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PDF
  • 阅读 1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469.373 KB
  • 2023-01-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pdf,共(18)页,469.37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75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文论专题》学后自测参考答案专题一孔子“兴观群怨”说1.“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A.仁教B.德教C.诗教D.礼教2.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A.义学B.礼学C.仁学D.诗学3.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

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A.怨B.群C.观D.兴4.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为“()”A.四教B.四情C.四学D.四义5.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

艺的()作用而言的。A.认识B.娱乐C.教化D.表现6.“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规律基础之上

,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A.表现B.模仿C.认知D.审美7.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

”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A.诗可以兴B.诗可以怨C.诗可以观D.诗可以群专题二庄子“言不尽意”说1.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a.思表纤旨

,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文已尽而意有余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意不称物,文不逮意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b.文已尽而意有余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思表纤旨,文外

曲致,言所不追3.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a.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c.言有尽而意无穷d.文已尽而

意有余专题三刘勰的“通变”说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a.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诗品》,第一部文论专篇――曹

丕的《典论·论文》b.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雕龙》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刘勰的《诗品》d.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

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2.《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才、气、学、()等四个方面的因素。a.质b.识c.习d.力3.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原则有“六义”,即:一则()而不

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a.情远b.情深c.情真d.情浓4.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

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a.美善b.情致c.通变d.高远专题四司空图“韵味”说1.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a.食味b.品味c.气味d.

余味2.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说著名。a.品味b.韵味c.滋味d.气味3.司空图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具体地描述为“()”、“景外之景”,此“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

的基本内容。a.楼外有楼b.象外之象c.山外有山d.门外有声专题五严羽“妙悟”说1.《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是全书的理论核心。a.诗辨b.诗法c.

诗体d.诗评2.《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喻诗。a.释b.道c.禅d.儒专题六叶燮“才胆识力”说1.叶燮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a.“胆”b.“力”c.“识”d.“才”2.“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

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的地位。a.配合和中介()b.支配和协领c.核心和主宰d.从属和边缘3.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a.“师法自然”说

b.“妙造自然”说c.“理、事、情”说d.“才、胆、识、力”说4.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a.“理、事、情”说b.“才、胆、识、力”说c.“妙

造自然”说d.“师法自然”说5.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a.“妙造自然”说b.“师法自然”说c.“才、胆、识、力”说d.“理、事、情”说专题七金圣叹“因文生事”说1.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

,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d.《三国演义》2.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

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a.《离骚》b.《九辩》c.《屈原》d.《九歌》3.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时代。a.明清b.宋c.唐d.汉专题八李渔“浅处见才”说1.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

要有,“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a.冲突b.“机趣”c.伏笔d.悬念2.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a.“同情之举”b.“团圆之趣”c.“机趣神韵”d.“悲剧

之情”专题九王国维“境界”说1.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a.《宋元戏曲考》b.《文学小言》c.《屈子之文学精神》d.《人

间词话》2.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a.突出美的形式性b.突出美的社会作用c.强调美的教育性d.强调美的政治性3.“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a.诗歌的内涵b

.地域的范围c.诗人的精神情怀d.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专题十一布瓦洛诗学原则1.《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之手。A.艾弗蒙B.黑格尔C.康德D.布瓦洛2.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是在中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的《诗学》B.布瓦洛的《诗的艺术》C.康德的《判断力批

判》D.黑格尔的《美学》3.“自然”在布瓦洛那里,是指“”,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亦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A.真实的事B.自然事物C.客观现实D.常情常理4.“新派”中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对新古典主义“复古”论的诘难和批评,尖锐而有力,可以作为我们认识布瓦洛

理论的参鉴。A.拉辛B.韦勒克C.艾弗蒙D.贺拉斯专题十二康德审美艺术理论1.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

的理论的是。A.黑格尔B.泰纳C.康德D.克罗齐2.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系,还有等四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A.环境B.状况C.形状D.情状3.康德转入研究哲学后,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构成了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其中论述美与艺术

问题。A.《实践理性批判》B.《纯粹理性批判》C.《论火》D.《判断力批判》4.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主要是从方面对艺术提出他的分类论的。A.意义B.形式C.内容D.方式5.不包括在康德的三种艺术分类中。A.感觉的美的自由活动的艺术B.造型艺术C.语言艺术D.表情艺术6.康德强调艺术创造中的

,一定是内在于艺术家的心灵中,从而这种创造才可能达到自由与法则、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A.自由法则B.人工法则C.自然法则D.理性法则专题十三黑格尔艺术哲学1.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A.感性B.目的性C.

理性D.科学性2.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

后完成。A.表现B.形状C.美D.模仿3.在《美学》中,黑格尔将()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A.喜剧B.正剧C.悲喜剧D.悲剧4.

黑格尔对于艺术的分类,是以艺术的形式与其内容相互融合的()为原则来进行的。A.关系B.程度C.性质D.目的5.黑格尔认为,古典型艺术是()。A.“崇高的艺术”B.“艺术后的艺术”C.“真正的艺术”D.“艺术前的艺

术”6.黑格尔认为,在一切艺术中,诗是最少具有()的审美的因素的艺术样式,从而是最贴近内在心灵的艺术样式。A.感性B.理性C.直觉D.表现7.黑格尔还对()提出的悲剧的“净化”作用表达了不同的看法。A.克罗齐B.伊瑟尔C.布瓦洛D.亚里士多德专题十四泰纳实证主

义艺术观1.“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的()。A.韦勒克B.拉封丹C.伊瑟尔D.泰纳2.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以()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

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A.沃伦B.姚斯C.孔德D.康德3.泰纳的《艺术哲学》可谓是按照他找到的规律而描绘出的一幅关于艺术真相、变迁的图画。A.哲学史B.绘画史C.文学史D.艺术史4.泰纳认为“艺术家庭”还属于一个更广大的总体,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

”。A.社会B.风俗C.环境D.时代5.泰纳说明,艺术固然追求真实,但这个真实应当是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与相互依赖”。A.逻辑B.从属C.关系D.连接6.泰纳为了给虚构的艺术以普遍可传达的真理性价值,而将之抬到了与科学、()同等的

地位上。A.文学B.历史C.哲学D.道德7.泰纳提出的作品构成的三因素及诸因素安排的“()”方法或原则,无不具有创新性、经验根据和实践价值。A.审美B.虚构C.构成D.集中专题十五克罗齐直觉主义艺术论1.如果我们将()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

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A.克罗齐B.黑格尔C.泰纳D.康德2.克罗齐谈道:“艺术是什么──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艺术是()或直觉。”A.意象B.表象C.幻象D.形象3.克罗齐说过:“美并没有()上的差别,所谓较美的美,较富于

表现性的表现,较恰当的恰当,是不可思议的”。A.目的B.效果C.程度D.水平专题十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文艺论1.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A.理性意识B.本能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2.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作了一些较大的修正,其中包括将上述的“心理结构”发展为由本我、自我、()三重因素构成的“人格结构”。A.故我B.超我C.物我D.真我3.在弗洛伊德看来,()弒父娶母的故事所显示的主题,不是人与神的冲突,而是作者本能中固有的“恋母

情结”的艺术实现。A.《哈姆雷特》B.《卡拉玛卓夫兄弟》C.《施礼者约翰》D.《俄狄甫斯王》4.弗洛伊德认为,驱动人格的三个构成部分活动的能力叫做“()”,它与“体力”相对存在。A.能力B.智力C.心力D.才力5.弗洛伊德对艺术本质的

认识,可用一句话作概括表述:艺术是艺术家未满足的____的幻想性实现。A.渴望B.欲望C.愿望D.希望专题十七韦勒克、沃伦新批评派文学理论1.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

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A.声音B.历史C.形象D.画面2.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A.

形象性B.画面性C.虚构性D.符号性3.韦勒克、沃伦是英美“新批评”文论派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批评”在总体倾向上继承并发展了俄国()。A.直觉主义B.实证主义C.形式主义D.古典主义4.韦勒克、沃伦

认为,“最高级的意象是()、基本的、扩张的三类意象”。A.隐喻的B.传统的C.象征的D.潜沉的5.韦勒克、沃伦特别强调,要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A.组合体B.有机体C.互动体D.统一体6.韦勒克、沃伦的“新批

评”文学理论,将文学的“()”贯注到了文学作品的全体,而不仅仅限于文学的形式。A.艺术性B.文学性C.整体性D.语言性7.韦勒克、沃伦指出,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家个人的“()”,也就是在他感到一个文学作品具有“价值”时他才去“评价”这个对象。A.阅读体验B.审美经验C.批评

经验D.创作经验专题十八伊瑟尔审美反应理论1.伊瑟尔与()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A.伽达默尔B.姚斯C.胡塞尔D.海德格尔2.伊瑟尔认为,在“()”中,出于商业目的,有控制地增加空白,则是一本万利的事。A.对话体小说B.主题小说C.通俗小说

D.系列小说3.伊瑟尔认为,“空白”是文学交流中的()因素,没有它就不可能有文学的交流活动。A.主体性B.主导性C.客体性D.本体性4.伊瑟尔所谓的“否定”,主要是指对于读者熟悉的、遵奉的、信仰的,并生活于其中的“()”之缺陷的暴露。A.政治规范B.道德规范C.社会规范5.

伊瑟尔谈道:文学本文中不存在由语言表述的意义的“事实”,只有“一系列由剧目和策略组成的()”,它们具有刺激读者自己去建立这些“事实”的功能。A.模式B.格式C.图式D.形式6.伊瑟尔认为,()是所有理解本文的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而这又依赖于读者在本文中作出的“选择”。A.卷入事件B.建

构意象C.游移视点D.建立连惯性7.伊瑟尔所说的“策略”,用其概括的论述来说:“策略的基本功能就是把读者熟悉的东西()。”A.系统化B.形象化C.意象化D.陌生化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