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DOC
  • 阅读 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81.433 KB
  • 2023-0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docx,共(11)页,281.43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99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1页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A.炎帝、黄帝B.黄帝、尧帝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符合题意,尧、舜和禹不是人文初祖,排除BCD。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黄帝和炎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帝和炎帝的相关史实。2.(1分)据统计

,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

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99%,由此可知,中华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C符合题意;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此题

主要考查了人文初祖相关知识,掌握中华姓氏的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了掌握中华姓氏的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1分)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家蚕丝残、丝带和绢片。这些发现和传说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发展水平。

这说明()A.传说具有一定研究价值B.传说是完全虚构C.黄帝故乡就在浙江吴兴D.嫘祖发明了缫丝【答案】A;第2页,共11页【解析】据题干“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

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可知,这说明传说具有一定研究价值。B说法错误;CD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传说的价值,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传说的价值,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1分)“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推荐选举....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以下最能体现“民主”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册封制度【答案】A;【解析】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

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故选:A。本题以“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尧舜禹的相关知识点。此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尧舜禹的有关内容。5.(1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A.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B.构成中

华民族的主体C.居住分散,交通发达D.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大意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反映的是华夏族是不断融合其他部族而

形成,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无误,但都不符合题干所给出的信息。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掌握华

夏族的形成过程和意义。6.(1分)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①大禹②炎帝第3页,共11页③黄帝④蚩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1分)如表是炎黄两帝的传说,由此可知该时期(

)传说史料出处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世本》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吕氏春秋》A.原始手工业相当发达B.华夏民族已经形成C.已出现早期的娱乐活动D.乐器制造技术精

湛【答案】C;【解析】据材料“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可知,炎帝和黄帝时期拥有文化娱乐活动。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时期拥有文化娱乐活动。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

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1分)传说当中,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轩辕蒸谷为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炎黄时期开始掌握农业耕作技术B.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东西C.当时

已经出现原始农业D.真实的历史,是完全可以相信的【答案】C;【解析】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轩辕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出现原始农业。距今约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第4页,共11页贡献,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轩辕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当时出现原始农业。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才能做出正确选择。9.(1分)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可以看出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

识,表明中国先民的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故C正确。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炎黄和黄帝。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

是炎黄和黄帝,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0.(1分)在传统儒家著述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体现出礼让和较高的道德水准。然而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唐朝的《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材料说,“

《竹书》云舜囚尧”。这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证B.综合多种文献即可得出历史真相C.历史结论须在多途径信息上构建D.文献受时代立场等限制都不可靠【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所述为古代史料对尧舜禹禅让制度的不同记载,由所学知识可知,对史料的运用首先要甄

别真伪,在多途径信息上构建历史结论,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C项正确;选项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选项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D项。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历史结论构建的途径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结论构建的途径的相关史实。第5页,共11页11.(1分)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能制作船只。如图是1958年陕西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船形彩陶壶。这把彩陶壶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形交通工具,

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此可见()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答案】B;【解析】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

只。船形彩陶壶的出土证实了当时能会制造船只的传说。由此可见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1分)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炎帝种

植五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等。关于这些传说,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②通过在今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水井遗存、骨笛等,能够了解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③因为《史记》中已有记载,所以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④炎黄传说仍缺

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①符合题意;通过在今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水井遗存、骨笛

等,能够了解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②符合题意;炎黄传说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④符合题意;传说不都是真实的历史,③排除。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排除。故选A项。13.(1分)我国古代有炎帝尝百草,教民耕种:黄帝播百谷,

挖掘水井的传说。以下考古发现能印证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信息的是第6页,共11页A.B.C.D.【答案】B;【解析】材料中“教民耕种”“挖掘水井”指的是农作物种植和聚落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而骨耜是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人所使用的耕种工具,能印证这些传说中

的历史信息,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而材料中“教民耕种”的描述说明原始农业已经出现,而原始农业出现的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两者时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教民耕种”“挖掘水井”指的是农作物种植和聚落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而利簋是西

周的青铜器,两者时代不符,排除C项;材料“教民耕种”“挖掘水井”指的是农作物种植和聚落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而铁锸(面)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制农具,两者时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1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

谓诸夏是也。”由此可知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交通便利有利于创造共同文明【答案】B;【解析】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请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华夏族形成的相关知识点。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

力。理解并识记华夏族形成的相关史实。第7页,共11页15.(1分)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最为可靠的史料是()A.禹州瓦店龙山遗址出土的五谷、陶制酒器B.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

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答案】A;【解析】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的选项是禹州瓦店龙山遗址出土的五谷、陶制酒器,A是正确的选项;BD都与原始农耕生活无关,C是神话传说,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知道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表现和影响。此题主要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6.(1分)湖南自古以来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苗族歌鼟、沅水号子……为我国璀璨的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一抹特色和

亮色。其中,南方苗族的祖先,同时是九黎部落联盟首领的是()A.炎帝B.蚩尤C.舜D.禹【答案】B;【解析】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首领,骁勇善战.约在5000多年以前,九黎部落与炎黄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战死,其部众迁出中原地区。故选:B。此题主要

考查蚩尤的事迹和影响。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首领。掌握蚩尤的事迹和影响。17.(1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

域B.多元一体交融而成C.祖先是炎帝和黄帝D.拥有很多发明创造【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诸族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很多民族交融而成华夏族,这体现出华夏民族多元一体交融而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交融性,没有涉及发祥地、祖先、发明创造,排除ACD三项。故选

:B。此题主要考查了炎帝和黄帝。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第8页,共11页的主干部分。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炎帝和黄帝,根

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8.(1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称为()A.九品中正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继黄帝之后,我国

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

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本题以禅让制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出现的特定时间、涉及人物和禅

让的标准。19.(1分)“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这表明原始居民已学会()A.制网捕鱼B.烧制彩陶C.建造房屋D.饲养牲畜【答案】C;【解析】“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这表明原始居民已学会建造

房屋。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1分)据《史记•夏

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A.艰苦奋斗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民族主义精神【答案】B;【解析】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的精神。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故选:B。第9页,共11页此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知道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此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21

.(5分)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21-1.结合图一回答,元

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21-2.从图二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远古人类?21-3.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答案】(1)距今约170万年;元

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3)涿鹿之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北京人、黄帝和炎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北京人、黄帝和炎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13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非常悠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炎黄子孙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新智慧和艰苦斗争,在祖国大地上创造出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10页,共11页22-1.从图一

、图二中你能得出关于北京人的哪些信息?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2-2.看到祖国境内的这些早期人类遗物,你想到了什么?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摘编自《周易》22-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22

-4.材料三中的图三、图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哪一居民?材料四:轩辕湖畔步石梯,杏子葡萄豆角低。似是先皇勤教化,民风淳朴古风遗。22-5.请根据材料四中的诗句以及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五中祖先的名字及其主要贡献。【答案】(1)图一信息:北京人会制造和

使用打制石器。图二信息:北京人会使用火;依据:化石(或考古发现)。;(2)想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3)人类由居住在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第11页,共11页(4)图三:干

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图四: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5)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

坡人、炎帝和黄帝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和黄帝等相关史实。23.(1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依据材料指出他的贡献有哪些?【答案】根据题干中“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材料中指明他创造了指南车,平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此外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故答案为

:黄帝。创造了指南车;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黄帝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帝的相关史实。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