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统编版.doc,共(4)页,4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9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第二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形》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知晓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自己和它们的关系;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祖国的
山水之美;“阅读角”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
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收集资料、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灿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情怀。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从课前预
学单测查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基本知道祖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地理分布不是很清楚。学生对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介绍一两处景点特色,以及自己游览的感受。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通过课前预学测查,了解学生对祖国主要山脉与河流的认知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印象。2、通过课堂填图游戏,加深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认知。3、通过我来当导游,介绍祖国风景名胜,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4、通过设计旅游文明公约,用实际行动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知晓祖国主要山脉和河流,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教学难点: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
前发放预学单,布置学生预学。1、在《中国地形》图上填写相应的山脉名称,用蓝色标出长江流经线路,用紫色标出黄河流经线路,查找资料,准备介绍山脉或河流的特点;2、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请写下来,并选取一处准备在全班交流,可以带上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视频
。)一、完成预学单,准备课堂汇报交流的材料。通过填写预学单,对学生的认知前提差异进行主动干预,帮助学生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通过测查,让教师全面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二、播放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和
我的祖国》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二、听歌曲,谈感受。歌曲导入,自然生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三、开展拼图游戏,交流山脉河流特点。1、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和河流?2、请你把这些山脉放进《中国地形》图中
。3、谁能到图中指出长江流经线路和黄河流经线路?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或河流?4、你想为大家介绍哪一座山脉或哪一条河流?5、思考: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呢?三、完成拼图游戏,介绍山脉河流的特点。通过课堂上的拼
图游戏,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认知,并通过介绍特点生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我来当导游,介绍祖国风景名胜。1、小组交流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2、根据风景图片,指名小导游向全班介绍。(长江三峡、
黄河上游、天山牧场……)四、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五、了解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出示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同
桌说一说这些景区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指名说。2、欣赏九寨沟风光片,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魅力。3、出示阅读角,说说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代表性景区有哪些?4、播放敦煌莫高窟宣传片,感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5、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景区又有哪些呢?猜一猜。(黄山、
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6、小组讨论这四处景区入选双重遗产的理由,指名全班交流。五、阅读、辨析、观赏、讨论了解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通过文字介绍,经典风光欣赏等活动,让学
生理解和区别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六、小组讨论,设计旅游文明公约。1、小组讨论,设计撰写。2、小组汇报交流。3、小组修改完善。六、小组讨论,设计旅游文明公约。通过讨论设计旅游文明公约,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
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七、课堂延伸:课后完成预学单1、在《中国地形》图上标出不同的地形特点。2、查资料,了解这些地形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七、课后完成预学单。通过完成预学单,对下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干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七、教学评价
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评价主体预学单评价主体我当小导游设计旅游文明公约教师小组长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好山好水好风光大好河山壮美历史文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