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6.000 K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6)页,3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中国地图中指出黄土高原,并说出它所跨的省区。2.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运用资料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后果、解决措施”的分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出自于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本节教材属区域地理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中国地理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中国地理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

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地理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从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对学生的今后

理论与实践活动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占据重要地位。学情分析:学生的优势: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和中国的河流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黄土高原,知道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点以及黄土高原给黄河造成的危害。这些内容都为黄

土高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的劣势:由于我们所处南方,对北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对黄土高原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

过程:【导入】师:中国有这样一片土地,它留下了中华文明、华夏历史的辉煌印记。蓝田猿人、半坡遗址、仰韶文化都在这片厚土上播下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种子。轩辕古柏、尧舜都城、大禹治水,古老的华夏部落都曾在这里扎根。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秦始皇兵马俑、汉唐盛世,古人在这里让华夏古国为万邦敬仰。这究竟是

哪个地方呢?让这段视频告诉我们吧。播放视频。师:曾经那么辉煌的黄土高原现在却呈现出今天这样残垣遍布、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讲授新课】师:认识一个区域,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它在哪?黄土高原

它在哪呢?活动一:黄土高原的位置1、在课本P89页图D中找出乌鞘岭、太行山脉、古长城和秦岭,以此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2、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师:为什么黄土高原称之为“黄土”高原呢?这些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小黄土的日记来告诉我们吧。活动二:黄土的来源我的家乡位于中亚、蒙古一带。我们

那里很干旱,昼夜温差很大。热胀冷缩让我与兄弟姐妹们离开了岩屑妈妈的怀抱。在风姐姐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南下。长的胖的哥哥姐姐先停了下来。我则跟弟弟妹妹们坚持往前飞奔。过了好久好久,连我自己都忘记了时间,我们终于停了下来,于是我们有了现在的家——黄土高原。师:原来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一带吹来的。这就是黄

土高原的“风成说”。其实呢,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过大部分科学家还是支持“风成说”。当然了,希望我们的同学们长大了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是必须为你所提出的观点找出支持它的证据。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师:住在黄土高原的小黄土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于是它又写下了新日记,一起去看看吧。活动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夏季的一场暴雨过后,我与同胞们失散了。这无情的雨水把我的家雕刻出一道道沟壑,残垣遍布,满目苍痍。雨水啊,雨水,你又要将我们带到哪里去呢?师:是啊,小黄土的家为什么会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呢?雨水又要将小黄

土们带到哪里去呢?我们一起来为它们解决疑惑吧。师:其实,黄土高原的这些沟壑都是流水侵蚀地表而形成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么严重的水土流失,它有什么危害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段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师:你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注意提取重要信息。总结归纳一下出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黄河下游的东部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师:知道了黄河每年带走16亿吨的黄土,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淤积在下游河道里,还有10亿多吨流入海里,伤心的小黄土又道出了心中的苦闷。小黄土: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

因,让我和同胞们四分五裂,饱受分离之苦?活动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师:我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看一看水土流失跟这些自然因素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联呢。实验一:水土流失与地表植

被的关系实验二: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关系实验三:水土流失与土质的关系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地表植被稀疏,降水强,土质疏松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严重。师: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黄土的自我介绍。小黄土:我是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容于水,抗侵蚀能力差。师:结合小黄土的自我介绍和这些图文资料,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呢。师:黄土高原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疏松的黄土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泥沙俱下,造成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除了天灾还有人祸。黄土高原还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呢?让图片来告诉大家吧。师:小黄土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但是它心中又有了新的疑问。小黄土:难道我们黄土家族的命运

就该如此吗?活动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师:你们能不能帮助小黄土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呢?小组讨论。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聪明勤劳的黄土高原人民是怎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吧。植树种草缓坡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师:最后一种治理措施是在沟谷中修建挡土坝,这些挡土坝就会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而这些被

拦截下来的肥沃土壤就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了。师:正是由于当地居民积极应对,黄土高原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师:终于小黄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的位置。也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使生态环

境达到平衡状态。黄土高原因此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活动六:麻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师:学习了一整的水土流失,你们知道麻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吗?一起去看看?麻城市位于大别山中断南麓,面积3747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达27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4%,境内地势起伏多变。近

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麻城市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增加。据调查,解放初期,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只有490平方公里,八十年代则增加到1011平方公里。师:你们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找出麻城市水土流失的原

因,并且帮助我们的家乡找到治理措施?师:谢谢大家的出谋划策,我们的家乡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定能变得更加的美好。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逻辑思路是找出位置——知道危害——分析原因——探讨措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分析

解决问题,基本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在突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这一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我采用了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的方式来总结出自然原因,而分析人为原因

的时候我则采用了图片教学的方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直观,学生就能够快速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而在突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一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我则采用了让学生讨论,教师指点归纳的方法来完成的。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缓坡修建梯田”和“打坝淤地”这

两种措施,我又通过了动画和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小黄土”这一角色,并让小黄土贯穿教学始终,使得每个环节的过度比较自然,同时也对小黄土的声音进行了童音化的处理,贴近学生,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的调

动不够,少数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