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8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264.304 KB
  • 2023-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19)页,264.3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9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

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

快3.小明手持一个凸透镜,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光源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融河开B.仲夏,晨雾萦绕C.深秋,霜染红

叶D.寒冬,雪漫滨城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𝑘𝑔左右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𝑐𝑚C.小敏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𝑚/𝑠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2℃6.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

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7.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𝑚−𝑉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的密度较大B.甲的密度为0.5𝑔/𝑐𝑚3第2页,共19页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D.乙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应该用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𝑠。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越______,若小车在4𝑠内通过的路程是120𝑐𝑚,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𝑚/𝑠。9.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

,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______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______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______(填“高”或“低”)。10.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中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

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从而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

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11.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12.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_的工

具,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动到标尺的______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得某金属块的质量为5.4𝑔,体积为2𝑐𝑚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𝑘𝑔/𝑚3。1

3.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露、霜)的形成与

这一物态变化相同。14.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1)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第3页,共19页(2)若1𝑐𝑚3该物质的液体质量为𝑚1、固体质量为𝑚2,则𝑚1______𝑚2(选填“>”“=”或

“<”)。15.舞蹈教室有一面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镜前排练舞蹈,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分别用𝐴′,𝐶′标出𝐴,𝐶两位学生像的位置。16.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射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17.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

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8.(1)如(1)图所示,此圆柱体的直径是______𝑐𝑚。(2)弹簧测力计下挂重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𝑁,如(2)图所示,若将此弹簧测力计、重物如图𝑏

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3)现有一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小明想用天平粗略测出它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观察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

向______(“左“或“右”)移动,天平平衡后,小明用烧杯装满水,测出其总质量为𝑚1[如(3)𝑎图所示],将小石块投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如(3)𝑏图所第4页,共19页示],测其总质量为𝑚2,此时溢出质量为𝑚3的水,则小石块的密度�

�=______。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凸透镜后方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______。(2)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______。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取走凸透镜,则光屏上______。A.成正立、等大的实像B.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不成像(4)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

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接着小莉和小华分别用自己的近视眼镜来模拟视力矫正,小莉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四块透镜如第

5页,共19页图乙所示,则放小华的眼镜时,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______(填编号)。20.小强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小强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所指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

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3)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𝑔;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由此可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𝑘�

�/𝑚3。(4)若他先测小石块体积,再测小石块的质量,则测得的密度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6页,共19页21.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一个温度计,他将一根下端带有液泡的内径均匀的玻璃管固定在刻度尺上

,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他将玻璃泡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0𝑐𝑚刻度处的𝐴点;放在沸腾的水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9𝑐𝑚刻度处的𝐵点。则:(1)𝐴、𝐵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2)当温度计中的液面在5.40𝑐

𝑚刻度处时,温度为多少?22.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星的质量约为6.4×1023𝑘𝑔,体积约为1.6×1020𝑚3,火星离地球的距离大约为6×107𝑘𝑚。假如在火星与地球间架设一条光速“高铁

”,我们就能够乘坐光速列车去火星旅游。若光速列车的速度是3.0×108𝑚/𝑠,求:(1)火星的密度;(2)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多长时间。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墩

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1)女孩在甲房间内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玻璃再

传到耳朵的,说明了______(固体/液体/气体)也能传播声音;在乙房间内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安装真空玻璃是在______减弱噪声;(2)女孩在两个房间里都能看到外面的小鸟,说明光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4.(

1)小明去公园,看到湖中的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现象(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两者都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第7页,共19页(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

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______;(3)图(𝑎)是铅笔水平放在透明空杯子后的情形,图(𝑏)是给杯子中加水后观察到铅笔的情形,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第8页,共1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解析】解: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A.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第

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

纳总结的过程.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

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步骤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2.【答案】𝐴【解析】解: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

:𝐴。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此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

决定的,要注意区分。第9页,共19页3.【答案】𝐶【解析】解: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像能被接收到,所以像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当物距改变时,像距会改变,像的大小也会改变,所以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

是缩小的,还可能是等大的;我们看到像,是因为墙壁反射了光,像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𝐶。能被光屏接收到的像是实像;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源的定义,属于基础题。4.【答案

】𝐵【解析】解:𝐴、冰融河开是冰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晨雾萦绕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染红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雪漫滨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

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𝐵。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需要考生理解记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5.【答案】𝐵【解析】解:𝐴、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𝑔=0.2𝑘𝑔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

0𝑐𝑚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𝑐𝑚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𝑘𝑚/ℎ=4×13.6𝑚/𝑠≈1.1𝑚/𝑠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𝐵。首

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第10页,共1

9页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6.【答案】𝐷【解析】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变成了冰,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所以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由图知,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

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液

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故选:𝐷。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7.【答

案】𝐶【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小,乙物质的体积大,由𝜌=𝑚𝑉可得,所以甲物质的密度大,乙物质的密度小,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为1𝑐𝑚3时,质量是2𝑔,所以甲物质

的密度:𝜌甲=𝑚甲𝑉甲=2𝑔1𝑐𝑚3=2𝑔/𝑐𝑚3,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2𝑐𝑚3时,乙物质的质量是2𝑔,所以乙物质的密度:𝜌乙=𝑚乙𝑉乙=2𝑔2𝑐𝑚3=1𝑔/𝑐𝑚3;故甲、乙的密

度之比:𝜌甲:𝜌乙=2𝑔/𝑐𝑚3:1𝑔/𝑐𝑚3=2:1,故C正确;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故选:𝐶。第11页,共19页(1)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

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2)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甲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物质的密度;(3)从图象乙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乙物质的密度,进一步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都无关。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8.【答案】刻度尺大0.3【解析】解: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所以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斜面的坡度越大,下滑的时间越短,由𝑣=𝑠𝑡可知,在𝑠一定的情况下,𝑡越小,𝑣越大;若小车在4𝑠内通

过的路程是120𝑐𝑚,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𝑣−=𝑠𝑡=120𝑐𝑚4𝑠=1.2𝑚4𝑠=0.3𝑚/𝑠;故答案为:刻度尺;大;0.3。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斜面的坡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再利用速度公式可求速度,据此分析求解。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知识,掌握平均速

度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振动响度低【解析】解:掌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低于20𝐻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低。(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跟物

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物体的振幅在空气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𝐻𝑧,振动的频率小于20𝐻𝑧为次声波。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响度及人的听觉范围等。10.【答案】实像增大增大第12页,共19页【解析】解:手机的摄像头相

当于一个凸透镜,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所以利用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答案为:实像;增大;增大。手机的摄像头是利用凸透

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比较简单。11.【答案】晶体80吸收【解析】解: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

一边熔化,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𝐵𝐶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80℃,就是晶体的熔点。故答案为:晶体;80;吸收。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

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明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抓住图象中的关键特征,就能顺利解决此题。12.【答案】质量02.7×103【解析】解:(1)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2)在实验中先调节好天平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金属块的质量是𝑚=5.4𝑔;体积𝑉=2𝑐𝑚3,(3)金属块的密度:𝜌=𝑚𝑉=5.4𝑔2𝑐𝑚3=2.7𝑔/𝑐𝑚

3=2.7×103𝑘𝑔/𝑚3。故答案为:质量;0;2.7×103。(1)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2)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指针左偏右调;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根据𝜌=𝑚𝑉求出密度。第13页,共19页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的掌握情况,考查了天平的使用以及对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3.【答案】升华;凝华;霜【解析】解:(1)在烧杯里放

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4.【答案】凝固放热=【解析】解:(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凝固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2)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改变,1𝑐𝑚3该物质的液体质量为𝑚1,当其变为固体时,虽然体积变大,但

是其质量不变𝑚2=𝑚1;故答案为:(1)凝固;放热;(2)=。(1)物态变化是指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有不同的物态变化名称,并判断此过程为吸热还是放热;(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性质、对

于质量的理解,需要仔细理解相关概念,难度不大。第14页,共19页15.【答案】解:像与物关于平面镜轴对称,所以作𝐴、𝐶的轴对称点𝐴′、𝐶′即为𝐴、𝐶两位学生像的位置,如图所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

出2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即可。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需要牢记,并学会利用这个特点解决实际问题。16.【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该光线入射到平面镜,先画出法线,

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1)根据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特点(过焦点)画出入射光线;(2)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入射点平面镜,先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

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注意画法线要用虚线,属于基础题目。17.【答案】解: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第15页,共19页【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18.【答案】1.403.6变大左𝑚2+𝑚3−𝑚1𝑚3⋅𝜌水【解析】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圆柱体左侧与2.60𝑐𝑚对齐,

右侧与4.00𝑐𝑚对齐,所以圆柱体的直径为𝐿=4.00𝑐𝑚−2.60𝑐𝑚=1.40𝑐𝑚;(2)①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𝑁,图𝑎指针所在位置是3.6𝑁;②弹簧测力计的外壳由一定的重力,弹

簧测力计倒过来如图2−𝑏使用,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弹簧测力计外壳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故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3)①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观察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②

小石块的质量𝑚=𝑚2+𝑚3−𝑚1,小石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𝑉=𝑉水=𝑚3𝜌水,小石块的密度𝜌=𝑚𝑉=𝑚2+𝑚3−𝑚1𝑚3𝜌水=𝑚2+𝑚3−𝑚1𝑚3⋅𝜌水。故答案为:

(1)1.40;(2)3.6;变大;(3)左;𝑚2+𝑚3−𝑚1𝑚3⋅𝜌水。(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

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①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先观察量程,然后根据指针所在位置进行读数;②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受到一定的重力,在不挂物体时就有一定的示数;(3)①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根据题意求出小石块的质

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小石块的密度。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天平的调节以及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本题的难点第16页,共19页是求小石块的质量与体积,是一道综合

题。19.【答案】(1)焦距;(2)𝐵;(3)𝐷;(4)①③【解析】解:(1)太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此时平行光跟主光轴平行,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焦距。(2)由图

甲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光屏到凸透镜距离(像距),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3)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是蜡烛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取走凸透镜,蜡烛的光沿直线射向

光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再成像,故选D。(4)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因为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所以应选择一个厚一点的凸透镜代替原凸透镜,由图乙知,用的是透镜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且镜片越厚,焦距越小,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小莉的眼镜放

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说明小莉的近视眼镜对光线发散作用较弱,镜片较薄;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小华的近视眼镜对光线发散作用比小莉的强,镜片较厚,用的是透镜③。故答案为:(1)焦距;(2)𝐵;(3)𝐷;(4

)①③。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熟练掌握焦距的概念、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折光能力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20.【答案】(1)左;(2)𝐷;(3)54;20;2.7×103;(4)大于【解析】解:(1)天平在使用前要调节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节(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则需要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小强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的砝码

过重,则接下来应该取出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故D正确;(3)天平的读数原则是右盘的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则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𝑚=54𝑔,由图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为:𝑉=80𝑚𝐿−60𝑚𝐿=20𝑚

𝐿=20𝑐𝑚3,第17页,共19页则小石块的密度为:𝜌=𝑚𝑉=54𝑔20𝑐𝑚3=2.7𝑔/𝑐𝑚3=2.7×103𝑘𝑔/𝑚3;(4)若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测质量时,小石块表面会附着水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质量会偏大,根据𝜌=𝑚𝑉可知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偏大,

密度也会偏大,故测得的密度大于真实值。故答案为:(1)左;(2)𝐷;(3)54;20;2.7×103;(4)大于。(1)天平在使用前要调节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节(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横梁平衡;(2)天平使用

时先添加大砝码,最后添加小砝码,若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的砝码过重,则接下来应该取出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3)天平的读数原则是右盘的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量筒读数要注意量筒的分度值,放入

小石块前后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利用𝜌=𝑚𝑉可求出小石块的密度;(4)先用排水法测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小石块的质量,则测质量时小石块表面会附着水分,这样测出的质量会偏大,再利用𝜌=𝑚𝑉可分析出密度的误差变化。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原理以

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分析密度误差的时候要从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过程中去分析。21.【答案】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玻璃泡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0𝑐𝑚刻度处的𝐴点,此时的温度是0℃;放在沸腾的水中,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在9𝑐𝑚刻度处的𝐵点,此时的温度是100℃;

(2)𝐴𝐵间距离为9.00𝑐𝑚−0𝑐𝑚=9.00𝑐𝑚,代表温度100℃−0℃=100℃,所以1𝑐𝑚代表温度值为:1009.00℃;当温度计中的液面在5.40𝑐𝑚刻度处时,温度为5.40×1009.00℃=60℃。

答:(1)𝐴、𝐵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是0℃、100℃;(2)当温度计中的液面在5.40𝑐𝑚刻度处时,温度为60℃。【解析】(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两者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一份是1℃;

(2)已知𝐴𝐵间液柱长度代表100℃,可以得到1𝑐𝑚液柱长度代表的温度,由此得到液面在5.40𝑐𝑚刻度处时的温度。第18页,共19页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此题关键是根据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计算出每厘米代表的温度。22.【答案】解:(1)火星的密度:𝜌=𝑚𝑉=6.4×1023𝑘𝑔1.6×1020𝑚3=4×103𝑘𝑔/𝑚3;(2)根据公式𝑣=

𝑠𝑡可知,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的时间:𝑡=𝑠𝑣=6×107×103𝑚3×108𝑚/𝑠=200𝑠。答:(1)火星的密度为4×103𝑘𝑔/𝑚3;(2)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时间为200𝑠。【解析】(1)根据�

�=𝑚𝑉计算出火星的密度;(2)利用公式𝑣=𝑠𝑡变形可以计算出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的时间。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要注意密度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灵活变形、运用,题目比较基础。23.【答案】固体不能传播过程中能【解析】解:(1

)玻璃是固体,因此女孩在甲房间内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玻璃再传到耳朵的,说明了固体也能传播声音;乙房间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在乙房间内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安装真空玻璃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的;(2)乙房间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但仍能看到外面的小鸟,说明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1)固体;不能;传播过程中;(2)能。(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声源处、传播过

程中和人耳处;(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本题考查了对声音和光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的理解,只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难度不大。24.【答案】折射反射虚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

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第19页,共19页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盛水的杯子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2)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

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3)盛水的杯子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1)折射;反射;虚;(2)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

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3)盛水的杯子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

,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3)物

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物态变化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