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税法教程课件第一章税法总论.ppt,共(46)页,49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3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TaxationLaws2前言学习《税法》的重要性1、企业2、个人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税收美国人有句名言: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道出了税收与人生的紧密联系。3学习《税法》注意的问题:《税法》知识点比较多且零散,
因此:1、通读教材,通读是有选择性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掌握,第二个层次是熟悉掌握;2、重点和要点,一定要仔细、认真地看,通过理解后记忆;3、要做一些练习题。学习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做习题第一章税法总论第一节税法概述(了解)第二节税法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第三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熟悉)第四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了解)5第一节税法概述一、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据法律,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要素:1.征税主体——国家(中央和地方)2.范畴——分
配领域3根据——政治权力(与费、利润区别)4手段——法律5实质——政府向社会取得财富6(二)税收的特征与国债、国有资产收入、行政性收费不同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政府征税的原因1.国家机器存在与运转的需要2.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
段3.维护国家政权和国家利益8二、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税法法律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四、税法的地位极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与《宪法》的关系(二)税法与《民法》的关系(三)税法与《刑法》的
关系(四)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0第二节税法基本理论一、税法原则1.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2)税法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举例】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实施加征的规定,对所得高的提高税
负,量能课征,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税收公平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与行政效率(4)实质课税原则【举例】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实质课税原则112.适
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法律>法规>规章(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实施后,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举例】从2009年5月起,我国开始对卷烟在批发环节征收消费税,税率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的5%。从201
5年5月起,调整了卷烟批发环节的消费税,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假定在2016年,某卷烟批发企业被查出其2014年卷烟销售100000支额100万元。12(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称后
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13(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实体从旧举例
】——如“税收不溯及以往”【程序从新举例】2001年5月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按照程序法从新原则,不论是企业2001年5月以后开设的银行账号还是以前开设沿用下来的,现存的经营用的银行
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14【案例】某小规模纳税人在2008年适用增值税税率为4%,2009年后,适用税率为3%。2008年纳税时间为次月10日内,09年纳税时间为次月15日内。其2008年12月的增值税应如何缴纳?实体法从旧—按4%税率缴纳程序法从新—可在2009年
1月1日至15日缴纳。15【案例】2008年1月1日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申报缴纳的期限为4个月;2008年1月1日后,所得税税率为25%,申报缴纳的期限由4个月改为5个月,在汇算清缴2007年的所得税时,如何申报?根据程序法从新、实体法从旧的
原则。计算所得税时要用33%的税率,申报期限是5个月。因为税率属于实体法的内容,而纳税期限为程序法的内容。16(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即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举例】纳税人必须在缴
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程序优于实体原则17二、税收的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主体:1、税法上是“双主体”:包括征税机关和纳税义务人;2、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并没有
带来权利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3、我国对纳税人的规范是采用属地兼属人的原则,行使了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相结合的原则。法律客体:即征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18二、税收的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
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一)总则(七)纳税期限(二)纳税义务人(八)纳税地点(三)征税对象(九)减税与免税(四)税目(十)罚则(五)税率(十一)附则(六)纳税环节20(一)总则括立法依据
、立法目的、适用原则21(二)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1.自然人——自然人个人、自然人企业2.法人注意:纳税人与负税人——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和负担
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税收存在着转嫁,所以纳税人和负税人并不是一致的。2223(三)征税对象——称征税客体,指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或对象。税种区别的标志。分类:1.流转额: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2.所得额:利润;利得3.财产:房屋;车辆;船舶;遗产4.
资源:5.特定行为:交易;投资;使用税基(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款的标准或依据。24(四)税目税目——征税对象中具体征税的类别或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25(五)税率——指应纳税款和计税依据的比率。是税收制度的
核心,体现税负的轻重。税率=应纳税款÷计税依据种类:1.比例税率:不分征税对象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收的税率。(1)单一比例税率:(2)差别比例税率:26(五)税率2.累进税率——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而设置递增的等级税率。由递增的一组税率组成。(1)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
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制定不同的税率。对全部征税对象分别按不同级次的税率计算税款,然后把各级次的税款相加。例如:个人所得税27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例:张先生是一个体经营户,其31000元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为:28例:张先生是一
个体经营户,其31000元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为:15000元5%=750元(30000-15000)10%=1500元(31000-30000)20%=200元合计:2450元(2)全额累计税率:292.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递增的方式计税的税率。例: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部分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100%部分40%303.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税额。种类:(1)单一定额税率(2)差别定额税率31(六)纳税
环节定义——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具体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分配环节和消费环节。例:消费税中金银首饰——零售环节纳税酒——在生产环节纳税32(七)纳税期限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种类:1.按期纳税:根据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通
过确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日纳税。间隔期为:1,3,5,10,15、一个月或一个季度。2.按次纳税:以应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缴纳。如:耕地占用税。3.按年计征,分期预交: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33(八)纳税地点——纳税人申报交纳税款的地点。类型:1.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
地申报纳税;2.固定业户跨地区经营,应根据情况或回所在地申报,或向经营地税务机构申报。3.非固定业户或临时经营者,向经营地申报纳税;4.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5.特殊行业可由总机构或总公司汇总纳税。34(九)减税与免税——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予征
税的特殊规定。补充税目,税率的固定性,体现灵活性。(十)罚则——对纳税人违反税法采取的处罚措施。滞纳金:罚款:刑事处罚:行政处分:税务人员。(十一)附则35第三节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的法律制度构成。一、税法分类(一)按照税法的
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①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母法作用。(我国目前没有)②税收普通法:是对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进行实施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36(二)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①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
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②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37(三)按照税法征
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①对商品和劳务课税的税法;②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③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④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⑤特定目的税法。38(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①国内税法;②国际税法;③外国税法等。39(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①中央税:以中央
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种,税收收入归属于中央财政。如:关税、消费税等②地方税:以地方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种,税收收入归属于地方财政。如: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③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统一立法,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共享支配的税种。如:增值税、证券交
易印花税。40(六)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可分为:①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价值为计税标准的税种,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有直接的关系。②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计税标准的税种,征税对象的价格变动不会影响税收收入。③复合税: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41(七)按照税负能否转嫁
的不同,可分为:①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与负税人合一。如:所得税。②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纳税人与负税人两者分离。如:增值税、消费税等42(八)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①价外税:税金不包含在产品价格之间计算征收,产品的销售价格只包含成本与利润两部分,而不含税金。如
:增值税、车辆购置税②价内税:是将应交纳的税金包含在产品的价格内进行计算和征收,即:应纳税额=产品销售额×税率如:消费税等43二、税收实体法体系1994年税制改革,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但一直没有立法开
征)44三、税收程序法体系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关法》和《进出口关税条例》等。1.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实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2.由海关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
按照《海关法》及《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四、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45第四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主要指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二、税收立法权:三、税收执法权:46四、税务机构设置税
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目前我国的税收分别由税务、海关、财政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