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专题讲座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共(20)页,34.46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01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专题讲座》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选择题1.自()年孔德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时间,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A.1836B.1838C.1837D.18392.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试图以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A.客观
的物B.人的主体活动结果C.实践过程D.人的意识的产物3.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述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A.客观的物B.实践过程C.人的意识的产物D.人的主体活动结果4.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做(),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的原因人类的自由解放道路。A.客观的物B.人的主体活动结果C.实践过程D.人的意识的产物5.实证社会学的系统建立是由()完成的,他使实证社会学以比较
完整的理论系统在现代学林中争得一席之地。A.斯宾塞B.孔德C.迪尔凯姆D.齐美尔6.()是西方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他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科学的实证社会学。A.孔德B.齐美尔C.斯宾塞D.迪尔凯姆7.孔德是()著名社会学家,被称作“实证主义之父”。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8.以下论著属于孔德
的是()。A.《社会学方法的准则》B.《实证哲学教程》C.《综合哲学》D.《社会静态学》9.孔德认为,()就是关于社会如何维持稳定秩序的学说。A.社会静力学B.形式社会学C.社会动力学D.社会有机体论10.1895年,迪尔凯姆发表了一部
在社会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它是()。A.《社会分工论》B.《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C.《论自杀》D.《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引起这种转变的根本
原因是()。A.社会分工B.有机体进化C.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发展D.阶级矛盾12.在1912年出版的()一书中,迪尔凯姆开始关注宗教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A.《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B.《自杀论》C.《社会学年鉴》D.《社会分工论》13.迪尔凯姆将自杀分为如下几个类型()。A.利他型自杀B.利
己型自杀C.宿命型自杀D.失范型自杀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特征是()。A.不可还原性B.主观意识性C.普遍性D.制约性15.迪尔凯姆提出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是()。A.社会事实的功能与它的起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B.社会事实的功能与它的起源是两个相互交织的问题C.社会
事实只能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D.社会事实可以由研究者来主观认定二、判断题16.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17.孔德把直面现实看作实证社会学同形而上学传统决裂的根本。(√)18.西方社会学的兴起既是西方社会问题
的反映,又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我们应当在现实基础和文化传统的双向统一中考察和把握西方社会学的生成。(√)19.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中表现出一定的人本主义原则。(×)20.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其成长与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
化与整合过程来完成的。(√)21.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和机体膨胀,而是因竞争推动的社会成员专业分化和社会结构异质多样化过程。(√)22.在斯宾塞看来,社会有机体因分化而相互依赖性增强,由
此产生的社会脆弱性也不断降低,但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协调运行,社会需要一个能够协调控制各部分的管理系统。(√)23.孔德把充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24.孔德为社会学确立的实证方法,以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方法为模本,直面具体的经
验事实,以观察、实验和对比为手段把握社会现象间的联系,排斥价值评价和理想要求,追求客观、确实、有实际用处的实证知识。(√)25.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社会联系。(√)形考
任务2一、选择题1.乔治·齐美尔是()著名社会学家,其理论思想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独树一帜。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2.齐美尔提出了著名的(),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A.社会有机体论B.社会形式论C.社会团结论D.理解社会学3.罗伯特·金·默顿,是()著名社会学
家。A.意大利B.德国C.奥地利D.美国4.默顿提出了著名的(),试图把宏观理论同经验层面的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A.形式社会学B.中程功能主义C.结构功能主义D.社会冲突论5.1939年,默顿发表了()一书,书中阐明了经验研究的基本方式。A.《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B.《社会整合理论》C.《
社会行动的结构》D.《社会学通论》6.在对越轨和失范问题的探讨中,默顿认为,当行为者既认可某种功利目标又采取符合制度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时,他进行的就是()行为。A.创新B.仪式主义C.逃避主义D.从众7.在对越轨和失范问题的探
讨中,默顿认为,当行为者有某种文化目标追求,但未能按制度允许的手段行事,必将产生()行为。A.仪式主义B.造反C.逃避主义D.创新8.马克斯·韦伯是()著名社会学家,解释社会学代表人物之一。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9.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
.社会结构B.意识形态C.社会事实D.个人行动10.韦伯认为,()是对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后果都作出筹划、思考和选择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概括。A.价值理性行动B.传统类型行动C.情感类型行动D.工具理性行动11.韦伯指出,()是超现实、超功利、指向某种不可选择的目的的社会行动。A.价
值理性行动B.工具理性行动C.情感类型行动D.传统类型行动12.韦伯认为,()是以传统习惯为根据而展开的社会行动。A.工具理性行动B.价值理性行动C.情感类型行动D.传统类型行动13.韦伯指出,()是以情感为根据的社会行动类型。A.工具理性行动B.情感类型行动C.传统类型行动D.价值理性行
动14.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每一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都包括()。A.条件B.规范C.目的D.手段15.帕森斯在()的概念框架中分析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A.传统取向B.动机取向C.价值取向D.情感取向
16.帕森斯提出的模式变量包括五种类型()。A.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B.先赋与自致C.情感与情感中立D.专一性与扩散性E.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17.以下关于AGIL框架的说法正确的是()。A.L——潜在的模式维持,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B.I——整合,即协调社会系
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C.A——适应,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D.G——目标达到,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18.帕森斯把社会发展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包括原始阶段和()。A.现代社会B.中间阶段C.原始社会后期及古代社会D.温床社会19.以
下选项中属于齐美尔的论著的有()。A.《社会分化》B.《货币哲学》C.《伦理学科学导言》D.《历史哲学问题》20.关于统治与服从,齐美尔根据()三个标准进行了划分。A.服从于多数人B.服从于思想原则C.服从于自己D.服从于个人21.齐美
尔划分了三种社会互动的规模,它们分别是()。A.两人群体B.三人群体C.小群体D.大规模社会群体22.默顿的代表著作包括()。A.《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B.《社会理论与功能分析》C.《社会结构与失范》D.《显功能与隐功能》23.默顿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表
现在()。A.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B.批判了普遍的功能主义C.批判的核心精神是强调中程结构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决定性。D.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24.以下选项属于韦伯的论著的是()。A.《历史哲学问题》B.《儒教与道教》C.《新教伦
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经济与社会》25.韦伯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几种类型,包括()。A.工具理性行动B.情感类型行动C.价值理性行动D.传统类型行动26.在韦伯看来,社会分层有三个标准()。A.经济标准B.群体声望C.政治权力D.意识形态27.韦伯概括出三种权威类型,它们是()。A.合
法权威B.军事权威C.传统权威D.感召权威28.韦伯认为,世界观理想化的主要表现是()。A.动机系统化B.目的现实化C.概念精确化D.方法论科学化二、判断题29.韦伯认为,研究社会行动的方式是理解,具体说就是通过体验和同情来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30.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系统、最
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工具理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31.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就是价值理性在实践过程中的展开与实现过程。(√)32.韦伯认为,社会行动应该是这样一种行动,根据行动者或行动者们的行为的意向,它关联着别
人的举止,并且在行为的过程中以此为取向。也就是说,无论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群人的行为,只有他的行为在主观意愿上同别人的行为发生关联时,才是社会行动。(√)形考任务3一、选择题1.米德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其思想对美国社会学界产生重要影响。A.法国B.美国C.波兰D.德国2.米德在吸收了人本主义、实
用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A.符号互动论B.社会有机体论C.社会互动形式论D.社会行动理解论3.以下属于米德的著作的是()。A.《精神、自我和社会》B.《镜中我》C.《人类群体》D.《社会结构与
失范》4.米德认为,游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规则B.意识C.组织D.价值5.以下选项中属于布劳的著作的是哪一项()。A.《资本主义文化矛盾》B.《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C.《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
》D.《帕累托学说入门》6.以下属于布劳所讲的内部交换的是()。A.物品交换B.友谊、恋爱C.协议D.购物7.人际交换权力结构产生于()。A.社会交换中的不平衡B.竞争C.吸引D.人际交往8.()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A.哈贝马斯B.吉登斯C.丹尼尔·贝尔D.福
柯9.霍曼斯(1910—1989),()社会学家。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0.霍曼斯认为,只有把社会交换行为研究聚集在()上,才能观察到人们真实而具体的交换行为。A.个人B.社会层面C.小群体D.社会行动11.霍曼斯关于小群体的研究的方法是()的。A.
量化B.抽象C.探索性D.描述性12.在霍曼斯对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的分类与描述中,()这对概念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A.成本与报酬B.失落与满足C.惩罚与强化D.数量与价值13.米德把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A.游戏B.模仿C.嬉戏D.普遍化的他人14.以
下选项中米德关于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的共同实质是主观意识,并且最根本的是自我概念B.外部组织是内部组织的表现形式C.内部组织是外部组织的内容D.以上选项都正确15.以下选项中属于布劳的著作的是()。A.《人
类群体》B.《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C.《不平等与异质性》D.《科层制的动力》16.布劳在分析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时指出,社会交换具有()。A.精确性B.非功利性C.模糊性D.功利性17.布劳认为,社会交换的有效促成应包括的条件是()。A.不仅大量的经济活动是外部交换,而且以获取内部报酬为
根本目的的社会交换最初也是外部交换。B.提高对交换对方的吸引力。C.在社会交换中,接受帮助与回报感谢之间的时间距离对促进交换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D.平等互惠准则。18.以下选项中属于霍曼斯的著作的是()。A.《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B.《人类群体》C.《社会科学的本质》D.《不平等与异质性》1
9.霍曼斯的理论深受以下学者或理论思想的影响()。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人类学思想20.霍曼斯分析小群体行为结构的基本概念是()。A.互动B.价值C.情感D.活动21.以下关于群体的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的说
法正确的是()。A.群体的外部系统,指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内部结构。B.活动、活动和情感超出环境限制所构成的联系就是所谓内部系统。C.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并且两个系统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D.以上说法都正确。22.布劳认为,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包括(
)。A.成本与报酬B.数量与价值C.失落与满足D.投资与公平分配E.惩罚与强化二、判断题23.布劳讲的群体权力结构合法化实质是控制方式的规则化和价值伦理观念的共同化。(√)24.布劳认为,保持宏观社会权力结构稳定的根本条件是:维持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对利益分配关系的公
平感。(×)25.霍曼斯认为,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这就是“利益最小原则”。(√)26.在霍曼斯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
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这就是所谓“稀有资源原则”。(√)形考任务4一、判断题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冲突理论早期发生时期较具代表性的理论家的是()。A.科塞B.齐美尔C.
韦伯D.马克思2.齐美尔将社会冲突作为一种主要的()予以研究。A.社会过程形式B.社会结构C.社会后果D.阶级对立3.美国社会学家()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A.特纳B.达伦多夫C.米尔斯D.科塞4.()将社会冲突程度区分为冲突的强度和烈度。A.达伦多夫B
.特纳C.科塞D.米尔斯5.柯林斯提出()。A.权力精英论B.辩证冲突论C.互动仪式链D.功能冲突论6.马尔库塞是()社会学家。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7.马尔库塞是()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
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A.芝加哥学派B.法兰克福学派C.女性主义学派D.哥伦比亚学派8.以下选项中属于马尔库塞的著作的是()。A.《现代性与自我认同》B.《单向度的人》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D.《认识与兴趣》9.马尔库塞用()来概括压抑性文明的命运。A.精神分
析B.实证分析C.批判诠释D.文明的辩证法10.马尔库塞认为,()是当代先进工业社会统治的最基本的特征。A.技术理性与情感性的统一B.技术理性与政治理性的统一C.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D.价值理性与政治理性的统一11.马尔库塞认为,(
)直接表现为高层文化被现实排斥。A.单向度经济B.单向度社会C.单向度思想D.单向度政治12.马尔库塞认为,新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自然革命和()。A.文化革命B.政治革命C.社会革命D.军事革命13.马尔库塞认为,文化革命要以()的形式,开展一场艺术性超越的思想意识革命。A.理论B
.文学C.艺术D.暴力14.丹尼尔·贝尔的学术立场通常被认为是()。A.经济上的社会主义B.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C.政治上的自由主义D.经济上的资本主义15.贝尔用()两种中轴的转换来说明中轴转换导致的变化及其必要性。A.情感关系B.财产关系C.物质水平D.技术水平16.贝尔揭示了
后工业社会中三大领域的矛盾,它们是()。A.政治领域B.社会领域C.技术—经济领域D.文化领域17.贝尔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文化中的(),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分裂与冲突。A.功能专门化,或者角色与象征表象之间的断裂B.词汇从隐喻向数学的转变C.角色和人的断裂D.以上三项均
正确18.以下选项中属于冲突理论中期繁荣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家是()。A.米尔斯B.达伦多夫C.科塞D.李普赛特19.冲突理论在当代进入了理论扩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形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A.新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B.柯林斯的综合冲突理论C
.历史比较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D.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20.科塞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A.被统治者对自身不平等地位的自觉意识B.亲密关系C.下层被剥夺状态D.对群体的忠诚21.科塞指出,下层被剥夺状态包括()两个层面。
A.无限剥夺B.有限剥夺C.绝对剥夺D.相对剥夺22.科塞指出,社会冲突的功能有()。A.反功能B.整合功能C.稳定功能D.创造功能23.达伦多夫认为,准群体向显群体的转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A.社会条件B.政治条件C.技术条件D.社会心理条件24.达伦多夫认为,影
响冲突强度的因素包括()。A.权威结构同社会其他地位结构之间的多元关系状况B.各个强制协作联合体的权威结构之间的多元关系状况C.以上三项均正确D.社会流动状况25.柯林斯通过“互动仪式链”指出,社会冲突的根源
主要包括()。A.控制他人的主观愿望B.资源的公平分配C.资源的不平等占有D.强制力量的威胁26.马尔库塞的著作有()。A.《单向度的人》B.《爱欲与文明》C.《理性与革命》D.《苏联的马克思主义》27.马尔库塞从()两个层次上探讨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暗流。A.
群体压抑B.个体压抑C.本能压抑D.属系压抑28.马尔库塞从()两个层次上探讨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暗流。A.个体压抑B.群体压抑C.属系压抑D.本能压抑29.在政治领域,马尔库塞揭示了极权主义对社会变革因素的遏制,这种遏制的突出表现是劳动阶级与发达工业社会的同
化。马尔库塞认为,造成这种同化的原因是()。A.在重要的工业机构中,蓝领工作队伍朝着与白领成分有关的方向转化,非生产性的工人的数量增加。B.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C.机械化不断地降低在劳动中所耗费的体力的
数量和强度。D.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的变化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30.针对分析哲学崇尚自然科学方法,排除辩证思维的特点,马尔库塞分析了科学方法的(),进一步揭示了分析哲学的失误。A.定量分析B.客观性
原则C.中立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31.马尔库塞指出,自然革命包括()。A.物的自然解放B.精神解放C.神的解放D.人的自然解放32.以下关于马尔库塞对“新感受力”的论述,正确的是()。A.新感受力的形成引起了社会的彻底变化B.新感受力不再按照现存秩序所规定的事物的形式和功能去感受,而是直接感受事
物的真实存在与本性,形成未加扭曲的真实的感觉C.新感受力与政治活动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D.新感受力的形成依赖于理性的引导33.在马尔库塞那里,艺术在文化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原因是()。A.艺术有把意识与无意识、理智与本能联结起来的作用。B.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是“第二次异化”。C.艺术
是意识的最高产物,文化革命是思想意识中的革命,因此,艺术必然在文化革命中居于最高地位。D.艺术的影响具有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