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教案.docx,共(7)页,1.38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55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阿细跳月授课年级:六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材:人音版教材十二册授课老师:阳清兰教学设计思路: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阿细跳月”舞蹈节奏的特点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为单段体,同一主体反复了
14次。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积累和较好的聆听习惯,因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激趣导入——穿彝族服饰跳彝族舞蹈激起孩子们兴趣。重点放在对主题部分的聆听与感受,用师生对唱形式感受主题乐句的特点,在体态律动、声势打击乐体验中感受乐曲节奏的特点,也是彝族“阿细跳月”舞蹈的特点。最后完整
欣赏全曲,感受同一主题音色、速度与力度变化带来的听觉体验,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初衷,并拓展欣赏歌曲版本感受不同风格的“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用律动的方式感受彝族“跳月”的基本节奏,学跳“跳月”的基本动作。2.通过画旋律线、与师对唱主题旋律的方式熟悉《阿细跳月》音乐主题,感受乐曲
的情境和旋律特点。3.在体态律动、声势打击乐体验中感受和体验我国彝族歌舞的特点,热爱国祖传统民族歌舞。教学重难点:1.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记忆主题旋律,并分辨乐曲在音色、速度、力度上的变化。2.学唱“跳月”的基本
动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激趣导入:1.教师着彝族服装表演一段彝族舞蹈。设问:知道老师刚才表演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背景音乐播放《七月火把节》)生:彝
族2.介绍彝族的服饰、传统习俗: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也有很多的舞蹈(大屏介绍彝族舞蹈种类),比如:打歌、跳弦、罗作、披毡舞等等。刚刚老师跳的正是彝族民族民间舞的一种,名叫“阿细跳月”。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改编成了一
首民乐合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聆听这首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揭课题《阿细跳月》(板书)二、新课教学:(一)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表演彝族舞蹈观看老师表演了解彝族相关知识更加直观地激发学生兴趣完整欣赏《阿细跳月》,思考:乐曲让我们置身在怎样的场景中?生:欢快、热烈。把我们带到
了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二)复听主题部分,用对唱、舞蹈律动的方式感受主题的旋律特点1.拍打节奏感受主题旋律特点a.课件出示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听辨感受其特点。设问:孩子们请看着我们的主题旋律安静的聆听,听听看,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b.
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表达出主题旋律特点师:因为彝族人民她们在“跳月”的时候男性一般会弹奏大三弦,所以刚刚老师用了彝族的传统乐器“大三弦”来展示主题相同的部分,孩子们,现在我们来加深一下难度,你们能听着音乐,把这个节奏
拍打出来吗?师弹奏主题旋律让生模唱用声势律动、演唱等方式表现主题熟悉主题c.换种方式拍打节奏设问:这里有几样小乐器,你能把它们加进去吗?2.师生接龙演唱主题部分感受旋律的特点设问:可以一起对唱主题旋律吗?老师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然后我们再换过来。3.体态律动感受主题节奏
的特点a.教师跳“彝族跳月的舞步”让学生找出主题旋律的节奏特点设问:请看看老师用为什么样的方法来演奏?(前三拍踏脚,后两拍勾脚)b.教师介绍5/4拍设问:你知道老师一共跳了几下?(5下)这是因为这个乐曲它是5/4拍。介绍5/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
拍,每小节唱五拍,所以老师一共跳了五下。5拍子的节奏特点感知二声部是3+2或者2+3,在乐理中被称为“混合拍子”,这也是“跳月”的基本节奏地。c.学生感受“跳月”舞步师:孩子们,彝族姑娘小伙在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呢,请大家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彝家,去感受“跳月”的快乐吧。(三)再听
全曲,感受主题变奏在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的变化。1.完整聆听乐曲。设问:在整首乐曲中,这个主题部分有没有什么变化?(乐器变了(音色发生了改变)、速度变了、力度也变了)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音色、速度、力度这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改变,使得整个乐曲的情绪
也随之改变。2.介绍彝族“跳月”以及作曲家创作意图a.介绍彝族“跳月”: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就通过大屏了解到“跳月”是彝族的传统民间舞,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每逢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
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b.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全曲就一个主题,后面的音乐是在这一
主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音色上变化感觉像是跳舞,感受5/4拍拍子特点感受同一主题反复变化出现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感觉。熟悉彝族“跳月”的舞步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不同的人加入到“跳月”中来,而速度、力度的变化则像是人群越来越多,大家越跳越“嗨”整个形成一个欢乐的海洋
的感觉。三、拓展,聆听不同版本的《阿细跳月》:1.扩展聆听歌曲《阿细跳月》设问:感受一下在歌曲《阿细跳月》与器乐版本的区别?由器乐演奏变成了人声演唱。一个人演唱后面很多人附和,速度也变得没有那么快。四、总结: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
样的,不同版本的《阿细跳月》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器乐版本的速度特别快,仿佛参加跳月的人非常的多,大家跳得酣畅淋漓。而歌唱版本的整个速度没有那么快,但通过一个人领唱,多人附和的这种方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阿细
人民“跳月”的欢乐。孩子们,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在这欢乐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吧!感受人声版的音乐效果。丰富学生听觉认知板书设计:阿细跳月情绪:热烈、欢快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教学反思:六年级的孩子有较好的聆听习惯,课前通过激趣导入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后面
对主题音乐的学习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感受主题,记忆主题并感受乐曲的音乐元素变化,整堂课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