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国家开放大学人体生理学模块自测参考答案.docx,共(61)页,73.09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01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人体生理学》模块自测参考答案模块11.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C.反应强度D.静息电位E.阈值2.能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凡是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A.阈下刺激B.阈电位C.最适刺D.阈刺
激E.阈上刺激3.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A.电刺激B.阈刺激或阈上刺激C.阈下刺激D.物理刺激E.化学刺激4.兴奋性是指()A.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B.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C.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D.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E
.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5.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B.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C.阈值即阈电位D.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E.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模块21.内环境不包括()A.淋
巴液B.脑脊液C.消化液D.血浆E.组织液.2.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E.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3.机体的内环境
指的是()A.体液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D.血液E.淋巴液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正反馈C.负反馈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5.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意义,不正确的是A.通过消
化和吸收补充营养物质,血糖正常提供能量B.通过呼吸运动维持细胞外液中O2与CO2分压的稳定C.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尾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D.缺氧、高烧、酸中毒等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E.体温、pH相对恒定利于维持酶的活性正常模块31.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部分与受
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B.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C.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D.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E.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负反馈C.神经冲动D.正反馈E.反应3.关
于自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赖于自身特性B.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C.依赖于体液因素D.依赖于神经支配E.调节幅度大,但灵敏度数低4.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A.适应B.反射C.反应D.自身调节E.反馈5.关于神经调节的
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广B.神经调节发生快C.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E.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模块41.载体易化扩散出现饱和现象是因为A.载体数量减少B.载体疲劳C.载体数量有限D.跨膜梯度降低E.能量供给不足2.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
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称为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吞噬作用D.单纯扩散E.被动转运3.人体内O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A.主动转运B.出胞C.渗透D.易化扩散E.单纯扩散4.神
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A.载体运转B.通道转运C.易化扩散D.出胞作用E.单纯扩散5.物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单纯扩散D.被动转运E.吞噬作用6.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运等量的Na+和K+B.将细胞内K
+转运出细胞外C.将细胞外Na+转运入细胞内D.维持细胞内、外的Na+和K+离子浓度差E.只转运Na+7.主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A.物质均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B.物质均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转运C.均依靠膜蛋白帮助D.均为耗能过程模块51.当达到钾平衡
电位时()A.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B.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C.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D.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E.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2.静息电位接近于()A.Na+平衡电位B.K+外流C.Na+内流D.K+平衡电位E
.Ca+内流3.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反极化D.超极化E.极化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由于()A.Na+内流B.K+外流C.K+内流D.Ca2+内流E.Cl
-内流5.细胞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A.阈电位B.静息电位C.阈强度D.动作电位E.后电位6.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B.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C.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作用D.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
性大E.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7.细胞膜内负电位向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A.去极化B.极化C.反极化D.超极化E.复极化8.细胞膜去极化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称为A.去极化B.反极化C.极化D.超极化E.复极化9.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
电位变化,称为()A.终板电位B.局部电位C.峰电位D.阈电位E.动作电位10.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中,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B.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
电位变化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模块61.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的A.电压依从性Na+通道开放B.电压依从性Mg2+通道开放C.电压依从性K+通道开放D.电压依从
性Ca2+通道开放E.电压依从性Cl-通道开放2.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A.增加一定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随之增加,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大B.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C.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D.不断增加前负荷,肌肉收缩张力则随前负荷的增加而不断
增加E.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3.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A.终板膜上受体增多B.乙酰胆碱释放减少C.胆碱脂酶活性降低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E.神经兴奋性升高4.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是()A.乙酰胆碱B.筒箭毒C.肾上腺素D.新斯的明E.阿托品5.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
胆碱的酶是A.ATP酶B.胆碱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D.磷酸二酯酶E.胆碱乙酰化酶6.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胺D.氨基丁酸E.肾上腺素7.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时,乙酰胆碱与受
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B.对Ca2+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C.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超极化D.对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E.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反极化
模块71.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A.双向传导B.局部电流C.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D.衰减性传导E.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2.关于局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B.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C.不存在时间与
空间的总和D.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E.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3.下面哪种电位变化不属于局部电位A.终板电位B.锋电位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感受器电位4.兴奋在同一细
胞上传导的特点是A.跳跃式传导B.双向传导C.局部电流D.时间延搁E.单向传导5.阈电位是指A.细胞膜去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B.细胞膜超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C.细胞膜去极化使
Na+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D.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E.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6.在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中,兴奋性最低的是A.相对不应期B.静息期C.绝对不应期D.超常期E.低常期模块81.关于渗透压的描述,错误的
是()。A.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液B.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C.渗透压是促使水分子从含水较多的液体透过半透膜向含水较少的液体移动的压力D.胶体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E.正常血浆渗透压平均约300
mOsm2.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B.血细胞比容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较低C.血细胞比容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较高D.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E.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女性为37%~48%3.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
质是()。A.纤维蛋白B.无机盐C.白蛋白D.葡萄糖E.球蛋白4.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A.组织液增多B.红细胞不变C.红细胞萎缩D.红细胞膨胀E.体液减少5.血液的功能不包括()。A.造血功能B.运
输功能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免疫功能E.防御功能6.有关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B.缓冲血浆酸碱度C.参与生理止血D.参与机体免疫E.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模块91.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
的正常值范围是()。A.6.0’1012/LB.5.0’1012/LC.4.2’1012/LD.(3.8~4.6)’1012/LE.(4.5~5.5)’1012/L2.当胃大部切除或患胃萎缩性胃炎时,机体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可以发生()。A.再生障碍性贫血B.血友病C.小细胞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关于血液的组成,错误的说法是()。A.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均没
有性别差异C.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D.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5%~97%E.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流体组织4.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A.维生素DB.铁离子C.维生素B12和叶酸D.氨基酸E.钙离子5.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A.红细胞生成
调节异常B.骨髓功能异常C.红细胞破坏过多D.红细胞内在缺陷E.造血物质缺乏6.下列哪种物质是血红蛋白合成时必需的()。A.叶酸B.维生素BC.维生素KD.铁E.内因子模块101.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A.血小板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2.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C.抑制因子X的激活D.去除Ca2+E.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3.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组织激活物B.纤溶酶
C.抗凝血酶D.血浆激活物E.肝素4.某男,45岁,肝硬化病人,常有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A.血小板减少B.维生素K缺乏C.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D.凝血因子活性降低E.某些凝血因子缺乏5.内源
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B.因子Ⅻ的激活C.因子X的激活D.血小板聚集E.磷脂胶粒反应6.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PF3B.因子ⅫC.Ca2+D.因子ⅢE.凝血酶原
7.真空采血管的绿头管内置的主要添加剂是()。A.EDTA盐B.乙二胺四乙酸C.肝素D.抗凝剂E.二氧化硅模块111.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A.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B.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C.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
抗体D.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E.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2.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B.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C.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
集原D.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E.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3.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B.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C.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Rh抗体D.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E.我国
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4.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A.Rh型B.O型C.A型D.B型E.AB型5.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血浆中抗原的类型B.血浆中抗体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抗原
的类型D.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E.红细胞膜上抗体的类型6.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B型血、O型血B.O型血C.AB型血、O型血D.A型血、B型血E.A型血、O型血模块121.病人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以至于心力衰竭,其机制错误的是()A.长期前负荷加重B.长期后负荷加重C.心肌经常处于收
缩加强状态D.心肌收缩力减弱E.导致心肌缺血缺氧2.动脉血压增高可导致心脏()A.心肌收缩能力减弱B.前负荷增大C.后负荷增大D.后负荷减小E.前负荷减小3.关于心脏做功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房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或搏
功(SW)B.在不同动脉压的条件下,心脏射出相同血量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是不同的C.当动脉压升高时,心脏射出相同的血量,必须加强收缩,做出更大的功D.相同的输出量并不完全等同于相同的工作量或消耗相同的能量E.心脏做功量比心输出量更能全面地、合理地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评价4.急性
肺水肿可以采用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从而()A.增加心脏前负荷B.减轻心脏后负荷C.减轻心脏前负荷D.增加心跳次数E.增加心脏后负荷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B.收缩末期心室内压C.大动脉血压D.快速充盈期心室内
压E.舒张末期心室内压6.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舒张末期心室容积B.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C.收缩末期心室容积D.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E.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7.心输出量是指()A.一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B.一次心动周期
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E.每分钟由一侧心房流入心室的的血量8.与心输出量无关的因素是()A.心率B.骨骼肌收缩力C.前负荷D.每搏输出量E.后负荷模块131.对收缩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心输出量B.前负荷C.大动
脉的弹性D.每搏输出量E.心率2.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心输出量减少B.使心率减慢C.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E.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3.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的降压机制,错误的是()A.能竞争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B.降低总体外周血管阻力C.降低循环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D.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E.促进尿钠排泄4.老年人大动脉管壁组织硬变可引起()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
升高C.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D.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E.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加大5.小动脉硬化时,常引起()A.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B.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C.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D.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E
.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6.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A.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B.平均动脉压C.舒张压D.收缩压E.脉压7.心率加快时,常引起()A.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B.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C.舒
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D.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E.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8.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阻力血管的口径B.每搏输出量C.血液黏滞度D.血管的长度E.大动脉管壁的弹性9.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是()A.血管紧张素IIB
.血管紧张素原C.醛固酮D.血管紧张素IE.肾素10.左心功能不全时,常引起()A.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B.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C.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D.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E.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模块1
41.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B.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C.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D.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E.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高2.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A.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B.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C.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E.血管容量和血压3.影响静脉血液回心的因素最重要的是A.体位B.心脏射血能力C.平均动脉充盈压D.重力E.呼吸运动4.心功能衰竭病人取半坐卧位体位可使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其原因是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B.心脏射血能力增加C.静脉血流量减少D.下肢肌肉的挤压作用E.肺活量增加及重力作用5.需要充分补液的情况是A.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B.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C.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D.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E.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模块151.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A.血
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D.大量血浆蛋白丢失E.淋巴回流受阻2.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动力是()A.毛细血管血压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C.有效滤过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3.促进组织液
生成的是()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4.右心衰竭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淋巴回流受阻C.淋巴回流受阻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
.大量血浆蛋白丢失5.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淋巴回流受阻B.消化管壁通透性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D.血浆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模块161.肺的顺应性减少表示()。A.呼吸道阻力减小B.呼吸道口径
减小C.肺弹性阻力大D.肺弹性增强E.肺容易扩张2.肺换气的动力是()。A.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气体的分压差C.呼吸运动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E.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3.肺换气是指()。A.外界氧气进入肺的过程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
交换C.肺泡二氧化碳排至外环境的过程D.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E.肺与外环境之间所气体交换4.构成肺主要回缩力的是()。A.肺泡表面张力B.非弹性阻力C.肺的回缩力D.弹性阻力E.肺的扩张力5.呼吸过程包括()。A.外呼吸、内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B.外呼吸、肺换气
和组织换气C.外呼吸、气体运输、肺换气和组织换气D.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E.肺通气、气体运输、肺换气6.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气体运输B.内呼吸C.肺换气D.肺通气E.外呼吸7.通气/血流比值是指()。A.最大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
量之比B.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C.功能余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D.肺活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E.肺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8.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道阻力减小()。A.组织胺释放B.乙酰胆碱释放C.产生慢反应物质D.交感神经兴奋E.副交感神经兴奋9
.血液流经肺泡,经过肺换气转变为()。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组织液D.静脉血E.动脉血10.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肺的顺应性B.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降低肺
的回缩力E.增大呼吸阻力,不利于肺通气模块171.关于气胸的描述,错误的是()。A.只影响呼吸功能B.胸膜破裂与大气相通C.可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D.患侧肺塌陷E.胸膜腔负压消失2.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是()。A.胸膜腔密闭B.胸廓扩张C.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D.呼吸肌舒缩E.胸内压
低于大气压3.胸膜腔内负压的意义,错误的是()。A.增大肺通气的阻力B.促进胸腔内淋巴液回流C.保证肺通气的正常进行D.有利于肺的扩张E.促进胸腔内静脉血回流4.胸膜腔内压等于()。A.胸廓弹性阻力B.肺回缩压C.肺弹性回缩力D.-肺回缩压E.大气压5.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
是()。A.用力吸气时胸内压是正压B.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C.呼气时胸内压等于大气压D.胸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E.胸腔内有少量的气体模块181.肺活量等于()。A.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B.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D.潮气量与余气
量之和E.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2.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B.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C.每分钟尽力呼出肺泡的气体量D.每分钟尽力吸入肺泡的气体量E.每次吸入或呼出肺泡的气量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A.最大通气量B.用力肺活量C.每分
通气量D.肺活量E.肺泡通气量4.与肺泡通气量不足无关的是()。A.氧分压降低B.缺氧C.呼吸性碱中毒D.二氧化碳潴留E.呼吸性酸中毒5.最大通气量()。A.是评价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B.可反映通气效率C.等于肺活量与
呼吸频率的乘积D.等于用力肺活量与补呼气量之和E.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模块191.气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氧合血红蛋白B.碳酸氢盐C.物理溶解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化学结合2.血液流经组织时,红细胞内减少的是()
。A.HHbB.HbO2C.HbCO2D.HbCOE.Hb.3.氧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氧合血红蛋白C.氨基甲酸血红蛋白D.碳酸氢盐E.化学结合4.氧离曲线是()。A.PO2与PCO2间关系的曲线B.PO2与血氧容量间关系的曲线C.PO2与血氧饱和度间关系的曲线D.PO2与
血液pH间关系的曲线E.PO2与血氧含量间关系的曲线5.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中毒时不出现紫绀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D.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紫绀E.当毛细血管床
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紫绀6.Hb与CO的亲和力约为O2的()。A.500倍B.250倍C.150倍D.25倍E.3600倍模块201.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A.十二指肠内的脂肪浓度升高B.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C.十二指肠内的酸刺激D.扩张十二指肠
E.十二指肠内的渗透压升高2.胃泌素对胃运动及胃液分泌的影响依次为()。A.增强,减少B.增强,增多C.抑制,增多D.减弱,增多E.抑制,抑制3.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是()。A.研磨、搅拌及推进食物B.促进胃的吸收C.扩大胃的
贮纳容量D.保持胃的形状及位置E.减慢胃的排空4.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冲B.蠕动C.分节运动D.紧张性收缩E.容受性舒张5.由胃排空的速度最慢的物质是()。A.糖与蛋白的混合物B.脂肪C.糖
D.蛋白质E.糖、蛋白和脂肪的混合物6.有关促胰液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促胰酶素有协同作用B.促进胰液中水的分泌C.促进小肠液的分泌D.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E.促进胃酸的分泌模块211.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食物直
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B.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C.是纯神经调节D.不包括条件反射E.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很少2.关于胃液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胃蛋白酶原不能消化蛋白质B.壁细胞大量减少不会出现贫血C.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能阻止胃酸对黏膜的侵蚀D.胃
酸缺乏会影响蛋白质消化E.黏液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3.可抑制胃泌素释放的条件是()。A.注射组织胺B.迷走神经兴奋C.胃内肽和氨基酸浓度升高D.胃内pH值低于1E.扩张胃窦4.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表现为外周血巨幼红细胞增多,其主要原因(
)。A.HCO3-减少B.黏液减少C.内因子减少D.胃蛋白酶原减少E.HCL.减少5.胃黏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却并不被消化,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有赖于()。A.碳酸氢盐屏障B.黏液细胞保护C.黏液屏障D.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E.黏液凝胶层保护6.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B.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C.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D.激活胃蛋白酶原E.促进钙和铁的吸收7.胃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A.盐酸B.胃蛋白酶原C.糜蛋白酶D.黏液E.内因子8.胃液中可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铁和钙吸
收的成分是()。A.H2CO3-B.黏液C.HCLD.内因子E.维生素B12模块221.胆盐的作用不包括()。A.乳化脂肪B.促进胆汁的分泌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凝乳作用2.调节胰液分泌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
乙酰胆碱(迷走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胃泌素B.去甲肾上腺素、促胰液素、胃泌素C.肾上腺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D.去甲肾上腺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E.乙酰胆碱(迷走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3.关于胰液分泌的调节,错误的是()。A.胆囊收缩素可促进胰酶分泌B.促胰液素促使胰
液中碳酸氢盐大量增加C.促胰液素促使胰液中水大量增加D.迷走神经兴奋可促进胰酶分泌E.促胰液素促进胰酶大量分泌4.可激活胰蛋白酶原的是()。A.胰脂酶B.核酸酶C.肠抑胃素D.促胰液素E.肠致活酶5.某胆瘘患者胆汁大量流失
至体外,胆汁分泌比正常人少数倍,这是由于减少了()。A.胃泌素B.胆囊收缩素C.胆盐的肠肝循环D.合成胆盐的原料E.促胰液素6.为检查胆囊的收缩功能,在胆囊造影时让受检者进食油煎荷包蛋,从而促进()。A.胃泌素分泌B.迷走神经兴奋C.胆囊收缩素分泌
D.胆固醇合成E.胆盐合成7.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小肠液B.胰液C.唾液D.胃液E.胆汁8.胰液的组成成分不包括()。A.胰脂肪酶B.胰蛋白酶C.胰淀粉酶D.碳酸氢盐E.水模块231.关于糖的吸收,错误的是()。A.在已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B
.已糖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C.单糖的吸收是不消耗能量的被动转运D.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E.单糖的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2.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的是()。A.脂肪B.糖C.维生素D.钠离子E.蛋白质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胃液中的盐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B.维生素D不利于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C.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常常会伴以缺铁性贫血D.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E.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内被吸收4.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
发生于()。A.直肠B.食道C.小肠D.结肠E.胃5.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小肠的原因,不包括()。A.小肠吸收面积巨大B.小肠能分泌大量消化酶C.食物在消化道中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E.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模块2
41.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A.能量代谢B.能量储存C.基础代谢D.新陈代谢E.基础代谢率2.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是()。A.精神因素B.性别C.食物特殊动力作
用D.环境温度E.肌肉活动3.关于能量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静思考问题时,脑组织产热量明显升高B.在睡眠和在活跃的精神状态下,脑中葡萄糖代谢明显不同C.精神紧张可致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D.安静时,脑组织耗氧量与肌组织接近E.情绪激动时,可直接引起脑组织代谢率显著增加4.基
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诊断()。A.胰岛功能低下或亢进B.垂体功能低下或亢进C.胸腺功能低下或亢进D.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E.肾上腺功能低下或亢进5.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A.体重B.年龄C.环境温度D.身高E.体表面积模块251.给高热病人酒精擦浴是为了增加()。A
.蒸发散热B.传导和对流散热C.不感蒸发D.传导散热E.辐射散热2.关于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C.肝脏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D.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E.肌肉
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3.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动,正确的是()。A.新生儿的体温较低B.早产儿体温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C.人体体温呈无规律波动D.体温昼夜波动的幅值超过2℃E.老年人的体温较高4.关于育龄期女性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与血中孕激素浓度有关
B.排卵日体温最低C.排卵后体温升高D.排卵前体温低E.基础体温变化无规律性5.有关调定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规定数值为37℃左右B.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调定点上移引起机体寒战和发热D.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并无障碍E.不属于体温调节系统6.增强传导
散热的降温方式是()。A.用药物退烧B.用电扇降温C.用酒精擦浴D.用空调降低室温E.用冰袋、冰帽降温模块26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
原尿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2.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不包括()。A.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减少B.动脉血压升至140mmHg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尿路阻塞E.循环血量减少3.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
血压明显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E.肾小囊内压增高4.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不包括()。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循环血量减少C.动脉血压升至140mmHgD.尿
路阻塞E.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减少5.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A.囊内压升高B.滤过膜通透性增大C.有效滤过面积减少D.血压降至90mmHg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6.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质的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C.
血浆蛋白含量增多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E.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7.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A.血压降至90mmHgB.滤过膜通透性增大C.有效滤过面积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囊内压升高8.输尿管结石引
起少尿的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增高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9.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A.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肾血浆流量D.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10.肾小球
滤过率是指()。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11.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不包括()。A
.动脉血压升至140mmHgB.循环血量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减少E.尿路阻塞12.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肾小囊内压升高B.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C.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滤
过膜通透性降低E.滤过膜面积减小1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E.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14.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肾小囊内压升高B.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C.滤过膜面积减小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15.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
现蛋白质的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16.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
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滤过膜面积减小B.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1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液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8.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质的原因是()。A.肾小管对蛋白
质重吸收减少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肾小球滤过率升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19.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B.有效滤过面积减少C.血压降至90mmHgD.血浆胶体渗透压
降低E.囊内压升高20.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质的原因是()。A.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肾小球滤过率升高D.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21.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A.肾小囊内压增高
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22.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肾血浆流量C.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23.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
透压降低B.肾小囊内压增高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24.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B.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C.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肾血浆流量2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B.两
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E.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2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B.肾
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C.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2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两侧肾脏每
分钟生成的原尿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D.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28.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B.血压降至90mmHgC.囊内压升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模块271.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
误的是()。A.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B.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耦联C.正常情况下可以全部吸收回血D.近球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有一定限度E.是被动重吸收2.关于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错误的是()。A.重吸
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B.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C.Na+的主动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D.分泌是指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E.物质通过细胞的转运方式只有主动转运一种形式3.肾小球滤过流经近球小管后,
滤过液中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Na+B.HCO3-C.葡萄糖D.水E.K+4.以下关于重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A.许多溶质,包括水的重吸收都与Na+泵的活动有关B.近球小管和远曲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C.利尿药具有共同的作用模式即抑制肾单位重吸收钠,从而抑制水的重吸收D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基侧膜上的Na+泵E.大部分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而主动重吸收5.正常人的肾糖阈为()。A.80mg~100mg/100mlB.160mg~180mg/100mlC.1800mg~2000mg/100mlD.100mg~180mg/100mlE.1600
mg~1800mg/100ml模块281.大失血时尿量显著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肾血流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容量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D.容量
感受器抑制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E.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酫固酮系统2.可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3.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Na+排K+B.保K+排Na+C.保K+
排Ca2+D.保Cl-排K+E.保Ca2+排K+4.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A.水利尿B.醛固酮分泌减少C.渗透性利尿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情况可以是()。A.肾血流量显著升高B.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mlC.静脉
注射甘露醇D.大量饮清水E.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6.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A.饮大量清水B.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C.大量出汗D.静脉注射0.85%的氯化钠溶液E.严重饥饿7.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其主要机制是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管腔外渗透压升高B.
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D.对水的通透性增高E.对Na+重吸收增多模块291.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A.躯体运动神经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2.导
致内脏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A.β1受体B.M受体C.α受体D.N1受体E.β2受体3.关于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去极化,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减少B.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胞内钙离子浓
度增加促进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D.囊泡内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E.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打开某种离子通道4.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5.
外周神经递质不包括()。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嘌呤类D.肽类E.单胺类6.心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脑肠肽E.去甲肾上腺素7.心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脑肠肽C.乙酰胆碱D.去甲肾上腺素E.多巴胺8.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
的是()。A.总和B.兴奋节律的改变C.双向性传递D.后放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模块30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调节内脏功能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D.协调肌紧张E.维持觉醒2.内脏
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对牵拉剌激不敏感B.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C.不伴有情绪反应D.定位不准确E.对电剌激敏感3.牵涉痛是指()。A.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B.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所产生的感觉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E.内脏痛引
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4.全身体表感觉区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主要位于()。A.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B.中央前回C.中央后回D.颞叶E.枕叶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协调肌紧张B.维持和改变大脑
皮质的兴奋状态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E.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模块311.不属于牵张反射的是()。A.膝跳反射B.肱三头肌反射C.条件反射D.肌紧张E.跟踺反射2.脊休克的表现不包括()。A.血压下降B.大小便潴留C.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
失D.发汗反射消失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3.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A.血压上升B.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痉挛C.发汗反射增强D.粪尿积聚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4.叩击膝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A.姿势反射B.突触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
E.牵张反射5.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A.疼痛性休克B.脊休克C.脊髓水肿D.脑水肿E.
脑震荡6.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A.屈肌反射B.翻正反射C.肌紧张D.牵张反射E.腱反射模块321.关于视野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目标物视野大小不同B.检查视野有助于视网膜和视觉传导通路疾患的诊断C.红色视野最小D.单眼固定
注视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E.白色视野最大2.视近物时使成象落在视网膜上的调节活动是()。A.眼球前后径增大B.房水折光指数增高C.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小D.瞳孔缩小E.角膜曲率半径变大3.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之前
的眼称为()。A.远视眼B.近视眼C.斜视眼D.散光眼E.正视眼4.下列关于瞳孔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强光刺激下,瞳孔缩小B.瞳孔对光反射为单侧效应C.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D.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E.视远物时瞳孔扩大5.眼做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近距离,称为()。A.视野B.远视C.远点D.近点E.近视6.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近点变长,此称为()。A.远视B.散光C.老视D.近视E.夜盲症模块331.不属于生长素的作用的是()。A.升高血糖B.促进脂肪分解C.促进软骨生长发育D.
促进脑生长发育E.促进蛋白质合成2.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间接促进软骨生长B.促进脂肪分解C.升高血糖D.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E.促进蛋白质合成3.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全身生长发育和调节物质代谢,对机体各个器官与各种组织均有影响,尤其显著的作用体现在()
。A.神经、肌肉及骨骼B.血细胞、骨骼及肌肉C.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D.骨骼、生殖及泌尿器官E.大脑、肌肉及骨骼.4.腺垂体分泌量最多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黄体生成素C.催乳素D.促黑细胞素E.促肾上腺激素.5.幼
年时,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A.侏儒症B.肢端肥大症C.糖尿病D.黏液性水肿E.呆小症模块341.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B.对生长素具有允许作用C.降低基础代谢率D.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E.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发育2.甲亢病
人怕热多汗,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具有()。A.增加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的作用B.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作用C.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D.促进三大物质合成的作用E.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发育的作用
3.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的疾病是()。A.侏儒症B.甲状腺肿瘤C.手足抽搐症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E.呆小症4.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抑制糖元合成B.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C.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D.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
缩力E.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5.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胰岛素B.生长素C.甲状腺激素D.醛固酮E.肾上腺素模块351.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急剧增加,糖皮
质激素也相应增多,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以适应上述种种有害刺激,称为()。A.应急B.反射C.应对D.反馈E.应激2.克服水中毒应补充()。A.胰岛素B.糖皮质激素C.盐皮质激素D.抗利尿激素E.甲状腺激素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人不会出现()。A.血糖升高B.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红细胞增
多D.向中性肥胖E.淋巴细胞增多4.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正确的是()。A.自身调节为主B.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C.只有正反馈调节D.主要受交感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为主5.与应激反应有关的激素是()。A.胰岛素B.
雄激素C.甲状旁腺素D.生长素E.糖皮质激素模块361.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B.通过正反馈诱导LH峰出现C.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卵子的运行D.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E.可促进钠水排出2.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子宫肌的增生B.增加成骨细胞的活动和钙、磷沉积C.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D.减少子宫颈黏液的分泌量E.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3.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B.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并合
成大量糖原C.通过正反馈诱导LH峰出现D.可促进钠水排出E.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卵子的运行4.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B.增加成骨细胞的活动和钙、磷沉积C.促进子宫肌的增生D.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E.减少子宫颈黏液的分泌量5.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
()。A.可促进钠水排出B.通过正反馈诱导LH峰出现C.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D.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E.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卵子的运行6.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B.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C.增加成骨细
胞的活动和钙、磷沉积D.减少子宫颈黏液的分泌量E.促进子宫肌的增生7.雌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通过正反馈诱导LH峰出现B.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卵子的运行C.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D.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E.可促进钠水排出8.关于孕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与雌激素一起
促进乳腺的发育B.有产热作用C.降低母体子宫对胚胎的排异作用D.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E.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9.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维持在此水平。与基础体温的升高有关的是()。A.孕激素B.卵泡刺激素C.黄体生成素D.甲状腺激素E
.雌激素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孕酮绝大部分作用是以雌激素的作用为基础B.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C.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使子宫内膜为孕卵着床作准备D.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E.雌激素可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模块371.关于月经周期的调控,错误的是()。A.LH峰是由于
孕激素高峰而引起的B.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C.是在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下进行的D.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具有正反馈调节作用E.LH峰是引发排卵的关键因素2.关于月经周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增殖期持续时间最短,大约3-5天B.月经期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剥脱、出血C.月经周期可分为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D.分泌期表现为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分泌E.增殖期表现为子宫内膜增生变厚,血管和腺体增
生3.关于月经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宫内膜的增殖依赖于雌激素B.子宫内膜剥落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C.切除两侧卵巢后月经周期消失D.妊娠期月经周期消失的原因是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很低E.排卵与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分泌高峰有关.4.卵泡期生长发育的卵泡能分泌()。A.孕激素B.
黄体生成素C.卵泡刺激素D.催乳素E.雌激素5.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亢进,其原因是()。A.孕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正反馈调节B.原发性下丘脑-腺垂体功能失调C.雌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正反馈调节D.卵巢功能亢进所E.雌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
降低模块381.关于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发生血液凝集的时间为指标B.改变血液某些条件C.观察对血液凝固的影响D.向血液中加入或去除某些因素E.观察对止血过程的影响2.关于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
与外源性凝血系统B.温度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C.各种凝血因子可间接影响血液凝固过程D.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E.实验直接从动物动脉放血,其凝血过程主要由外源性凝血系统所发动.3.加入肝素
的实验结果是血液不凝固,其原理是()。A.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B.使血浆中K+显著减少C.抑制酶促反应D.使血浆中Ca2+显著减少E.凝血因子Ⅻ不易激活4.取干净的小试管,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然后加入血液2ml,经观察凝血时间最短的是()。A.试管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B.试管内加入肺组织
浸液0.1mlC.空白管D.试管保温于37.°C水浴糟中E.试管内放棉花少许5.实验过程为动物准备,试管的准备,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步骤,记录凝血时间等。以下为记录凝血时间的具体要求,其中错误
的是()。A.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B.每隔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C.加肺组织浸液0.1ml的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D.每个试管加血2ml后,即刻开始计时E.加肝素8单位、草酸钾1-2mg的试管加入血液后不得摇动6.正常情况下
,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不包括()。A.XII因子激活缓慢B.有抗凝物质存在C.血管内膜光滑完整D.血液流动快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模块391.关于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错误的是()。A.用听诊法根据动脉音的
产生、减弱或消失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B.继续放气,使袖带内压逐渐降低直至等于舒张压时,动脉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C.从血管外面加压D.向袖带内打气,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听诊器中听不到任何声音E.缓慢放气,当袖带内压低于肱动脉的舒张压时,形成逐渐增强的动脉音2.
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舒张压B.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C.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E.其它因素不变时,心率减慢,
脉压变小3.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左、右肱动脉有5-10mmHg压力差,测血压应固定一侧B.受试者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C.听诊器胸件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量D.动脉血压通常连测2-3
次,以最后一次数值为准E.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4.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A.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B.收缩压C.脉压D.平均动脉压E.舒张压5.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A.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B.收缩压C.平均动脉压D.舒张压E.脉压模块401
.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A.直接剌激呼吸中枢B.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C.直接兴奋脑桥调整中枢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E.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2.动物实验中,气管插管连接一根0.5~1.Om长的橡皮管时,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原因为()。A.无效腔减小B.动脉血中
PC02升高C.气道阻力减小D.动脉血中P02升高B.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减弱3.二氧化碳(CO2)引起的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A.中枢化学感受器B.肺牵张感受器C.外周化学感受器D.肺扩张感受器E.本体感受器4.关于H+对
呼吸的调节,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很慢B.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C.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D.剌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E.动脉血H+浓度增加
,呼吸加深加快5.血液中C0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剌激延髓化学感受器C.牵张反射D.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E.刺激脑桥调整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