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年12月重庆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版全网首发.docx,共(7)页,147.22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0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022.12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庄子云:“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后而行,乎能其事者而已矣。”由此可知,一者都A.主张圣人之治B.倡导以民为本C.不满社会现实D.强调正己修身2.《晋书》刘主传》
中记载,时人刘卞“入太学,试《经》为台四品吏(正四品官)。访问(中正的启员)令写黄纸一鹿车,卞曰:‘刘卞非为人写黄纸者也!’访问知怒,言于中正,退(刘卞)为尚十令史(正八品官)”。这体现了当时A.人才的选拔标准更加开放B.选官权缺乏有效的制衡C.九品中正制实施程序严谨D.
选拔官员以考试为依据3.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旂(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旂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些变化
反映出唐代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B.对外交往趋于活跃C.社会风气日渐开放D.民族矛盾走向缓和4.元代行省实行一署多员制:一署,是指行省督政区的官署只有一个,而不像两宋监司那样设置三四个,造成司分既异。各自为政,多员,是指一个行省官署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位长贰正官组成,
避免了唐代节度使一官专擅局面。这一体制A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减少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体现了因俗而治特色【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23-157C·5.表1是15~18世纪中国市场上白银购买力及米价变动表
。对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表1时间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米量(公石)每公石米的价格(公分银)15世纪75.1113.3116世纪46.4421.5317世纪31.4031.8418世纪20.8747.91A.物种交流的影响B.税制改革的推动C.农业技术的进步D,对外贸易的发
展6.张之洞评价《时务报》时说:“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他还饬令官销《时务报》。这可用来说明张之洞A.赞赏维新派的救亡之举B.与维新派政见基本一致C.政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D.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7.图
1所承是字玄革命前江苏不同身份近代企业创办者的企业资本占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近代企业的发展A.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结果B.根源于政府对工商业的认可C.与传统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D.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8.台儿庄战役后,《大公报》在1938年4月25日和26日分别发表社评称
,正在进行的徐州会战属于“准决战”,认为“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徐州会战A.有效阻碍了日军的侵略步伐B.打乱了侵华日军的战争规
划C.助长了正面战场的盲目自信D.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攻守态势【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23-157C·9.1956年,我国遭受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的农田面积约2.3亿亩。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总产量仍然有所增加,如粮食总产量比1955年增加了154亿斤,大豆总产量比1955年
增加了22亿斤。这主要得益于A.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B.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0.表2是《人民日报》1997年有关美国的报道统计数据表(据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表2分类条数(条)政府报道639经济报道217科技报道1
72社会生活报道238中美关系缓和报道450中美关系紧张报道36A.中美在各个领域交流互动频繁B.正面的美国形象在中国成为共识C.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国家媒体主动服务中美关系大局11.埃及古王中时期(公元前2
686-101-2181年)中央官员由法老任命,在法老面前,文武百官必须伏地敬拜;以亲吻法老的鞋为荣;地方官员由法老的儿子或王室成员担任,法老可以随意调动或撤换官员。这说明当时埃及A.建立起君主专制统治B.王权与神权相统一C.封建官僚制度较完备D.社会等级秩序森死12.14~16世纪
西欧经济、社会关系和价值观的巨大变革,给天主教的道德传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在坚守“三位一体”等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天主教伦理思想,便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新教伦理由此诞生。这说明新教伦理A.脱胎于启蒙运动的传播B.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C.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D.摆脱了基督教教义的
束缚13.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带回越来越多的香料、辣椒和茶叶,股票价格逐渐上涨,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1609年,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上以金融股票为主要交易对象的证券交易所。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引发了商业经营方式变化B.使荷兰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C.导致了欧洲商业
格局改变D.加剧了欧洲商业资本的竞争【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23-157C·14.表3所示是托克维尔与马克思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据此可知,两人表3学者观点托克维尔将大革命放在长时段法国史的范畴内进行考察、认为大革命的主要因素已经包藏在
法国旧制度的躯壳中,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割马克思将大革命置于整个西方文明从封建主义到现代性的漫长社会演变过程中,并把它理解为“现代国家的诞生史”A.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历程B总结了法国人革命的发展规律C.强调了法国大革命的
独特模式D.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15.有历史学家在考察19世纪欧洲运输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时指出:“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更因其克服运输量、畜力、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该
史学家所说的“运输革命”最有可能是A.运河的开通B.汽车的量产C.轮船的通航D.铁路的兴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②正26分)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施行的矿务政策主要是大力发展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对民间开矿的态度基本是禁止和限制的。甲午中日
战争后面对巨额赔款,清政府财政左支右绌.一些官员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呼吁发展采矿业以挽回利权。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实业救国“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逐渐改变清初的矿业政策,开始允许民间开矿。光绪二十
二年(1896年)正月,清廷下旨命各省五金各矿“宜及时攻采,以期推广”。——摘编自程博《清末民初矿业法制变革初探——从焦作煤矿实便展开》材料二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矿业法》,置各矿于政
府的监督管理之下,并要求所有外资经营的煤矿依法划区深权,领取开采执照或者重新改组。实业部对于无证私采之矿、加以取缔;并将已设定矿权的矿,按期开列清单,分发各路局查考。依据矿业法的规定,矿税额分为矿区税与矿产税两种,凡已设定矿权的厂矿必须缴纳矿区税,该税由农矿部(或实业部)委托省市主管
官署代为征收转解。对于各大矿业公司,其矿区税数额较大者,由实业部直接催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逐渐加强了对重要矿产资源的统制。1931年11【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23-157C·月,由实业部牵头召集救济长江煤业会议,并于上海设立国煤救济委员会,以应对长江流域的
煤荒,促进煤矿业产运销合作。1933年6月,实业部召集各煤商及有关各部召开修车运煤会议,以增进运输而谋路矿之合作。1935年,国民政府以钢铁关系国防安全为由,规定五省境内铁矿将不再淮饰人民承租,全部收归国营。摘编自向明亮《国民
政府矿业政策与矿业发展述论(1928—1937)》材料三1994年,国务院发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确立了矿产资源的资源性资产性质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平等的财产交换关系。1996年全国因大州委会修订《矿产资源法》,允许矿业权流转,这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
用的发挥,使得规定资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此后高速发展的中国矿业中经受住了考验,而在与国际矿业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中,中国矿业也在不断拓宽视野,逐步提高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摘编自赵凡《我国矿业权制度改革
40年综述》(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矿务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工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目(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40年代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意义。(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气势雄壮的汉唐文型。唐太宗李世代以“天可汗”的尊称慑服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边悲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影
响。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的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
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行于契丹——(西夏)已开始任用中国贤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等《中国文化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代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
:自拟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23-157C·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早期西方政治社会中已经分化出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如雅典出现的阿留帕克、埃非特法院、门人法院、迪埃德特法院和40人法院等。在雅典,掌握国家政权的九个执政官的任职
资格、任职期间的行为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审查,执政官也必须向陪审法庭述职,雅典的法庭还具有对立法权的制约功能。——摘编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材料二早在中世纪英国国王加
冕的誓词中,就有国王要承诺遵守和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以及正当习惯的规定,查理一世即位时的加冕词也宣称,国王“同意遵守并维护王国现有的法律和正当习俗”。“光荣革命”后,法律取得了高于王权的地位。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议会借助革命和复辟王朝的政治妥协
确立了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争取的权力和地位。18世纪以来,英国司法制度逐步朝着近代转型的方向迈进。——摘编自邵政达《近代早期英国司法转型研究(1485—17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社会司法发展的特征及原因。(8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社会司法进步的条件。(5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司法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高三历史第6页(共6页)】23-157C·重庆市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2.B3.C4.A5.D6.A7.C8.C9.B
10.D11.A12.C13.A14.B15.D16.(1)变化:由禁止和限制民间开矿到允许民间开矿FD(2分)原因:应对赔款造成的财政危机;维护国家利权的考量;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部分开明官员的推动。(8分,答出四点即可)(2)主要内容:规
范矿产开采秩序,整理矿税收入;实行重要矿产国营;救济国内煤矿业。(4分,答出两点即可)→目的:加强对矿产资源的控制,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加强国防建设。(4分)(3)特点: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了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顺应
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7.示例论题:宋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论述: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等政策,长期为边患所困扰,这在文化上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宋词多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国家分裂的愤懑。与
此同时,由于长期的战争,辽、宋、西夏、金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传入中原,使宋代文化呈现出民族交融的特色。宋代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催生了程朱理学,理学各派企图用更为精致的儒学体系来维护封建统治,弘扬民族气节。(8分)总之,宋代文化的时代特
色充分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2分)(“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标准答案)18.(1)特征:具有专门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具有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意识的增强,
人文精神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2)条件:议会政治的传统;法律地位的巩固;国王政治观念的变化;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3)历史启示:司法进步影响社会进步与转型;司法公正有利于保证政治公平、司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23-15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