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17-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7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8.000 KB
  • 2023-01-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道德与法治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17-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道德与法治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17-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道德与法治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17-统编版三年级下册.doc,共(5)页,1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68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2.发现自己和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骄傲。3.在感受各有不同的同时,学会

尊重和理解他人,进而感受社会大家庭因为各自不同的努力,才会让世界更美好。教学重难点:在感受各有不同的同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进而感受社会大家庭因为各自不同的努力,才会让世界更美好。教学准备:学生:自画像、调查收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情景剧。教师:夜空背景图、小星星状的卡纸、《中国一分钟》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听音辩友”的游戏。师:同学们,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一块学习,虽然对大家还不熟悉,但是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让老师在游戏中认识大家,

好不好?老师需要一个同学来帮忙,谁愿意来呢?(指名一生上台,老师用手绢为他蒙住双眼)坐着的同学别出声,游戏开始了!我悄悄地来到你们中间,摸摸谁的头,就请谁站起来,向蒙着眼睛的同学打个招呼,咱们看看他能不能猜出是谁在向他打招呼!(师悄

悄抚摸一名学生)2.学生进行第二轮游戏。3.质疑导入课题:蒙着眼睛也能猜得这么准呀!为什么呢?(声音不同)除了声音不同,咱们班的这些同学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起看看大家的不同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活动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开课伊始,用游戏导入新课,先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玩,接着让上台的同学领着大家一起玩,这样避免了学生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学贵有疑,游戏后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

玩中学会动手动脑,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猜自画像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看,这是课前老师收集到的一些同学的自画像,你能根据自画像的特点,猜出他是谁吗?同桌合作猜一猜,要说出猜的依据。(出示两幅自画像)1.同桌合作交流。2.全班交流,师引导说出猜的依

据。3.加大难度,再出示两幅自画像,要求生以最快的速度猜出,并说出依据。4.指名说。5.通过猜自画像的活动,大家发现同学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同学们爱好不同、性格不同……)【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因此,在本环节通过设置猜自画像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学。“猜一猜自画像”的游戏,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带来悬念,充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的愿望;一方面,是想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到同学之间在外貌、爱好、性格等方面是不一样的。】三、圆圈变变变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还有很多不一样,不信咱们再来找一找,一起进入圆圈变变变。1.师出示一个圆。这是一个——

(圆),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看到这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呢?动笔把它画下来吧。2.指名说。3.师小结:哇!我们由这个圆想象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呀!可是为什么同样一个圆。我们想象的东西却是不一样的呢?(想象力不一样,想法不一样……)4.拓展延伸。引导发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其他方面的

不一样。师:是啊!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不一样,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一样呢?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做了个小调查,现在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呀?(民族、饮食习惯、穿衣风格……)5.师小结: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

了这么多的不一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的班级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

会延伸。本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对人与人之间有哪些不一样进行调查与收集资料,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一样”,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四、我们都是班里的骄傲1.同学们请看,这些同学又为我们班集体做了些什么呢

?ppt先出示课本26页的插图再出示班级的照片。引导生说他们在为班级做什么事。2.师小结。不一样的你我他都用自己的优点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是班级的骄傲!3.夸夸我们班的同学。我们班级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他们都为我们的

班级增了光,我们来找一找,夸一夸他们好不好?4.夸夸自己。刚才同学们都是夸别人的,现在让我们来夸夸自己吧。你身上有哪些优点或特长,你为班级做了哪些事呢?现在我们换种方式来夸自己,让我们把他们写在老师给大家发的小星星上吧。5.指名说。6.全班同学把星星贴到黑板的夜空背景图上。师:同学们,其实我

们的班级就像这片浩瀚的夜空,我们每一个同学就是夜空中的一颗颗小星星,谁想先点亮这片夜空呢?(指名分享自己是怎么夸自己的,并把小星星贴到黑板上)师:看,他已经把夜空点亮了,下面让我们有序地把这片夜空装扮得更加明亮吧!(全班有序地上台贴小星星。)小结:同学们,请看,不一样的你我他,

共同把这片夜空变成多彩的星空啦,多美呀!(出示星空图)7.4位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那么不一样的你我他,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班级成为最棒的班级呢?下面的情景剧也许会给你带来启发哦。掌声有请这4位同学上台表演。8.看完了情景剧,现在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说。师小结。

你看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告诉我们,因为你我他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尊重他人,让每一个人都为班级增光,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会越来越棒!【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把学生在学校参加

的各项活动的剪影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回忆学校中各项活动中同学的表现,把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以及解决过程用情景剧的方式重现于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他们感受到正是因为大家的不一样给集体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并为此骄傲。】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师:同学们

,你我他各不相同,我们的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你们的父母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老师想来做个现场调查,好不好?1.指名说。2.播放《中国一分钟》之跬步致远的视频。师:社会中还有很多像我们父母这样各不相同的你我他,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

作着,发挥他们的专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呢。同学们请看——(播放《中国一分钟》之跬步致远的视频)3.小结:对呀!正如习主席在视频中说的一样:千万万万的普通人最伟大!在社会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劳动人民,我们的祖国才更加的富强、和谐,我们的世界才更精彩!4.再次出示一个

圆。现在看看这个圆,你觉得它更像什么呢?指名说。师:老师也认为呀,这个圆更像我们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你我他,虽然不一样,但都互相尊重,团结友善,一起在地球上生活着,保护着他。5.谈收获。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能用一

句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6.结课。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感悟到了: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正是因为有了(指板书,师生一起读)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的班级才充满活力,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课堂和学校。”本环节以学生都熟悉的父母的职业作为引子,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国一分钟》之《跬步致远》的视频,引导他们体会感悟平平凡凡的劳动人民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在为祖国的飞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富强。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十九大

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中,升华本节课的主题,以达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融合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之中的效果。】板书设计:不一样的你我他声音外貌想法不一样爱好性格理解尊重【设计意图:板书

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简洁明了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记住、理清教学的内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