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基础章节测试1-17参考答案.docx,共(229)页,687.31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75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基础》章节测试(1-17)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有限性。a.绝对b.相对2.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a.计划经济b.混合经济(现代市场经济)3.西方经
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
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5.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a.个人与家庭b.家庭与企业6.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分别是实现()。a.利润最大化、满足程度或效
用最大化b.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7.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
的不同,可分为()。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9.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b.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0.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的重要区别之一。a.价值判断b.阶级性11.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a.应该是什么、是什么b.是什么、应该是什么12.选择就是如何使用()的决策。a.物品b.有限资源13.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a.定义、假设、假说、预测b.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14
.存量是指()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5.流量是指()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6.理论的表述方式一般有()、()、()、()。a.定义、假设、假
说、预测b.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17.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a.经济成本b.机会成本1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a.资源b.成本19.“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问题。a.资源利用b.资源配置20.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a.充分就业、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b.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21.经济制度就是一
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的方式。a.稀缺性b.资源配置、资源利用22.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即()。a.混合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b.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2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
问题上,一是()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a.价格机制b.决策机制二、单项选择题24.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c.欲望的相对有限性d.资源的相对有
限性25.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都表明()a.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b.没有闲置资源c.生产的商品价格相同d.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同26.位于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a.这一组合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无法实现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可以利
用的资源有限27.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明()a.一些资源可能被闲置b.经济在有效率地运行c.生产任何物品,资源的配备都是平均的d.只能靠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28.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a.全部资源
得到了充分利用b.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c.有些资源被闲置,是低效率的生产d.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29.生产可能性曲线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a.资源被平均分配给不同物品的生产b.某种资源被更多地配置给其中一种物品的生产c.资
源有时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d.要增加一种物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对另一种物品的生产30.由政府来回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a.市场经济b.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计划经济d.混合经济31.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a.家庭和企业的行为b.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c.通货膨胀和失业d.国际贸易32.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a.经济的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b.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c.市场经济d.总
体经济活动3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国民收入的决定b.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c.资源配置d.资源利用3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值理论b.生产理论c.分配理论d.价格理论35.稀缺性问题()a.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b.存在于所有经济中c.只存
在于发展中国家中d.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36.以下哪一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a.总体税收水平对就业率的影响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c.预算赤字对价格水平的影响d.某品牌彩电降价对全国彩电市场价格的影响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一家电冰箱企业的产
量水平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c.彩电行业的价格决定d.农产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38.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a.市场经济b.作为总体经济组成部分的个体的行为c.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d.单个消费者和企业的相互作用
39.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c.国民收入的决定d.资源利用40.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开放经济理论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c.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1.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称为()a.
规范经济学b.实证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42.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c.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43.作为经济学的两
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没有任何联系的b.互相对立的c.相互补充的d.完全相同的44.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a.主要研究“是什么”的问题b.研究如何作出评价c.对作出评价没有帮助d.主要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45.下列说
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a.税收太高b.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c.现在的存款利率太低d.低利率会刺激投资46.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a.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b.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c.必须作出选择d.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
买47.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a.医生挣的钱比工人多b.男女应同工同酬c.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d.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48.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a.研究“是什么”的问题b.预测行动结果c.研究“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描述经济如何运行49.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c.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现象是正常的d.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50.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
是()a.低利率会刺激投资b.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c.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d.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51.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通货膨胀率下降了b.今年一台25英寸彩电的平均价格为1600元人民币c.医
生挣的钱比工人多d.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52.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a.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b.是基于一些不现实的假设,因此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没有什么价值c.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不能在试验室中得到验证d.是凭空产生的53.经济理论或模型是()a.根据经济学规
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b.数学等式c.对经济发展的预测d.基于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54.假说就是()a.未经证明的理论b.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c.研究经济问题时所做的假设d.一个完整的理论55.对公司所得税率提高作局部均衡分析会得出结论()a.公
司部门的投资者受到影响b.投资者、消费者和工人都会受到影响c.所有部门的工人都会受到影响d.所有部门的投资者都会受到影响56.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对下列那一项的分析()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b.在各个市场的
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c.数量不变时价格的变化d.仅考虑一个市场的变化而忽略其它市场57.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a.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b.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c.政府必须干预经济d.不能
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58.对公司所得税率提高作一般均衡分析会得出结论()a.只有公司部门的利润大小受到影响b.只有公司部门的投资收益率受到影响c.所有部门的投资收益率都会受到影响d.只有公司部门中
的工人受到影响59.一般均衡分析指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a.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b.一个特定部门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c.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d.一个特定部门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60.一定时点上存
在的变量的数值叫做()a.内生变量b.流量c.外生变量d.存量61.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叫做()a.内生变量b.存量c.外生变量d.流量62.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a.消费者必须具有完全信息b.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能被满足c.必须有一套市
场系统起作用d.必须作出选择63.当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时,人们必须()a.使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b.降低他们的期望c.自给自足d.作出选择64.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a.一个经济要靠市场来解决
稀缺性的问题b.政府对市场的影响有限c.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d.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65.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a.除了富人之外所有人都要作出选择b.必须作出选择c.政府必须分配资源d.某些人必
须忍受贫穷66.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a.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b.实际收入最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c.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的产量d.产品生产的各种任意组合三、判断题6
7.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6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6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70.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71.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
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72.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73.实证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74.对“人们的收入差
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实证方法。(×)75.规范方法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76.2002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77.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是存量。(×)78.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79.2001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80.某国2000年的出口量是流量。(√)81.假说就是理论。(×)82.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
×)8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8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不增加。(×)85.“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86.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
解决方法是不同的。(√)87.混合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8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一、填空题1.需求是消费者()的统一。a.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b.供给欲望和
供给能力2.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和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分别被称为()。a.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b.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3.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分别是需求()。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4.供给是生产者(
)的统一。a.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b.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5.供给曲线向()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变动。a.右下方()反方向b.右上方()同方向6.决定供给的因素主要是()。a.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
b.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和预期7.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分别表现为()。a.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b.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8.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a.减少增加b.增
加()减少9.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是供给(),向右移动是供给()。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10.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a.供给供给量b.供给量供给11.均衡价格是某种商品的()相等时的
价格。a.供给价格与需求数量b.供给量与需求量1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与()之间的关系。a.需求量供给量b.价格()需求量13.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a.反b.同1
4.需求增加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a.上升、增加b.下降、减少15.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a.反b.同16.供给的减少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a.下降、增加b.上升、减少17.某种商
品价格上升表示该商品供给()需求。价格上升引起该商品需求(),供给(),最后实现供求相等。a.大于增加减少b.小于减少增加18.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a.制度b.价格机制(市场机制)19.市场经济的决策机制、
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分别是()。a.分散决策、价格、个人物质利益b.集中决策、个人物质利益、价格20.市场机制又称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a.条件b.方式与规律21.价格机制包括。a.决策
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b.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22.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条件,即()。a.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b
.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决定收入的分配2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变动。a.右上方()同方向b.右下方()反方向24.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价格。a.最高b.最低25.在实行价格上限时,政府解决供给不
足主要有()两种方法。a.农产品支持价格、最低工资b.配给制、排队26.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价格。a.最高b.最低27.价格下限一定()均衡价格,价格上限一定()均衡价格。a.
低于高于b.高于低于28.决定需求的因素主要是。a.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和预期b.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29.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分别成()方向变动。a.反同b.同反30.需求定理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
增加。a.需求量b.需求31.替代效应是指()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收入效应是指()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a.货币收入不变()实际收入不变b.实际收入不变()货币收入不变32.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a.减少
b.增加33.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a.减少b.增加二、单项选择题34.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a.在市场上能够购买的商品量b.实现最大满足量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c.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的商品量d.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35.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的价
格将来会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a.不变b.增加c.减少d.难以确定36.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a.供求平衡b.生产者的产品全卖了出去c.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d.由于供
给过剩,消费者已不愿意购买37.需求定理表明()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b.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38.需求定理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随着汽
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增加b.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减少c.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仍保持不变d.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3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40.通常一个人在一种商品价格低时的购买量比价格高时的购买量多,意味着他的需求曲线()a.向右下方倾斜b.是一条垂直线c.向右上方倾斜d.是一条水平线41.根据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
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42.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a.下降,减少b.上升,增加c.上升,减少d.上升,不变43.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a.下降,减少b.下降,增加c.上升,增加d.上升,不变44.某消费者只消费衣服和食物,衣服的价格上升从而变得相对贵了,这种相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叫做()a.溢出效应b.挤出效应c.收入效应d.替代效应45.缘于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
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化叫做()a.溢出效应b.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d.挤出效应46.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a.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b.购买能力c.购买欲望d.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47.光
盘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是()a.光盘价格上升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对光盘需求的影响b.光盘价格上升引起光盘供给的增加c.光盘需求的价格弹性d.光盘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需求的影响48.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消费较多的商品
是因为()a.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下降b.现在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多了c.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升d.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49.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升c.价格上升引起消
费者实际收入增加d.该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50.光盘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是()a.因光盘价格上升而带来的光盘消费的减少b.光盘需求的价格弹性c.光盘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消费的影响d.由于光盘价格上升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
少而带来的对光盘消费的影响51.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引起的消费者减少该种商品消费量的收入效应来源于()a.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变得昂贵了b.在货币收入不变时,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减少c.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变得便宜了d.在货币收入
不变时,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52.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是因为()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它商品变得便宜了c.这种商品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贵了d.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53.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之所
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是因为()a.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贵了b.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c.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d.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它商品变得便宜了54.如果商品价格上升,那么()a.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b.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将相互抵销,从而商品需求量保持不变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前者起主要作用,所以需求量增加55.如果商品价格下降,那么()a.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相反,前者起主要作用,所以需求量下降b.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将相互抵销,从而需求量保持不变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56.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
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a.需求量的变动b.偏好的改变c.收入的变动d.需求的变动57.当家庭年均收入为1万元时,能作为需求的是()a.价格为20元的半导体收音机b.价格为1万元的笔记本电脑c.价格为2000元左右的彩电
d.价格为20万元的一套经济适用房58.在图形上,某种商品随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表现为()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d.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59.下列那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
的变动()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上升c.该商品的价格下降d.技术水平的变动60.引起汉堡包需求增加的原因是()a.消费者收入减少了b.作为替代品的包子的价格下降了c.一场新的汉堡
包热d.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61.一个成功的商品广告()a.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b.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c.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影响d.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62.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需
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b.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c.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d.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63.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64.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减少b.
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增加c.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增加d.咖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65.黄油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人造黄油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人造黄油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黄油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d.黄油的需求量增加66.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67.替代品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曲
线向左移动68.需求曲线是用()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a.模型b.图形c.数字表格d.叙述69.燕京啤酒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a.替代燕京啤酒的其它啤酒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燕京啤酒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替代燕京啤酒
的其它啤酒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燕京啤酒需求曲线向右移动70.如果A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B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我们可以得知A和B是()a.互补品b.无法确定c.可能是替代品或互补品d.替代品71.如果A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B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我们可以得知A和B是()a.无
法确定b.可能是替代品或互补品c.互补品d.替代品72.互补品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73.互补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4.咖啡伴侣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咖啡伴侣的需求量增加b.咖啡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咖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咖啡伴侣的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75.在一般的情况下,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原位不动d.移动方向不定76.在一般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一般会导致()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c.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需求量沿着
需求曲线增加77.在一般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减少一般会导致()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b.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8.在一般的情况下,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嗜好增加时,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曲线()a.移动方向不定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d.原位
不动79.需求曲线是表示()a.需求量与货币之间关系的曲线b.需求量与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c.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d.需求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80.下列哪一项不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a.该商品的价格变化b.该商品的互补品价
格变化c.消费者收入变化d.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变化81.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鸡蛋的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a.鸡蛋的价格下降b.农民养的鸡更多了c.人们的收入增加d.医生告诉人们吃鸡蛋会增加胆固醇而引发高血压与心脏
病8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a.替代品价格上升b.消费者收入增加c.互补品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83.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a.替代品价格上升b.消费者收入增加c.互补品价格下降d.关于消费该商品会缩短预期寿命的新发现84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a.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b.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会购买的某种商品量c.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某种商品量d.要获得利润而需要出售的某种商品量85.供给曲线是表
示供给量与()a.价格之间的关系b.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c.需求之间的关系d.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86.供给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b.与横轴垂直的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87.供给定理说明()a.由于政府
采取措施鼓励某种商品的生产,使得该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c.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消费者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88.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表示当
一种商品价格时,它的供给量()a.下降,减少b.上升,不变c.上升,减少d.下降,增加89.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它的供给量()a.上升,减少b.下降,增加c.上升,不变d.上升,增加90
.需求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91.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引起沿着这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生产该商品的技术进步了b.该商品价格上升c.替代品价格下降d.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要素增加92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c.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d.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93.引起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是()a.该商品价格上升b.劳动者的工资增加了c.生
产该商品的技术进步了d.该商品价格下降了94.一种投入生产的要素的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供给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c.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减少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95.一种投入生产的要素的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a.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b.供给曲线向右移动c.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减少96.技术进步一般会导致()a.供给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减少c.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97.什么情况下市场供给量会增加()a.价格下降时b.价格下降会使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
或者供给曲线左移时c.价格上升会使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或者供给曲线右移时d.价格上升时98.当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为100单位时,达到均衡价格的价格是()a.该物品供给量为90单位b.该物品供给量为100单位c.该物品供给量为90~120单位d.该物品供给量为12
0单位99.在均衡价格下()a.供给量超过需求量b.实际交易小于均衡交易量c.需求量超过供给量d.供给量等于需求量100.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是均衡的,那么()a.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时会增加购买b.生产者在现行价格时会增加生产c.不存在过剩与短缺d.生产者与消费者不愿意
按现行价格进行交易10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b.增加c.不变d.难以确定102.当市场处于均衡时()a.总是存在供给不足b.既没有供给不足也没有供给过剩c.既有供给不足也有供给过剩d.总是存在供给过剩103.如果在现有价格
水平,供给量超过需求量()a.该种商品的价格趋于上升b.该种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c.需求量增加,供给量不变d.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不变104.如果在现有价格水平,需求量超过供给量()a.该种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b.需求量增加,供给量不变c.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不变d.该种商品的价格趋于上
升105.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a.消费者希望降低价格b.存在供给过剩c.生产者希望降低价格d.存在供给不足106.如果现行价格均衡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短缺,结果造成超额()a.低于,供给b.高于,需求c.高于,供给d.低于,需求107.
只有在何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小于需求?()a.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b.消除了稀缺性c.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d.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108.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那么()a.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需求曲线确定b.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c.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供给曲线
确定d.该商品在现行价格时的需求量小于供给量109.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那么()a.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需求曲线确定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c.生产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出售的商品量多于可以卖出
的商品量d.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110.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那么()a.该商品在现行价格时的需求量小于供给量b.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c.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d.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需
求曲线确定111.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a.需求量小于供给量b.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c.需求量大于供给量d.需求量与供给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112.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a.减少b.无法确定c.增加d.不变113.如果现行价
格均衡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过剩,结果造成超额:()a.低于,需求b.高于,供给c.高于,需求d.低于,供给114.何种情况下会存在供给大于需求()a.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b.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c.消除了稀
缺性d.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115.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那么()a.该商品在现行价格时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b.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c.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供给曲线确定d.按照现行
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需求曲线确定116.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那么()a.该商品在现行价格时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b.生产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出售的商品量多于可以卖出的商品量c.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d.现行价格低于均
衡价格117.在市场上,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那么()a.按照现行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供给曲线确定b.该商品在现行价格时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c.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d.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118.根据供求定理,需求的变动引起()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b.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119.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d.均衡
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120.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该种商品的一种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121.某种商品的供
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该种商品的一种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122.根据供求定理,供给的变动引起()a.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1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咖啡的价格急剧升高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a.不变b.减少c.增加d.没有影响124.在某种物品市场
上,出现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a.人们的收入增加b.替代品的价格下降c.生产该物品的技术进步了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125.农产品市场上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a.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工作b.更多的土地被用
于修建高速公路c.人们的收入增加d.开发出了高产的新品种126.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127.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128.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a.
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129.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那么()a.均衡数
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130.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征()a.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b.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c.生产者按主管部门指令生产d.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协调机制131.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a
.决定收入分配b.提供刺激c.以上都对d.传达信息132.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做不到的是()a.通过提价鼓励生产者多生产b.实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c.传递市场供求信息d.通过降价鼓励消费者多消费133.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上限()
a.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完全满足b.尽管现在供给短缺,但生产者正在迅速增加供给c.供给短缺,但生产者不愿意增加生产d.供求平衡三、判断题134.需求量是流量。(√)135.在任何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是反方向变动的。(×)136.在人们收入增加
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必然减少。(×)137.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38.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增加。(×)139.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增加。(×)140.消费者更重视学外语引起更多人购买随身听和复读机,这称为需求增加。(√)141.
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量减少。(×)142.苹果价格下降引起人们购买的桔子减少,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143.供给量是存量。(×)144.并不是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145.需求就是家
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商品量。(×)14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147.生产技术提高所引起的某种商品产量的增加称为供给量的增加。(×)148.保健品
价格上升引起企业更多地生产保健品,在图上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149.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公斤香蕉。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150.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151.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休闲类书籍的价格会上升,需求量会增加。(√)15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15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手机的技术提高时,手机价格会下降,产量会减少。(×)154
.市场经济的协调机制是价格。(√)155.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156.根据调查,年青人中有80%的人希望自己有一辆车,我国年青人有3亿人,因此,我国的汽车需求极大。(×)157.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158
.价格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159.世界上许多城市对房租进行限制,这种作法称为价格下限。(×)160.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161.某种产品的价格上限一定低于其均衡价格。(√)162.限制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163.某种
产品的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164.为了维持价格上限,政府就要对供给不足的部分实行配给制和排队。(√)165.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放开收购是规定了农产品的价格下限。(√)166.根据国外的估算,当家庭年收入与汽车价格之比为1.5:1时,汽车就会进入家庭。现在我国一辆中档小汽车
的价格约为12万元。我国家庭年收入在18万元以上的家庭为5%,按全国4亿家庭计算,共有2000万户。因此,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应为2000万辆。(×)167.当咖啡的价格上升时,茶叶的需求量就会增加。(√)168.当出租汽车更为方便和便宜时,私人所购买的汽车会减少。(√)169.世界石油
价格下降有助于增加汽车的需求。(√)170.当录像机的价格上升时,录像带的需求量就会减少。(√)171.当美国妇女流行穿无根鞋时,中国市场对这种鞋的需求也会增加。(√)四、计算题172.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40-P,供给函数为S=
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参考答案:均衡即D=S。P=40-P,P=20;均衡价格P=20;均衡数量D=S=P=20。五、问答题173.在下列情况下,VCD影碟机的市场需求或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1)电影院票价从10元下降为5元。(2)政府加大了对盗版
影碟的打击力度,盗版碟几乎没有了。(3)生产影碟机核心部件的工厂发生大火,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4)生产影碟机的技术发生了突破性进步。参考答案:(1)需求减少,因为到电影院看电影与看VCD是替代品,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
变动。(2)需求减少。因为盗版影碟与VCD是互补品,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3)需求量减少,因为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升,也会使需求量减少。(4)需求量增加,因为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174.汽车价格下降
、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都会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量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图形说明这三种因素引起的汽车购买量增加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汽车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增加表现为同一
条需求曲线上由a点移动到b点,见图1.(2)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即从D1移动到D2,见图2。175.价格下降和收入增加都可以使彩电的市场销售量增加。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引起的销售量
增加有什么不同?(要求作图说明)参考答案:(1)某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化可以有两种情况,即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者是不同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商品价格下降
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在图上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由a点移动到b点。)(3)收入增加起整个市场需求增加。在图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1移动到D2)。(见图2)176.作图分析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参考答案:(
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
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下图)(2)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
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177.现在许多企业都要成为“学习型企业”,这使市场上财经管理类图书走俏,分析这种变化对财
经管理类图书市场的影响。参考答案:(1)这种变化引起对这类图书的需求变化,但并不直接影响供给。因此引起需求曲线变动,而供给曲线不变。(2)这种变化引起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3)这种变化引起均衡价格(成交价)上
升,均衡数量(成交量)增加,这个市场繁荣。(4)作图。第三章弹性理论一、填空题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变动的比率。a.价格()需求量b.需求量价格2.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
属于需求()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a.缺乏富有b.富有缺乏3.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的线。a.与横轴平行(与横轴垂直)b.与横轴垂直(与纵轴平行)4.收入弹性是指()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
()变动的比率。a.需求量收入b.收入()需求量5.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a.税收分摊税收归宿b.税收归宿()税收分摊6.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a.生产者b.消费者7.如果某种商品需求
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a.生产者b.消费者8.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价格能增加总收益。a.降低b.提高9.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是指()与()的比值。a.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b.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10.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
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a.小于大于b.大于()小于11.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a.小()大b.大小12.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该商
品属于需求()弹性。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a.富有缺乏b.缺乏富有13.恩格尔系数是用于()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a.食物b.奢侈品和耐用品14.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是
需求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变动。a.反方向同方向b.同方向()反方向15.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关系。a.替代互补b.互补替代16.在需求的
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总收益。a.增加b.减少17.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商品。a.正常()低档b.低档()正常18.供给缺乏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供给富有弹性则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
比率。a.大于()小于b.小于大于19.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弹性的商品。a.富有b.缺乏20.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时间b.商品生产所采用的技术、设备21.供给弹性是指()变动对()变动的反应程度。a.供给量()需求量b.供给量()价格
22.收入负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成()变化。a.同方向b.反方向23.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有无限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的线。a.与横轴平行(与横轴垂直)b.与横轴垂直(与纵轴平行)二、单项选择题2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a.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b.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
反应程度c.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d.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5.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那么()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
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26.两种商品X和Y的交叉弹性系数为-2.8,说明这两种商品之间()a.存在替代关系b.可能存在替代关系,也可能存在互补关系c.存在互补关系d.没有关系27.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无弹性
,那么当该商品的一种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时()a.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28.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系数为2,当价格由2元上升为2.0
4元时会导致该种商品的供给量()a.增加4%b.减少4%c.增加2%d.减少2%29.假设一种商品的供给有无限弹性,如果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那么()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b.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c.均衡数量减少
,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30.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a.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供给量变动分百分比b.供给量的变动除以价格的变动c.价格的变动除以供给量的变动d.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31
.假设一种商品的供给无弹性,如果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a.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32.如果一种商品的
供给弹性系数为无穷大,其供给曲线()a.向右下方倾斜b.与横轴平行c.向右上方倾斜d.与横轴垂直33.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无弹性,那么当该商品的一种互补品的价格上升时()a.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
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34.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其供给量都不变,这说明该种商品的供给()a.无弹性b.富有弹性c.缺乏弹性d.有无限弹性反馈35.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化时,该种商品是()a.替代品b.正常商品c.劣等商品d.互补
品36.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0%,需求量变动20%,则它的弹性系数为()a.1/2b.10%c.2d.30%37.当某商品的价格不变时,该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的,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等于无穷小b.等于无穷大c.大于一而小于无穷大d.大于零而小于一38.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
小的是()a.小汽车b.时装c.化妆品d.食盐39.恩格尔系数是指()a.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b.用于衣服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c.用于住房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d.用于储蓄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40.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需
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c.收入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d.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41.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a.负值b.小于1c.正值d.大于142.下列哪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大()a.高档化
妆品b.大白菜c.面粉d.报纸杂志43.如果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那么()a.收入无弹性b.收入单位弹性c.收入富有弹性d.收入缺乏弹性44.一般地说,劣等商品的收入弹性()a.小于1b.大于1c.为正值d.为负值45.收入缺乏弹性是指(
)a.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b.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c.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46.假设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2,那么当收入变动10%时,需求量将变动()a.10%b
.2%c.20%d.5%47.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下降到4元,需求量增加了10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a.单位弹性b.缺乏弹性c.富有弹性d.无法确定48.计算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是()a.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除以价格变动的绝对值b.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c.需求量与价格之
比d.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49.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a.价格上升,总收益不变b.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c.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d.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50.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a.需求富有弹性b.单位需求
弹性c.需求无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51.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价格会导致总收益()()a.下降,减少b.下降,增加c.上升,增加d.上升,不变5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价格会导致总收益()a.下降,减少b.
上升,不变c.下降,增加d.上升,减少5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价格下降时总收益将()a.保持不变b.增加c.无法确定d.减少54.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减少,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弹性等于1d.收入缺乏弹性55.某种商品
的需求弹性小于1时()a.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b.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c.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d.价格下降,总收益不变56.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a.需求富有
弹性b.收入缺乏弹性c.需求缺乏弹性d.价格弹性大于157.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a.加大销售量b.保持价格不变c.适当降低价格d.适
当提高价格58.如果(),那么一个企业希望增加收入时就应该降低其商品的价格。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无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59.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不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等于零b.等于无穷大c.大于一而小于无穷大d.大于零而小于一60.假设一
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61.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
种商品的()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收入缺乏弹性d.价格弹性大于162.对奢侈品征税时,税收()a.主要由生产者承担b.主要由消费者承担c.全部由生产者承担d.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平均分摊63.假定某商品的价
格从7元下降到5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a.将会减少b.保持不变c.将会增加d.无法确定64.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5%,需求量因此变动2%,那么()a.该商品价格上升
时总收益会增加b.无论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均会增加c.该商品价格上升时总收益会减少d.该商品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增加65.对香烟征税时,税收()a.主要由消费者承担b.全部由生产者承担c.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平均分摊d.主要由生产者承担66.
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如果对该商品征税,那么税收()a.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平均分摊b.主要由生产者承担c.主要由消费者承担d.全部由生产者承担67.某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如果对该商品征税,那么税收()a
.全部由生产者承担b.主要由消费者承担c.主要由生产者承担d.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平均分摊68.如果(),那么一个企业希望增加收入时就应该提高其商品的价格。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有无限弹性c.需求无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69.若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横轴垂直,则该
商品()a.需求无限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单位需求弹性d.需求无弹性7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5%,需求量因此变动5%,那么该商品的需求()a.单位弹性b.缺乏弹性c.无弹性d.富有弹性71.若某商
品的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大于该商品价格上升百分比时,则需求价格弹性()a.等于一b.等于零c.大于一d.小于一7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a.为0b.等于1c.大于1d.大于0小于173.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
化5%,需求量因此变动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74.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5%,需求量因此变动2%,那么该商品的需求()a.富有弹性b.无弹
性c.缺乏弹性d.有无限弹性75.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从5元上升至5.50元,需求量从200下降至190,因此该种商品的需求()a.富有弹性b.有无限弹性c.单位弹性d.缺乏弹性76.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其弹性
系数()a.为零b.小于1c.等于1d.大于177.如果(),我们就说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b.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c.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d.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78.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商品价格上升5%将
使()a.需求量的增加超过5%b.需求量的减少小于5%c.需求量的减少超过5%d.需求量的增加小于5%79.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有无限弹性,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则会引起()a.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
.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80.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富有弹性,其弹性系数()a.为零b.大于1c.等于1d.小于181.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有关,一般来说()a.在长期与短期中一样b.短期高于长期c
.长期低于短期d.长期高于短期82.如果(),我们就说一种商品的供给缺乏弹性。a.供给的变动大于价格的变动b.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c.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d.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83.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5%,
需求量因此变动10%,那么()a.该商品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减少b.无论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均会增加c.该商品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增加d.该商品价格上升时总收益增加84.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由5元上升为5.5元,使得供给量由200单位增加到240单位。那么,该种商品的供给()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有无限弹性85.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缺乏弹性,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会使()a.供给量的增加小于10%b.供给量的减少超过10%c.供给量的减少低于10%d.供给量的增加大于10%86.厂房与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在短期内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则是可变的。
因此其供给在长期中()a.缺乏弹性b.有无限弹性c.无弹性d.富有弹性87.影响一种商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所需要的资源状况b.商品生产所采用的技术c.时间因素d.商品生产所采用的设备状况88.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a.为零b.大于1c.等于1d.
小于189.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5%,结果使得供给量变动了10%,这说明该种商品的()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缺乏弹性c.供给有无限弹性d.供给无弹性90.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价格由1元上升到1.02元会导致需求量()a.减少2%b
.增加4%c.增加2%d.减少4%三、判断正误题9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92.如果对食盐的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只占一个极小的比例,那么对食盐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93.同一条线形需求
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94.恩格尔系数是耐用品支出与食物支出之比。(×)95.需求的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96.当某种产品的价格上升8%,而需求量减少7%时,该产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97.各种药品(包括营养补品)的需求弹性都是相同的。
(×)98.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99.A物品价格上升10%引起B物品的需求量增加6%,那么A与B两种物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0.6。(√)100.卖者提高价格可能会增加总收益。(√)101.A物品价格上升10%引起B物
品的需求量增加6%,那么A与B两种物品之间必定是互补关系。(×)102.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103.汉堡包与热狗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104.一般情况下,供给在长期比短期更富有弹性。(√)1
05.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农民的总收益将增加。(√)1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能增加总收益。(×)107.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降5%引起供给量减少12%,那么该产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108.如果大白菜的收入弹性为正值,那么它就是低档商品。(×)109.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四、计算题110.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8%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参考答案:已知Ed=1.5,ΔP/P=8%,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E
d=(∆Q/Q)/(∆P/P)需求量会增加:∆Q/Q=Ed·∆P/P=1.5×8%=12%111.出租车与私人汽车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如果出租车服务价格上升20%,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如何变化?参考答案:已知:𝐸𝐶𝑋=0.2,∆𝑃𝑌𝑃𝑌
=20%。根据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𝐸𝐶𝑋=∆𝑄𝑌𝑄𝑌/∆𝑃𝑌𝑃𝑌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0.2=∆𝑄𝑌𝑄𝑌/20%,∆𝑄𝑌𝑄𝑌=4%,即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4%。112.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
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参考答案:(1)已知𝑃1=10,𝑃2=6,𝑄1=20,𝑄2=40,求𝐸𝑑。根据中点法公式:𝐸𝑑=∆𝑄/(𝑄1+𝑄2)/2∆𝑃/(𝑃1+𝑃2)/2=𝑄2−𝑄1/(𝑄1+
𝑄2)/2𝑃2−𝑃1/(𝑃1+𝑃2)/2。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𝐸𝑑=40−20/(20+40)/26−10/(10+6)/2=20/30−4/8=0.67−0.5−1.34(2)该
商品需求富有弹性。113.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25%,则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参考答案:(1)已知𝐸𝑑=2,∆𝑃𝑃=25%,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𝐸𝑑=∆𝑄/𝑄∆
𝑃/𝑃需求量会增加:∆𝑄𝑄=𝐸𝑑·∆𝑃𝑃=2×25%=50%即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000+2000×50%=3000(瓶)(2)降价前的总收益𝑇𝑅1=2×2000=4000元降价后的总收益𝑇𝑅2=2(1−25%
)×3000=4500元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4500-4000=500元。114.假定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每升3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参考答案:已知𝐸𝑑=0
.15,𝑃=3,∆𝑄𝑄=10%,求∆P。根据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𝐸𝑑=∆𝑄𝑄/∆𝑌𝑌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0.15=10%∆𝑃/3∆P=2(元),即汽油价格上涨2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115.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
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已知∆𝑃𝑌𝑃𝑌=10%,∆𝑄𝑋𝑄𝑋=15%,求𝐸𝐶𝑋根据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𝐸𝐶𝑋=∆𝑄𝑋𝑄𝑋/∆𝑃𝑌𝑃𝑌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
有:𝐸𝐶𝑋=15%/10%=1.5(2)由于交叉弹性未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116.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了25%,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是多少?参考答案:已知∆𝑃𝑃=10%,∆𝑄𝑄=25%,求𝐸𝑆。根据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𝐸
𝑆=∆𝑄𝑄/∆𝑃𝑃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𝐸𝑆=25%/10%=2.5117.20世纪70年代汽油价格上升了200%,豪华汽车(耗油大)的需求量减少了50%,这两者之间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已知:∆𝑄𝑋𝑄𝑋=−5
0%;∆𝑃𝑌𝑃𝑌=200%,求𝐸𝐶𝑋。(1)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𝐸𝐶𝑋=∆𝑄𝑋𝑄𝑋∆𝑃𝑌𝑃𝑌=−50%200%=−0.25(2)由于交叉弹性未负值,故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118.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
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参考答案:(1)已知∆𝑌𝑌=20%,∆𝑄𝑄=30%,求𝐸𝑚。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𝐸𝑚=∆𝑄𝑄/∆𝑌𝑌。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𝐸�
�=30%/20%=1.5(2)从其收入弹性正直来看,该商品是正常商品;由于其收入弹性大于一,故该商品为奢侈品。五、问答题119.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1)“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
的增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2)“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丰收了,价格下降,农民收人减少。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
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在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的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120.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解释“薄利多销”的原因。参考答案:(1)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
格的乘积。(2)“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3)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4)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
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121.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宜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参考答案:(1)餐饮业
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
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填空题1.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a.偏好b.欲望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a.边际的原因b.生理或心理的原因3.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第一、
()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a.消费者的嗜好b.欲望4.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a.Px·Qy+Py·Qx=M()MUy/Px=MUx/Py=MUmb.Px·Qx+Py·Qy=M()MU
x/Px=MUy/Py=MUm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a.收入b.效用6.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a.右下方b.右上方7.在
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a.越大越小b.越小越大8.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这是由()递减决定的。a.边际替代率b.边际效用
9.消费可能线的假设条件是()。a.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b.消费者的总效用既定10.消费可能线的限制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a.M=Px·Qx+PY·QYb.MUx/Px=MUy/Py=MUm11.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
少,则消费可能线向()平行移动。a.右上方()左下方b.左下方右上方12.假设有三种不同的物品组合,如果消费者对B的偏好大于C,同时对A的偏好大于B,那么就可以推出对A的偏好也大于C,这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性。a.完备b.传递13.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
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a.消费者均衡b.生产者均衡1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a.消费者剩余b.价格差15.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在于()递减。a.边际效用b
.边际替代率16.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17.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a.利率b.工资18.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a.未来收益率b.利率19.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
所得到的()。a.欲望b.满足程度20.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a.计量并加总求和b.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2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
出满足程度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a.高低与顺序b.总和2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a.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b.无差异曲线边际效用2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每增加一单位所
增加的满足程度(效用)。a.消费量b.价格24.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a.增加的达到最大减少b.减少为零增加25.当边际效用为()时,总效用是增加
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时,总效用减少。a.负数正数b.正数负数二、单项选择题26.欲望是()a.一种求得满足的愿望b.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c.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d.
一种缺乏的感觉27.总效用达到最大时()a.边际效用为负b.边际效用达到最大c.边际效用为零d.边际效用为正28.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a.降至最小b.等于1c.等于0d.达到最大29.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递减d.递增30.消费者均衡是研
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a.偏好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欲望最大化d.效用最大化31.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a.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b.消费者的嗜好和收入既定c.消费者的嗜好、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d.消费者的嗜好和商品价格既定32.消费者
均衡的条件是()a.b.c.d.33.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a.60b.75c.15
0d.4534.带来相同水平效用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集中在消费者的()曲线上。a.生产可能性b.需求c.预算d.无差异3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b.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
品组合比例也不同d.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36.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是()a.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b.与纵轴平行的一条线c.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d.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37.人类的最基本欲望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和尊重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人的基本生理需要()38.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是因为()a.边际替代率递增b.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c.边际替代率为负值d.边际替代率递减39.当一个人选择一条特定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一个
点时,这个选择是基于()a.个人偏好b.个人收入c.边际效用d.总效用40.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a.消费可能线b.无差异曲线c.企业预算线d.等产量线41.某位消费者把他的所有收入都花在可乐和薯条上。每杯可乐2元,每袋薯条
5元,该消费者的收入是20元,以下哪个可乐和薯条的组合在该消费者的消费可能线上?()a.4杯可乐和3袋薯条b.6杯可乐和2袋薯条c.5杯可乐和2袋薯条d.7杯可乐和1袋薯条42.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a.向左下方
非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平行移动d.不发生变动43.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则消费可能线()a.不发生变动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d.向左下方非平行移动44.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在()实现了均衡。a.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
何一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4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a.消费过剩的商品b.实际所得c.消费剩余的部分d.主观感觉46.消
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所以成反方向变动,根源在于()a.边际成本递减规律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7.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别导致劳动供给()a.减少增加b.增加减少c.增加增加()d.减少减少48.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
()a.偏好b.欲望c.边际效用d.效用49.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当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也增加时()a.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起相同的作用50.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
当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减少时()a.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起相同的作用d.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51.基数效用是指()a.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b.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c.
效用不可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d.效用是可以比较的5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a.等产量线分析法b.成本收益分析法c.边际效用分析法d.无差异曲线分析法53.序数效用是指()a.效用是不可以比较的b.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用序数来
表示c.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d.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表示54.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a.等产量线分析法b.边际效用分析法c.成本收益分析法d.无差异曲线分析法55.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两件衬衫。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a.3
5b.15c.55d.27.556.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两件衬衫,用45元买头三件衬衫。第三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a.100b.10c.45d.33.3三、判断题57.自我实
现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58.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59.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一定是不断增加的,边际效用总是正的.(×)60.消费者要获得最大的效用,就应该把某种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
。(×)61.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6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63.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
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6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越小。(×)65.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66.在同一条消费可能线上,消费者的支出是不同的。(×)67.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无差异曲线向
右上方平行移动。(√)68.偏好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物品的价格。(×)69.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70.消费者均衡之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也可以是它们的切
点。(×)71.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72.消费者剩余是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73.消费者剩余的产生在于边际效用递减。(√)74.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75.工资的增加
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76.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77.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78.效用就是使用价值。(×)79.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80.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8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82.消费者消费的一种物品越多,其满足程度越大。(×)四、计算题83.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
义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部分:某物品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110102153342051参考答案:某物品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11010215531834202521184.参考答案:已知M=120,PX=20元,PY=10元,消费者在购买X与Y商品时的组合方式,以及从X、Y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如下:组合方式
MUX/PX与MUY/PY总效用QX=6QY=01/20≠0/1050QX=5QY=22/20≠8/1018=49=67QX=4QY=45/20≠7/1032.5=47=79.5QX=3QY=612/20=6/1045+42=87QX=2QY=814/20≠5/1055.5+
30=85.5QX=1QY=1016/20≠4/1064+16=80QX=0QY=120/20≠3/1070.5从上表可看出,购买3单位X商品与6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五、问答题85.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参考答案: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均衡的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
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86.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参考答案:序数效
用论者在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是以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偏好既定以及理性消费者假设为前提条件的。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与商品的组合才能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
下效用最大,其他的点不是无法实现就是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第五章生产理论一、填空题1.技术效率是()的关系。a.成本与收益b.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2.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a.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
才能b.劳动、资本3.生产函数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a.产量b.最大产量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产
量递增、()三个阶段。a.边际产量递减与产量绝对减少b.产量递减与产量不变5.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技术水平提高b.技术水平不变6.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a.增加一单位b.减少一单位7.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
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规律。a.边际产量递减b.边际效用递减8.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曲线的最高点。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9.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a.最高点b.最低点10.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a.大于小于b.小于大于11.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达到最大。a.平均产量b.总产量12.经济效率是()的关系。a.成本与收益b.投入的
生产要素与产量1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达到最大。a.平均产量b.总产量14.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a.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b.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增15.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
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增加。a.利润b.产量16.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a.扩大b.不变17.如果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被称为()。a.内在经济b.内在不经济18.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是:第一,();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的增加。a.企业规模过大b.管理效率的降低19.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达到最大。a.收益递增b.收益递减20.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市场条件。a.产品的价格
b.本行业的技术特点21.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a.效用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22.研究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时采用的是边际分析法和()分析法。a.等产量b.无差异曲线23.在合伙制企业中()。
a.每一位合伙者都要对企业承担全部责任b.每一位合伙制的责任是有限的24.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1)PK·QK+PL·QL=M;(2)()()。a.MPK/PK=MPL/PL=MPmb.25.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
来的一条曲线。a.相等产量b.相同效用26.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a.右上方b.右下方2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a.越低、越高b.越高、越低28.等产量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是由()递减决定的
。a.边际技术替代率b.边际替代率29.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a.生产者的成本、生产要素价格b.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30.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平行移动;货币成
本减少,则等成本线向()平行移动。a.左下方()右上方b.右上方()左下方31.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a.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b.消费者均衡32.根据等产
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这时就是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a.交点b.切点33.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
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线。a.扩张b.价格消费曲线34.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a.股份制公司b.合伙制35.扩张线的含义是,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从而使生
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a.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b.消费者均衡36.经济学家把不是由于资源配置所引起效率损失称为()。a.委托-代理关系b.X非效率37.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a.委托—代理关系b.机会主义
行为38.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关于()、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a.企业组织形式b.委托—代理关系39.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的时期。a.所有生产要素投入b.产
量40.生产是对()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a.资本和技术b.各种生产要素二、单项选择题41.经济效率是指()a.成本与收益的关系b.投入的生产要素与成本的关系c.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d.各种生产要素
之间的配合比例42.一个企业使用5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生产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a.36b.3c.30d.30043.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
素增加时()a.总产量先增后减b.总产量会一直增加c.总产量先减后增d.总产量会一直减少44.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a.边际产量为正()b.边际产量为负c.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d.边际产量为零45.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a.平均产量最低b.平均产量达到最大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d.
边际产量为零46.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a.递增b.递减c.不变d.先增后减47.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a.先增加后减少b.递增c.递减d.不变4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b.横轴相交c.纵轴相交d
.总产量线相交4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b.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c.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50.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时()a.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b.产量将保持不变c.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51.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减,这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a.产量将保持不变b.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c.产量增加的比率等
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52.技术效率是指()a.利润率的高低b.成本与收益的关系c.产量与收益的关系d.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53.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
不变,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a.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b.产量将保持不变c.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54.内在经济是指()a.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b.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c.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d.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55.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叫做()a.内在经济b.
内在不经济c.规模经济d.适度规模56.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哪一种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a.b.c.d.57.等产量曲线()a.是一条水平线b.是一条垂直线c.向右下方倾斜d.向右上方倾斜58.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表明()a.产量增加b.产量不变c.技术水平提高d.成本增加59.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表明()a.货币成本减少b.货币成本增加c.产量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的比例提高了60.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a.离原点最
远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b.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c.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d.离原点最近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61.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a.多人业主制b.合伙制c.单人业主制d.股份制公司62.在合伙制企业中
()a.每一位合伙制的责任是有限的b.责权利清楚c.产权明确d.每一位合伙者都要对企业承担全部责任63.股份制公司的一个缺点是()a.公司股份可以转手,股东可以换b.双重纳税c.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每个股东仅对自己的股份负责d.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64.在一定的技术水
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c.生产扩张线d.等产量线65.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同比例变动b.生产技术发生重大变化c.生产技术没有发生
重大变化d.生产要素价格不变66.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a.各种生产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对产量的影响b.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对产量的影响c.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几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d.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
变动对产量的影响67.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a.平均成本b.边际产量c.总产量d.平均产量()三、判断题68.技术效率就是指成本与收益的关系。(×)69.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分。(√)70.生
产要素就是指劳动和资本。(×)71.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则产量越高。(×)72.在农业中并不是越密植越好,越施肥多越好。(√)73.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
)74.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75.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在减少。(×)76.当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77.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78
.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决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目标。(√)79.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合伙制。(×)80.规模经济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81.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造成的。(×)82.边际产量递减是规模收益递减所造成的。(×
)8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内在不经济。(√)84.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都是越大越好。(×)85.在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其代表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
下部所代表的产量。(×)86.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也能相交。(×)87.在同一平面图上,只能有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88.利用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都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89.利用两条等产量线的
交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可以生产出数量不同的产品。(×)90.股份制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91.等产量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线。(×)92.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随着生产者的货币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93.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之点
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交点。(×)94.现代公司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95.提高公司效率的关键是解决机会主义行为问题。(√)96.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97.分析技术效率时所说的短期是指1年以内,长
期是指1年以上。(×)98.在短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均不能调整。(×)99.在短期内,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可变投入。(×)四、问答题100.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参考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
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
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101.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参考答案:(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零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102.作图说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参考答案:(1)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的
关系:边际产量(MP)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平均产量(AP)递增;相交后,MP<AP,平均产量(AP)递减;相交时,MP=AP,平均产量(AP)最大。103.根据总产量、平均产
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用图形说明如何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参考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加而后减少。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
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2)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图分为三个区域。Ⅰ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Ⅱ区域是
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仍在增加。Ⅲ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这时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3)劳动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A-B)为宜。但在Ⅱ区
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企业以
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第六章成本与收益一、填空题1.成本等于()乘以数量,收益等于()乘以数量。a.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价格b.产品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2.短期总成本等于()。a.平均成本加机会成本b.固定成
本加可变成本3.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a.固定成本可变成本b.可变成本固定成本4.短期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的工资。a.管理人员b.生产工人5.在短期,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成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属于()成本。a.可变固定b.固定
可变6.短期平均成本分为()。a.短期总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7.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成本总量。a.产量(产品)b.收益8.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a.可变成本b.固定成本9.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相交于()曲线的最低点。a.短期边际成本b.短期平均成本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这个相交点被称为()点。a.最高点停止营业b.最低点收支相抵11.在边际成本
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在相交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a.小于大于b.大于小于12.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称之为()。a.成本b.会计成本1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a.
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点b.短期边际成本收支相抵点14.在停止营业点上,价格只能弥补(),这时所损失的是()。a.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1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曲线包在其中,因此又称为包络曲线或计划曲线。a.边际成本b.短期平
均成本16.一般可以根据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情况把不同的行业分为三种情况:()。a.规模不变、规模递增、规模递减b.成本不变、成本递增、成本递减17.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这种行业中各企业的()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a.短期平均b.长期平均18.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
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行业被称为()的行业。a.成本递减b.成本递增19.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行业被称为()的行业。a.成本递减b.成本递增20.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于()曲线的最低点。a.长期边际成本b.长期平均成本2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点。a.最高b.最低22.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长期平均成本。a.
小于大于b.大于小于23.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a.各种实际支出b.总收益24.收益可分为()。a.平均收益、边际收益b.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25.收益中既包括了(),又包括了()。a.成本利润
b.会计利润经济利润26.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27.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a.各种可能性b.最好用途28
.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没有反映在会计帐目上,因此被称为()成本。a.显形b.隐性29.总收益减去()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再减去()就是经济利润。a.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b.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30.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a.经济成本b
.经济利润31.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利润()经济利润。a.大于b.小于32.短期成本分为()()。a.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b.短期固定成本、短期可变成本二、单项选择题33.机会成本是指()a.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b.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
费用或损失c.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d.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34.某企业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房和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a.200b.10
0c.300d.50035.企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是()a.边际成本b.可变成本c.平均不变成本加平均可变成本d.平均成本36.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
知边际成本为()a.85元b.195元c.5元d.10元37.某企业生产1000单位产量时用110元,生产1100单位产量时用133元,在这个范围内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a.0.11元b.0.12元c.0.23元d.0.14元()38.在
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a.不变b.先减后增c.减少d.增加39.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先增加后减少b.一直趋于减少c.一直趋于增加d.先减少后增加()40.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a.递减()b.先减后增()c.递增d.先增后减41.
在短期,典型的平均成本曲线是()a.水平线b.U形曲线c.向下倾斜d.向上倾斜4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因为()a.规模经济b.内在经济c.边际产量递减规律d.边际效用递减4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
一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44.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a.显形成本b.可变成本c.隐形成本d.固定成本4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边际成本上升时,平均成本一定上升b.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c.平均成本下降时,边际成本一定下降d.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46.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如果边际成本上升,
平均成本一定上升b.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c.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d.在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47.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下方时()a.平均成本是递增
的b.平均成本是不变的c.平均成本是递减的()d.平均成本先递减后递增48.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a.边际成本保持不变b.平均成本是递减的c.边际成本是递减的d.平均成本是递增的49.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
后()a.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c.边际成本小于零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50.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a.先减后增b.增加c.减
少d.不变51.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a.一直趋于增加b.先减后增()c.一直趋于减少d.先增后减52.与短期相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特征是()a.比较陡峭b.先平坦后陡峭c.比较平坦d.先陡峭后平坦53.长期平均成本
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a.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d.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54.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全部收入叫做()a.边际收益b.利润c.收益d.超额利润55.在正常情况下,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a.前者
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b.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小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大d.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56.收益是指()a.利润()b.成本加利润c.成本d.成本减利润57.企业每增
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叫做()a.总收益b.经济利润c.平均成本d.经济利润58.边际收益是()a.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的产品获得的收益b.收益超过成本的部分c.企业通过卖出其产品所获得的收益d
.总收益除以总产量5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d.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60.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a.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b
.1年内c.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d.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6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a.1年以上b.10年以上c.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d.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62.
固定成本是指()a.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需要的费用b.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c.企业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d.平均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费用63.即使企业不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是()a
.边际成本b.可变成本c.固定成本d.平均成本64.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a.生产工人的工资b.管理人员的工资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d.正常利润65.当产量为3(单位),固定成本为120元,可变成本为90元时,平均成本为()a.30元b.70元c.40元d.10元三、判断题66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付出的费用或损失。(×)67.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68.在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69.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短期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70.停止营业点就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7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收支相抵点。(√)72.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7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
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曲线。(√)7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75.成本递增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76.收益就是利润,因此收益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77.机会成
本是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能性。(×)78.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79.利润最大化就是实现无限的利润。(×)80.机会成本也称为隐形成本。(√)81.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是没有成本的。(×)82
.在任何投资决策中都要考虑机会成本。(×)8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是一回事,只是名称不同而已。(×)84.一般来说,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85.在短期,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生产工人的工资都是固定成本。(×
)86.在短期,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四、计算题87.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2万元。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
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40万元,工人工资为5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万元,厂房租金5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请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参考答案:(1)会计成本为:40万元+5万元+5万元+5万元=55万
元。(2)机会成本为:2万元+2万元+2.5(50万元×5%)万元=6.5万元。88.根据短期总成本、短期固定成本、短期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固定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下表中已给出的数字进行计算,并填写所有的空格。产量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0120011201542120633120210412011651202656120180712035081203049120540参考答案:(1)根据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可以计算出总成本与可变成本;(2)短期总成本的
增加量除以产量的增加量就是边际成本;(3)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可以计算出平均固定成本;(4)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可以计算出平均可变成本;(5)总成本除以产量可以计算平均成本,或者用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相加也可以计算出平均成本
。产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012001201120341543412034154212063183296031.591.531209021027603070412011623626302959512014526529242
95361201803003520305071202303505017.1432.8650812030442474153853912042054011613.3346.676089.计算并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
收益边际收益11028364554参考答案: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1101010—28168636186245205254204090.下面是某企业的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情况:边际成本(元)产量边际收益(元)22
1044866688410102这个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为什么?参考答案:(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MR=MC),根据题意,当产量为6单位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在产量小于6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还有潜在
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产量大于6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只有生产6单位产量时,边际收益
与边际成本相等,企业就不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五、问答题91.用图形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参考答案:如下图所示,MC表示边际成本,ATC表示平均总成本,AVC
表示平均可变成本,AFC为平均不变成本。图中A点为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交点,此点表示当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上升;图中B点为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的交点,此点表示当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上升。9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
什么?参考答案: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
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
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一、填空题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程度。a.垄断与竞争b.竞争2.产品差别是指()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a.同一种b.不同3.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
品差别,可以把市场分为()、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四种类型。a.不完全竞争b.完全竞争4.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差别,而垄断产品()差
别。a.有无b.无()有5.形成寡头市场的关键是()。a.规模经济b.进入限制6.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a.进入限制b.规模经济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对个别企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a.由既定价格出发的平
行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既定价格出发的平行线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边际收益。a.小于b.大于9.对个别企业来说,只有在()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与价格才
相等。a.垄断b.完全竞争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MCMR=MC=AR=ACb.MR=MC=AR=AC()MR=MC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中企业无法实
现(),只要获得()就是实现了利润最大化。a.正常利润超额利润b.超额利润()正常利润1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有: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a.产品差别b.竞争目标与手段13.垄断市场上的企业数量是()。a.一家b.几家1
4.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a.接受者(追随者)()决定者b.决定者()接受者(追随者)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
条(),而在垄断市场上,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16.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调整生产要素,可能出现供大于求、供小于求或供求相等的情况。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会有();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会有();在供求相等时,会有()。a.正常利润亏损超额利润b.亏损()超额利润()正常利润17.在垄断市场的长期中,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来实现利润最大化。a.产量与价格b.价格
18.垄断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MCMR=LMC=SMCb.MR=LMC=SMCMR=MC19.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相同的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称为()。a.歧视定价b.单一定价20.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
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称为()。a.单一定价b.歧视定价21.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a.富有()缺乏b.缺乏富有22.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
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a.低()高b.高低23.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来表示。a.市场占有额b.四家集中率24.一般根据()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完全
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a.价格差别的程度b.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25.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会引起生产资源的浪费。其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高,而()低。a.产量平均成本与价格b.平均成本与价格()产量26.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会引起()减少,这种减少
就是社会福利的损失。a.消费者剩余b.生产者剩余27.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MCMR=MC、AR=ACb.AR=AC()MR=MC28.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竞争
。a.品牌b.产品差别29.在产品差别中,()是一种重要的产品差别,它既有实际差别,又有消费者对它的认知。a.产品差别b.品牌30.寡头市场的特征是()。a.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b.规模经济的存在31.寡头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是()。a.价格领先制(价格领袖制)、成本加成法和勾结定价b.单一定
价和歧视定价32.成本加成法就是在估算的()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百分率的利润。a.成本b.平均成本33.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来研究寡头行为。a.博弈论b.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34.一般用()、()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a.进入限制与
产品差别b.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或HHI35.假设某一市场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在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和100亿元,则该市场上的四家集中率为(
)。a.40%b.60%36.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计算某一市场上()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这一指数越大,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a.50b.437.行业的进入限制来自()()。
a.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b.自然原因与立法原因38.引起行业进入限制的自然原因指()()。a.特许经营、许可证制度、专利制b.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39.引起行业进入限制的立法限制主要采取的形式是()。a.特许经营、许可证制度、专利制b.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二、单项选择题40.一
个企业的市场占有额越高,表明()a.该行业的竞争性越强b.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低c.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d.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4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a.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b.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c.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d.它的产量只占
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4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c.以上都可能d.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43.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市场是()a.寡头
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完全竞争市场d.垄断市场4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a.以上都可能b.价格小于边际收益c.价格等于边际收益d.价格大于边际收益()4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b.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c.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d.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4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超额利润存在的条件是市场价格高于企业的()a.平均可变成本b.平均固定成本c.平均成本d.固定成
本47.假如某企业的收益只能弥补他付出的可变成本,这表明该企业()a.继续生产b.如果停止生产则无亏损c.退出生产d.如果继续生产亏损一定更大48.假如某企业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它应该()a.减少
产量b.提高价格c.增加产量d.停止生产4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内企业继续生产的条件是()a.AC=ARb.AVC>AR或AVC=ARc.AVC<AR或AVC=ARd.MC=MR50.完全竞争市场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以()为原则来决定产
量。a.总收益等于边际收益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51.四家集中率是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哪一方面所占地比例()a.成本b.利润c.销售额d.资本量52.完全竞争市场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以(
)为原则来决定产量。a.平均收益等于价格b.价格大于边际成本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价格小于边际成本5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企业面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局面()a.如果企业增加产量便会增加利润b.如果企业减少产量便
会增加利润c.如果企业增加产量便会减少利润d.企业一定存在着亏损5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企业面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局面()a.如果企业增加产量便会增加利润b.如果企业减少产量便会减少利润c.企业不能通过改变产量而增加利润d.如果企业减少产量便会增加利润55.完全竞争市场上
,一个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停止营业点之上的()a.总成本曲线b.可变成本曲线c.平均成本曲线d.边际成本曲线5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MC,AR=ACb.MR=MC=AR=ACc.AR=ACd.MR=MC57.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生产没有替代
品的产品,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a.寡头b.完全竞争c.垄断竞争d.垄断58.在垄断市场上,企业数量是()a.二家b.三家c.几家d.一家59.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与横轴垂直的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平
行的线60.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是()a.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b.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d.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61.在垄断市场上,价格()a.可由企业任意决定b
.由消费者决定c.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d.价格一旦确定就不能变动62.下列哪一项是造成进入限制的自然原因()a.专利b.许可证制度c.资源控制d.特许经营63.在垄断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SMCb.MR=MC,AR=ACc.MR=LMCd.MR=LMC=SMC(
)64.在实行单一定价时,垄断企业对需求()的产品采用高价少销的办法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a.单位弹性b.有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65.在实行单一定价时,垄断企业对需求()的产品采用低价多销的办法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a.单位弹性b.缺乏弹性c.有无限弹性d.富有弹性66.垄断企业采取歧
视定价时()a.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b.对不同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c.对不同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d.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67.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
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a.寡头b.垄断竞争c.完全竞争d.垄断68.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b.企业数量很少()c.存在产品差别d.进出该行业容易69.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a.该行业有很多企业,所有企业销售的产品相同b.该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c.该行业有许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d.该行业有少数几个企业,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大到要考虑它的竞争对手的行为70.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a.
与完全竞争和垄断都不相同()b.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c.与垄断市场相同d.与寡头市场相同71.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MR=ACb.MR=MCc.AR=ACd.MR=MC,AR=AC72.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a.垄断竞争市场b.垄断市
场c.寡头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73.产品差别是指()a.小轿车与面包车的差别b.索尼牌彩电与海尔牌彩电的差别c.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的差别d.彩电与影碟机的差别74.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a.垄断b
.寡头c.垄断竞争d.完全竞争75.在寡头市场上()a.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b.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大到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c.只有一个企业d.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76.企业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a.寡头市场b.
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77.拐折的需求曲线假定,当一家寡头的价格变动时,它的竞争对手()a.只响应提价,不响应降价b.只响应降价,不响应提价c.提价和降价都响应d.提价和降价都不响应78.拐折的需求曲线说明了()a.只要有一家寡头提价,其他寡
头就紧随其后b.各寡头不管对手如何变动价格,自己均保持现价不变c.寡头市场上价格具有刚性的原因d.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决定79.在寡头市场上,价格领袖制是指()a.成本最低的寡头决定所有寡头的价格b.由一家寡头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寡头紧随其后c.所有寡头都按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出售产品d.所有寡头勾结起
来,制定行业的最高价格80.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的优势战略是()a.双方都不交代b.双方沟通c.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d.双方都交代81.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寡头行为的结果说明了()a.每个寡头为了避免最差的结果,将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b.每个寡头在作出决策时,都不考虑其竞
争对手的反应c.每个寡头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d.一家寡头作出的决策对其他寡头没有影响82.下列哪一项不是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a.行业的进入限制b.利润的高低c.产品差别d.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83.每个企业都可以充分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的市场是()a.垄断市场b.寡头市
场c.完全竞争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84.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不能控制()a.价格b.产量c.成本d.生产技术8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与价格轴垂直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与价格轴平行的线
86.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面对着水平的需求曲线是因为()a.它可以凭借自己的产品特色在消费者中处于垄断地位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c.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d.它的产量只占行业全部产量一个很小的份额三、判断正误题87.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则垄断程度就越高。(√)88.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有完全竞争。(√)89.寡头市场形成的关键是规模经济。(√)90.垄断形成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91.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的竞争目标都是相同的。(×)92.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所采用的竞
争手段是不同的。(√)9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成为价格的决定者。(×)9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95.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个别企业销售量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的
变动。(×)96.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才等于边际收益,其他市场上都不存在这种情况。(√)97.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个别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98.市场集中程度越低,则竞争程度就越高。(√)9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企业的收益能否弥补可变成本
,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进行生产了。(×)100.停止营业点是由平均成本与价格水平决定的。(×)10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102.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长期均衡时,由于成本等于收益,企业无法得
到正常利润。(×)103.在垄断市场上,一家企业就是一个行业。(√)104.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一定大于平均收益。(×)105.在垄断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106.在垄断市场上,由于只有一家企业,因此它可以随意定价。(×)107.垄断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
MC。(√)108.垄断市场上,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企业均可获得超额利润。(×)109.四家集中率是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全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110.对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而言,在实行单一定价时,垄断企业采用高价少销是有利的。(√)111.对需求富有弹性
的产品而言,在实行单一定价时,垄断企业采用高价少销是有利的。(×)112.歧视定价的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113.完全价格歧视就是垄断企业对不同
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114.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电实行不同的价格属于完全价格歧视。(×)115.电力部门对一定量电力实行一种价格,对再增加的电力实行另一种价格。这种定价属于二级价格歧视。(√)116.与单一定价相
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117.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与垄断市场是一样的。(√)118.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119.在实现了长期均衡时,垄断
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平均成本状况是不同的。(√)120.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指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之和。(×)121.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122.寡头市场上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
23.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124.拐折的需求曲线假设,当一家寡头提高价格时,其竞争对手也提高价格。(×)125.成本加成法就是根据估算的成本来决定产品的价格。(×)126.现代寡头理论运用古诺
模型和拐折的需求曲线来研究寡头的行为。(×)127.进入限制的自然原因是指资源控制。(√)128.专利是造成进入限制的自然原因。(×)129.产品差别是指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130.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131.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区别主要在于产品是否有差别。
(√)四、计算题132.假定某一市场的年销售额为450亿元,其中销售额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150亿元、100亿元、85亿元、70亿元。计算该市场的四家集中率是多少?参考答案:已知:T=450亿元,𝐴1=150亿元,𝐴2=100亿元,𝐴3=8
6亿元,𝐴4=70亿元。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R=150+100+85+70450=90%所以,该市场的四家集中率是90%。133.某公司生产汽车,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为5万元,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8%,如果根据成本加成法定价,每辆汽车的价格为多少?
如果平均成本增加至每辆6万元,其价格为多少?参考答案:根据题意知:当平均成本为5万元时,每辆汽车的价格为5+5×8%=5.4万元当平均成本为6万元时,每辆汽车的价格则为6+6×8%=6.48万元五、问答题134.试说明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参考答
案: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一般用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英文简称为HHl)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进入限制来自自然
原因和立法原因。自然原因指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如果某个企业控制了某个行业的关键资源,其他企业得不到这种资源,就无法进入该行业。立法原因是法律限制进入某些行业。这种立法限制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特许经营,
二是许可证制度,三是专利制。第三,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135.用图形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参考答案:(1)假设在短期内整个行业供给小于需求。此时价格
高(图1中的P1),企业有超额利润(图1中的ABCP1);(2)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企业会扩大生产或其他企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
格水平下降到P0,需求曲线移动为d'd',这时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实现了长期均衡。136.简要说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参考答案:(1)在短期中每一个垄断竞争的企业都是一个垄断者,它以自己的产品差别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而且,短期中其他企业生产不
出与之竞争的有差别产品。这样垄断竞争企业就可以像一个垄断者那样行事,高价少销,低价多销,或歧视定价,以获得利润最大化。因此,在短期中企业均衡的条件与垄断市场一样是:MR=MC。(2)在长期中,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个企业可以仿制别人有特色
的产品,可以创造自己更有特色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广告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产品的垄断地位。在实现了长期均衡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所以,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137.作为一个企业经理,你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如何创造自己的产品差别?参考
答案:(1)产品差别的含义。(2)实际差别的创造。(3)广告与营销手段的应用。(4)创名牌。第八章分配理论一、填空题1.分配理论是()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a.厂商b.价格2.工资根据计算方式可分为()
。a.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b.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3.工资根据购买力可分为()。a.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4.工资根据支付手段可分为()。a.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5.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a.向右下方倾斜b.向后弯曲6.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增加对劳动的需求、()、最低工资法。a.增加劳动的供给b.减少劳动的供给7.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从劳动的需求来看要
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即产品的()弹性、劳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劳动的可替代性。a.需求b.供给8.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从劳动的供给来看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工会所控制工人的多少、()、工会基金的多少。a.
劳动的可替代性b.工人的流动性大小9.利息是()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a.劳动b.资本10.资本具有()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a.创造利润的能力b.净生产力11.资本的需求,即投资,与利率成()变动;资本的供给,即储蓄,与利率成()变动。a.同方向反方向b.反方向同方向12.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的需求,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a.派生b.产品13.地租是()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a.土地b.资本14.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a.数量无限b.数量有限15.土地
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的线,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的线,它表示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a.向右上方倾斜与横轴平行b.向右下方倾斜与横轴垂直16.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的趋势。a.不断上
升b.下降17.准地租是指固定资产在()内所得到的收入。a.短期b.长期18.经济租是指()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a.消费者b.生产要素的所有者19.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就被称为()。a.
消费者剩余b.经济租20.利润是()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a.企业家才能b.资本21.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和超额利润。a.正常利润b.经济利润22.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a.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b.其数额
等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2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a.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b.价格水平24.超额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是指超过()的那部分利润。a.经济利润b.正常利润25.创新是指企业家对()实行新的组合。a.生产要素b.产品26.从事某项事业时失败的
可能性称为()。a.保险b.风险27.在动态的社会中,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创新和()。a.垄断b.风险28.卖方垄断是指对某种产品()的垄断,买方垄断是指对某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垄断。a.购买权出售权b.出售权购买权29.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的曲线。
a.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b.基尼系数30.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曲线。a.库兹涅茨b.劳伦斯31.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劳伦斯曲线,根据这种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
。a.基尼系数b.经济租32.当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a.一零b.零一33.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a.越平均越不平均b.越不平均越平均3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
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a.边际生产力和价格水平边际生产力b.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和价格水平35.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过程公平论是根据()来判断是否公平。a.分配的机制或手段b.分配的结果36.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结果公平论是根据
()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a.分配的机制或手段b.分配的结果37.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和社会福利政策。a.税收政策b.累进所得税制度38.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即:贡献标准、需要标准、()。a.平等标
准b.效率标准39.收入再分配政策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二是()。a.增加了政府的负担b.减轻了政府的负担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就是该要素的()。a.边际收益产品b.边际生产力41.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a.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4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就是要实现()的相等。a.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价格b.边际收益、价格4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的曲线。a.右上方倾斜b.向后弯曲44.工资是()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a.资本b.劳动二、单项选择题45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派生的需求b.派生的需求和联合的需求c.联合的需求d.相互依存的需求46.在以下四种方式中,工会为了提高工资,所采用的方式是()a.要求政府取消工作年龄限制b.要求政府增加进口产品c.要求政府鼓励移民入境d.要求政府限制女工和童工的使用47.工会在工资决定中
的作用()a.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决定工资水平b.有一定的作用,取决于劳资力量的对比等客观因素c.工会只是管理工人,不决定工资水平d.是无关紧要的,起不了什么作用48.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a.利息b.地租c.工资d.利润49.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称为()a.资本的供给b.资本的价格c
.资本的净生产力d.资本的需求50.根据迂迴生产理论,在以下几种农业生产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方式是()a.直接使用牛、马等畜力进行耕作b.先制造犁和其他工具,并饲养牛、马等畜力,然后用这些工具和畜力进行耕作c.先采矿、制造机械,而后制造出拖拉机和化肥等生产资料,再用这些生产资
料进行耕作d.直接用简单的农用工具耕作51.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下方倾斜的线b.与横轴垂直的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平行的线52.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增加b.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供给不变c.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减少d.土地的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53.经济租是指()a.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b.使用资本所支付的价格c.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超过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d.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54.假设某球星的年薪为30万元,但若他从事
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5万元,那么该球星所能获得的经济租为()a.5万元b.30万元c.17.5万元d.25万元55.用于企业家才能的成本费用称为()a.正常利润b.超额利润c.经济利润d.纯粹利润5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a.边际生产力b.价格水平c.供求状况d.平均收益57.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创新是指()a.继续生产牡丹牌彩电b.把牡丹牌彩电打入美国市场c.建立了一个生产牡丹牌彩电的新工厂d.在广告中宣传牡丹牌彩电58.在垄断市场上,垄断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主要是由于(
)a.生产过程中承担了风险b.对产品进行了创新()c.实行了买方垄断d.实行了卖方垄断5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劳伦斯曲线将()a.与纵轴重合b.是一条U形曲线c.与45度线重合d.与横轴重合60.基尼系数
可以从劳伦斯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提高表示()a.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没有改变b.劳伦斯曲线向45度线移动c.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增加d.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减少61.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
1b.大于零c.等于零d.大于零小于162.基尼系数等于1,表明收入分配()a.比较平均b.绝对平均c.比较不平均d.绝对不平均63.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a.0.2~0.3b.0.3~0.4c.0.5以上d.0.4~0.5
64.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a.0.3~0.4b.0.2~0.3c.0.4~0.5d.0.2以下65.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的临界点为()a.0.3b.0.5c.0.2d.0.466.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不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b
.等于无穷大c.无法确定d.等于一6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从而产品价格越低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d.要素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68.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
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a.等于无穷大b.无法确定c.等于零d.等于一69.下列哪种情况所对应的收入分配最为平均?a.基尼系数为0.25b.基尼系数为0.15c.基尼系数为0.45d.基尼系数为0.370.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
指()a.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b.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c.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d.按效率优先的原则分配国民收入71.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a.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c.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
加d.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72.劳动的供给曲线()a.向右下方倾斜b.是一条水平线c.向右上方倾斜d.向后弯曲73.从购买力来划分,工资可分为()a.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b.货
币工资与实物工资c.实物工资与实际工资d.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7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a.劳动的供给状况b.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c.劳动的边际生产力d.劳动的价格75.经济学家认为,工会的存在是()a.与劳动的供求无关的b.对
劳动需求的垄断c.对劳动供求双方的垄断d.对劳动供给的垄断76.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代替劳动,这一措施会导致()a.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三、判断正误题77.分配理论实际上是价格理论在分
配问题上的应用。(√)78.利息率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79.土地的供给量随地租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80.地租上升使土地的供给不断增加。(×)81.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准地租都存在。(×)82.劳动
市场上工人要求的工资是每月800元,企业实际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每月850元,那么,工人每月可获得50元的经济租。(√)83.正常利润是对承担风险的报酬。(×)84.超额利润是对企业家才能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报酬。(×)85.企业家的创新是超额利润的源泉之一。(
√)86.两家企业生产同样一种产品,其中一家企业把产品打入了新的国外市场,这就是创新的一种形式。(√)87.由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这并不是创新。(×)88.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和联合的需求。(√)89.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一。(√)90.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均。(√)91.某项政策实施前,基尼系数为0.68,该政策实施后,基尼系数为0.72,所以说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92.衡量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指数是指最高收入的20%人口
与最低收入的20%人口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之比。(×)93.衡量收入分配的阿鲁瓦利亚指数是最富有的20%的人口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94.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主要是每个人的能力、勤奋程度、机遇的不同。(×)95.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公平。(×
)96.结果公平论认为只有结果的平等才实现了公平。(√)97.累进所得税就是按一定的比例对各种收入征收同样税率的税收。(×)98.平等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99.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100.按贡献标准分配国民收入不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101.在收
入分配中,分配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02.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10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倾斜。(×)10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5.
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06.工会在工资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07.现代生产的特征之一是迂迴生产的过程加长,从而生产效率提高。(√)四、简答题108.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为0.18左右,现在基尼系数已接
近0.4,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说明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参考答案:(1)基尼系数衡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我国的基尼系数提高,说明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打破了平
均主义,有利于经济发展。(4)要适当注意公平,尤其是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实现社会保障。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一、填空题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a.政府b.价格调节2.价格管制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垄断行
业,其原则有三种,一是边际成本定价,二是(),三是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按成本加这种回报率定价。a.平均成本定价b.总成本定价3.概率是()之间的某个数,它衡量某些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机会多少。a.零
与一b.一与无穷大4.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a.不确定性b.风险5.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态度不同,可以分为()。a.保险和再保险b.喜爱风险、厌恶风险、风险中性6.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
()不同。a.数量与质量b.数量7.经济学家把信息分为两种,即公开信息和()。a.政府信息b.私人信息8.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a.逆向选择b
.道德危险9.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a.道德危险b.逆向选择10.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中的决策行为。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11.公共选择理论把决定政策的政治领域看作是和物
品市场一样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政策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分别是(),选民手中的选票相当于消费者的货币。某种政策的产生是政治市场上均衡的结果。a.选民、政府官员和政治家b.政府官员和政治家、选民12.私人物品是由个人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a.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b.排他性和竞争性13
.政府失灵指用政府取代市场并不能保证消除(),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a.市场失灵b.信息不对称14.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a.政府失灵b.市场失灵15.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a.排他性和竞争性b.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16.公
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a.搭便车b.免费领取17.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带来的影响。a.主体b.客体18.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
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私人边际利益。a.大于b.小于19.总剩余是()。a.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b.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差20.对污染征收的税称为(
)。a.补贴税b.庇古税21.政府对垄断的消除一般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即()、实施反托拉斯法和国有化。a.实施反垄断法b.价格管制二、单项选择题22.市场失灵指的是()a.不能生产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b.依靠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
优配置c.只有计划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d.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3.下面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a.路灯b.收费的高速公路c.私立学校d.私人经营的电影院24.政府提供国防这类公共
物品是因为()a.在生产这类物品时政府比私人更有效率b.人们对这类物品的评价并不高c.搭便车使得生产者不愿意生产或无法提供足够的此类物品d.这类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25.下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正外部性()a.在街心花园种花b.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吸烟c.购买一台彩电()d.造纸厂的污染26.下
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负外部性()a.购买一台个人电脑b.汽车排出的废气c.在街心花园种花d.修复历史建筑27.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a.公共物品搭便车b
.正外部性c.公共物品d.正外部性28.当有正外部性时,市场失灵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a.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b.社会边际利益小于私人边际利益c.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d.社会边际利益大于私人边际利益29.垄断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a.价格管制b.实施反托拉斯法
c.国有化d.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使价格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30.下面哪一项不是政府的职能()a.在市场上决定产品的产量b.提供公共物品c.采用经济或法律等手段解决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问题d.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价格管制31.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的概率是()a.0.
1b.0.4c.0.9d.0.732.保险业能存在首先在于人们()a.乐于承担风险b.风险中性c.喜欢风险d.厌恶风险33.下面哪一项不是市场失灵的原因()a.私人物品b.外部性c.公共物品d.垄断34.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a.道德危险b.信息不对
称()c.搭便车d.逆向选择35.道德危险意味着()a.投保人掩盖自己的疾病,骗保险公司b.为防被骗,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收取较高的保费c.买保险的人是厌恶风险的d.保险公司可以准确地预测风险36.逆向选择意味着()a.保险公司可以准确地预测风险b.为防被
骗,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收取较高的保费c.买保险的人是厌恶风险的d.投保人掩盖自己的疾病,骗保险公司37.公共物品的特征是()a.一人多消费其它人就要少消费b.只有一个消费者c.不用购买就可消费d.仅供购买者使用38.公共物品的特征是()a.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和排他性d.竞争性和排他性39.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通常是用来指()a.垄断b.私人物品c.公共物品d.市场失灵40.当一个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时()a.提供给多一个人使用的成本为零b.一人消费某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c.只
有一个消费者d.不能排斥其它人消费该物品41.当一个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时()a.排除他人使用的成本昂贵b.一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c.只有一个消费者d.一人消费某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42.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a.城市公共汽车b.艺术博物馆c.收费的高速
公路d.国防43搭便车通常多被看作是公共物品,是指()a.有些人能够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把价格压低,直到实际上免费供应为止c.有些人能够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无法防止不愿意付费的人消费这些商品三、判断正误题44.私
人物品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5.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与私人边际利益都不一定相等。(√)46.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47.垄断的存在会引起市场失灵。(√)48.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49.所有的
公共物品都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50.价格管制就是政府对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进行控制。(×)51.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一回事,都可以用概率的大小表示。(×)52.保险业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而产生,它通过分摊不确定性而存在。
(×)53.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别就是信息不对称。(√)54.在市场上,卖方凭借自己拥有商品内在性质的私人信息有可能把自己的伪劣商品当作优质商品卖给买方。卖方的这种作法就是逆向选择。(×)55.私人生产的物品不具备消
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56.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作为政策的供给者,政府官员作出决策时只关心公共利益。(×)57.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某种政策的产生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58.政府失灵就是市场调节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59.私人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引起搭便车问题。(×)60.
公共物品实际上就是公用的物品。(×)61.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62.公共物品的存在引起了搭便车问题。(√)63.公共物品的存在说明了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64.造纸厂附近的居民会受到造纸
厂污染的影响,这就是负的外部性。(√)65.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四、问答题66.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参考答案:(1)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由于公共物品
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3)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67.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
起市场失灵,它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参考答案:(1)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2)钢铁厂的污染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3)特大企业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垄断的存在。(4)用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些问题:国防――由政府提供;污染
――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垄断――政府可以用价格管制、反垄断法或国有化来消除垄断。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填空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a.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b.中间产品2.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
。a.消费和储蓄b.个人收入和个人所得税3.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a.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b.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a.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b.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5.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a.国内生产净值b.国内生产总值6.国民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
a.人口地理上的国境b.地理上的国境人口7.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a.上升b.下降8.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下降称为()。a.通货膨胀()通货紧缩b.通货紧缩通货膨胀9.经济中的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一般用()()来表示。a.GDP平减指数b.物价指数10.各国经常采用的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a.批发物价指数b.GDP平减指数11.假设2000年的名义GDP为5万亿元,实际GDP为4万亿元,则GDP平减指数为()。a.125b.2512.最终产品是
(),中间产品是()。a.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b.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13.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与()之比。a.工作年龄人口b.总人口14.
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a.失业率b.劳动力参工率15.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的比例。a.总人口b.劳动力16.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400万时,失业率为()。a.20%b.25%17.国内生产
总值、物价指数和()是三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a.劳动力参工率b.失业率18.遗憾指数又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a.之差b.之和19.不受欢迎指数指人们对现政府不满意(或满意)的程度
,这个指数是通货膨胀率加()。a.6倍的失业率b.2倍的失业率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a.国内生产总值b.失业21.经济学家把失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
是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称为()。另一种是由于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称为()。2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a.GDP长期持久的增加b.繁荣与衰退的交替2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收入法以及部门法。a.支出法b.要素
支付法24.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a.不能()能b.能()不能2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标准。a.支出b.收入26.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是()、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27.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是()()。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28.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
得到的全部收入,即()的总和。a.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29.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a.国民收入b.个人收入30.个人收入减去()()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a.储蓄
b.个人所得税二、单项选择题3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a.国内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生产总值32.用部门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a.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b.
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c.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d.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33.把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是()a.支出法b.部门法c.最终产品法d.收入法34.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是()a.最终产品法b.收入法c.支出法d.部门法35.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扣除折旧后的部分被称为()a.国内生产净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生产总值36.国内生产净值是指()a.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扣除折旧的部分b.
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c.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d.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总和3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别是()a.间接税b.直接税c.折旧d
.公司未分配利润38.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是()a.直接税b.折旧c.公司未分配利润d.间接税39.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a.公司未分配利润b.间接税c.个人所得税d.折旧4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a.除以名义GDP等于价格水平b.等于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c.等于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等于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4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被称为()a.实际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
国民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净值4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a.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b.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c.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国在一年
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43.失业率是指()a.工作年龄人口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b.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的比率c.失业人数在工作年龄人口中的比率d.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44.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之所以要区
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因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考虑()a.价格变化b.生产力的提高c.货币贬值d.进口和出口45.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净值c.国
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6.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存量()a.资本存量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7.以下哪个选项是流量()a.现有的住房数量b.储蓄帐户中货币量c.失业人数d.国
内生产总值48.以下哪个选项是存量()a.投资b.国内生产总值c.失业人数d.国民生产总值49.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a.GDP平减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消费物价指数d.遗憾指数50.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的比率。a.人口总量b.工作年龄人口c.劳动力总数d.就业
人数51.劳动力总量包括()a.总人口数b.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c.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d.总人口中除非工作年龄人口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52.劳动力参工率是指()a.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的比例b.就业人数在劳动
力总数中的比例c.工作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d.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53.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b.生产企业今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拖拉机c.当年生产
的拖拉机d.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54.遗憾指数是指()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b.通货膨胀率和2倍的失业率之和c.人们对现政府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d.通货膨胀率和6倍的失业率之和5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指()a.通货膨胀率和
6倍的失业率之和b.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c.通货膨胀率和2倍的失业率之和d.人们对现政府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56.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a.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有形的产品d.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57.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
终产品的是()a.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b.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c.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d.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58.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又称()a.要素收入法b.最终产品法c.要素支
付法d.部门法59.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a.个人购买的住房b.个人购买的小汽车c.个人的住房租金d.个人购买的冰箱60.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a.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b.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c.将人们
取得的收入加总d.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61.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a.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b.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c.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d.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
值加总三、判断正误题6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63.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64.居民挣得的收入并不能全部拿到。(√)65.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66.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67.同样的最终产品
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68.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回事。(×)69.只有根据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才能准确反映国内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70.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
差就是GDP平减指数。(×)71.用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所计算出的物价指数是相同的。(×)72.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率就是指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73.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
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74.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是失业。(×)75.失业率就是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76.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所有人都是劳动力。(×)77.不受欢迎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
。(×)78.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79.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80.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81.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
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8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83.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内。(√)84.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85.从理论上讲,按
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致的。(√)86.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四、计算题87.根据如下数据资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项目金额(亿元)项目金额(亿元)耐用品支出318.4劳务1165.7厂房与设备支出426进口429.9政府
购买支出748公司利润284.5工资和其它补助2172.7出口363.7所得税435.1居民住房支出154.4非耐用品支出858.3企业存货净变动额56.8参考答案:个人消费支出:C=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住房租金+其他劳务=318.4
+858.3+1165.7=2342.4亿元私人国内总投资:I=厂房与设备支出+居民住房支出+企业存货净变动额=426+154.4+56.8=637.2亿元政府购买支出:G=联邦政府支出+州与地方政府支出=748亿元+净出口NX=出口-进口=363.7-429.9=-66.2亿元GDP=C+
I+G+NX=2342.4+637.2+748.0-66.2=3661.4(亿元)88.根据以下数据资料,分别用支出法与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项目金额(亿元)项目金额(亿元)耐用品支出厂房支出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工资和其他补助资本折旧非
公司利润非耐用品支出居民住房支出进口租金收入501008022020501003010010企业税联邦政府支出住房租金其他劳务公司利润设备出口企业存货净变动额净利息误差调整20100530140508-5010-63参考答案:(1)C=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住房租金+其他劳务=50
+100+5+30=185(亿元)I=厂房支出+设备+居民住房支出+企业存货净变动额=100+50+30-50=130(亿元)G=联邦政府支出+州和地方政府支出=100+80=180(亿元)净出口=出口-进口=8-100=-92(亿元)GDP=185+130+180
-92=403(亿元)(2)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220+10+10+(140+50)+20+20=470(亿元)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但按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为470亿元,与支出法计算的403亿元不一致。因此,
要通过误差调整项进行误差调整。误差调整项:403-470=-63亿元89.已知:折旧380亿元、个人所得税58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80亿元、间接税4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400亿元、企业所得税640亿元、转移支付430亿元、政府给居民户支付的利息190亿元。根据
以上资料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参考答案:(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5400-380=5020(亿元)。(2)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5020-490=4530(亿元)。(3)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4530-80-640+430+190=4430(亿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4430-580=3850(亿元)。90.计算并填写表中的空格。年份名义GDP(亿元
)实际GDP(亿元)GDP平减指数19983055941999317010020003410328020013500108参考答案:年份名义GDP(亿元)实际GDP(亿元)GDP平减指数1998305532509419993170317010020003
410328010420013780350010891.某个国家共有1亿人,16岁以下儿童20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00万人。在全日制学校学生1400万人,家庭妇女500万人,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人,失业
者500万人,其余为就业者。这个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7000-2000=5000万人,劳动力参工率为:5000/7000=0.714(2)该盟的失业率为:500/5000
=0.1,即该国的失业率为10%92.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参考答案:该城市成年人口982.3万,其中334万不在劳动力队伍中,则应就业人口为982.3-334=648.3万人失业率=
(982.3-334-609.4)/(982.3-334)=0.06即6%劳动力参与率=609.4/(982.3-334)=0.94即94%五、问答题9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参考答案: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利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用
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分为民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且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94.美国对失业者是如何具体规定的?
如何计算失业率?参考答案:(1)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美国规定,年龄在16~65岁者,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属于失业者:第一,第一次找工作或再次进入劳动市场,连续四周未找到工作者。第二,停止工作等待企业召回,连续
一周未在企业领到工资者,第三,被企业解雇或自愿离职者。(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其中,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一、填空题1.经
济增长是指()的增加。a.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资源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a.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b.产量和某一种特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
)决定的。a.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b.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a.实际储蓄率(S)b.合意的储蓄率(Sd)5.在哈罗德
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a.合意的储蓄率(Sd)b.最适宜的储蓄率(S0)6.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a.储蓄全部转化为
投资b.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7.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a.累积性的收缩累积性的扩张b.累积性的扩张累积性的收缩8.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
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a.长期停滞长期繁荣b.长期繁荣长期停滞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a.不变的b.可变的1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a.b.1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a.制度、资源与技术b.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技术进步1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是()。a.技术进步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b.制度与意识的相
应调整技术进步1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的调节进行的。a.收入分配的变动b.价格1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a.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
=Gn)b.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1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a.储蓄率b.资本一产量比率16.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b)。a.b.17.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
以()()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a.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b.加剧收入分配的平等加剧收入分配的平等18.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从这个公式来分析经济长期增长的条件的,新古
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变动,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变动。a.C(资本-产量比率)()S(储蓄率)b.S(储蓄率)C(资本-产量比率)19.产量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a.全要素生产率b.部分生产率20.货币
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的东西。a.交换媒介b.计价单位21.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计价单位和贮藏手段三种。a.计价单位b.交换媒介22.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即()。a.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b.纸币和铸币23.决定经济增
长的因素是制度、()和技术。a.劳动b.资源24.通货或现金是指()。a.纸币b.纸币和铸币25.M1=通货+(),M2=M1+()。a.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活期存款b.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26.说明长期中货币决定价格的理论是()()。a.货币中性论b.
货币数量论2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决定的。a.流通中货币的数量b.商品的数量28.根据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变化。a.反比例正比例b.
正比例()反比例2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a.货币量增加b.价格水平提高30.名义变量是用()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是用()单位衡量的变量。a.货币()实物b.实物货币31.货
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变量而不影响()变量。a.实际名义b.名义()实际32.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之比来表示。a.就业人数b.劳动力总数33.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而引起的失业。a.正常的劳动力流
动b.一些制度上的原因34.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的增加,核心是()。a.资源技术进步b.技术进步资源35.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主要包括:()
、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a.最低工资法b.最高工资法36.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被称为()。a.实际工资b.效率工资37.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a.人口的增加b.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8.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a.人力资本b.有
形资本39.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a.管理科学的发展b.知识的进展40.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在制度为既定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的()和()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a.劳动资本b
.资源技术41.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B)。a.b.G=S/C()二、单项选择题42.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a.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b.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c.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d.技术进步43.根据哈罗德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时,经
济会出现()a.长期繁荣b.累积性扩张c.累积性收缩d.长期停滞44.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a.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相等b.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c.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d.实际增长率应大于自然增长率4
5.按照哈罗德模型,当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小于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时,资本家的反应是()a.保持原有投资水平b.减少投资c.增加投资d.减少用工数量46.认为资本—产量比率可以改变的经济增长模型是()a.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b.零增长理论c.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d.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47.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提示: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第二,资本一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一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第三,资本一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新剑
桥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a.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b.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c.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一劳动比率是可变的d.新
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48.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a.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b.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零增长理论49.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a.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等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b.不考虑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c.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小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d.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50.根据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在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时,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大,
则储蓄率()a.越高()b.不变c.无法确定d.越低51.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世界货币b.计价单位c.交换媒介d.贮藏手段52.通货是指()a.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b.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c.纸币和铸币d.所有的银行储蓄存款53.经济
增长的必要条件是()a.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b.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c.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d.技术进步54.在经济学中,M1是指()a.现金和一切形式的储蓄存款b.现金或通货c.近似货币d.现金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55.存款货币是指()a.信用卡b.商业银
行中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机构的储蓄存款c.现金或通货d.商业银行中的活期存款56.下列哪一种是M2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M1的一个组成部分()a.信用货币b.旅行支票c.储蓄存款d.活期存款57.在表述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MV=PT中,哪两个因素是
稳定的()a.M和Tb.V和Tc.V和Pd.M和P58.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的变动()a.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b.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c.只影响实际变量而不影响名义变量d.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59.各国的自然失业率是()a.零b.始终不变的c.实际的失业人数和有劳动能力的总人数的比率d.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60.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61.引起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a.效率工资b.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c.最低工资法d.工会的存在6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a.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b.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c.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d.技术进步63.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a.资本、劳动、制度b.劳动、资源、技术c.劳动
、资本、资源d.制度、资源、技术64.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a.劳动b.技术c.资本d.制度6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a.50万/100万=0.
5b.100万/50万=2c.50万/(100万+50万)≈0.33d.100万/(100万+50万)=0.6766.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a.15%b.20%c.5%d.80%6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
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a.2.5b.6c.4d.568.根据哈罗德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会出现()a.累积性扩张b.累积性收缩
c.长期繁荣d.长期停滞三、判断正误题69.经济增长的最简单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以及个人福利的增加。(×)7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7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7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73.劳动生产率就是全要素生产率。(×)74.只要人们普遍接受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
√)75.人民币是法定货币。(√)76.信用卡具有货币的职能。(×)77.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结构的储蓄存款都被称为近似货币或准货币。(√)78.M2就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79.货币数量论认为,流
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80.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81.货币中性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82.充分就业就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都有工作。(×)83.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84.充分就
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85.在一个国家里,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86.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87.效率工
资不会引起失业。(×)88.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89.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90.只要有技术进步,经济就可以实现持续增长。(×)9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资本-产量比率是可变的。(×)92.在哈罗德模型
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总是一致的。(×)93.哈罗德模型认为,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会出现高涨。(×)94.哈罗德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经济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四、计算题95.实际储蓄率为0.4,实际资本—产量比率为3,合意
储蓄率为0.5,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8%,请计算:A:(1)实际增长率;(2)有保证的增长率;(3)最适宜的储蓄率。B:(1)在以上的假设时,短期中经济中会出现累积性扩张,还是累积性收缩,或稳定增长?(2)长期中是长期停
滞,还是长期繁荣,或稳定增长?参考答案:A:(1)实际增长率:G=S/C=0.4/3=13.3%(2)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𝐶𝛾=0.5/4=12.5%(3)最适宜的储蓄率:S0=Gn·𝐶𝛾=32%B:(1)在以上的假设时,由于G>GW,因此短期中经
济中会出现累积性扩张。(2)在长期中,由于GW>Gn,因此会出现长期停滞。96.设资本量为100,资本增量为20,劳动量为150,劳动增量为30,资本在劳动中所作的贡献为0.25,技术进步率为0.02,试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经济增长率。参考答案:已知:K=1
00,∆K=20,L=150,∆L=30,a=0.25,∆AA=0.02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G=a(∆KK)+b(∆LL)+∆AA=0.25×(20100)+(1−0.25)×(30150)+0.02=22%97.设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P/Y)为0.2,利润收入
者的储蓄倾向(SP)为0.4,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为0.2,资本—产量比率为3,根据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参考答案:已知:P/Y=0.2,SP=0.4,SW=0.2,C=3,由于P/Y+W/Y=1,故W/Y=0.8根据新剑桥模型的公式:G=𝑆𝐶=(𝑃𝑌∙𝑆
𝑊+𝑊𝑌∙𝑆𝑊)𝐶(1)储蓄率:S=(P/Y)·SP+(W/Y)·SW=0.2×0.4+0.8×0.2=24%(2)经济增长率:G=𝑆𝐶=24%/3=8%98.假设一国现有纸币1200亿元,铸币10亿元,存款货币3000亿元,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存款2000亿元,请计算
该经济中的M1与M2。参考答案:(1)M1=现金或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1200+10)+3000=4210(亿)。(2)M2=M1+定期存款及其他储蓄机构存款=4210+2000=6210(亿)。五、问答题99.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
因素。参考答案: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制度。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
的前提。(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互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进高。资本分为物质资本
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势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填空题1.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
。a.物品与劳务b.物品2.无论什么原因,名义工资的粘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工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短期总供给()变动。a.反方向b.同方向3.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a.慢于b.快于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变动。a.反方向
b.同方向5.错觉理论是指()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a.投资b.物价水平6.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是()。a.短期总供给曲线b.长期总供给曲线7.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与物价水
平的决定的。a.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8.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a.减少下降b.增加上升9.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不变时,短期总供
给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a.增加下降b.减少上升10.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变动。a.右下方反方向b.右上方同方向11.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就通过对()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a.实际财产b
.名义财产12.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a.财产b.投资13.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a.净出口b.进口14.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之所以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物价水
平上升,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反之,则相反。a.增加下降增加增加b.减少上升减少减少15.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效应最重要。a.利率b.财产16.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线,表示短期中
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是()变动的关系。a.右上方()同方向b.右下方反方向17.粘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a.实际工资b.名义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8.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a.投资b.税收c.净出口
d.政府支出19.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a.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c.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d.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20.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a.投资减少b.物价水平上升c.消费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2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a.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b.通货膨胀率为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物价水平保持稳定22.根据凯恩斯的粘性工资理论,当劳动的供大于求时,名义工资()a.不变b.滞后下
降c.上升()d.下降23.产生价格粘性的原因在于()a.价格的变动与物品供求的变动同步b.价格的变动与工资的变动不同步c.调整价格需要花费成本()d.垄断企业控制着价格24.技术进步会引起()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行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
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c.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行移动d.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25.当物价水平不变时,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价格粘性b.预期的物价水平高c.预期的物价水平低d.工资粘性()26.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
,如果长期总供给曲线在交点的左边()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b.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27.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增加
会引起()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不变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28.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
平上升会引起()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29.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加上出口和进口c.加上净出口d.减去净出口30.总需求曲线是一条()a.垂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31.总需求曲线表明,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a.实际GDP增加b.名义
GDP增加c.名义GDP减少d.实际GDP减少32.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a.投资需求b.国外的需求c.消费需求d.政府需求3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物价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b.物价水平上升
时,消费会减少c.以上都是d.物价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34.下列哪一种效应使物价水平的变动对投资产生反方向的影响()a.利率效应b.汇率效应c.财产效应()d.乘数效应35.财产效应是通过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a.
投资b.净出口c.货币的供求d.消费36.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a.财产效应b.利率效应c.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d.汇率效应三、判断正误题37.物价上升时,财产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38.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
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39.短期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另一部分向上垂直。(√)40.短期内,引起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的原因之一就是名义工资是粘性的。(√)41.粘性工资理论
是指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42.根据粘性工资理论,物价水平的上升在短期内会增加就业。(√)43.效率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44.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45.价格粘性的原因在于调整价
格是需要付出代价的。(√)46.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47.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48.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49.长期总供给
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制度、资源与技术进步。(√)50.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51.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时,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52.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时,经济中存
在失业。(×)53.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54.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不变时,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影响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55.利率效应是指利率水
平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56.净出口受汇率变动的影响。(√)57.利率效应是指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58.汇率上升有助于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59.物价下降时,汇率效应会使一国
的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60.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61.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四、计算题62.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需求为8000亿元,投资需求为1800亿元,出口为1000亿元,进
口为800亿元,计算该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并计算各部分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参考答案:(1)根据题意,C=8000亿元,I=1800亿元,NX=1000-800=200亿元,因此,YD=C+I+NX=8000+1800+200=10000亿元。(2)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8000
/10000=0.8,即80%。(3)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咱的比例为:1800/10000=0.18,即18%。(4)国外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200/10000=0.02,即2%。五、问答题63.从投资的角度
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用图形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参考答案:(1)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点可以用利率效应来解释。利率效应就是物
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其影响过程可表示为:物价水平→实际货币→利率→投资→总需求。(2)如图6-28所示。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上下移动来表示即物价上升(从P2上升到P1)引起沿同一条
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b点到a点)总需求减少(从Y2减少到Y1);物价下降(从P1下降到P2)引起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a点到b点)总需求增加(从Y1增加到Y2)。(3)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政府
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从AD1移动到AD2如图6-28所示。①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点可以用利率效应来解释。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其影响过程可表示为:物价水平→实际货币→利率→投资→总需求。②如
图6-28所示。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上下移动来表示,即物价上升(从P2上升到P1),引起沿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b点到a点),总需求减少(从Y2减少到Y1);物价下降(从P1下降到P2)
,引起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a点到b点),总需求增加(从Y1增加到Y2)。③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从A
D1移动到AD2如图6-28所示。64.用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解释,在短期内为什么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参考答案:(1)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短期内,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2)粘性工资理论是指
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企业根据预期的物价水平决定工人的工资。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上升了。工资的增加使企业实际
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就业,减少生产,总供给减少。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相反,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水平,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下降了。工资的减少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增加生产,总供给增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仍是同方向变动
。(3)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在物价总水平上升时,一些企业不迅速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相对于物价水平的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
加。这就是物价上升引起总供给增加。同样,在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一些企业不迅速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上升,销售减少,生产减少,总供给减少,这就是物价下降引起总供给减少。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
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65.用图形说明一国居民购买住房的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1)购买住房为投资需求,它会影响总需求。(2)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由AD1移动到AD2。(3)变动的结果是GDP增加(由Y1增加为Y2),物价水平上升(由P1上升为P2)。(4)作图
。66.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果中东政治动荡引起石油产量减少,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它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和均衡的物价水平。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2)石油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从而生产其他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这会影响短期总供给。(3)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ASi向上移动至SAS2。(4)当AD和LAS不
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GDP减少(从Y1减少到Y2),物价水平上升(从Pl上升到P2)。(5)作图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一、填空题1.消费函数是消费与()的依存关系。a.储蓄b.收入2.生命周期假说认为,
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a.收入与财产b.持久收入3.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a.收入与财产b.持久收入4.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持久
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年以上。a.一b.三5.净存货是指()之间的差额。a.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b.企业固定投资与居民住房投资6.现值是未来的()在现在的价值,它取决于()的大小。a.收入货币量b.货币量()利率7.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
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是()。a.净现值b.现值8.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之间的关系。a.产量b.利率9.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a.右上方b.右下方10.加速原理说明了()之间的关系。a.投资与利率b.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产量)11.加速原理证明了,投资
的波动性()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性。a.小于b.大于1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中所占的比例。a.收入b.储蓄13.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a.产量变动量b.产量变动率14.加速原理只适用于()的情况,否则它无法发挥作用。a.设备得到充分
利用b.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15.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任何一点都是表示()相等。a.收入与消费b.总支出与总供给16.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动。a.同方向
b.反方向17.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决定的。a.总供给b.总支出18.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a.减少增加b.增加减少19.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
型,消费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20.乘数的大小取决于()。a.国内生产总值b.边际消费倾向21.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a.越小()越大b.越大越小22.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时,乘数才发生作用。a.没有得到b.得到了23.储蓄函数是储蓄与()的依存关系。a.储蓄b.收入24.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
中,()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a.总供给b.总需求(总支出)25.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中所占的比例。a.收入b.消费2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
倾向之和等于()。a.大于1()小于1b.1127.消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a.自发引致b.引致自发28.引致消费的大小取决于()。a.收入b.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29.
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a.收入等于消费b.储蓄等于消费30.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证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和弗里德曼提出的()。a.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b.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
二、单项选择题3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利率下降d.储蓄增加32.持久收入是指()a.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b.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c.退休后的收入d.现在得到的收入33.在总需求
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a.消费b.政府支出c.投资d.净出口34.净投资是指()a.年底存货与年初存货的差额b.新增加的投资c.用于补偿或替代消耗的投资的投资d.全部投资支出35.假设一笔投资为2
775元,年利率为4%,在以后三年中每年可以带来的收入为1000元,这笔投资三年后的净现值为()a.3000-2775=225元b.0c.3085.6元d.3000元36.加速原理说明的是()a.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
数b.产量变动会引起投资更大的变动c.产量变动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更大的变动d.消费的变动会引起产量更大的变动37.加速原理说明了()a.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b.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d.投资的变动小于产量的变动38.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a.总供给减少b.消费减少c.储蓄减少()d.消费增加39.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4b.边际消费倾向为0.2c.边际消费倾向为0.1d.边际消费倾向为0.7540.自发总支出增加100万元,
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a.0.5b.1c.0.9d.0.141.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是(b)a.b.c.d.42.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利率上升b.政府支出增加c.收入增加()d.人们预期未来
的价格水平要上升43.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是(c)a.b.c.d.44.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a.2亿元()b.3亿元()c.4亿元d.5亿元45.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要
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亿元,自发总支出要增加()a.8亿元b.8000万元()c.3.2亿元d.2亿元46.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a.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d.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4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a.
等于2b.小于1c.等于1d.大于148.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a.等于1b.等于2c.小于1d.大于149.边际储蓄倾向等于()a.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b.边际消费倾向()c.1加上边际消费倾向d.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50.边
际消费倾向为0.80时,边际储蓄倾向是()a.0.20b.0.80c.1.25d.05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增加0.1,边际储蓄倾向就会()a.下降,但小于0.1b.增加0.1c.增加,但小于0.1d.减少0.152.引致消费取决于()a.收入b.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c.自发消费()
d.边际储蓄倾向53.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a.依据当前的收入来作出消费决策b.在依据持久收入作出消费决策时要把暂时性收入的影响估算进去c.工作时期储蓄以便为退休后的消费提
供资金d.依据持久收入来作出消费决策三、判断正误题54.消费和储蓄都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55.根据持久收入假说,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56.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保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57.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中可以看
出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十分有限。(√)58.总投资取决于投资的收益率。(×)59.利息是投资的成本。(√)60.净现值就是未来的货币量在现在的价值。(×)61.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62.当利率变动时,投资量的变动表现为投资需求函数曲线本身的移动
。63.加速原理说明了投资取决于利率的变动。(×)64.加速原理说明了产量的变动率大于投资的变动率。(×)65.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66.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之下,增加100万元的产量需要增加的净投资为200万元,则加速系数为0.5。(×)67.加速原理说
明了投资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68.加速原理发挥作用需具备一定的条件。(√)69.根据加速原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实现高增长率是一件困难的事。(√)70.加速原理说明了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71.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投资的波动性。(√)72.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45°线和总支出曲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73.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74.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内生
产总值增加。(√)75.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76.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77.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78.在任何情况下,乘数原理都是适用的。(×)79.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80.没有收入时,消费为
零。(×)81.消费函数曲线与45°线相交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82.在消费函数曲线与45°线交点上,储蓄为零。(√)83.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决定人的消费的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84.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一生中的收入决定其消费,
在长期中收入与消费的比例是稳定的。(√)四、计算题85.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至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参考答案:(1)平均消费倾向APC=C/Y=800/1000=0.8(2)平均储
蓄倾向APS=1-APC=1-0.8=0.2(3)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4)边际储蓄倾向MPS=△S/△Y=(300-200)/(1200-100
0)=0.586.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参考答案:(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2)根据公式a=1/(1-c),已知a=
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87.社会收入为1500亿元,储蓄为500亿元,收入增加为2000亿元,储蓄为800亿元,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乘数。参考答案: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消费=收入-储蓄
(1)边际消费倾向=[(2000-800)-(1500-500)]/(2000-1500)=0.4(2)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0.6(3)乘数=1/0.6=1.67五、问答题88.什么是乘数?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和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
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2)投资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为:①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
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②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③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3)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
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互相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
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
投资,使总需求降低;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不会增加。此外,一些西方学者也指出,对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例如,如果政府为增加公共工程方面支出而提高税收,则在公共工程
方面那些就业者已增加的开支就将由于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支出而被抵消。又如,假使政府的支出是靠借钱而不是靠提高税收,则可能影响私人投资,因为政府借钱,一方面会使私人部门的货币减少,另一方面支出增加使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和工商企业通常都要增加货币储备,从而增加货币需求,这就会提高
利率,进而排挤私人投资。89.根据总需求分析说明增加国内总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1)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2)根据总需求分析原理,GDP是由总
需求决定的,它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3)如何增加消费。(4)如何增加投资。(5)如何增加出口。90.目前,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增加国内需求,用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如何才能增加消费需求。参考答案:(1)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C=f(Y)。(2)消费函数说明增加收人是增加消费的关键。(3)说明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意义。(4)通过改革,提高边
际消费倾向。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一、填空题1.一个经济的金融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a.金融中介机构b.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成反比,与()成正比。a.法定准备率最初存款b.最初存款法定准备率3.某银
行吸收存款500万元,按规定应留10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万元。a.25%2000b.20%25004.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a.法定准备率b.简单
货币乘数5.简单货币乘数实际上就是的()倒数。a.法定准备率b.存款总额6.各种金融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收益与风险的()相关性。a.正b.反7.金融市场分为()。a.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b.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8.货币市场是从事()信用工具买卖
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从事()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a.长期短期b.短期长期9.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动机。a.谨慎b.投机10.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都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并与之()变动。a.同方向b
.反方向11.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变动。a.同方向b.反方向12.中央银行运用()调节经济。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13.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a.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b.物价水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利率14.货币供给是指()。
a.货币需求b.流通中的货币量15.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以及()。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a.物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利率b.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准备率政策16.公开市场活动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a.国库券b.有价证券17.贴现政策包括
(),其中最主要的是()。a.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变动贴现率b.变动准备率与准备金变动准备率18.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就是()。a.简单货币乘数b.货币乘数19.货币乘数就是()两者之间的比例。a.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b.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20.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
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决定的模型。a.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b.利率与投资2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与()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a.投资利率b.国内生产总值利率22.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
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变动关系的曲线。a.反方向b.同方向23.金融中介机构利润的来源包括各种金融服务的收费,以及()。a.贷款利息收入b.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24.在物品市场上,投资与利率成()变动,因此,利率上升,投资(),总需求(),国内生产总值()。a.同方向增加增加增
加b.反方向减少减少减少25.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移动。a.右上方左下方b.左下方右上方2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与()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a.投资利率b.国内生产总值利率27.LM曲线是描述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变动关系的曲线。a.反方向b.同方向28.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变动。a.同方向b.反方向29.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变动;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变动。a.反方向同方向b.同方向反方向30.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移动。a.右下方左上方b.左上方右下方3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
增加,IS曲线向()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利率()。a.右上方增加上升b.左下方减少下降32.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利率()。a.右下方增加下降b.左上方
减少上升33.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即()。a.发行货币b.可以创造货币34.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a.存贷款业务b.发行货币35.银行能创造货币的关键在于现代银行是()制
度。a.部分准备金b.法定准备率36.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的比率。a.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b.最低准备金与存款37.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称为()。a.简单货币乘数b.法定准备率38.商业银行体系所
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比,与最初存款成()比。a.反正b.正反二、单项选择题3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a.为企业提供贷款b.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c.对银行体系的监督与服务d.为银行提供贷款40.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和利率降低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提高d.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41.在商业银行的准备率达到了法定要求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c.货币供
给量的减少和利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提高42.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a.垂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后弯曲的线43.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引起()a.货币需求量
减少,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量减少,利率下降d.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上升44.IS—LM模型研究的是()a.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b.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c.在利息
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d.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45.IS曲线是描述()a.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b.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
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46.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条件是()a.自发总支出增加b.自发总支出减少c.
货币供给量增加d.货币供给量减少47.LM曲线是描述()a.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b.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物
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关系48.利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a.不能肯定b.增加()c.减少d.不变49.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a.不能肯定b.减少c.增加d.
不变50.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是()a.简单货币乘数()b.贴现率c.货币乘数d.法定准备率51.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由于()a.自发总支出减少b.货币供给量减少c.自发总支出增加d.货币供给量增加5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会引起()a.国
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不变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d.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5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b.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d.国内
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不变54.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b.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d.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5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
加会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56.简单货币乘数是指()a.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b.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
的比例c.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d.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57.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万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量为()a.10000万元b.200万元c.5000万元d.800万元58.法定准备率为0.1时的简
单货币乘数为()a.0.1b.0.9c.10d.959.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a.利率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收入d.物价水平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a.调节债券价格b.
调节货币供给量c.实现利润最大化d.调节价格水平61.公开市场活动是指()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b.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货款d.商业银行的信货活动62.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
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降低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提高d.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三、判断正误题63.中央银行经常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债券,它从事的这些活动都不以赢利
为目的。(√)64.由于企业债券的风险大于政府债券,因此它的利率也高于政府债券。(√)65.货币市场是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66.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并与之同方向变动。(√)67.投机动机的货
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68.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对货币供给有决定作用。(√)69.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70.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71.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72.
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动量。(×)73.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74.商业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75.如果一个经济中的货币乘数是5,中央银行想使货币供给量增加500万元时,只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100万元的政府债券就可以实现。(√)76.货币需
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77.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78.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79.IS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0.IS曲线上的
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81.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82.自发总支出的增加会使IS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83.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
币市场的均衡。(√)84.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85.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86.根据IS-LM模型,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发生变动。(√)87.根据IS-LM模型,货币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88.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各种金融服务的收费以及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89.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中可以创造货币,就是它可以自己发行货币。(×)90.商业银行可以把它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作为贷款发放出去。(×)91.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
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与最初存款成反比。(×)92.简单货币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的比例。(×)93.简单货币乘数就是法定准备率。(×)四、计算题94.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
15万元,请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参考答案:准备率=15/100×100%=15%创造货币100÷15%=667万元95.如果现金一存款率为0.38,准备率为0.18,货币乘数是多少?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
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参考答案:(1)已知:cu=0.38,r=0.18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𝐦𝐦=𝑴𝑯=𝑪𝑼+𝟏𝑪𝑼+𝒓=𝟎.𝟑𝟖+𝟏𝟎.𝟑𝟖+𝟎.𝟏𝟖=𝟏.𝟑𝟖�
�.𝟓𝟔=𝟐.𝟒𝟔(2)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2.46×100=246亿元。96.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参考答
案:已知cu=0.2,r=0.1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𝐦𝐦=𝑴𝑯=𝑪𝑼+𝟏𝑪𝑼+𝒓=𝟎.𝟐+𝟏𝟎.𝟐+𝟎.𝟏=𝟒已知:M=1200,mm=4根据公式:mm=𝑀𝐻得H=𝑀mm=12004=300万即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
3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五、问答题97.用IS一LM模型说明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要求作图)参考答案:(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投资的变动会引起自发总支出变动,自发总支
出的变动则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IS0移动到IS1),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从Y0增加到Y1)
,利率上升(从i0上升为i1);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IS0移动到IS2),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从Y0减少到Y2),利率下降(从i0下降为i2)。98.用IS一LM模型说明货币量的变动对利
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要求作图)参考答案:(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IS曲线不变
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LM0移动到LM1),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从Y0增加到Y1),利率下降(从i0下降为i1);反之,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LM0移动到LM2),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从Y0减少到Y2),利率上升(从i0上升为i2)。9
9.用IS-LM模型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1)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总需求。(3)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
下方移动,即从LM0移动到LM1。(4)LM曲线先右下方移动,从而利率下降,即从i0下降为i1,国民收入(GDP)增加,即从Y0增加到Y1。(5)作图。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一、填空题1.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失业
。a.周期性自然b.自然周期性2.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严格的()。a.价格管制b.价格管制与配给制3.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问题是:第一,皮鞋成本,第二,菜单成本,第三,税收扭曲,第四,()受损失。a.固定收入者b.有工作的人4.需求拉上的通
货膨胀就是()大于()所引起的通货膨胀。a.总供给总需求b.总需求总供给5.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a.小于b.大于6.紧缩性缺口引起()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的
通货膨胀。a.自然成本推动b.周期性需求拉上7.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a.成本b.工资8.根据引起成本增加原因的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分为()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
胀、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a.工资成本b.价格9.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a.垄断b.价格1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
的曲线。a.物价b.失业11.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所引起的。a.价格推动b.工资成本推动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而引起的短期失业。a.总需求不足b.各种难以克服
的原因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a.零b.大于零小于一14.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预期,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是()预期。a.适应性理性b.理性适应性15.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
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a.低于b.高于1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a.不存在b.存在17.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不同解释,得出了不同政策结论。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无论在长期与短期中,宏
观经济政策都是()的。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的。a.无效有效b.有效无效18.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不同解释,得出了不同政策结论。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期内有效,()期内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期内有效,()期内无效。a.
短长短长b.长短长短19.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b.繁荣与衰退20.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a.顶峰和谷底b.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21.繁荣的最高点是(),萧条的最低点是()。a.顶峰谷底b.谷底顶峰22.乘数
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a.总需求b.投资23.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a.小于b.大于24.内生经济
周期理论在()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则用()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a.经济体系之内经济体系之外b.经济体系之外经济体系之内25.凯恩斯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是()。a.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边际消费倾
向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水平b.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26.奥肯定理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是()方向变动关系。a.反b.同27.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a.物价
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28.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l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5年到200l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a.120%b.20%29.通货膨胀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三类。a.奔驰的通货膨胀b.超速
的通货膨胀30.通货膨胀率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称为爬行(温和)的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较高,而且还在加剧时就成为(),只有当通货膨胀率非常高,而且失去控制时,才能称为()。a.超速(恶性)的通货膨胀加速(奔驰)的通货膨胀b.加速(奔驰)的通货膨胀超速(恶性)的通货膨胀二、单项选
择题31.周期性失业是指()a.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b.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c.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32.如果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那么()a.债务人和
债权人都受损失b.债务人受损失而债权人受益c.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d.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33.如果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那么()a.工人受益而雇主受损失b.工人和雇主都受益c.工人受损失而雇主受益d.工人和雇主都受损失34.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在任何情况下,通
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35.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
a.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并不增加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总需求不再增加d.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36.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解释,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a.工资的过度增长b.消费的过度增长c.
利润的过度增加d.原材料价格的过度上升37.经济学家认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a.工会的垄断b.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c.企业的垄断d.市场的完全竞争性38.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说明()a.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
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b.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c.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d.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39.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是()a.结构性通货膨胀b.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c.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d.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4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a.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c.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41.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水平线b.向右下
方倾斜的曲线c.垂线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42.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自然失业d.结构性失业4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d.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44.假定目前的失业率为5%,通货膨胀率为2.5%,社会可以接受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为4%。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应该采用()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
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5.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社会临界点的范围内时,政府()a.不用采用任何政策措施b.应该采用紧缩性的政策c.或者采用扩张性政策,或者采用紧缩性政策d.应该采用扩张性
的政策4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降低失业率b.减少货币供给量c.增加工资d.提高失业率47.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a.在短期与长期中均不存在b.只存
在于长期中c.在短期与长期中均存在()d.只存在于短期中48.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a.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b.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c.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
长期中均是无用的d.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49.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a.新凯恩斯主义b.理性预期学派()c.货币主义d.新古典综合派()5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利率的波动b.失业率的波动c.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d.价格的波动51.在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a.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等于正常水平b.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等
于正常水平d.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52.顶峰是()a.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b.萧条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c.萧条阶段过渡到繁荣阶段的转折点d.繁荣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53.凯
恩斯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a.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b.利率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c.资本边际效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水平d.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水平5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a.乘数原理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加速原理
说明投资的决定b.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如何陷入萧条c.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d.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都说明投资的决定55.根据乘数一加速模型,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是()a.投资的变动b.加速系数的变动c.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d.政府支出的
变动56.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是()a.技术进步b.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和边际消费倾向d.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水平57.奥肯定理是说明()a.人口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统计规律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
计规律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d.通货膨胀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规律58.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a.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b.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c.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
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59.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a.160b.216c.144d.15060.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在数年之
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c.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d.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6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a.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b.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c.不存在通货膨胀d.存在着
温和的通货膨胀三、判断正误题62.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63.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很小。(√)64.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扭曲。(√)
65.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66.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67.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工人而不利于雇主。(×)68.所有的
经济学家都主张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69.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70.货币主义在解释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时,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71.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72.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73.周期性失业就是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74.新古
典综合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在长期与短期中都存在,因此,主张政府干预经济。(√)75.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在短期与长期内都存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76.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货币主
义运用的是理性预期的概念。(×)77.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没有交替关系的垂线。(√)78.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一致的解释。(×)79.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
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8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81.每一次经济周期都是完全相同的。(×)82.繁荣的最高点是顶峰。(√)83.顶峰是衰退转向繁荣的开始。(×)84.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85.凯恩斯主义用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8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结论是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发发挥调节作用。(√)87.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8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8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90.把1992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5年到200l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91.只要通货膨胀率低,就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92.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四、问答题93.说明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差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
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2)自然失业是长期现象,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现象。(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摩擦性失业)和一些制度因素(
结构性失业)。引起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94.当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会引起什么结果,用图形分析。参考答案:(1)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的分析,当宏观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
交于一点,均衡的GDP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GDP。(2)总需求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从AD0移动到AD1,物价水平由P0上升到P1,这样就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了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在
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GDP也会暂时增加(资源超充分利用),但会受到资源与技术的限制。95.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参考答案:(1)石油是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升使成本增
加,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AS1向上移动至SAS2。(2)石油价格上升只影响短期总供给,并不影响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决定了价格水平为P2,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是由于成本的增加所引起的。这种由于成本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
通货膨胀。(3)当AD和LAS不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GDP减少由Y1减少到Y2)。96.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什么政策含义?参考答案:(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是
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2)如图所示,在图中,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
,在失业率较低的年份,价格总水平上涨较慢,即通货膨胀率较高;在失业率较高的年份,通货膨胀率较低。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会与横轴相交,即在通货膨胀率等于0时,经济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这部分失业率被认为是由于制度因素
所决定,因而被称为经济中“自然”的失业率。价格调整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展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目标,但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
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实现这一目标。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填空题1.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
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a.实现经济稳定b.保持经济高速增长2.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采用()财政政策;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采用()财政政策。a.紧缩性扩张性b.扩张性紧缩性3.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a.各种转移支付b.福
利支出4.财政赤字就是政府收入()支出。a.小于b.大于5.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来进行的。a.发行债券b.提高利率6.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称为()筹资,如果把债券买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则称为()筹资。a.债务货
币b.货币债务7.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减少。a.私人支出b.政府购买8.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投资与消费减少。a.减少政府b.增加私人9.财政
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为()。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a.一大于零而小于一b.大于零而小于一一10.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最终目标是()。a.总需求的变动利率b.利率总需求的变动11.债
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比,与利率的高低成()比。a.反正b.正反12.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以及国际经济政策。a.需求管理供给管理b.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3.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
采用()的货币政策。a.紧缩性扩张性b.扩张性紧缩性14.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a.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
券b.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5.货币政策应该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被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这是()的观点。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16.在采用反馈规则
时,制定经济政策的方法称为()。a.以不变应万变b.相机抉择17.任何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在经济中达到预期的目标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种时间间隔就叫()。a.政策时延b.内在时延18.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a.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b.要不要市场机制19.需求管理包括
()。a.供给管理和国际经济政策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a.总需求b.货币供给量21.供给管理包括()、指数化政策、()以及经济增长政策。a.收入政策人力政策b.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2.财政政策是通过()来调节经济的政
策。a.政府支出与税收b.货币供给量23.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与税收。a.政府购买b.政府支出24.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政府税收主要是()、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a.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b.福利支出企业所得税25.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
),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二、单项选择题2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分配平等c.充分就业
和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27.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a.增加消费b.减少投资c.减少消费d.增加投资28.政府支出中的政府购买的增加可以()a.增加投资b.增加消费c.减少投资d.减少消
费2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政府购买b.货币供给c.社会福利支出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30.货币筹资是指政府把债券卖给()a.企业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d.个人3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税率上升b.利率上升c.税率下降
d.利率下降32.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a.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收入的减少b.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c.政府支出的减少导致消费支出减少d.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
挤出了私人支出33.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a.货币供给量b.货币需求量c.贴现率d.准备率34.当债券收益不变时,债券价格上升必然导致利率水平()a.上升b.不变c.下降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35.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和利率三者的关系是()a.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和利率均为正比关系b.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和利率均为反比关系c.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反比,与利率的高低成正比d.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正比,与利率的高
低成反比36.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目标()a.充分就业b.完全竞争c.经济增长d.物价稳定37.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变动分别为()a.上升上升b.下降上升c.下降下降d.上升下降3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
.提高准备率c.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39.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c.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4
0.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a.控制利率b.两者并重c.控制物价水平d.控制货币供给量41.相机抉择的实质是()地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a.随意b.有计划c.灵活d.固定42.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供给管理b.国际经济政策c.需求管理d.需求
管理和供给管理同时并重43.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经济中出现严重衰退c.总需求等于总供给d.总需求小于总供给44.在以下四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a.收入政策b.货币政策c.人力政策d.指数化政策45.在西
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金融中介机构d.财政部46.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减少政府支出d.提高公司所得税47.当经济
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48.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
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三、判断正误题49.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5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51.在财政政策中,转移支
付的增加可以刺激私人投资。(×)52.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可以实现物价稳定。(√)53.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都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54.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55.内在
稳定器有自发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的运用。(√)56.政府采用赤字财政政策发行债券时,主要是直接将公债卖给个人或企业。(×)57.如果政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这种筹资方法会引起通货膨胀。(√)58.如果政府把债
券卖给个人或企业,货币供给必定增加。(×)59.对于政府来说,无论是货币筹资还是债务筹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60.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61.实行赤字财政会使经济进入衰退。(×)62.财
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63.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高低。(√)6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一般大于零而小于一。(×)65.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66.在萧条时期,中央银行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67.在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68.简单
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69.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70.相机抉择的实质是灵活地运用各种经济政策。(√)71.减少经济波动就是要消灭经济周期。(×)
7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时延是不一样的。(√)73.反馈规则和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74.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75.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76.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77.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78.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7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的。(×)四、计算题80.设债券的收益为20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
价格为多少?参考答案:根据题意列算式债券价格:收益÷债券收益率=20÷5%=400所以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400元五、问答题81.简要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参考答案:(1)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2)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82.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参考答案: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
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宽
松货币政策(easymonetarypolicy)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贷
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表现。宽松货币政策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
8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什么主张运用赤字财政政策?参考答案:(1)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必然岀现财政赤字,即收入小于支岀。(2)赤字财政用货币筹资与债务筹资两种方法筹资。货币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央行
,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债务筹资是把债券卖给央行以外的其他人,这种筹资想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3)赤字财政
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尤其是可以较快使经济走岀衰退。(4)赤字财政会加重财政负担,并引起通货膨胀,减少储蓄。84.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采用过赤字财政政策,分析赤字财政政策的筹资方式及对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1)在经济萧条
时期,财政政策是増加政府支岀,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即政府收入小于支出。(2)赤字财政用货币筹资与债务筹资来筹。货币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银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
膨胀。债务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银行以外的其他人。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3)财政赤字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尤其是可以较快使经济走出衰退。(4)赤字财政会加重财政负担,并引起通货膨胀,
减少储蓄。85.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参考答案: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
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抑
制总需求。86.当经济过热时应该采取什么货币政策?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货币量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2)当经济过热时,经济中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3)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
高利率,抑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4)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引起经济短期内衰退。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一、填空题1.出口与进口之差称为(),或()。a.净出口贸易余额b
.贸易盈余贸易顺差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单位付给()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贷方是()单位付给()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a.国外国内国内国外b.国内国外国外国内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国内单位付给国外单位的全
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或负债()。贷方是国外单位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或负债()。a.减少增加增加减少b.增加减少减少增加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经常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三类。a.资本项目b.商品和劳务项目5.国际收支平衡
表中的经常项目又称()项目,它包括:第一,商品;第二,劳务;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a.商品和劳务b.资本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是指()。a.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b.国家货币当局对外交易净额7.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项目与()项目的总和平衡
。a.经常资本b.借方贷方8.在不考虑官方储备项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与()两种情况。a.经常项目资本项目b.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9.外汇汇率有()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法。a.收进报价b
.直接标价法10.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a.上升了下跌了b.下跌了上升了11.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即()。a.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b.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12.出口大
于进口称为(),出口小于进口称为()。a.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b.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13.浮动汇率制分为()和管理浮动两种。a.自由浮动b.肮脏浮动14.一国总需求与国
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反过来,别国的这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a.回波效应溢出效应b.溢出效应回波效应15.内在均衡是指(),外在均衡是指()。a.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
业与物价稳定b.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16.在国内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采用()性的政策。a.扩张b.紧缩17.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是指()。a.国内总需求b.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18.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a.
出口b.净出口19.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收支状况()。a.右上方增加恶化b.左下方减少改善20.边际进口倾向是指()增加在()增加中所占的比例。a.进口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进口21.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封
闭经济中的乘数。a.小于b.大于22.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收支状况()。a.增加改善b.减少恶化23.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的对比。
a.进口与出口b.收支总额二、单项选择题24.净出口(出口减进口)有时被称为()a.贸易余额b.贸易额c.贸易逆差d.贸易顺差25.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a.一国为别国提供保险的收入b.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c.一国对别国劳务出口的收入d.一
国对别国教育事业的赠与26.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指()a.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1:0.25b.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2:0.4c.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5:1变为2:0.4d.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1:0.1827.
马克汇率贬值是指马克与美元的比率()a.由0.5:1变为0.4:1()b.由0.5:1变为0.2:0.5c.由1:2变为1:2.5d.由1:2变为1:1.528.在下述表述中正确的是()a.马克汇率升值是指
马克与美元的比率由1:2变为1:1.5b.汇率的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c.马克汇率贬值是指马克与美元的比率由0.5:1变为0.4d.汇率的直接标价法是以
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29.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汇率()a.绝对固定,没有一点变动b.是由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决定的c.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d.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0.清洁浮动是指()a.汇率基本固定,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汇率基本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但中央银行加以适当调控c.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d.汇率由中央银行确定31.实行浮动汇率()a.意味着汇率由中央银行确定b.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波动c.必然出现外汇黑市d.减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
资的风险32.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升值,可以使()a.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增加c.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d.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减少33.汇率贬值将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
况改善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34.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情况是()a.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赤字b.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c.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d.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盈余35.假定A国在X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在
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B国在X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在Y商品的生产上相对有优势。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a.A国应该专门生产X商品,B国应该专门生产Y商品b.A、B两国各自生产X、Y两种商品c.B国不用进行生产,只要A国生产就可以了d.A国应该专门生产
Y商品,B国应该专门生产X商品36.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是指()a.国内支出b.消费与投资之和c.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d.国内总需求37.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a.国内生产
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d.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不变38.边际进口倾向是指()a.当进口增加1单位时收入增加的数量b.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单位时,进口增加的数量c.要使进口
增加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必须增加的数量d.进口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9.边际进口倾向反映的是进口与()a.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b.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出口之间的关系d.汇率之间的关系40.开放经济中的乘数()a.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b.等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c.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无关d.大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41.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将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不变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d.
国内生产总值不变,贸易收支状况改善4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a.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支出b.本国在外国发行股票的收入c.国外政府在本国的存款d.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三、判断正误题43.贸易逆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44.在开放
经济中,国内总需求增加,既可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又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45.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大于一般的乘数。(×)46.在开放经济中,出口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47.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上,最后借方和贷方总是平衡的。(√)48.中国公民到国外旅游的支出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49.国际收支平衡有国际收支顺差和国际收支逆差两种情况。(×)50.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l00单位本国货币作
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51.汇率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了。(×)52.如果美元与日元的汇率由1:120变为1:130,那么,美元就升值了。(√)5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都是要说明汇率的变动。
(×)54.出口与进口的差额称为贸易顺差。(×)55.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能有任何变动。(×)56.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对汇率有任何干预。(×)57.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其优缺点。(√)58.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有利
于各国经济的发展。(√)59.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60.当国内存在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以通过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61.当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仅仅采用扩张性政策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
衡。(√)62.在选择最优政策时,应该注意各种政策对内与对外的不同影响。(√)63.根据最优政策配合的有效市场分类原理,当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可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64.如果某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就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65.如果A国生
产1单位X产品要放弃3单位Y产品,B国生产1单位X产品要放弃4单位Y产品,那么,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66.如果一国无论生产什么产品,其绝对成本都低于另一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就
不会发生。(×)67.根据要素禀赋说,国际贸易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68.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依据是世界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69.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和封闭经济中的总需求是完全相同的。(×)70.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即国内
总需求)与对国内产品支出(即对国内产品总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四、计算题71.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多少?参考答案:(1)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100=167亿元(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167×0.2=33.4亿元五、问答题72.在开放经
济中,由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与由于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对宏观经济均衡有什么不同影响?参考答案:(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2)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
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3)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73.在开
放经济中,增加出口对一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增加出口?参考答案:(1)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使总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国内总需求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取决于乘数的大小。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到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增加中所占有的比例,
即边际进口倾向。(3)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会全用于进口(即编辑进口倾向是小于一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
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4)再加入WTO后,我们应该降低进口关税。74.什么是汇率?为什么一些国家在国内经济衰退时实行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参考答案:(1)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
位的兑换比率。(2)一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时,如果外国产品价格不变,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产品的价格就上升,从而进口减少,但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增加。(3)汇率下降引起一国出口增加,进口减
少,净出口增加。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