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5)页,5.89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新课名称《福建省泰宁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地理七(下)第七章认识我国区域的第四节。本节知识丰富,又极具区域特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我国区域的北京、台
湾和四川,初步掌握了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来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对北京、台湾、四川等地的学习,已经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够结合图片资料分析、联想、推理、阐述观点。由于泰宁县不是像北京、台湾那样的热点地区,学生对泰宁县的了解十分有限,再加之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创设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在中国地图中指出福建省泰宁县的方位,在我国东南
部地区图中指出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2.知道学习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地图分析泰宁县的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泰宁的自然奇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理解泰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能简单谈谈旅游资源开发推广的措施5.能结合自己的家乡的旅游业,认识旅游
业对经济,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6.能理解旅游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1.1.运用地图简要说明泰宁县的地理位置2.2.运用景观图、视频资料、诗歌朗诵等感知泰宁县旅游资源的丰富3.3.运用图表资料
、影视资料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理解人地和谐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泰宁自然环境特征难点:1.泰宁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区位优势2.泰宁旅游资源的开
发和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泰宁版·南山南》导入语:去过泰宁的人说,泰宁是一座红红的丹霞山;也有人说,她是一湾魂牵梦萦潺潺的湖水;还有人说,她是一条幽深小巷中,一个四世一品的大宅院……那么,泰宁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福建省泰宁县。二、新课讲授一.地理位置展示“泰宁在中国的位置图”和“四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学生描述泰宁在中国的方位和所属的地区展示局部地图学生描述泰宁的相对位置展示填充图学生填图,加深对泰宁位置的认识二.自然环境特征探究活动一:分析泰宁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如下:1.展示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湖泊…)学生明确目标、开展讨论2.展示“泰宁在中国地形图中的位置”和“泰宁地形景观”图学生总结得出泰宁的地形、地势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地3.展示“泰宁在中国的气候类型图
的位置”和“泰宁植被”图学生总结得出泰宁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展示“泰宁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图”、“闽江流域图”、“金湖景观图”学生总结得出河流水文特征:无冰期、水量大、水能丰富、属于金湖水系、
闽江流域5.展示泰宁丹霞地貌图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丹霞地貌三.丹霞奇观1.展示丹霞地貌形成视频学生通过视频总结丹霞地貌成因:沉积于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经千百万年的流水侵蚀、切割形成的红黑相间的山体。2.展示三幅泰宁景观图和释最弱的诗句
学生对泰宁丹霞地貌景观的特点有初步印象3.对比“泰宁丹霞地貌图”和“广东丹霞山及浙江江郎山图”的差异学生总结得出泰宁丹霞的特点:“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4.展示《泰宁丹霞奇观》视频资料
学生直观感受泰宁美5.展示泰宁丹霞价值资料学生理解泰宁丹霞的科学意义过渡泰宁的美不仅在于自然,她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三.古城古风1.展示“泰宁古城”、“朱熹、杨时、李冈读书讲学”“四世一品”、“梅林戏”、“尚书第”等图片学生体
会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2.展示今年3月泰宁的诗词会学生朗读古诗词感受泰宁古城古风二、新课讲授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探究活动二:泰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与方法如下:1.展示泰宁的旅游名气资料学生对泰宁旅
游业有初步印象2.活动展开:①泰宁发展旅游业有哪些区位优势?②旅游业对泰宁经济的影响?③对泰宁县的旅游推广工作你有怎样的建议?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泰宁的旅游资源?学生开展讨论并总结:①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②增加就业机会、收入提高、
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变化┉③改善交通、提升服务、扩大宣传、打造品牌┉④控制旅游人数、扩大环保宣传、采取法律措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五.拓展延伸1.展示“麻城旅游宣传”的视频资料学生欣赏视频,感受美丽中国,热爱自己的家乡2.提出问题:在旅游业
的带动下,这几年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各抒己见: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面貌的变化、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经济水平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上升┉三、课堂结束在视频《泰宁版·南山南》欣赏中结束新课的学习,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课堂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注重对学生
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2.本节内容力求贴近乡土地理,利用课本,但做到高出课本,让教育生活化。3.设计上,对知识的探索层层递进,让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不足之处:1.由于丹霞地貌这
一新的概念引入,学生没有基础,学起来难度较大。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