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DOC
  • 阅读 9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0.274 KB
  • 2023-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3-统编版.docx,共(9)页,20.27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3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18.3.12)这节课从整体的教学过程来看,不如公开课的那一次。在很多教学细节方面都有失误,有学生的原因,但更多是我的原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来看。这节课已经反复磨课了许多次,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设置一个大的教学情

境来推动教学,整节课以一大故事贯穿始终,把家乡的景物、人文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也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从之前的教学展示中已经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是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通过情景的推进,把家乡的美“从大到小”的逐步发现,这

种环节的设置也是得到了认可的。这一次的上课,我把之前做的好的部分保留了下来,却没有把之前做的不足的地方补救回来。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这节课的情境设置非常出彩。但也正因为情境设置的好,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情境中去。从而使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产生了冲突。到底是让学生关注于情境,还是关注与教学内容

。这个主次我很明白,却没有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好的引导学生。一节课下来以后,我觉得大多数学生对于家乡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很可能是表面化的。脱离了教学情境,学生还能不能有意识的去观察寻找家乡的美,很难说。所以教学效果可能并不如表现的这样好。其次,我在教学习惯上存在一个很

大的问题。在公开课、教学赛这种环境下,我特别容易紧张。所以就特别害怕犯错,每当学生在表达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原本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的机会,我却总是情不自禁的帮学生表达。这种“揠苗助长”的教学习惯,很容易限制学生的

思想,造成课堂生成少。课下有位老师的评价我特别赞同,“你的课是为自己上的,还是为评委老师上的,还是真正在为学生上的,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只有一心为学生上课,才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的地方。最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语言不精确。在课堂上,大的环节能把握

住,但很多细节处理的不好。比如小组交流的环节,对于应该怎样交流、交流什么布置的不到位,造成很多学生做不到有效交流。再如当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美的时候,有些同学说的很好,我却没有做到及时的评价和拓展。我总是喜欢让更多的学生说,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但却忽视

了课堂的深度。其实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每次上课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希望未来把课上的越来越好。《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17.12.23)这次公开课的磨课、上课经历让我

的收获很大。从大的方面,为我今后的教学道路“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从小的方面,为我课堂内外很多教学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次教学的整体设计来说,敢于设计这样一个大的情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课本的内容,就是在

磨课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这次的课我一共上了5次。第1次在石台实验小学上之前,我是标准的“三无”备课,之前没有教过《道德与法治》,不熟悉教材;之前没有教过二年级学生,不熟悉学生;更无从谈起对《道德与

法治》的教法了,也不熟悉教法。又因为没有找到教师用书,所以上这节课之前,我可以说自己都不太确定该教什么,心里想着就是一节针对“热爱家乡”的活动课,不管从哪个方面只要能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就可以了。结果可想而知,老师都不知道该教什么,学生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上完课以后,几位听课老师

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特别是送给我一本教师用书,让我明白了编者对于这一课的编写意图,想让学生了解什么,收获什么,也指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向。通过这一次的试讲,我明白了备课的重要。不管上什么课,教师首先得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这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是一致的

。只有充分备课,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适合本课内容教学的教学设计,不然再精妙的教学设计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2次在朱庄矿小学试讲之前,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尝试使用游戏法教学,把教学重点“发现家乡

的美”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但这次的试讲,我太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堂课我讲授的内容过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反而很少。此外由于游戏的规则没有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也显得比较乱。这次的试讲之后,听课老师很明确的指出了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大家普遍认为我课

堂活动开展的不好,我说的太多而引导学生学的太少。回过头再看这次的试讲,可以清楚的发现问题的症结就是我没有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新课改已经施行了那么久,早就已经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甚至也一直都在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是不是真的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了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我们也有老师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差,还得老师手把手的教。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占据了主导的位置上,把自己理解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最终到底是学

生没有能力学,还是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学?我觉得在这里,我们的思想得解放,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第3次在淮海东路小学试讲,我努力的解放了自己的思想。放开手,创设一个游戏的情境,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学。吸取了之前游戏规则不明确的缺点,这次的游戏我设置了详细的规则。而同学

们在我条条框框的规则要求之下,顺利的完成了游戏,也似乎从游戏中发现了家乡的美,教学任务看似成功的完成了。但这次试讲之后,听课老师却提出了比之前两次更多的建议。首先我清楚,听课老师看的更清楚,教学重点部分虽然设置成了学生的活动,但我给活动附加

的规则太多了,虽然这样的课堂更容易把控,但却失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本意;其次是我课件上搜集的视频和照片展示了家乡的美,但那是我发现的,不是学生们发现的,这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家乡的美,但我这节课中家乡的美是老师发现再去告诉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发现的。这次的试讲,我虽然在形式上放开了,

但在思想上依然没有放开,总是怕失去对学生的控制,畏首畏尾,依然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上。听取了董主任和听课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彻底放开,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第4次在区实小试讲,我第一次设置了一个大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我的情境之

中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家乡的美;也第一次使用学生的照片制作课件,不再是把我发现的美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再次回忆、感受家乡的美。但也正是因为第一次做这样大的改动,我总是害怕学生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于是我就一直在

引导,甚至一直在指导。果然,上完课以后,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依然是我说的太多了。但正是经历了这一次次的磨课,我的思想在一次次的解放。上完这节课的第二天,我和董主任通话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终于能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了,我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助手,一个“助学

者”。到这里,我不但从形式上,从思想上也彻底解放了。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了第5次在区实小的公开课展示。回顾整个磨课上课的过程,真的是一次“解放思想,找明方向”的过程,我有以下的几点收获:1.重视备课。我们常说“想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备课的程度不但决定了一节课学生能学到什么,

更决定了课堂生成,因为只有老师先把这节课的内容吃透,上课时才敢放开给学生主导,遇到问题才可以游刃有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布置给学生的课前准备也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要忽视学生和家长对教学的作用,好的课前准备往往是成功课堂的一半;2

.摆正位置。一定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最好的课堂是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的课堂,而教师的角色则是“搬凳子、架梯子、啦啦队”,决不能老师把“桃”摘下来递给学生;3.解放思想。解放的不仅仅是教学思想,更是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真的做到“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适合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那就可以“不局限于形式、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优秀的课堂一定是开放型的课堂;4.培养能力。往大一点说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掌

握本节课的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努力引导鼓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及时准确有感染力的评价)孩子自己去学习、勇于去实践,还要有意识的熏陶孩子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5.教学相长。不要怕学生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掌控

,甚至是教师不要怕在课堂上出错。因为教育本身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有的经验和教学机智都是从错误中总结提高的。当然,还有很多小的细节,我也收获良多。比如教学语言的准确、教学中的常识性错误等等,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上完这次课,我想到一个有趣

的比喻,能特别贴切的诠释我的这次公开课经历和自己的一些反思。《学做鱼》拿到课题“教学生做鱼”,怎么办?自己都不会做鱼,怎么教学生做鱼?1.没关系,从网上下载一篇《糖醋鱼菜谱》,课堂上先让学生发言,吃过鱼没有?什么鱼好吃?谁做的鱼好吃?哪个饭店的鱼好吃?然后把《糖醋鱼菜谱》介绍给大家。一节课也

很热闹,但学生学会做鱼了吗?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节课是做什么的。2.看来得下功夫备课,老师先学会做糖醋鱼。然后课堂上亲自演示一遍糖醋鱼的做法。做好了以后,拿给同学们品尝。好吃吗?好吃!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做糖醋鱼。请同学们

仔细看《糖醋鱼菜谱》,认真听老师讲解每一个步骤,回家以后把菜谱抄10遍并背诵。学生会做鱼了吗?好像会了,他们能详细背诵每一个步骤。但真的会了吗!?3.不行。还是得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既然课堂上很难实现

,那就布置作业:回家亲手做一盘糖醋鱼,明天带来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会如何做鱼,但又不能不完成作业。回家以后,有的家长会做糖醋鱼,手把手的教学生完成了这次作业(甚至有的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了作业);有的家长不会做

糖醋鱼,没关系,有学生之家、辅导班,那里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还有的学生家长不会做糖醋鱼,也没有参加学生之家、辅导班,只能胡乱做了一盘甚至没有完成作业,于是他们就成了班级里的“学困生”。4.还是得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也可以,全班同学听我的指挥,统一行

动、不许任何同学出错!第一步用胡椒粉、生抽和少许盐把鱼腌制10分钟;10分钟到,全部同学把鱼拿出来,抹上面粉。快点,那个同学慢了!然后把鱼放在油锅里煎3分钟,时间不能多也不能少……一堂“完美”的实践课,学生都学会做糖醋鱼了。如果考试的题目是“做一盘鱼”,上面这4种教法,哪个班的孩子能

完成的更好?难道我们不能再进一步了吗?5.课前准备: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尝试着做一盘鱼,大家可以回家先自由学习如何做鱼,我们要比一比谁做的最好。(不要怕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教师的认知范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

的过程,好的课堂一定是开放型的课堂)课堂上:已经学会做鱼的同学可以自己或者小组一起动手做一做,有需要老师帮忙的地方随时举手;还不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学做糖醋鱼。学做糖醋鱼的同学甲:老师我喜欢吃辣的,我可以放辣椒吗?(糖醋鱼怎么能放辣椒!!!)(也许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尝试)老师:可以啊!你

可以试一试,没准味道会更好呢。课后:这节课同学们都做出了美味的鱼,有的同学还创新出了新的口味!希望大家回家以后可以做更多的尝试,都变成小小美食家,加油!“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却一路芬芳,充满希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