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共(15)页,28.6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50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语出自()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4.“心性本觉”是()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5.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
超然体现在()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6.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唱B.念C.做D.打7.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南方经济远
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9.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A.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B.以科学的态度
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D.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B.“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C.“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D.“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1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A.引申为文字、文章B.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C.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D.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12.我国新石器文
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西南地区D.沿海地区1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A.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诸子蜂起,百家争鸣D.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14.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作品
有()。A.《归园田居》B.《饮酒》C.《桃花源诗并记》D.《咏怀》15.李白的著名诗篇有()。A.《蜀道难》B.《梦游天姥吟留别》C.《将进酒》D.《丽人行》16.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A.《诗经》B.楚辞C.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D.《易经》1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要标志是()。A.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B.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C.玄学的兴起D.儒学的繁荣18.()属于唐代官修史书。A.《晋书》B.《隋书》C.《史通》D.《通典》19.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
的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武器20.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A.《永乐大典》B.《康熙字典》C.《本草纲目》D.《四库全书》21.“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22.地球上的
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23.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2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2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
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形考作业21.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唱B.念C.做D.打2.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
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3.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
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4.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德都是善德B.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德C.德有凶吉之分D.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5.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A.《河图》所出的形状B.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C.是一种生殖崇
拜D.是一种占卜的方法6.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B.“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C.“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D.“和”不利于文化特
质的保存7.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A.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B.含有一种欲望C.情感的专注D.都讲究大公无私8.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时期出现的。A.孔子《论语》中B.《庄子》一书中C.宋学兴起之时D.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9.儒家
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A.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B.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C.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D.对士人的要求10.儒家所谓的“智”是指()A.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B.明智的政治态度C.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D.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1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要标志有()。A.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诸子蜂起,百家争鸣D.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A.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B.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C.赋与五言古诗D.刘勰《文心雕
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13.杜甫的著名诗篇有()。A.《将进酒》B.《兵车行》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秋兴八首》14.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A.雕版印刷术的发明B.刘焯的《皇极历》C.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D.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15.宋元时期中
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A.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B.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C.市民文化的兴起D.官学兴盛,私学特别是书院空前发展1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文学名著主要有()。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D.《永乐大典》17.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A.《秦中吟十首》B.《长恨歌》C.《琵琶行》D.《登高》18.近代()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A.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B.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刘鹗的《老残游记》D.曾朴的《孽海花》19.()是中国画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D.动物画20.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A.《颜氏家庙碑》B.《多宝塔感应碑》C.《颜勤礼碑》D.《皇甫诞碑》2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
切成果,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2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23.佛、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儒家重生轻死;佛家重死轻生,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24.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中”是把众多矛盾
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25.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等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渐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考作业31.儒家所谓的“智”是指()A.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B.明智的政治态度C.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D.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2.在“忠”、“信
”、“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A.跟“忠”的意思较近B.更注重主体性C.有外在约束的意味D.与“信”的观念相同3.“恕”的本意是指()A.原谅别人的过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严格地要求自D.严格地要求别人4.我们现在
“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B.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C.恭也就是敬D.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5.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A.给父母尽孝B.为自己的
法身尽孝C.为自己尽孝D.为师父尽孝6.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A.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B.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C.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D.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7.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
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A.术B.仁C.D、博爱D.兼爱8.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A.不利于国家的强大B.不利于封建制度
的稳定C.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D.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9.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A.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B.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C.封建法制不
健全D.封建法制十分健全10.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
落后了。11.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A.《道德经》B.《论语》C.《庄子》D.《管子》12.孟子的“四端”包括人性天然就具有的()。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13.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A.范晔的《后汉书》B.陈
寿的《三国志》C.班固的《汉书》D.萧子显的《南齐书》14.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A.《商君书》B.《韩非子》C.《吕氏春秋》D.《论语》15.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都江堰工程由()部分组成。A.大坝B.“宝瓶口”C.“飞沙堰”D.“分水
鱼嘴”16.宋代扩大了科举规模,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即()。A.乡试B.州试C.省试D.殿试17.()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内容。A.印刷术B.指南针C.浑天仪D.造纸术18.()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A.春节B.元宵节C.重阳节D.母亲节19.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有()。A.表达的复杂多样性B.外表形式的齐合性C.折衷融合的倾向D.对身份秩序的尊重20.春秋战国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A.《诗经》B.《楚辞》C.诸子百家的著作D.乐府诗;21.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22.唐朝时期,文学开始进入自觉时代。(√)23
.中国真正有文字的历史从殷墟甲骨文开始。(√)2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5.《左传》是中国著作史上第一部有著者署名的作品。(√)形考作业41.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2.魏晋人艺术表
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A.气韵生动B.朴质浑厚C.小巧精美D.怪诞离奇3.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等地区的统治。A.台湾
B.西藏C.云南D.青海4.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C.儒、道
、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6.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A.白朴B.马致远C.关汉卿D.王实甫7.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8.()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
德的核心。这正是中华民族善良、淳朴、团结、友爱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会道德基础。A.“礼”B.德C.善D.“仁”9.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A.“礼”和“乐”B.兼爱C.法治D.无为10.()将百姓比喻为水,君
主比喻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形象地揭示了百姓与君主二者关系的实质。A.荀子B.孟子C.唐太宗D.孔子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A.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B.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
水诗C.乐府诗D.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1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A.刘徽的《九章算术注》B.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C.造纸术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3.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A.雕
版印刷术的发明B.刘焯的《皇极历》C.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D.僧一行等制作的黄道游仪和实测子午线14.宋元时期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等。A.《资治通鉴》B.《通鉴纪事本末》C.《通典》D.《文献通考》15.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包括()。A
.公忠爱国B.三从四德C.三纲D.仁爱孝悌16.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A.法家B.名家C.儒家D.道家17.先秦诸学派中,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是()两家。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18.孔子将修身称为()。A.“修德”B.“克己”C.
“正身D.“修己”19.()是中国佛教石窟的代表。A.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C.龙门石窟D.大足石窟20.()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A.礼B.乐C.画D.射2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
等等。(√)22.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23.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25.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