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docx,共(11)页,432.56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99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1页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与成语“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城濮之战巨鹿之战B.城濮之战马陵之战C.桂
陵之战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答案】A;【解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成语的出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成语
的出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A
.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B.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答案】B;【解析】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
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第2页,共11页3.(1分)如图所示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评述正确的是()A.于公元前209年发生在大泽乡B.其根本原因是遇大雨无法按期到达C.两位振臂高呼的是项羽、刘邦D.两位领导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答案】A;【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
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起义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故选:
A。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4.(1分)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下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过这一场决战性战役,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打败,四十多万人被
俘,绝大部分被坑杀。自此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故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的战役是长平之战、巨鹿之战。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以及巨鹿之战的史实。5.(1分)下列内
容之间的关联不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第3页,共11页A.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B.百家争鸣——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C.陈胜吴广起义——推翻秦朝统治D.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统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结
合所学可作答。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6.(1分)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
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B.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答案】A;【解析】由材料
“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可知,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法家思想极端化。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的根源,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
料的解读,掌握秦朝灭亡的根源。7.(1分)下列战役发生在秦朝末年的是()A.桂陵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D;【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
灭亡。故选:D。第4页,共11页此题主要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秦朝末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8.(1分)下列表述是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
原因的分析,其中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C.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之故也D.思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答案】C;【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
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罚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乃举措暴而用刑太极故也”。故选:C。本题以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最接近事实的说法。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9.(1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
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3世
纪末。故选:D。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发生的时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0.(1分)下列关于秦朝的历史表述,错误的是()A.秦始皇
是千古一帝B.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C.灵渠沟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D.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答案】C;【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已开始开凿地方性运河。秦统一后,在既有运河水道网的基础上,又开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ABD三项表述正确。第5页,共11页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秦朝
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秦朝历史的相关知识。11.(1分)象棋是中国的一项国粹,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反映了历史上哪场战争()A.城濮之战B.楚汉之争C.陈胜、吴广
起义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楚河”“汉界”可知是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
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
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2.(1分)《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表现不包括()A.国人暴动B.徭
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答案】A;【解析】“天下苦秦久矣”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苦于忍受秦朝的暴政太久了,暗示是该结束的时候了。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和刑罚残酷。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符合题意。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暴
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秦朝的暴政相关知识。13.(1分)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如图所示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A.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据地在陈县B.陈胜、吴广起义
爆发的地点在大泽乡第6页,共11页C.陈胜、吴广起义主力向西进军,直逼成阳D.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地点在咸阳【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陈县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如图所示中得知,陈胜、吴广起义主力向西进军,直逼成阳,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本题以“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及识图能力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4.(1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农民战争发出的口号,这次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A.项羽B.刘邦C.陈胜吴广D.张角【答案】
C;【解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的话语,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暴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
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关键信息是“秦末农民战争”。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15.(1分)与宋代汪洙《神童诗》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可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巨鹿之战B.楚汉之争C.黄巾起义D.大泽乡起义【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
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
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与“将相本无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大泽乡起义。故选:D。第7页,共11页本题以“将相本无种”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
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16.(1分)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A.项羽、刘邦B.项羽、吴广C.陈胜、张角D.陈胜、
吴广【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秦末农民战争后期,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
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7.(1分)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
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叙述了秦朝()A.赋税沉重B.徭役繁重C.法律严苛D.兵役沉重【答案】C;【解析】据材料“秦朝时死刑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
处死”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轻罪重罚。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秦朝暴政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奉朝暴政的表现及其影响。18.(1分)以下人物中,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
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项羽刘邦B.刘备刘邦C.张角陈胜D.陈胜吴广【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第8页,共11页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
义。19.(1分)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秦的暴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B.起义地点在大泽乡C.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D.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
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但没有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
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选项ABC叙述正确,选项D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注意关键词“不正确”。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20.(1分)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迅速灭亡有关联的是()①焚书坑儒②修建长城③强征赋税④严刑苛法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
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①②③④。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的相关史第9页,共11页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0分)21.(11分)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巩固政权措施示意图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材料三21-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秦朝最重要的巩固政权的举措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1-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21-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之间的关系。【答案】(1)
统一文字;因为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赋税繁重、徭役和兵役沉重、刑罚残酷。;(3)因果关系。;【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等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第10页,共11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等相关史实。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
,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四:据《史记》记载:
“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2-1.材料中“秦王”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什么?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22-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2-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22-4.材料四中《史记》和《过秦论》的记载或论述均涉及哪一历史事件?22-5.
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22-6.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个例子说明。【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秦朝;法家。;(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郡县制。;(3)秦朝繁重的徭役、繁
重的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4)陈胜吴广起义。;(5)秦朝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秦朝的统治最终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6)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汉初的统治者所接受。(此题是开放式答案,举任意一方面的例子即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和秦朝的灭亡的相关史实。秦朝建立后的第11页,共11页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从而导致秦朝灭亡。此题主要考查学
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统一、百家争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23.(9分)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材料二
:秦朝死刑种类很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诛族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材料三:23-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3-2.材料三中体现的是什么事件?这次事件的口号是什么?领导者是谁?23-3.材料三中事件发生时间是?
发展壮大后建立了什么政权?23-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否有联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2)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3)公元前209年;张楚政
权。;(4)有联系;由于秦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人民起义推翻秦朝。;【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