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8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410.384 KB
  • 2023-01-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0)页,410.38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69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0页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对学校噪声情况做调查时,对噪声的感觉程度分为四级:𝐴级——觉察不到,𝐵级——能觉察到,𝐶级——令人烦躁,𝐷级——难以忍受。这个分级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2.我们听

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A.可听声波B.超声波C.次声波D.噪声3.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发明的空气温度计,下列关于这种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温物质是空气B.温度升高时水柱上

升C.温度升高时水柱下降D.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人感到寒冷的可能原因有雪()A.升华吸热B.熔化吸热C.液化放热D.凝华放热5.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能看到的图像是()A.红绿圆斑B.红绿蓝圆斑C.红绿蓝条纹D.红绿蓝

三角6.如图所示感应水龙头,感应器发出的信号如果被感应区的手挡住,反射回来,就能自动出水,感应器发出的信号是()A.紫光B.红光第2页,共20页C.紫外线D.红外线7.在地面上立一根木杆,根据不同时刻木杆影子的长短可以确定正南、正北方向。木杆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8.用放大镜观察近处的物体,若适当缩小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增大B.缩小C.不变D.以上都有可能9.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杯子类似一个透镜,在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可以判断泥娃处于()A.焦点以内B

.焦点上C.焦点和二倍焦距点之间D.二倍焦距点以外10.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A.B.第3页,共20页C.D.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人的拇指宽约为10𝑐�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𝑐𝑚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𝑚/𝑠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𝑚𝑖𝑛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𝐷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𝑢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𝑐𝑚B.当𝑢=12𝑐𝑚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𝑢=20𝑐𝑚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𝑐𝑚处移动到4𝑐𝑚的过程中像先变小后变大1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

内,用抽气机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手机声音的响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空气全部抽出,还能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______。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声音能否在______中传播。第4页,共20页14.如图所示

,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会听到硬卡片由于______而发出声音。如果划得快一些,声音的音调变______(填“高”或“低”),说明音调和______有关。15.蒸汽熨斗熨烫衣物时,通过加热使水_

_____成水蒸气,然后在衣物纤维内______成小水珠,以软化纤维,达到平塑目标。相比高温的金属熨斗,蒸汽熨斗不容易烫焦衣物,原因是水的______相对较低。16.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______(填“冷冻”或“冷藏”)室内。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

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先______成冰,解冻后冰又______成水造成的。17.如图所示,用纸筒和两个______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

_____(填“虚”或“实”)像。18.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看不到硬币,向碗内缓缓注水,眼睛就能看到硬币了。这是因为光在从______向______传播时,在分界面发生了______。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此

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就是根据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20.如图所示,地铁站

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是______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______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第5页,共20页21.电影院里,电影幕布都是用白色而且粗糙的布制成的。请你从光学的角度解释其

中的道理:______。22.在图中画出物体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𝐴′𝐵′。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𝑂点,请画出反射光线。2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请画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

光线。25.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𝑘𝑚/ℎ。一辆汽车的收费卡上显示,该车9:00从苏州进入高速公路,9:40到达上海,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84𝑘𝑚。求:(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如果按最高限速行驶,从苏州到上海需要的时间。2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

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计时器,这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2.69𝑠,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𝑚,求:(1)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多少秒?(2)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是多大?第6页,共20页2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中。(1)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给冰加热,而是用______。(2)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3)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如图丙所示𝑎、𝑏两条熔化图线,

其中冰的熔化图线是______。2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为了更好地观察成像,实验应选择______(填“透明”或“茶色”)的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𝐴,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个形状相

同的棋子𝐵放在玻璃板后,使棋子𝐵与______完全重合。(3)此时棋子𝐴在玻璃板前20𝑐𝑚处,则棋子𝐵到棋子𝐴的距离是______𝑐𝑚。(4)若在玻璃板和棋子𝐵之间放置个不透明的纸板,此时透过玻璃板_

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𝐴的像。29.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填“快”或“慢”)

。(2)在玻璃管上做出间距相等的标记,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相邻标记间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𝑐𝑚。第7页,共20页(3)从气泡运动到𝑂点开始计时,记下气泡运动到各标记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𝑠−𝑡图像。标记点𝑂𝐴𝐵𝐶𝐷时间𝑡/𝑠05.110

.014.919.9(4)从图像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这段过程中,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30.汽车玻璃汽车玻璃是汽车车身附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起到防护作用。汽车玻璃主要有夹层玻璃、钢化玻璃等,能承受较强的冲击力。为了保证司机的视野,前挡风玻璃通具有较高的透明

度,并且小汽车的前指风玻璃必须倾斜安装。侧面的玻璃为了保护隐和,可以在玻璃上贴膜,使得车内来客能看清车外的景物,但车外行人看不清车内的情况。现在还有一种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的强弱自动调节玻璃的能玻璃就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挡住部分车外的光;当车外光照透明

度,光照强弱一般用光照度表示,计量单位是勒克斯,符号为𝑙𝑥,光照越强,光照度的值越大。当车外光照强烈时,智暗弱时,智能玻璃就提高玻璃的透明度,让车外的光更多地进入车内,实现车内的光照度适宜。某种智能玻璃的车外光照度和玻璃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1)汽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

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______(填“上方”“下方”或“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2)晴朗的冬天开车,汽车玻璃上也会出现雾,雾通常出现在玻璃的______面(填“车内”或“车外”)。(3)贴膜后,车外的人看向车内时,因为车内较暗,而车玻璃反射的光

较强,人眼不容易辨别强光下比较暗的物体,所以看不清车内的景物,请你举出一个同样道理的事例:______。(4)装配了智能玻璃的汽车,当车外光照度为250𝑙𝑥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_____%。第8页,共20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𝐴【解析】解: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对噪声的感觉程度分为四级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𝐴。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

定的一个特性。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2.【答案】𝐶【解析】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即振动的频率是5~6𝐻𝑧<20𝐻𝑧,频率低于20�

�𝑧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选:𝐶。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𝐻𝑧,低于20𝐻𝑧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𝐻𝑧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此题考查的是频率的概念,次声波的定义,属于基础题。3.【答案】𝐵【解析】解:𝐴𝐷、

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由球形瓶内气体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球形瓶内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细管中的液面高度将发生变化,从而可反映出温度的变化,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瓶内的空气,故AD正确;𝐵𝐶、温度升高时,球形瓶内气体体积变大,细管中液面将下降,故B错误、C正确。故选:𝐵。气体温度变化时

球形瓶中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细管中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细管液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与温度的工作原理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空气温度计问题,知道空气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前提,根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第9页,共20页分析即可解题

。4.【答案】𝐵【解析】解:下雪后雪发生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气温降低,所以下雪后,人感到寒冷。故选:𝐵。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

的认识。5.【答案】𝐶【解析】解: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以竖条纹的形式排列。故选:𝐶。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以竖条纹的形式排列。此题是对色光三原色在生活中应用的考

查,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6.【答案】𝐷【解析】解:A、紫光属于可见光,感应水龙头不发出可见光,故A错误;B、红光属于可见光,感应水龙头不发出可见光,故B错误;C、感应窗发出的是红外线,不是紫外线,故C错误;D、感应窗既能发出红外线也能接受红外线,当红外线遇到手时会发生反射,感应窗内

的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故D正确。故选:𝐷。感应窗既能发出红外线也能接受红外线,当红外线遇到手时会发生反射,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常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7.【答案】

𝐴第10页,共20页【解析】解:影子的定义: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其后面形成了一片黑暗的区域叫影子。由上述定义可知: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𝐴。影子是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其背后形成的一片黑暗的区域,据此判断。本题考

查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的知识,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8.【答案】𝐵【解析】解:放大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观察的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因此若适当缩小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像将变小。故选:𝐵。凸透镜成

像时,当𝑢<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真正理解凸透镜在做放大镜使用时成像的规律,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

键。9.【答案】𝐷【解析】解:装满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透过水杯进行观察时,看到“泥娃”变细了,说明“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泥娃处于二倍焦距点以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𝐷。(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装满

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说明“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的范围,即物体所处的位置。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简单应用,注意装满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明确此时的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𝐶第11页,共2

0页【解析】解:𝐴𝐵、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𝐶。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𝐶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

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11.【答案】𝐵【解析】解:𝐴、人的拇指宽度在1𝑐𝑚左右,故A不合理;B、中学生的身高约160𝑐𝑚,课桌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𝑐𝑚左右,故B合理;C、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𝑘𝑚/ℎ=4

×13.6𝑚/𝑠≈1.1𝑚/𝑠,故C不合理;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𝑠,跳动10次的时间约8𝑠,故D不合理。故选:𝐵。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

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

的。12.【答案】𝐶【解析】解:𝐴、𝑢=𝑣=2𝑓,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𝑢=𝑣=2𝑓=16𝑐𝑚时,所以𝑓=8𝑐𝑚,故A错误;B、当𝑢=12𝑐𝑚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𝑢=20𝑐𝑚时成放大的像,此

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第12页,共20页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𝑐𝑚处移动到4𝑐𝑚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逐渐变大;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变小,像变小,故该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故D错误。故选:𝐶。(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𝑢>2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𝑓>𝑣>𝑓,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𝑢=2𝑓,成倒立、等大

的实像,𝑣=2𝑓,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𝑓>𝑢>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𝑣>2𝑓,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𝑢<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

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3.【答案】变小不能真空【解析】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声音的传播介质不断减少,所以手机声

音的响度会变小。如果瓶内空气全部被抽出,由于传声介质没了,就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了,所以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变小;不能;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将瓶内的空气向

外抽出,声音的传播介质不断减少,正在发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会变小。如果瓶内空气全部被抽出,由于传声介质没了,就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了,所以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本题考查了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属于基础题。14.【答案】振动高频率【解析】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

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会听到硬卡片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第13页,共20页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划得快一些,声音的音调变高。故答案为:振动;高;频率。(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15.【答案】汽化液化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温度的变化【解析】解:蒸汽熨斗熨烫衣物时,通过加热使水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温度低的衣物液化

成小水珠;相比高温的金属熨斗,蒸汽熨斗不容易烫焦衣物,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温度的变化小。故答案为:汽化;液化;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温度的变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

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及水的比热容的应用,属于中考热点题目。16.【答案】冷冻凝固熔化【解析】解:水的凝固点是0℃。制作冻豆腐时,要使豆腐中的水结冰

,环境温度不能高于0℃,所以要将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在冷冻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凝固结冰;将冻豆腐解冻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所以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故答案为:冷冻;凝固;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凝固;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及发生条件,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17.【答案】平面镜正立虚【解析】解: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光

线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由此可知,用纸筒和两个平面镜第14页,共20页可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看到的是物体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平面镜;正立;虚。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光线经两次

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物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据此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解答。

此题考查平面镜的应用,结合对潜望镜实现原理的认识解答。18.【答案】水空气折射【解析】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

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水;空气;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

其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二者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19.【答案】放大投影仪能【解析】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

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能。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测量凸透镜

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第15页,共20页断。20.【答案】静止运动相对【解析】解: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位置没有改变,

所以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站台地面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乘客是运动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题以乘坐自动扶梯为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1.【答案】(1)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2)白布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

看到【解析】解:电影银幕用白布制作有以下两个原因:(1)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2)白布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故答案为:(1)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

加逼真;(2)白布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反射的特点,以及物体的颜色的认识和了解,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粗

糙的表面能使光发生漫反射;二是白色可以反射各种色光。22.【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𝐴𝐵端点𝐴、𝐵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𝐴′、𝐵′,用虚线连接𝐴′、𝐵′即为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第16页,共20页【解析】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𝐴𝐵的像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

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23.【答案】解:过入射点𝑂作法线,根据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4.【答案】解: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由此可以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2)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轴;(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第17页,共20页属于基础题。25.【答案】解:(1)由题可

知汽车的行驶时间为:𝑡=9:40−9:00=40𝑚𝑖𝑛=23ℎ,已知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𝑠=84𝑘𝑚,则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𝑣=𝑠𝑡=84𝑘𝑚23ℎ=126𝑘𝑚/ℎ;(2)已知最高限速𝑣′=120𝑘𝑚/ℎ,

由𝑣=𝑠𝑡可知如果按最高限速行驶,从苏州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为:𝑡′=𝑠𝑣′=84𝑘𝑚120𝑘𝑚/ℎ=0.7ℎ。答:(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26𝑘𝑚/ℎ;(2)如果按最高限速行驶,从苏州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为0.

7ℎ。【解析】(1)由题可得出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苏州到上海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2)已知最高限速,利用𝑣=𝑠𝑡可求出如果按最高限速行驶,从苏州到上海需要的时间。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难道不大,只需要熟练掌握相关

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式。26.【答案】解:(1)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计时器,所测时间少了声音传播100𝑚的时间,由𝑣=𝑠𝑡可知,声音传播100𝑚的时间:𝑡=𝑠𝑣=100𝑚340𝑚/𝑠≈0.29𝑠,即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

0.29𝑠;(2)运动员跑100𝑚的实际时间:𝑡′=12.69𝑠+0.29𝑠=12.98𝑠;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𝑣′=𝑠𝑡′=100𝑚12.98𝑠≈7.7𝑚/𝑠。答:(1)测

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0.29秒;(2)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是7.7𝑚/𝑠。【解析】(1)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计时器,所测时间少了声音传播100𝑚的时间,利用𝑣=𝑠�

�得出声音传播100𝑚的时间,即为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的时间;(2)所测的时间加上声音传播100𝑚的时间,即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成绩,利用𝑣=𝑠𝑡可以计算出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第18页,共20页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冰−2吸收𝑏【解析】解:(1)用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可以使冰受热均匀,故本实验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冰;(2)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示数为−2℃;(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故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4)冰是晶

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冰熔化的图象是𝑏。故答案为:(1)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冰;(2)−2;(3)吸收;(4)𝑏。(1)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均匀,同时物质升温较慢,便于记录温度变化;(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

据液面位置读数;(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4)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本题考查了冰熔化特点的实验、水浴法加热、温度计读数等,是一道综合题。28.【答案】茶色棋子𝐴的像40能【解析】解:(1)为了更好地观察成像,使反射光

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应该用茶色的玻璃板;(2)一边移动棋子𝐵,一边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𝐵,直到𝐵与𝐴的像完全重合;𝐴、𝐵两个棋子完全相同,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棋子𝐵的作用是替代棋子𝐴,与

棋子𝐴的像比较大小;确定像的位置时棋子𝐵的作用是替代棋子𝐴的像;(3)此时棋子𝐴在玻璃板前20𝑐𝑚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棋子𝐵到棋子𝐴的距离是20𝑐𝑚+20𝑐𝑚=40𝑐𝑚;(4)玻璃板能反射光线,此时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棋子𝐴的像。故

答案为:(1)茶色;(2)棋子𝐴的像;(3)40;(4)能。(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用茶色的玻璃板,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2)棋子𝐵在𝐴的另一侧,可以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只有当它们完全重合时,才能确定像的位置;(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第19页,共20页(4)玻

璃板能反射光线,此时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棋子𝐴的像。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9.【答案】慢20.00相等【解析】解:(1)该实验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

,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𝑚𝑚,如图乙所示长度为:20.00𝑐𝑚;(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连线,如图所示:;(4)根据图像,可知

气泡运动的路程𝑠和时间𝑡近似成正比,所以气泡的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测量的这段过程中,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答案为:(1)慢;(2)20.00;(3)如上图所示;(4)相等。(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2)在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连线;(4)根据图像找出信息。本题考查了探究物体速度的应用,

要结合图像和表格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0.【答案】上方车内晚上在明亮的室内,通过玻璃看不清室外较暗的物体24【解析】解:(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上方;(2)冬天汽车外面温度很低,汽车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玻璃上,所以“雾”在车窗的内侧;第20页,共20页(3)贴膜后,车外的人看向车内时,因为车内较暗,而车玻璃反射的光较强,人眼不容辨别强光下比较暗的物体,所以看不清车内的景物;晚上在明亮的室内,通过玻璃看不

清室外较暗的物体;(4)由题意可知,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图象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可知:300𝐿𝑥×20%=100𝐿𝑥×60%=60𝐿𝑥,即该车内光照强度为60𝐿𝑥;当车外光照度为250𝐿𝑥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应为60𝐿𝑥250𝐿𝑥=24%。故答案为:(1)

上方;(2)车内;(3)晚上在明亮的室内,通过玻璃看不清室外较暗的物体;(4)24。(1)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3)根据题意,结合生活实际举例;(4)分析图像可知,车外光

照度与玻璃的透明度成反比,据此计算透明度。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的分析,难度不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