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374 MB
  • 2023-0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共(11)页,2.37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04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1页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第16—20课)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

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①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③建立魏,定都洛阳④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3.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

局面。苻坚这一举措()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4.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面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建构的时空定位,其中②的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5.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A.世人崇尚文学B.政府鼓励

消费C.世人金钱至上D.朝廷打击商业第2页共11页6.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

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B.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7.《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的大交融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C.社会相对安定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8.下图文材料说明()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业C.江南

地区得到开发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9.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氐族③越族④汉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

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B.东晋社会比较安定,江南经济发展快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11.东晋初期,大量避乱

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12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第3页共11页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

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13.如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砖画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少数民族的汉化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D.民族

交融的加强1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15.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

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16.“步摇”是古人的头饰,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逐渐流行,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下侧这件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

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马头鹿角金步摇A.汉代手工业技术的成熟B.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C.北魏时期农业技术进步D.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17.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第4页共11页化为中

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商鞅变法B.戚继光抗倭C.孝文帝改革D.郑和下西洋18.《宋书》记载了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

(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鄂、杜,均为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B.拓跋宏推动民族交融的影响C.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D.人口南迁,

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劳动力19.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20.研究发

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南北发展平衡C.经济破坏严重D.文学艺术繁荣21.“书圣”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

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A《兰亭集序》B《张猛龙碑》C《颜氏家庙D《九成宫醴泉碑铭》第5页共11页碑》22.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

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23.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水晶鞋”,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名“雪飞天”,

与“冰丝带”“雪如意”(河北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一样,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文化自信D.制度自信24.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积累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作者是()A.李冰B.贾思勰C.祖

冲之D.郦道元25.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

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B.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C.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D.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历史时期与阶段特征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6页共11页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编制材料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有几种不同的途径。一是战争与交往。如春秋战国时期。二是民族迁徙。如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三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四是友好往来。在国家统一时期,民族间往来频繁。如唐朝时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秦朝、西汉政治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2)根据材料二,举出少数民族统治者在促进民

族交融方面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功之道。(4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一条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线。(2分)2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

国梦的精神力量》(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于何时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什么影响?(5分)第7页共11页【探究二:科技之光】材料二图一图二(2)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是东汉蔡伦

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3)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分)【探究三:艺术之美】材料三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图四《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4)写出图三、图四作者所处的朝代,并指出图三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3分)第8页共11页【探究四:传承之任】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

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5)据材料四,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28.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

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

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

,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2分)第9页共11页(2)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2

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影响?(4分)(4)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启示?(2分)第10页共11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2345678910DDDBCBCCAB11121314151617181920CC

DDBBCBDA2122232425ADCBC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6(1)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说明:秦统一中国,设立皇帝等政治建制,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实施“推恩

令”、设立刺史制度等,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4分)(2)成功案例: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成功之道:顺应潮流;决策正确;措施得当。(答出其中1点即可)(2分)(3)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2分)27(1)局面:百家争鸣。(1分)时间: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分)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2分)(2)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书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

发展。(2分)不同意。(1分)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2分)(3)作者:张仲景。(1分)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2分)(4)朝代:东晋。(1分)地位:天下第一行书。(2分)(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任意1点,观点正确,意第11页共11页思相近即可)28(1)以商贸为主,丝绸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2分)(2)有助于中国周边

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2分)(3)改革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2分,任意写

对其中两点即可)。客观上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加速封建化进程,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4)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言之成理即可)(2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