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8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58.685 K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6)页,158.6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黄土高原》一理念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中拟体现以下教育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2.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3.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整体发展;4.培养学

习综合分析问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自然区域,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区域,在如今西部大开发、一代一路,可持续发展等大环境下,本节是学生更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影响和作用,,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因地制宜发展

经济的重要知识和载体。不论是学习生态还是经济,不论是学习分区还是概况都有重要意义。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区域地理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基本能力,但知识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对学习自然部分的内容兴趣不浓。四目标分析:根据课标和学情,结合教学理念,本节目

标设计如下:知识储备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能力培养点: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

读图、分析图的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情感体验点:通过对本区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增强学生的整体观,同时,通过生态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教学策略:通过读图、探讨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用歌曲、演示实验视频等尽量使课堂生动、直观,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六重点分析: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

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七难点分析:学生的年龄较小,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尚弱,所以,本节难点设计为: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八教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给学生美的享受,且要使教学内容通

俗化、生活化、实用化,所以,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九学法指导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所以,我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十:教学媒体分析: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十一:教学过程1照片对比巧妙设疑激发兴趣照片导入:用两个对比鲜明的关于黄河的照片引入本课,两张照片一清一浊,但却是同一条河,我们的母亲河_____黄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流经了黄土高原!那么,黄土高原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能让清澈的黄河水

变得如此浑浊呢?黄河还能变清澈吗?引出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自主探究了解位置勾画范围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B),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所以,我设计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其位置,范围。让学生自学

完成下列问题:a.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b.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c.黄土高原最要重的生态问题是什么?教师总结: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

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3知识深入探究成因分散难点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关于黄土

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4地貌景观形象展示概括特征黄土塬:塬

指残留的高原面,面积较大,顶部平坦开阔,是良好的耕作区,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墚。黄土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活动:实践欣赏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概括黄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特征。(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思考:这样的地

形会有什么危害?(易导致水土流失)引出下一个环节:水土流失的原因5合作学习探究因果突出重点首先让学生读图90页“讨论”,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

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

,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认识,试验演示,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

土流失。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归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是放牧强度的增大,限制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再加上开采矿产、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的植被。缺少植

被覆盖的黄土地,在雨水冲刷下很容易形成水土流失。6生态恶化引发思考埋下伏笔(叙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据估计,黄土高原地表每年约有1厘米厚的土壤流失,流失面积占高原总面积80%,占全

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8.8%。黄河从这里经过就变成黄色,人们说滔滔的黄河水从黄土高原带走的是“血”。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容易造成洪灾。本部分

为本节教学的又一高潮,通过视频对黄土高原的前后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既使学生对面前的问题有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认识,为下节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埋好伏笔.。7梯度问题人人参与课堂巩固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的方式进行知识竞赛,设计问题如下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C)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B)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C.地形平坦,一

望无际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图示地貌名称为(C)A.黄土塬B.黄土岇C.黄土墚D.黄土川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D)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构成B.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C.位

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以西地区D.位于秦岭以北5).关于黄土高原地面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表千沟万壑、地面支离破碎,沟谷密度大B平地大,沟谷多,地面沟壑纵横C.高原坦荡,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D.高原波状起伏,平地少,斜坡

多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上的黄土形成原因是(C)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D.风化作用【课堂小结】8.知识拓展深化主题引发思考教师:黄土高原是贫瘠的,同时,它也是厚重的,这片土地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粗犷

奔放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也是我们新中国的摇篮,多少革命先辈在这里成长,奋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如今黄土高原上的延安精神还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此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环境和景观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再现了本节主要知识点,调整和放松了学生的思维,同时,给学生以美

的享受。)a.信天游(叙述)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播放)阿宝歌曲b.安塞腰鼓(叙述)安塞腰鼓是一

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朴素、豪放,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c.陕北唢呐d.皮影戏e.陕北服装:当地的人们头上都系着白手巾,你们知道是因为什么吗?因为陕北地处黄土高原,风沙非常的大,因此当地的人们头上都会系着一条白毛巾,是为了防止风沙的。f.传统民居

——窑洞(小结)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开放式问题:大家一定不希望看到,我们文化的摇篮一天天失去生机,不希望看到黄土高原的生态继续恶化!那么水土流失如何治理?下节课我们探讨!十二:板书设计黄土高原(

第1课时)(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位置、范围黄土高原黄土特点黄土的成因地貌景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十三:教学评价与分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且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来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多鼓励性的评价且评价不要仅限于简单的对和错,评价

要有艺术性,针对性,有个性。十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本节课重点讲授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和形成原因,对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地貌奠定基础,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本课内容难度不大,重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达到教育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目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