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导学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8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11.164 K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导学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导学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导学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111.16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预习知识储备:概念释义编辑地图要素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分为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数学要素包括地图投影、制图网、比例尺、大地控制基础以及方位标等。地理要素是指地图内容,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

要素。辅助要素是有利于读图、用图方面的内容,如图名、图号、图例、略图、插图、接合表、地图资料、编绘说明等。不同类型的地图,其地图要素的组成也各异。构成地图内容的数学要素、地理与人文要素和辅助要素之总称。数学要素编辑具有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构成的或具

有数学意义的地图要素,包括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比例尺及地图定向要素等。地理与人文要素编辑是地图内容的主体,据其性质可分为:自然要素,包括海洋、陆地水系以及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象、水文、土质与植被、动物等;社会经济要素,

包括居民地、交通网、境界以及政治、行政、人口、城市、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现象或物体;环境要素,是指人类生活的环境状况,包括自然灾害、自然保护、环境污染及其保护与治理、疾病与医疗等。辅助要素编辑指位于内图廓以外,为阅读和使用地图而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性内容

,包括:图名、图号、、图廓间注记、图例、数字比例尺与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以及其他附图、资料和成图方法说明等。二、练习题:【典型例题分析】例1在一张地图上,60°N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cm,地方时相差两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A、1:15000000B、1:10

00000C、1:30000000D、1:1500000解析:11.1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可用纬线上1度距离的知识解答,要注意纬度为60度,其实地距离是赤道处的一半。地方时相差两小时意即跨越经度数为30度。比例尺=11.1/(30×111×10000

0÷2)=1:15000000答案:A例2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a>c>d>bB.a=b=c=dC.b>d>c>aD.无法确定解析:四图图幅大小相当且等高线分布均匀,可视为它们的图上距离相等,等高距又相同,这时我们需要

寻找坡度与比例尺的关系。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坡度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故上述四图中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答案】A例3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b,读图回答第(1)-(3)题:(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

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M<300②300<M<400③100<N<200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①同为洼地②同为

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由于a>b,故M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N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的理解:(1)、M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N处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选C。(2)同

样的理解得到300<M<400、100<N<200,故选C。(3)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a或同为b,意即同时符合“大的更大”或同时符合“小的更小”,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选A【答案】1、C2、C3、A例4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

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A.1:1000和1:50000B.1:2000和1:50000C.1:5000和1:20000D.1:20000和1:5000(2)图中

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A.350米和200米B.300米和250米C.300米和350米D.200米和300米解析:(1)本题为比例尺计算,由图中可知,横坐标比例尺应为1∶5000,纵坐标比例尺应为0.5∶1000

0=1∶20000。(2)读图可知,B点海拔为300m,A点海拔为-0.5米,二者的相对高度约为350米。答案:(1)D(2)C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