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DOC
  • 阅读 1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451.306 KB
  • 2023-01-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docx,共(21)页,451.30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94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

计6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A.自西向东、一天B.自东向西、一天C.自西向东、一年D.自东向西、一年2.环绕北美洲的大洋有()A.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C.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太平洋

印度洋3.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回答(1)∼(3)小题.(3)图中𝐶山脉的隆起是因为美洲板块受到下面哪个板块的府冲挤压而形成()A.印度洋板块B.太平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4.同一时刻,小亮和姨妈打电话互相问候,小亮说早上好,姨妈却说晚上好.引起此

现象发生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B.两个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C.地球公转D.两地季节不同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河B.土耳其海峡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6.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观点是()A.全球分为

六大板块,印度洋属于大洋板块B.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C.世界上的火山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D.世界上的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7.读图,回答(1)∼(3)题(1)地球公转的周期为()A.12小时B.1天C.1个月

D.1年8.大洲分界线的划分依据正确的是()A.必须是河流B.必须是山脉、河流和海域C.必须是天然界线D.大洲分界线的划分因势而异9.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A.荒漠草原B.高寒草场C.河口三角洲D.雅丹地貌10.地球

公转的地理意义是()A.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B.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交替C.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四季的变化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23.5∘的夹角11.读“半球图”,完成(1)~(3)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北美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2)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

法,正确的是()A.两极周围均是陆地B.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四大洋均跨南、北半球D.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3)下列各组所列的两大洲中,以运河作为分界的有()①亚洲、非洲②亚洲、欧洲③欧洲、非洲④北美洲

、南美洲.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12.如图为“地球自转示意”,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B.自西向东C.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D.自东向西(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及时差,图中四地时间

为早晨的是()A.甲B.乙C.北京D.纽约13.地球上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的公转C.太阳运动D.地球的球体形状14.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B.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

人的故乡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D.丁–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15.下列那些现象说明地球在运动:()①一年365天②白天、黑夜的更替③长江水滚滚东流④春夏秋冬的变换⑤夏季白天长,冬季夜晚长.A.①②③B.

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16.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𝐴的角度是66.5∘B.𝐵是地球公转轨道面C.𝐶是赤道面D.𝐷是北极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B.“大西

洋东、西沿岸动物的相似性”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C.从宇宙中观看地球,地球表明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D.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非洲和印度洋18.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更替C.昼夜交替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9.生活中的许多大情小事都蕴含着地理知识,

影响图中我国东西两端作息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天气变化B.地球运动C.距海远近D.植被不同20.读下面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两极及其附近均是陆

地;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④东西半球海陆分布较均匀;⑤除北冰洋外,其它大洋均跨南北半球.A.③④B.①③C.②⑤D.①②(2)下列两大洲之间,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A.南美洲和北美洲B.亚洲和北美洲C.

欧洲和非洲D.亚洲和欧洲21.阅读下段材料,完成(1)∼(3)题地球,在太阳母亲的召唤下,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带着对母亲深沉的眷念,日夜兼程,不知疲倦地终年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中;它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沿途不停地跳着圆舞曲,向母亲展示着那永恒的旋律和迷人的风采.(2)地球自转和

地球公转的周期分别是()A.一天;一年B.都是一年C.都是一天D.一年;一天22.图是各大洲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面积最小、海拔最低的澳大利亚大陆B.①②大陆大部分位于温带C.③是被称为“高原大陆”和“非洲大陆”D.③④大

陆均位于西半球23.下列地形,属于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不大,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的是()A.大陆架B.大路坡C.洋盆D.海沟24.“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30−21:30熄灯一小时.读图回答,北

京于3月28日晚上20:30∼21: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30∼8: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纬度不同B.地表受热不同C.地球的自转运动D.地球的公转运动2

5.回归线线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每年夏至在北回归线上有“立竿无影”的现象。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纬线𝐴是北回归线,𝐵处为恒河平原B.图2中符合𝐶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甲C.北半球夏至太阳光

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D.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26.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的化石,说明了()A.古代的鱼会爬山B.这里曾经是海洋C.有人把鱼化石藏到山上D.有人把鱼带上山27.地球上下列现

象中,不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是()A.昼夜更替B.东早西晚C.太阳和星星的东升西落D.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28.读“大洲大洋轮廓图”,数字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南美洲②大西洋③亚洲④太平洋B.①南美洲②印度洋③亚洲④太平洋C.①亚洲②印度洋③亚洲④太平洋D.①非洲②太平洋③亚

洲④大西洋29.海牛和驼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两大陆之们的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

,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D.两大陆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之间来回活动30.下列日期中,我们家乡哪一天白昼时间最短()A.元旦B.春

节C.国庆节D.五一节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3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产生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32.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说.33.热带与北温带的界限是

________,南寒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________.34.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最大的裂谷是________.35.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带是________.36.全球有________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____

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37.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及其所在大洲的名称:𝐴是________山脉、在________洲,𝐵是________山脉、,𝐸在________洲.(2)𝐶是________山脉、在_

_______洲,𝐷是________山脉、在________洲.这两列山脉构成了________山系,属于________山脉带.38.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39.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1)大洋的名称是:𝐴________𝐵________𝐶________𝐷________(2)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__和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3)图中面积最大的洲是________,最

大的洋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和名称)(4)图中面积最小的洲是________,最小的洋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和名称)(5)形状呈“𝑆”的大洋是________(字母和名称)(6)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穿过________洋、________洋、________

洋.(7)③与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8)沟通𝐴与𝐶两大洋的海峡是________.40.读图回答:(1)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𝐴________,𝐵________,𝐶________,𝐷________,𝐸______

__,𝐹________.(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3)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是________山脉带以及横贯________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4)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填字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检测题一、选

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答案】A【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解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

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𝐴.2.【答案】A【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

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

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解答】解:读图可知,北美洲是世界第三大洲,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故选项𝐴符合题意.故选:𝐴.3.【答案】B【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解析】地质学家

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𝐶是落基山脉,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的碰撞挤压处.故选:𝐵.4.【答案】A【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解:同一时刻,不同地方有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同

一时刻,小亮和姨妈打电话互相问候,小亮说早上好,姨妈却说晚上好,属于时间差异现象,其原因是地球不停自转造成的.故选:𝐴.5.【答案】D【考点】洲界线【解析】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解答】乌拉尔河和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

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6.【答案】D【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

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7.【答案】D【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

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选:𝐷.8.【答案】D【考点】洲界线【解析】依据大洲划分的依据解答.【解答】解:大洲分界线的划分因势而异,往往以山脉、河流、湖

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故选:𝐷.9.【答案】D【考点】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解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解:地表形态是内力作

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形.故选:𝐷.10.【答案】B【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交替.【解答】解: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徘徊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了赤道外,各个地方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在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故𝐴、𝐶、𝐷不符合题意.故选:𝐵.11.【答案】D

DC【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洲界线海陆分布概况【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

洲.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

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多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为界.【解答】解:北美洲面积世界第三位,故𝐴错误.南美洲面积世界第四位,故𝐵错误.非洲面积世界第二,故𝐶错误,亚洲面积世界第一,故𝐷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𝐷.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北极地区为海洋,南极地区为陆地;陆地被分割成几大块和若干小块,海洋彼此连成一片;四大洋中跨南北半球的是大西洋、印度

洋和太平洋,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故选项𝐷符合题意.故选:𝐷.解:亚洲、非洲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欧洲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为界,欧洲、非洲是以直布罗陀海峡为界,北美洲、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故①④正确,选项𝐶符合题意.故选:𝐶.

12.【答案】DC【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

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选项𝐴𝐵𝐶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𝐷.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

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可知,图中四地时间为早晨的是北京.故选:𝐶.

13.【答案】A【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解: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产生了

昼夜现象,随着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转,使得各地的白昼与黑夜不停的交替,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根据题意.故选:𝐴.14.【答案】B【考点】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绘制海陆轮廓【解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

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甲是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乙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丙是北美

洲;丁是南美洲。15.【答案】D【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解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

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解答】解: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

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

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𝐷.16.【答案】A【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重要的经、纬线【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𝐴.从图可以看出,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故正确。𝐵.𝐵应是地球赤道面。故不符合题意。𝐶.𝐶应是地球公转轨道面。故不符

合题意。𝐷.𝐷应是南极。故不符合题意。17.【答案】B【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

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解答】解: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而成;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

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大西洋东、西沿岸动物岩层的相似性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从宇宙中观看地球,地球表明有大面积的海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北冰洋.故选:�

�.18.【答案】C【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

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解答】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都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故选:𝐶.1

9.【答案】B【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答】解:从图中看出

,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却繁星点点,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故选项𝐵符合题意.故选:𝐵.20.【答案】CA【考点】洲界线海陆分布概况【解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解答】解:读图可知,北极地区为海洋,南极地区为陆地,故①错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②正确;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故③错误;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④错误;除北冰洋外,其它大洋均跨南北半球,故⑤正确.故选:𝐶.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

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故选:𝐴.21.【答

案】A【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解析】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故选:𝐴.22.【答案】A【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解析】世界陆地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解答】解:根

据图可知①是澳大利亚大陆,②是南美洲大陆,③是北美洲大陆,④非洲大陆.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是面积最小、海拔最低的大陆,故𝐴正确;南美洲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故𝐵错误;非洲大陆被称为“高原大陆”和“非洲大陆”,故𝐶错误;非洲大陆位于东半球,故𝐷错误.故选:�

�.23.【答案】A【考点】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解析】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

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解答】解:某种地形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内,这种地形是大陆架.故选:𝐴.24.【答案】C【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解析】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

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解答】解:时区的划分是以经线划分的,从西经7∘30′

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同一时区,采用同一时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

小时,因此北京(东八区)于3月28日晚上20:30∼21: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西五区)当地时间是上午7:30∼8:30.故选项𝐶符合题意.故选:𝐶.25.【答案】C【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解析】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

阳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解答】图1

中纬线𝐴是北回归线,𝐵处为德干高原;图2中符合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丙;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短;26.【答案】B【考点】海陆变迁【解

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解答】解: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的化石,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故选:𝐵.27.【答案】D【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解析】(1)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

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解答】解: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产生了昼夜更替,因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就使得东边的地点早于西边的地点,且产生了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而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𝐷.28.【答案】B【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解析】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欧洲、大洋洲.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根据地理位置和大洲大洋的轮廓可知①为南美洲,②为印度洋,③为亚洲,④为太平洋。根据题意。29.【答案】C【考点】板块的运动【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

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解

答】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块大陆曾经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大陆才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30.【答案】A【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

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

全球昼夜平分.【解答】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该节气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四个选项中元旦与冬至日最接近,该节日我们家乡(山东省)白昼时间最短。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31.【答案】一天,昼夜交替现象【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解析】地球绕地

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答案为:一天;昼夜交替现象.32.【答案】大陆漂移【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

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解答】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

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答案为:大陆漂移.33.【答案】北回归线/23.5∘𝑁,南极圈/66.5∘𝑆【考点】地球

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解析】地球上的五带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作为界限划分的:南北回归线之间(23.5∘𝑁−−23.5∘𝑆)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𝑁−−66.5∘𝑁)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𝑆−−66.5∘𝑆)为南温带,北极圈以内(66.

5∘𝑁−−90∘𝑁)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𝑆−−90∘𝑆)为南寒带.【解答】解:热带与北温带的界限是北回归线/23.5∘𝑁,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限是南极圈/66.5∘𝑆.故答案为:北回归线/23.5∘𝑁,南极

圈/66.5∘𝑆.34.【答案】马里亚纳海沟,东非大裂谷【考点】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解析】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裂谷是东非大裂谷.【解答】解: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裂谷是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附近.故

答案为:马里亚纳海沟;东非大裂谷.35.【答案】温带【考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解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解答】解: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带是温带即北温带和南温带.故答案为:温带.36.【答案】六,亚欧,印度洋【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解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

块拼合而成的.【解答】解:全球有六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根据题意.故答案为:六;亚欧;印度洋.37.【答案】阿尔卑斯,欧,喜马拉雅,非落基,北美,安第斯,南美,科迪勒拉,太平洋沿岸【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解析】世界上主要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有两大著名山系:一是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

的科迪勒拉山系;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解答】解:(1)读图可得,𝐴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𝐵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𝐸是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2)𝐶是北美洲的落基山脉,𝐷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和安第

斯山脉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属于太平洋沿岸山脉带.38.【答案】√【考点】板块的运动【解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

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答】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的.39.【答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亚洲,𝐶太平洋⑥大洋洲,𝐴北冰洋𝐵大西洋太平,大西,印度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洲界线【解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

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解答】解:(1)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读图可知,𝐴

是北冰洋;𝐵是大西洋;𝐶是太平洋;𝐷是印度洋;(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⑤亚洲;最大的洋是𝐶太平洋;(4)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⑥大洋洲.四大

洋中面积最小的是𝐴北冰洋.(5)四大洋中呈𝑆形状的大洋是𝐵大西洋.(6)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穿过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7)③非洲与⑤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8)沟通𝐴北冰洋与𝐶太平

洋两大洋的海峡是白令海峡.40.【答案】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稳定,活跃环太平洋沿岸,亚欧亚欧板块,印度洋,南极洲板块,美洲【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世界著名山系【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板块的名称是:𝐴欧亚板块、𝐵太平洋板块、𝐶美洲板块、𝐷印度洋板块、𝐸非洲板块、𝐹南极洲板块.②板块学说认为,各板块

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隆起.(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3)环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4)由喜马拉

雅山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