些;③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④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将

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也可以将焦点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射出,可用来制作太阳灶和手电筒的反光装置。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正确理解反射和折射的本质,熟悉基本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答案】𝐴【解析】解:全程的平均速度为:𝑣=𝑠�

�=100𝑚9.83𝑠≈10.2𝑚/𝑠,故A正确。故选:𝐴。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5.【答案】

𝐷【解析】解:在没有注水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𝐶点;当注水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拢法线照射到𝐶′点,人看𝐶′点时,𝐶′点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感觉光线是从𝐶′′射出的,所

以人看到光斑向右移动。故选:𝐷。第10页,共19页在没有注水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𝐶点;当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探照灯在水底形成一个像,像的位置偏右,人看像时像又向右偏。本题要考虑探照灯射到水底发生折射,还要注意水底的光斑射出光线射入人眼也要发生折射。6.【答案】𝐶【解析】解:A、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𝑠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𝑣甲>𝑣乙,故A错误;𝐵𝐶、甲物体在0~10𝑠内的图象是一条

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0~20𝑠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在0~20𝑠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𝑠末相遇,甲乙两物体在0~15𝑠内通过的路

程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即𝑣甲=𝑣乙,故B错误;C正确;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𝑠末相遇,且15𝑠内通过路程相等,在20𝑠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故D错误。故选:𝐶。(1)在𝑠−𝑡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在𝑠−𝑡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两物体在15𝑠末相遇,由图象读出0~15𝑠运动路程,比较甲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速度大小;(3)根据图象读出0~20𝑠内通过的路程。本题考查了由𝑠−𝑡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

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𝐶【解析】解:A、𝐵、冬天,汽车内部温度高,车外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的内表面液化形成水雾,同时放出热量。故A、B错误;C、夏天,汽车内

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形成白雾。故C正确;第11页,共19页D、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错误。故选:𝐶。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

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内侧;(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外侧。本题考查同学

对身边常见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对物理规律要准确地理解和记忆。8.【答案】𝐴【解析】解:𝐴、影响音调高低的是频率,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B、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

叉开始摆动,这是运用的转换法,故B正确;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喇叭发声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𝐴。(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4)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知识、声的利用、声音的三个特征

;明确声音的几个实验所探究的内容,可做出选择。9.【答案】𝐵【解析】解: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因为𝜌=𝑚𝑉,𝜌铜>𝜌铁>𝜌铝>𝜌水,所以铝球的体积最大,而三个球都下沉到水底,铝球的体积最大,排除的水就最多。故选:𝐵。第12页,

共19页𝜌铜>𝜌铁>𝜌铝>𝜌水,要想知道哪个球投入杯子溢出的水多,只需要看哪个球的体积大即可,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这三个物理量中,如果某个物理量大小相同,则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第二个物理量大小的关系得出第三个

物理量大小的关系。10.【答案】𝐷【解析】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①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②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

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选:𝐷。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11.【

答案】凝固液压缩体积【解析】解: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形成“人工雪”;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液态氧,它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故答案为:凝固;液;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压缩体积

和降低温度。知道凝固和液化等物态变化,知道液化的方法,可解答此题。12.【答案】丙甲能量【解析】解:(1)从甲乙丙三幅图可知,甲和乙两种波形的频率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音调是相同的;丙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乙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甲的振幅

最小,响度最小;第13页,共19页(2)我们常用超声波清洗物件,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故答案为:丙;甲;能量。(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三个特性、声音的利用的理解,看懂波形图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421.05不变【解析】解:(1)由图可知,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𝑔,烧杯和剩余奶茶的质量20𝑔+10�

�+4.2𝑔=34.2𝑔,则量筒中奶茶的质量𝑚=76.2𝑔−34.2𝑔=42𝑔,(2)奶茶的密度𝜌=𝑚𝑉=42𝑔40𝑐𝑚3=1.05𝑔/𝑐𝑚3。(3)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由此可知喝掉一

部分后奶茶的密度不变。故答案为:42;1.05;不变。(1)读取天平结果时,应先加砝码,再加游码,并注意分清标尺上的分度值;量筒中牛奶的质量可由前两次测量的结果求出;(2)根据公式𝜌=𝑚𝑉计算奶茶密度;(3)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由

此可知喝掉一部分后奶茶的密度。本题考查了托盘天平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以及密度的特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14.【答案】5𝑚节省空间【解析】解: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𝑚,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

�,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7𝑚+2.7𝑚−0.4𝑚=5𝑚。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节省空间。故答案为:5𝑚;节省空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

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第14页,共19页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5.【答案】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析】解:当屏𝐹和屏𝐸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内容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16.【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

质中直线传播25【解析】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的时间为:𝑡=𝑠𝑣=20𝑚0.8𝑚/𝑠=25𝑠。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25。(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已知路程和时间,用为𝑡=𝑠𝑣计算时间。本题考查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17.【答案】解: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则入射光线位于

法线的左侧,并确定了入射角的大小;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𝑎。光线在墙壁上发生了反射,先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上方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第1

5页,共19页【解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本题考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

射定律的作图,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若告诉了入射角的大小,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18.【答案】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𝑆′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𝑆′的对称点𝑆,即为光源𝑆的位置,并连接𝑆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

】本题考查了反射现象中的作图,用好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是关键。本题还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画出两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其交点就是光源,再画出像点,这种方法误差较大。19.【答案】𝐵2.50【解析】解: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𝐵;图中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𝑐𝑚,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𝑚𝑚,该铅笔的长度是7.50𝑐𝑚−5.00𝑐𝑚=2.50𝑐𝑚;故答案为:𝐵;2.50;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熟练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一道基础题。20.【答案】非晶体熔化【解析】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温

度−时间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所以该图像反映的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第16页,共19页故答案为:非晶体;熔化。(1)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2)熔化熔化指的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要吸热。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

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及物质的状态。21.【答案】振动振幅【解析】解: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故答案为:振动;振幅.(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

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把喇叭的振动转换成小人的舞动,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22.【答案】𝐴【解析】解: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𝐴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𝐴蜡

烛所在这一侧;故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左侧观察。直到与𝐴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答案为:𝐴。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观察时只能在在物体的同侧观察。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

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3.【答案】加速1.81.5<4.8减小实验误差【解析】解:(1)由图甲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由表中数据可得,𝐵𝐶段的平均速度:𝑣𝐵𝐶=𝑠𝐵𝐶𝑡𝐵

𝐶=0.9𝑚0.5𝑠=1.8𝑚/𝑠;第17页,共19页由表中数据和𝑣=𝑠𝑡可得:𝑠𝐶𝐷=𝑣𝐶𝐷𝑡𝐶𝐷=3𝑚/𝑠×0.5𝑠=1.5𝑚;由表中数据可知:𝑣𝐴𝐵=0.6𝑚/𝑠,故𝑣𝐴𝐵<𝑣𝐵𝐶;(3)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象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小球1𝑠时的速度为2.4𝑚/𝑠,则经过2𝑠小球的速度为4.8𝑚/𝑠;(4)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1)加速;(2)1.8;1.5;<;(3)4.8;(4

)减小实验误差。(1)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是变速运动,且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为加速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短,为减速运动;(2)由表中数据由𝑣=𝑠𝑡计算𝐵𝐶段的平均速度和𝐶𝐷段

路程;比较可得𝐴𝐵与𝐵𝐶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3)根据图象分析2𝑠时小球的速度;(3)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本题是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大小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对匀加速运动的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中等题。24.【答案】B、𝐶𝐹像的位置刻度尺实验次

数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𝐷不能能【解析】解:(1)图中有3支蜡烛,实验时要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要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所以选B、𝐶;为了能看清楚像的位置,因平面镜不透明,所以选择透明的玻璃板𝐹;(2

)为了测量物距与像距的关系,需要用的刻度尺;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光屏竖直放在蜡烛𝐵处,移开蜡烛𝐵,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或光屏上有没有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而光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在光屏上面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是虚像,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能看到蜡烛𝐴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𝐵、𝐶;𝐹;像的位

置;(2)刻度尺;实验次数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3)𝐷;不能;第18页,共19页能。(1)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结合图中所提供的器材进行选择;(2)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以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平面镜的后面挡一张黑纸不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烛焰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

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25.【答案】平衡螺母62302.1【解析】解:(1)托盘天平使用时放在水平台上,

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𝑔,游码左侧与2𝑔刻度线对齐,因此小石块的质量是50𝑔+10𝑔+2𝑔=62𝑔。(3)通过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得知石块的体积,由题意知,𝑉=𝑉排=𝑚排𝜌水=183𝑔−153𝑔

1𝑔/𝑐𝑚3=30𝑐𝑚3;(4)小石块的密度𝜌=𝑚𝑉=62𝑔30𝑐𝑚3=2.1𝑔/𝑐𝑚3。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2)62;(3)30;(4)2.1。(1)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前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

左侧的零刻度处,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2)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3)掌握替代法测体积的方法,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4)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𝜌=𝑚𝑉计算石块

的密度。此题是测量石块的密度,考查了天平的调节及读数,同时考查了利用转换法测量石块的体积以及第19页,共19页密度的计算。26.【答案】解:(1)由𝑣=𝑠𝑡得,敲击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𝑡=𝑠𝑣=1020𝑚34

0𝑚/𝑠=3𝑠。(2)敲击声通过钢传播的时间:𝑡′=𝑡−△𝑡=3𝑠−2.8𝑠=0.2𝑠,由𝑣=𝑠𝑡得,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𝑣′=𝑠𝑡′=1020𝑚0.2𝑠=5100𝑚/𝑠。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是3

𝑠;(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5100𝑚/𝑠。【解析】(1)知道管长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2)知道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知道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求出声通过钢传播的时间,知道管长和声通过钢传播的时间,求出声

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本题通过生活现象考查了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速度计算等,是声学部分相对较难的习题。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