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说课稿-人教版统编

DOC
  • 阅读 8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03.710 KB
  • 2023-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说课稿-人教版统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说课稿-人教版统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说课稿-人教版统编.docx,共(5)页,103.71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4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家乡人文之美,构建学生成长榜样。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版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一、领悟教材内涵确立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需要领悟教材内涵,深入了解学生学

情。1、本课的作用和地位本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共有与共享,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进入不断扩大的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并愿意主动承担和遵守这些领域生活的责任和规则。本课所在的单元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

单元,编排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本单元前两课从家乡的环境、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滋养;本课在此基础上,

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人文环境培育着家乡人的品行,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从物与人两个综合的维度上,立体、完整地认识家乡,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责任。2、本课的内在结构本课是关于家乡人的主题,这里的家乡人主要指身边的人,因而教育的目的是增进

学习者与身边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与身边人守望互助、共同生活的相依关系。本课分为“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两个部分:“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帮助学生感受身边人带给自己的微笑和温暖,了解家

乡人的生活与工作种类,了解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产生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可敬的家乡人”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可敬的人,关注家乡人身上可敬的精神品质,在发现家乡人的闪光点的过程中,激发对家乡人的热爱之情。3、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人的概念比

较模糊,生活圈子比较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和很多家乡人没有直接的接触。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产生联想,并且能够通过一些途径搜集信息,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较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

学生理解家乡人的概念,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包括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创设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构建自己的成长榜样。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人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和优秀品质的认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构建成长榜样。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整理信息、筛选信息、口头表达。二、创设学习情景注重价值探究我们的教材以学习活动为核心进行建构:正文是学习活动的有机构成,栏目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本身,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关注学生的价值探究,通过三个活动,层层推

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家乡人的认同和对他们优秀品质的认同,自发构建自己的成长榜样。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通过出示宜昌的风景图片和物产图片让学生抢答,来帮助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明确家乡人就是我们身边人这一概念,使学

生迅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活动一:家乡人暖我心学生分享自己最熟悉的家乡人的暖心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身边熟悉的家乡人的可亲之处。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去理解内容,更重要

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论,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反刍,而道德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在分享中自主形成家乡人“可亲、可敬”的

道德情感。活动二:家乡人谢谢您首先,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家乡人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外,还有哪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家乡人,也在默默地付出?教学侧重点从学生熟悉的家乡人过渡到不太熟悉的家乡人。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联想到交警、消防

员、医生等形象,但由于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对这些不太熟悉的家乡人也谈不上理解和认同。于是,我精心搜集素材,剪辑视频《宜昌的一天》,呈现出我们身边各行各业的家乡人,从早到晚的工作状态。比如:天还没有

亮,卖早点的工人已经早起工作;交警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执勤;医生在手术后疲惫的躺在地上休息;消防员在市民遇到危险、困难后挺身而出等画面,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不同行业的家乡人,并产生对他们的认同,对他们的理解和感激之情。学生看完视频后的交流,情感

的表达,正是学生价值探究的体现。活动三:家乡人可真棒我在课前设计了观察与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看电视、上网、问父母、实地访问”等多种方式,去发现在我们家乡宜昌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课堂上,我首先给予方法的

指导,然后创造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的情境,设计了分小组推荐“可敬的家乡人”到班级点赞榜这一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筛选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填写《点赞卡》,发掘家乡人的优秀品质。同时,我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上台分享。在学生对家乡人优秀品质提炼的同时,我现场

生成板书,并引导学生齐诵家乡人的优秀品质。这一活动形式其实是榜样学习这种最常用到的道德教育方法。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唤起学生模仿的内驱力,帮助学生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让学生生成对家乡人奋斗、家乡人智慧、家乡人精神的认同。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点赞榜爱国爱民无私奉献乐观坚强···(根据学生现

场回答生成板书)三、关注教学生成反思目标达成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我在课堂中,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有效地进入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和认同家乡人;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得到了促进,引导学生达成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关注

学生的道德发展是否得到了满足,促进学生加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构建自己的成长榜样。我会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评价,不断促进学习,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