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468 M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6)页,2.46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

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

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2、掌握好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2、通过读图分

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

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六、教学方法

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七、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2、多媒体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通过其中的歌词内容黄土高坡,窑洞,黄河等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黄土高原。板书:黄土高原学生行为:通过歌曲歌词及图片进行猜测本节课所讲内容。[讲授新课]教师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目录,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初步了解。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看图寻找黄土高原位置并描绘其大致范围,在书中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四至及相

关内容,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会判断并书写黄土高原四至。2、黄土高原的形成用土地沙化来说明黄土高原风成说的假说推理。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教师行为

:展示黄土高原航拍景观图片并提问学生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哪三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分为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板书。并在说明时播放典型图片。接下来进行三个景观的详细讲解。学生1:介绍“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

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学生2:介绍“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

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学生3:介绍“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2)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黄土本身: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2)开矿、修路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地

表疏松。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因千沟万壑导致的水土流失?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教师: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

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课时总结]太行山乌鞘岭秦岭古长城本节课知识小结一、位置和范围二、黄土高原的形成—三、三种地貌景观及特征四、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①降水集中在7、8月且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③

地面破碎,斜坡多。④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开垦、修路、采矿等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开垦、修路、采矿等等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沟壑纵横,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千沟万壑,支离

破碎支离破碎)“风成说”(重点)九、教学后记本节课以距离为暗线进行,采用了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本节课特色在于教师采用歌唱的方式将课堂内容生动活泼的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去掌握本节知识

。教师在本节课充当一个引导作用,并不是主要的讲述者,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对于练习题目的设置较少,初级理解和运用方面稍显欠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